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闻学与政治关系之初探

2016-03-28

传播与版权 2016年4期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新闻学政治

罗 雪



新闻学与政治关系之初探

罗 雪

[摘 要]新闻学是研究新闻事业和新闻工作规律的科学,它将人类社会生活中客观存在的新闻现象作为研究对象,主要研究对象是新闻史、新闻理论及新闻业务。很多人认为站在新闻本身的角度进行新闻报道或者新闻研究时不应该有任何的偏颇。在此从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出发,分析新闻学研究对象、研究主体和新闻与政治在新时期呈现出的规律,探讨在学科研究中新闻学与政治的关系,认为新闻学不管是在实践层面还是学术层面中都与政治不可分割,新闻学的研究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坚持正确的立场。

[关键词]新闻学;政治;马克思主义新闻观

[作者]罗雪,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院新闻学硕士研究生。

在学术研究的问题上,史学大师陈寅恪先生在给科学院的答复中曾提到史学研究“不要先有马列主义的见解,再研究学术,也不要学政治。不止我一人要如此,我要全部的人都如此。我从来不谈政治,与政治决无连涉,和任何党派没有关系。怎样调查也只是这样”。另一位泰斗钱穆也不主张共产主义和马克思主义,认为西方理论和中国原本的民族思想相违背。“今天的新闻就是明天的历史”,新闻和历史在某些层面上有相似之处,但是在研究新闻学的过程中,避政治而不谈是不现实的。

就政治本身来说,它是指以政权为核心的一切政治现象和政治关系,包括政治制度、政治体制、政治思想、政治观念以及在一定的政治制度和环境中产生的政治行为。①刘华蓉:《大众传媒与政治》,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如果认为政治对于新闻学的影响力是外在的“施压”,显得有些片面。邓正来先生提出按照“外部性”思维和“内部性”思维来理解政治和新闻学的关系给新闻学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他批判了将中国社会科学自主性相对缺失的主因归结为外部性因素的单向度的思维方式,提出真正的原因是研究者内部主动与外部性因素的“契合”。②邓正来:《关于中国社会科学的思考》,上海三联书店,2000年,第5页。

探索新闻学与政治的关系,站在历史的角度不难发现,中国最初的报纸邸报的产生就是政治宣传的产物。邸报主要内容是皇帝的起居、官员的升黜还有中央的诏令等,本身就是中央为了准确地将消息传递到地方的产物,里面报道的内容也都是和政治相关的,百姓没有权利去看到。从中国新闻业的发展和政治来看,二者的关系也十分紧密。

一、中国的政治现实催生了新闻学研究

(一)近代史上三次办报高潮都处于政治活跃期和言论开放期

从《察世俗每月统纪传》开始,中国产生了近代历史上的第一批报刊和报人。戊戌变法时期、辛亥革命时期和五四运动时期成为近代办报历史上的三次高潮,出现了王韬、梁启超、邵飘萍等一系列优秀的报人。

第一次办报高潮出现在戊戌变法时期,戊戌变法作为中国封建统治阶级对自我的一次改良,虽然它逃离不了封建统治的桎梏,但它提供了一个言论上较为宽松的政治环境。这期间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创办《时务报》《国闻报》,提倡学习西方资本主义制度,大力介绍西方的新思想新文化;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千年的封建统治,政治上达到了高度开放的状态,孙中山创办的《民报》积极与保皇派论战,宣传自己民族、民权、民生的三民主义主张,将报纸视为宣传政治主张的重要工具;五四运动时期《新青年》等报刊一开始并没有提出明确的政治倾向,但是随着后期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传入,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念开始影响中国的文人,李大钊1918年发表《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文章,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使报刊有了政治化的倾向。

政治上和言论上的活跃和开放虽然不能说是让近代新闻学发展的一个主要的原因,但却为近代新闻学提供了良好的土壤。

(二)新闻舆论工作让新闻学和政治密不可分

舆论引导和舆论监督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重要内容。对于当代中国来说,舆论监督工作是当前新闻工作的重点,新闻宣传工作需要在政治上与党和政府保持一致。在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今天,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发表重要讲话中强调,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是党的一项重要工作,是治国理政、定国安邦的大事,要适应国内外形势发展,从党的工作全局出发把握定位,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尊重新闻传播规律,创新方法手段,切实提高党的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①人大经济论坛,http://bbs.pinggu.org/k/news/1501918.html。

