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新闻资讯类节目之问题与发展
——以CCTV-13新闻资讯类节目为例

2016-03-28华施琪

传播与版权 2016年4期
关键词:中央电视台

华施琪



论新闻资讯类节目之问题与发展
——以CCTV-13新闻资讯类节目为例

华施琪

[摘 要]CCTV-13新闻频道作为中国大陆第一个全天24小时直播的新闻频道,自2003年5月1日起试播至今,对于新闻节目的设置进行了大量的尝试与改革。通过对其所涉及的新闻资讯类节目的制作与播出现状的研究,探索其所存在的有关新闻本身与资讯类节目制作两方面的问题,并提出一定看法与建议。而对于近年来央视新闻在特别调查类新闻的制作方面,通过分析《你幸福吗》与《春节说吧》两档新闻,展现近年来央视新闻在改革推新方面的尝试,并予以一定总结。

[关键词]中央电视台;新闻资讯类节目;新闻改革

[作者]华施琪,江西财经大学人文学院戏剧与影视学硕士研究生。

自2003年5月1日起,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CCTV-13)开始试播至今已有12年多的历史。它不仅是中国大陆第一个全天24小时直播的新闻频道,也是一个全天专业播送新闻、评论、访谈的电视纯专业新闻频道。

基于现在新兴技术的逐步发展,作为全天直播的新闻频道,CCTV-13所涉及的新闻资讯类节目的制作水平在逐步提升,直播的质量也在逐渐达到一个较高的标准。每当有重大新闻事件发生时,作为国家官方新闻媒体,CCTV-13对其进行播报的速度较之以往已经有了长足进步。而在一些新闻解读与新闻内容的制作上,新的技术、画面、镜头的运用开始逐步向受众的感官靠拢。

但是,作为一个新闻播报水准远在地方性、网络性媒体之上的我国唯一官方新闻频道,央视新闻频道在新闻资讯类节目的制作上仍有需注意及改进的地方。

一、现行模式下的央视新闻资讯节目所存问题与对策

就目前来说,央视新闻频道所涉及的电视新闻资讯节目的形式可谓丰富多样,直播类、深度报道类、评论类、杂志类应有尽有。但是在信息大爆炸、网络新媒体技术节节攀升的情况下,当更多的人习惯用移动互联网、PC以及各种终端通过网络获得新闻的情势下,电视新闻节目的存在开始被当下的年轻一代所忽视。

单就日常的CCTV-13新闻节目的播出与制作来看,电视新闻节目如若想获得进步与发展,内容与技术依旧是核心与关键。而其所需注意的大体是两个方面,一个便是新闻本身的选择选材问题,另一个就是节目本身的制作策划问题。

(一)新闻报道本身的问题与对策

笔者认为在新闻本身的选择选材问题上,现有的央视新闻节目中所涵盖的选材已经能做到多种多样,但是也有一些新闻的选材并不够非常贴合受众需求,过于拘泥于传统选材,不能及时创新,并且正负两面的极端报道消息居多,缺乏对一些偏中间偏灰色的社会现象的有效揭示及思考。

能作为日常的新闻播报节目,如《新闻直播间》等面向普通受众居多的新闻节目,需要选择的是足够贴近民生、贴近现代社会人的生活节奏的新闻选材,在不减少必需的政治类新闻等类型新闻的同时加重生活化新闻、群众化新闻的编排比例。不仅要继续保持对社会正负方向的新闻材料报道,也要加入很多灰色化、细微但具有新闻价值的新闻题材,并可以适当增加一些趣味性新闻,并不是一定要是严肃话题的新闻才有新闻价值,很多趣闻也是很有价值的新闻。

其次是报道深度问题。在日常的新闻播报中,由于时间限制,对于许多新闻只能流于表层化报道,并不能成篇成章,也做不出深度新闻。主要这是现在的新闻媒体自身的问题,许多新闻报道缺乏深度,缺乏深挖,常常有了上文没有下文,有了事件没有处理结果。新闻热度一过就不再进行关注,虎头蛇尾,使受众总是对新闻事件有所迷茫和猜测。

