APP下载

大数据时代传统媒体新闻呈现方式的变革

2016-03-28邢丽梅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2016年2期
关键词:大数据时代变革

邢丽梅

(常州工学院教育与人文学院,江苏常州213002)



大数据时代传统媒体新闻呈现方式的变革

邢丽梅

(常州工学院教育与人文学院,江苏常州213002)

摘要:大数据时代,各行各业发生了巨大变化,新闻界也面临着一场史无前例的变革。新闻媒体行业试图通过搭建多种传播平台,加大对数据的采集、分析、利用,以更好地吸引用户。文章结合当下一些新闻热点,分析了大数据时代新闻呈现的趋势和特点。

关键词:大数据时代;新闻呈现;变革

2014年3月24日,《纽约时报》发布了一份长达96页的《创新报告》,这份报告和该报社首位被解职的女主编一起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并再次引发了对于传统媒体数字化前景的关注。《创新报告》一方面再次强调了数字化转型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另一方面,也对报纸、广播、电视这样的传统媒体机构的改革提出了新的挑战。原有的采编部门内容生产的单一模式要全面改革,要加强与技术、设计、产品、市场部门的合作,记者编辑要全面参与内容推广的各流程。简言之,就是要把各部门进行融合,让数据团队入驻新闻编辑部。

“从科学研究到医疗保险,从银行业到互联网,各个不同的领域都在讲述着一个类似的故事,那就是爆炸式增长的数据量。这种增长超过了我们创造机器的速度,甚至超过了我们的想象。”①这句话形象地描述了大数据数量巨大、发展迅猛的特点。业界通常将大数据特点归纳为4个V,即多样性(Variety)、体量(Volume)、速度(Velocity)和价值(Value)。当今社会就是一个“数据”社会,我们已经完全进入了大数据时代,传统媒体行业已经成为依赖数据进行传播的典型行业之一。

一、大数据时代新闻呈现方式的改变

大数据概念最早于2008年提出,然而就新闻起源来讲,中国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那时候主要的传播方式是史官传播和太师采风。在大数据时代,几千年来口传文载的传播方式改变了,数据已经成为重要的生产资料和社会资源。大数据对新闻业产生的影响确实史无前例,其对新闻呈现方式的影响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新闻呈现内容来源的多样性

大数据时代,传统的新闻产生模式发生了变化。从新闻内容的生产方面来说,大数据技术直接改变了传统的思维模式,数据技术让其实现了直接进入重要生产环节的功效,以前,只有拿到记者证的记者、新闻从业人员才能够报道新闻,然而在大数据时代,新闻报道已经实现了全民记者、全民麦克风的状态,甚至计算机生产的“数据新闻”也占据了新闻的很大比重,而且“数据新闻”近两年连连摘得国际新闻大奖。数据新闻业界的权威机构——全球编辑网络(Global Editor Network)组织发起的“数据新闻奖”(Data Journalism Awards)近年来受到全球数据新闻生产者的高度关注。

2012年“表叔”“房姐”事件的曝光都出自网民之手,虽然后续报道是以主流官方媒体为主。2014年末“我和你什么仇,什么怨”的公交骂人事件的曝光也是出自网民之手,这句话最后还成了著名的网络用语,直至今日也是人们调侃的流行用语之一。2015年“成都女司机被打”一事的曝光,同样也出自网民之手,后续的很多发酵行为也是网民在不断地挖掘。2015年类似这种新闻被不断反转的现象,多数是以数据处理为依据产生的。

(二)新闻呈现内容的延伸性

早在1943年陆定一就提出,“新闻的定义,就是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真实性、新鲜性、及时性是新闻的三大特性。三大属性中,最重要的是真实性,没有真实就没有新闻。在大数据背景下,新闻的真实性在形式上和内容上都发生了很大变化。

1.从客观呈现事实到“构建事实”

