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制约科技创新的财政政策因素及对策建议

2016-03-28陈晓群

财政监督 2016年16期
关键词:白名单非标科研单位

●陈晓群

浅析制约科技创新的财政政策因素及对策建议

●陈晓群

为把握新一轮全面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重大机遇,加快推进科技创新,财政部驻辽宁专员办组织部署科研院所及大专院校的十余位科研、财务人员进行座谈,并深入到科研单位实地调研,旨在精准找到制约科技创新的政策因素,提出改进建议,促进科研单位和科研人员释放创新活力。

一、制约科技创新的主要原因

一是科研经费预算管理制度限制科研人员自主权。科研项目的预算编制要求预算周期与项目实施周期保持一致,并不得编入不可预见费。但实际上,重大科研项目周期均为1年以上,对于周期为5年的课题来说,在预算编制初期对科研周期内发生的费用进行准确估计是很难做到的,大型科研课题从立项到实施直到最终完成,往往是跨年度、多部门共同合作的结果。同时,科技研发过程本身具有探索性和不确定性,对于课题所需消耗的材料费、分析测试费等费用的预估也具有不确定性,很难在预算编制初期预测准确。现行的预算管理要求未充分考虑科学研究的特殊性和不可预见性,限制了科研人员自主权的发挥,也不符合科学研究的客观规律。

二是政府采购规定影响科研非标设备购置。目前,科研单位所需的科研设备要通过政府采购进行,履行固定的招投标程序。其中,通用设备和标准器件通过政府采购能够满足需要,但对于大额专用非标设备采购,却存在一些问题,一是政府采购程序复杂、手续繁琐,审批部门多,会延长采购时间,耽误科研周期;二是招标遵循低价中标原则,一旦出现恶意竞标,会造成流标。如:中科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在招标采购水下摄像机时,遇到小型非主流公司的恶意竞标,投标价明显低于生产成本,产品质量无法保证,使用后可能造成巨大损失,科研单位不敢采购,结果造成流标,这样不仅影响预算执行,也影响科研效率。

三是政策不够完善制约科技成果转化。科研的最终目的是实现成果的转化应用,这需要相应的保障政策,如知识产权保护政策、科研创新激励政策等,而现行的保障政策不够完善,特别是缺少与研发成果转化收益直接挂钩的激励政策,导致科技成果在向生产力转化时动力不足。今年初,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了加快科技成果转化的五大措施,允许将科技成果转让收入按照股份或出资比例对研发人员进行奖励,并鼓励科研人员离岗创业,但目前未出台实施细则,需要进一步解决个人在集体研发成果中的贡献界定等问题,因此,距离打通科研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还有一段路。

二、对策建议

第一,建议适度增加科研项目预算管理弹性,给科研机构和人员留出必要空间,保持科研活力。一是适当简化科研项目预算编制,允许在项目预算中编列一定额度的不可预见费;二是适当增加预算调整的灵活性,给科研单位更大的自主权,允许在预算额度内进行科目调剂;三是适当放宽预算执行的细节控制,科研项目可以根据实际需要,使用科研经费购置与本项目相关的计划外的材料、设备等。

第二,调整科研专用设备政府采购管理办法。建议在《政府采购法》的制度框架下,适度放开科研非标专用设备的政府采购范围,精简采购程序,并分类对待。尝试采取“白名单自主采购”方式,即授权主管部门组织专家委员会、相关行业协会进行同行评议,将经行业专家认可、有信誉度的设备仪器供应商纳入白名单,便于科研单位在白名单中自主采购非标专用设备,提高采购效率,保证产品质量。

第三,落实对科研人员的激励机制,加速科研成果转化。一是抓紧出台股权转化激励机制的实施细则,制定允许科研成果入股或员工持股的具体办法;二是通过财税政策进一步加大对科技成果转化的支持力度或借助产业扶持基金加以支持;三是在创新资源集聚地区增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四是鼓励地方政府设置专项经费,用于支持重大科技成果就地转化;五是鼓励部属院校和科研院所与地方协同创新,将其融入当地创新改革试验中,享受与地方科研机构同等的政策待遇。

(作者单位:财政部驻辽宁专员办)

(本栏目责任编辑:范红玉)

猜你喜欢

白名单非标科研单位
基于白名单的车道工控系统信息安全解决方案
非标设备制造质量控制计划的编制和实施
嘉吉(Cargill)进军RAS饲料研发,与美国知名科研单位达成合作
科研单位人事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核电厂仪控系统安全防护策略研究及应用
UAC提示太烦 教你做个白名单
关于科研单位人才队伍建设的思考
非标压力容器报价快速估算方法探讨
非标项目外协采购加权综合打分法实践研究
顶盖后横梁非标斜楔模具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