而作为央视的电视新闻资讯节目,在播报新闻的时候,一定要有效利用自己所拥有的庞大资源、人力物力、设备技术及电视新闻的优势,加大对新闻报道深度的挖掘。在新闻广度上,应该多进行周边资料整合,增加新闻的可看性与价值性,丰富受众所得。

再则是新闻评论问题。新闻存在的价值在于引发受众的感官感受与精神思考。许多新闻,只有事实呈现,只有简短陈述,并不能发挥电视新闻报道的最大功效。电视新闻资讯节目作为立体化的新闻展示平台,更应该加入观点评述环节,达到新闻价值传播的最大效果。

最后,作为已有新闻评论的新闻节目,新闻评论的撰写,主持人的播报评论语气都应该得到重视,观点评论应保证新闻应有的公正性、客观性、亲民性。要换位思考,考虑受众,也考虑节目自身所承担的责任。尽量站在中介者的角度,避免过度官方,过度媚俗,以达到不失信于民。

(二)节目制作问题

首先是展现方式问题。新闻事件,时时在更新、时时在发生、时时在变化,对每一件事都做到精细制作、精良展现确实不够现实,但对于大型的重大新闻事件,这种技术支撑的新闻制作却是非常必要的。无论是出于服务受众还是提高节目效果考虑,有着多种展现形式的新闻报道都要比单一的新闻画面配字幕解说的方式传播效率更高。

其次是主持人与记者的问题。电视媒体是面向广大受众的,而作为央视的电视新闻资讯节目,其受众群则更加宽泛,因此对节目中所选择的记者与主持人要求应该更加严格。这两年,随着网络传播的发达与迅速,一些观众在看到央视新闻主持人或记者出现的错误后会进行一定的宣传,虽然可能只是出于趣味分享等目的,一般观众也可以理解新闻工作者的辛苦之处,但是若是在重大事件上出现一定的播报失误,则会对频道甚至国家产生不良影响。

再次就是与网络新媒体的合作问题。现在网络新媒体与新新媒体发展迅速,电视媒体作为传统媒体将其过多视为竞争对手,电视新闻资讯节目也总是想与网络新闻报道等竞速抗争,这样只会导致自身发展前景狭隘。

央视新闻资讯节目的制作者应该注重建立自己的信息收集平台,披露始于网络上的重大新闻事件,充分发挥信息收集平台的作用,及时高效地筛选新闻,许多重大事件的直播一定要及时跟上,并运用自身的优势资源做到跟进报道。并且,由于近几年微博微信的发展,央视新闻应注重与受众通过各种方式,如微博、微信、直播留言等多重渠道的相互交流及受众反馈,在线下多自发地进行一些新闻反馈的调查,并在新闻报道中予以展现,并有选择性地展现一些评论话语,以增加与受众的亲近感,增加与观众的沟通感。

二、对于央视新闻中特别调查类新闻的研究与探索

在上述的有关于CCTV-13中新闻资讯类节目的现状研究与问题探索中,有很多的问题央视的新闻节目制作者都在进行有效有序的改进。而近年来,央视关于一些特别调查类的新闻制作是笔者认为非常值得关注与探究的,从最早的《你幸福吗》《您家的家谱是什么》到近年的《今年你为谁点赞》《春节说吧》等,都是央视新闻自己策划选题的特别调查类新闻。

(一)《你幸福吗》

最早的《你幸福吗》是在2012年国庆中秋双节期间,由中央电视台推出并持续报道。央视走基层的记者们分赴各地采访包括城市白领、乡村农民、科研专家、企业工人在内的几千名各行各业的工作者,一时间“幸福”不仅仅成为媒体的热门词汇,也引发了十几亿中国人民对于当下的社会生活、政治经济、自然环境等的深入思考。

其中所播出的新闻片段,有很多非常生活化、平常化,许多老人回答,很幸福,因为儿女都很好。也有很多回答甚至有些荒诞不经,令人啼笑皆非,如记者问:“你幸福吗?”受访者答:“我姓曾。”也有很多受访者回答,不幸福,没有幸福感,感到生活很辛苦之类。