无论是专业的新闻从业人员还是人人皆记者的网民,每一个发布新闻的人都应该有这样的一种自觉性,即绝不报道假新闻。假新闻轻则混淆视听,蒙蔽他人的双眼,重则影响社会治安。传统的新闻报道多在事实发生过程中或者发生后进行。但在如今的大数据时代,新闻完全可以在尚未发生之前就被大胆预测,这种具有严密逻辑性、数据性的预测新闻呈现具备“构建事实”的特点。依据海量数据的开拓、集纳、整理和分析,新闻从业者能够得出准确性的结果并进行趋势性报道,虽然说所呈现的新闻结果不一定已经发生,但是由于其得出的过程经过严密的数据分析、探讨,因此是可信的、真实的。

如今最常见的莫过于科学家们对于环境的预测,如2015年3月30日的这则新闻:【3.30北京新闻头三条】空气质量预测超3天重污染,将单双号限行。对大气环境进行了数据分析,从而得出“超3天内重污染”的结论。又如柴静的《穹顶之下》这部新闻性质的纪录片中,如果不改善现在的能源结构将造成的后果都是根据大数据预测的结果。“气候变化专家警告:2050年北极海冰或将完全消失”,这则新闻背后所利用的也是大数据技术,科学家通过对以往数据的严密整合分析才会得出这样的结论。“专家预测2015上半年A股持续牛市”、“2015年4月30日今日股票行情涨停板预测:17股有望冲刺涨停”这两则股市新闻,同样也是基于大数据的分析而得出的结论。由此可见,预测性新闻已从单纯的呈现新闻事实发展到构建新闻事实了。这里的“构建”不是凭空搭建空中楼阁,而是对事实进行合理准确预测,随着时间的发展可以被证明是事实。

2.从呈现现象到揭示本质

在传统的新闻人眼中,新闻要按部就班,根据事情发展的时间顺序逐步展开报道,这种呈现新闻的方式,让读者读起来感到真实可信。在大数据时代,依赖大数据及其他相关技术,通过对海量数据的研究归纳,从复杂繁多的数据中得出了事物发展的一般规律,从而形成有价值的数据新闻。大数据新闻呈现的新闻价值并不在于简单地呈现新闻现象,而在于揭示事物发展的本质。例如2013年6月初,沪深股指双双下跌,为了减少损失,汇金公司在6月13日称继续增持四大行的股票。而搜狐公司利用大数据技术了解了自从2008年以来该公司在发表增持股票之后的市场变化,得出了增持越多效果越差的结果,于是果断建议投资者减少持股量,最后的市场发展很好地验证了搜狐公司的判断:沪深股指只是暂时止跌,由于汇金的增持护盘行为,最后沪指止跌于2100点。可见揭示本质是大数据新闻的独有价值。

3.从呈现部分到总览全局

一则新闻报道的呈现需要经历许多步骤,首先要确立选题,然后再对选题进行策划,策划之后要去采访,回来之后将采集到的内容进行整合,然后经过编辑把关审核,最后一则成熟的新闻才会呈现到读者的面前,整个新闻从无到有的过程中,记者和编辑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可是即使是再成熟的记者和编辑都难免会受到自身的阅历、思维、情感的限制,虽然说融入自己的思想是一种独特的魅力,但是人无完人,由于多种因素的限制,这些思维势必会影响到整个新闻呈现的全面性和充分性。换句话说,记者和普通人一样,看问题往往会受到各种客观或主观因素的影响,看问题往往有局限性,通过对海量数据加工分析,会更趋向于事实真相。所以说,传统的新闻呈现是部分的、不全面的,而大数据时代的新闻呈现则是海量的、由点及面的,根据大量的媒体数据的整合分析可以反映全局、整体的问题。比如在网络舆情方面,很多网站都会在一则新闻之后有一个网民对这件事情的看法的测试,由于没有任何限制,大家可以畅所欲言。大数据技术就能够据此精确地分析出网民们的真实想法。

4.从专家权威到数据权威

新闻呈现中往往会遇到一些所谓的“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现象,这个时候为了增强观点的说服力和真实可靠性,媒体人往往就要搬出“专家”二字。很多新闻报道中经常会出现“某某专家称”“某某专家说”这样的字眼,然而现在很多没有什么资历的人都去冒充专家,而且专家也会互相“掐架”,让人不知道到底该相信谁。那么,权威专家的言论真的可信吗?大数据技术完美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在数据为王观念的指导下,媒体要有强烈的数据意识,要善于挖掘数据、分析数据和使用数据。”②比如做生意的人可以经常浏览《中国商报》的网站,该网站上有很多最新的关于人们购买习惯、顾客的消费数据等信息,商家获得信息之后,可以进行自我分析和预测,进一步决定下一步的商业投放点,改变商业技巧,让商家在第一时间能够得到“情报”,抓住商机。这就是用数据说话,用科学说话,这是从专家权威到数据权威的完美转变。

(三)新闻呈现内容的专属性

新闻呈现内容的专属性则是大数据时代新闻呈现的又一显著特性。如果说商家的上帝是顾客,那么说媒体的顾客是受众一点都不为过,吸引受众的双眼是新闻媒体发展的关键所在。在大数据时代,网民们上网看了什么,关注了什么都会留下痕迹,在后台经过数据分析就会得出受众到底对什么感兴趣,最近喜欢关注哪些新闻,针对受众的喜好就能为他们推送所喜欢的新闻类型,也就是为受众定制属于自己的专属新闻集。如今使用最广的社交媒体当属微信平台,用户依据自己的喜好关注不同的微信公众号,而运营这些账号的后台编辑,就可以根据后台的数据统计分析,了解到究竟哪些内容是受众感兴趣的,由此可以做好下一步的调整,为受众提供定向信息。

(四)新闻呈现形式的噱头化

大数据时代数据海量化,信息也高速更新,同时一些问题也会伴随着出现。媒体要生存,有人积极应对,自然也就有人会想出一些“旁门左道”,新闻的标题党就此应运而生。很多新闻编辑为了吸引用户的关注度,新闻标题往往会利用一些色情或者具有暗示性的字眼夸大事实真相。如今很多网站的头条新闻标题不堪入目,“某某女性露傲人胸器”“某某女星出席底裤微露”“女大学生衣着暴露被遣返”等等含有暧昧的色情文字标题充斥着新闻网页。这种噱头化的表现手法成为现今社交媒体常用的手段。

(五)新闻呈现形式的多元化

1.从文字到多媒体化

人类已经进入了互联网时代,新闻的呈现方式不再拘泥于文字,如今很多新闻是以视频的形式呈现,这样的形式更直观、更真实,也更吸引大众的眼光。有的新闻以漫画的形式在网络上流行,这是全媒体时代到来引起的改变,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则加速了这种转变。大数据时代,WiFi环境逐步完善,越来越多的人愿意以视频、音频的方式看新闻、听新闻,因为视频新闻很多时候是以一种幽默流行的语言风格谈论所发生的新闻。这也引发了揭彩新闻的产生,优酷自制的《全民话题社》里有很多揭彩性新闻,如随机对路上的行人提出问题,比如“火影完结你怎么看?”、“你想逆袭么?”、“你怎么看待网络约架?”等,会得到多种多样的答复,收到轻松娱乐的效果,这些都是文字新闻所不能达到的。《人民日报》也在微信公众平台适时推出音频新闻《来了,新闻早班车》,每天早晨向用户播报新闻。大数据时代进一步推动了新闻的多媒体化。

2.从PC到移动互联

在网络刚刚兴起的时候,人们多数是在电脑上阅读新闻,但即使使用笔记本电脑也不可能做到随时随地阅读,然而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出现,智能手机、pad的诞生大大满足了人们随时随地的阅读需求。近几年,移动通信和互联网成为全球发展最快速,同时也是发展前景最好的市场,每个人都想在这个市场分一杯羹。根据易观智库最新发布的《中国移动阅读市场趋势预测2014—2017》,截止到2014年年底,中国移动阅读活跃用户数比2013年环比增长20.9%,达5.9亿人。短短几年内移动互联阅读人数实现飞速增长,而这还仅仅是中国移动的阅读活跃人数,还不包括电信、联通和很多pad用户。这反映了人们对于移动性和信息的渴求度迅猛提高。目前,4G的推广,5G的预热,移动互联的快捷性是有目共睹的,在公交车上、地铁上经常可以看见许多人拿着手机或者是pad浏览新闻。就连传媒大亨默多克也认为,“报业形态将来可能越来越多地由传统纸媒向平板电脑或可穿戴智能电子装置过渡,因为后者可以节省纸张、印刷和运输等成本,从经济角度看更有优势”。传统意义上的传媒在使用中具有一定的时间约束性和空间限制性,而移动互联智能媒体具有更强的灵活性,可以第一时间在任何地点使用,其便捷性也是有目共睹的。