在当时新闻政治性、说教性较强的大环境下,虽然《你幸福吗》得到的反响有许多叫好声,但更多的则是质疑声,甚至有人认为这是央视的另类说教式新闻。但在笔者看来,这其实是央视新闻的一个非常大胆的尝试,这一步的迈出,代表了央视新闻节目制作者想要对央视新闻节目进行改革的决心,如果能够成为以后新闻节目中的常有环节,不仅可以吸引受众关注,也可以更加有效地反映我国当下人民群众的思想状况、生活状态,以及社会动态、舆论变化。

(二)《春节说吧》

于2014年开始尝试的《春节说吧》这一新闻调查报道,不同于以往的记者采访、受众回答的方式,而是在春节期间,由央视新闻在各大省会城市的火车站设置录影式电话棚样式的红色亭子。普通的群众便可随意走进其中,对着其中的摄像头诉说自己对于家乡或是亲人的思念之情。而央视新闻则选取其中片段在电视节目中进行播出。

许多亲身参与其中的人,在小小的录影棚中,表达着对自己的感情,或是满脸欢笑或是充满泪水,有很多人举着自己买到的火车票讲述自己即将回家的激动心情,也有很多人不能够回家而伤心不已。而观看的受众,在观看别人故事的同时也深有感触,那些能回家的不能回家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便是当今中国社会的一个个鲜活缩影。

在春节这种对于中国人民来讲非常特殊、非常隆重的节日里,《春节说吧》这档新闻的播出,不仅仅是方便了那些录制了节目的群众,也为受众找到了共鸣,于央视新闻,也提高了春节期间新闻栏目的贴近生活性与温馨可看性。

而相比很多其他的评论两极分化或是褒贬不一的特别调查类节目,《春节说吧》成功赢得了相当多的观众,网络上对其的评价极高,很多人非常赞同这一新闻的制作,甚至很多人专程去往火车站找寻“说吧”的存在。

所以,综合这两者的评述,笔者认为,特别调查类新闻的存在对于央视新闻类节目的制作改革很有必要。而对于其本身,合理的选材、更接近群众的调查方式是需要细心谨慎的考虑与考量的。

三、结语

综上所述,CCTV-13作为央视新闻的直播频道,如果可以进行规模化的优化改革,加大自己的竞争性,作为我国的官方新闻媒体,获得更多的受众,传达社会赋予其的使命,使受众在得到新闻消息的同时,获得更多的对于生活的思考甚至只是日常的生活满足感,对于央视新闻来说都是巨大的进步。而作为新闻工作者或是研究者,即使不能亲身参与新闻的制作过程,也应注意到新闻节目制作中所存在的一系列问题与可有待发展的方面,推陈出新,走在时代的前沿,这是新闻工作者与研究者应尽的义务与应负的不可推卸的职责。

【参考文献】

[1]张健.当代电视节目类型教程[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

[2]徐舫州,徐帆.电视节目类型学[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

[3]蔡雯;翁之颢.微信公众平台:新闻传播变革的又一个机遇——以“央视新闻”微信公众账号为例[J].新闻记者,2013(7).

[4]刘成付.电视新闻频道的理念与创作——以央视新闻频道为例的研究[D].上海:复旦大学,2006.

[5]曹灵.央视新闻频道品牌构建研究[D].厦门:厦门大学,2009.

猜你喜欢

中央电视台
我们就是中国(中央电视台《我们》栏目主题曲)
我院“编钟古乐”登上中央电视台《国家宝藏》栏目
媒介融合时代央视新闻节目的新变化
中央电视台2016年海内外传播力影响力明显提升
网络炫富事件中社会舆论的三种期待
中央电视台《读书》与凤凰卫视《开卷八分钟》的对比分析
央视官网从CNTV中剥离另立门户
节日文化的广告表征及建构
中央电视台海外传输平台路由仿真
2011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征联佳作评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