3.从网页新闻到微博、微信

由于移动互联的发展,微博、微信几乎成为人人都会玩的两大App。“作为全中国使用最多的网络社交媒体新浪微博,截至2015年底,90后的使用人数已经达到了53%,80后达到了整体的46%。”③很明显大多数使用者都是年轻人,如果考虑到学历的分布,高学历者是主要人群。新浪微博的使用者可以在微博上关注诸如《南方周末》《人民日报》《扬子晚报》等新闻媒体,更好更快地获得新闻。而关注微信公众号可以和微博有同样的效果,使用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关注《中国城市日报》《南方周末》等一些媒体的公众号,获取每日的新闻,实现自我定制化。由于微博和微信两大运营客户端已经极大地改变了人们阅读新闻的方式,为了迎合这两大客户端的特点,新闻有简短化的趋向。很多新闻都是从微博最先流出,尤其是一些娱乐新闻,比如“文章出轨事件”“王菲李亚鹏离婚事件”“陈赫出轨事件”等等都是从微博最先曝出,然后又滚雪球般传播开来,微博上还出现很多网络红人、微博大亨。

二、变革所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传统新闻媒体的代表主要是报纸、电视和广播这三种媒体,大数据时代传统媒体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据2013年6月发布的《中国视听新媒体发展报告》显示:受个人电脑、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的冲击,北京地区电视机开机率从3年前的70%下降至30%,传统广播电视收听收视群体向老年人集中,40岁以上的消费者成为收看主体人群,电视观众的结构呈现“老龄化”趋势。网络已经成为收看热播电视剧的主要渠道,截至2012年底,我国网络视频用户达3.72亿人,网络音乐用户4.36亿人④。但是和历史上所有重大的变革一样,许多变革表面上会暂时触动所谓的利益集团的利益,但是长久来看,这些变革是有利于整个社会发展的。同样,大数据时代整个新闻的呈现方式都产生了很大的变革,这种变革给传统媒体带来巨大冲击的同时,也带来了机遇。

(一)大数据时代传统新闻媒体的机遇

首先,面对“来势汹汹”的变革,传统新闻媒体应该考虑自己在这场“战争”中有什么优势。其实传统在一定意义上意味着“老牌”,意味着“怀念”,意味着有着强大的后备储蓄。大数据时代新闻呈现方式的变革衍生出了很多不同形式的媒体,但他们和传统媒体并没有冲突。传统媒体具有原创内容的文章,很多网络媒体在做分析的时候都要从传统媒体上转载,因为传统媒体往往有更好的资源优势,有自己的独立记者,记者有着很丰富的采访经验和新闻专业素养,有独立的调查访问权力,有政府的支持。传统新闻媒体的这些优势是大数据时代衍生的一些快速消费媒体无法比拟的。大数据时代资源得到了很大程度的开放,传统媒体可以利用这样的机遇,利用自身资源优势和大数据提供的新的数据进一步结合,实现质的飞跃。大数据时代衍生的许多社交媒体采写的新闻都是快速消费的信息,很多时候价值不是很高,而且很容易被淹没,传统媒体可以利用这些信息,对其进行深度挖掘,提高其价值。传统媒体可以继续保持自己的线下营销,同时保持自己的线上发展,比如建立微博、微信公众平台,通过这些线上营销的方式,发现读者的喜好与新闻价值,进一步完善自己,这样也就自然地利用了自身的老牌资源,树立了更优质更权威的形象。

(二)大数据时代传统新闻媒体面临的挑战

大数据时代的信息量不仅仅是单纯的信息数据,还有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的交流互动所产生的大量的数据,而这些数据都过于繁杂,传统媒体必须借助计算机技术去分析这些数据,这对传统媒体是一大挑战。

大数据时代,有些人会在网络上发泄自己的情绪,愤怒、调侃、癫狂等都一展无遗地显露出来。传统新闻媒体对人们情绪的了解存在一定的难度,因为我国目前在舆论、情感等社会心理方面的研究还存在很大的不足。大数据时代,传媒新闻媒体从业人员不仅要做好新闻工作,还要涉及其他很多领域,进行跨学科的理论研究,对于传统新闻媒体这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三)大数据时代传统新闻媒体人的应对策略

大数据时代媒体工作人员应该拥有快速收集有效信息的能力,加强计算机应用水平,学会运用一些软件分析数据,从数据中得出结论,同时要利用自身的专业技术从看似无用的新闻中,找到有价值的新闻点进行发掘。因为虽然大数据时代最大的特点是数据分析,但是普通的受众不会喜欢看枯燥的数据,媒体从业者要学会运用一些新媒体技术将这些数据变得“可爱”,让受众更感兴趣,更容易理解。同时,大数据时代新闻真假混杂,新闻工作者要抱着负责任的态度准确查询信息的可信性,去伪存真。“数据新闻”“可视化新闻”将是大数据时代新闻的发展趋势。

习近平提出:“中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增强信心,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适应新常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我国现今处于“新常态”的社会格局之下,大数据的运用是“新常态”下传统新闻媒体人必备的素养,采编人员可以通过大数据技术,了解民意,查寻事件的真相,还原事情的本来面目。同时传统媒体从业人员也可以通过发布数据新闻引导公众舆论,对人们的思想产生积极的影响,让政府和人民之间有更好的沟通桥梁,让大数据技术真正为新闻传播服务。

三、结语

大数据时代数据就是资源,哈佛商业评论认为,大数据本质上是“一场管理革命”,传统媒体必须改变管理理念和模式,建立一系列与之适配的管理体制、机制,主动积极地去改变自己,发展自己。大数据时代的变革促使新闻业进行重新洗牌,一切都是新的起点,传统新闻业必须积极融入时代,行业人员应互相配合,在新闻呈现方面合理应用大数据技术,进一步做好新闻工作,适应“大数据”“新常态”。

注释:

①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肯尼思·库克耶:《大数据时代》,盛杨燕、周涛译,浙江人民出版社,2012,第52页。

②景泰:《大数据时代的传媒转型:观念与策略》,《新闻与写作》,2013年第9期,第24页。

③新浪微博数据中心:《2015年新浪微博用户发展报告》,http://www.useit.com.cn/thread-10921-1-1.html,2015-12-10。

④广电总局:《2013年中国视听新媒体发展报告》,http://ccln.gov.cn/zizheng/jingjicankao/hyjj/26381.shtml,2013-06-19。

[参考文献]

[1]李梓樱.大数据时代传统媒体转型的思考[J].科技传播,2014(5):8-9.

[2]辜晓进.颠覆报纸出版流程全面体现“数字优先”:《金融时报》近期的变化具有革命性意义[J].新闻实践,2013(10):45-48.

[3]陈芳.大数据时代深度报道并不需要特殊技能[EB/OL].[2013-11-07][2015-01-07].http://news.sina.com.cn/m/2013-11-07/173228648963.shtml.

[4]王英钰.大数据时代下的精确新闻报道发展路径探析[J].科技传播,2013(23):24-27.

责任编辑:庄亚华

doi:10.3969/j.issn.1673-0887.2016.02.011

收稿日期:2015-12-30

作者简介:邢丽梅(1968—),女,副教授。

基金项目:常州工学院2014年度校级科研基金项目(E3-6701-14-040)

中图分类号:G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0887(2016)02-0046-05

猜你喜欢

大数据时代变革
以变革迎接新时代
变革开始了
大数据时代下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的应用
大数据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思考与实践
大数据时代下图书馆的服务创新与发展
大数据时代高校学生知识管理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海尔变革
新媒体将带来六大变革
夺变革先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