要做好舆论监督和舆论引导工作,新闻工作者首先要坚持的就是正确的政治方向,这就决定了在新闻学的实践上,要以正确的政治思想为指导。一方面,政治环境和政治需求需要新闻工作者进行舆论监督工作,弘扬社会正能量;另一方面,良好的舆论宣传和舆论监督工作能够促进党和政府的工作高效有序地进行。所以,新闻学和政治相互需要,相互促进。

二、新闻学的研究对象带有浓厚的政治色彩

广义上的新闻学主要是包括历史新闻学、理论新闻学和应用新闻学。作为研究对象,这三者本身有很浓重的政治与时代的色彩。例如,研究“大跃进”时期的新闻学时,当时中央的极“左”路线让新闻报道失去了对事实基本的阐述,产生了亩产万斤的夸张报道。

研究《大公报》的“不党、不私、不卖、不盲”的办报活动时,其办报理念已经接近西方的新闻专业主义理念,认为报纸应该是为公众服务的。但是不党不代表没有政治立场,在抗战期间,张季鸾认为,“抗战期间,一切私人事业,精神都应为国家所有”。此时,服从国家政治利益需要的意识已经盖过言论自由的要求。中西方虽然意识形态不同,但都要受到各种政治经济等因素的牵制,《纽约时报》等报纸代表的是西方资本主义集团的利益,遇到关乎立场的问题的时候,是站在资本主义的立场上说话的。

另外,新闻活动本身也是带有政治立场和政治色彩的,在政府新闻发布和政治传播中,担当主要角色的是政府部门,需要在有明确政治立场的情况下表达自己的政治诉求,进行合理的政治引导。政治新闻传播不可能没有自己的政治立场,也不可能回避自己的政治立场。当我们在谈论新闻学与政治的关系时,新闻学客体就已经包含浓厚的政治成分了。

三、新闻从业者和研究者都有相同的政治立场

新闻本身具有阶级性,有一个原因就是新闻工作者本身具有阶级立场。这就决定了新闻工作者代表一定阶级的利益,为一定的阶级服务,在中国,这个阶级就是工人阶级。新闻事业充当的是党、政府和人民三位一体的耳目喉舌,新闻工作者最重要的原则就是“党性原则”。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有诸多变化,但是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没有改变,国家的根本制度没有改变,新闻媒体的基本属性没有改变。②丁柏铨:《对新闻事业党性原则的再认识》,《新闻传播与研究》,2015年第6期。新闻工作中依然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党性和人民性是一致的统一的,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代表的是中国人民的最高利益,这也是人民性的体现。所以在新闻实践当中,新闻工作者不可避免地拥有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的政治立场,同时拥有人民性,实现两者的统一。

在新闻学研究当中,新闻研究者有自己的人生经历、学习阅历,形成了一套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我们受到的教育是以“物质决定意识”为根基的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论。新闻研究者在研究过程中完全达到陈寅恪先生在做学问时提出的“不要先有马列主义的见解,再研究学术,也不要学政治”是不可能的。因为新闻学本身就是和政治有着相当密切的关系,如果新闻研究者没有一定的政治素养和政治细胞,很难从纯学术的角度去分析新闻事件。只有对政治有见解,洞悉政治环境,能够充分了解政治和新闻关系的研究者才能更好地分析研究对象。

四、新闻与政治相互互动,推动社会发展和学科进步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新闻和政治的关系在不断发生变化。从十六届三中全会、十七大的召开到现在,新闻与政治的关系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这一时期政治生活的主题是科学发展、解决发展带来的各种矛盾;而新闻学在这一时期的很多功能得到进一步发 挥。③梁衡:《30年来的新闻与政治》,《山西大学学报》,2009年第1期。民主政治建设提上日程,越来越多的民众渴望参与民主。新闻与政治开始衍生出一条新的规律。仔细分析新闻与政治在当前的关系,可以归纳为④同③。:(1)二者的本质和目标是一致的,新闻和政治在本质上都是为了表达广大人民群众的意愿,其目标都是为人民服务,更好地实现社会主义民主。(2)二者在具体的运营过程中存在一定差别,有自己的“私利”。新闻由具体的媒体和新闻从业者进行运营,主要表现为“媒体利益”,会存在违规违纪现象;政治由集团组成,主要表现为集团利益,会谋私腐败。(3)当新闻违规时,政治就以人民的名义来监管它,发挥国家管理的作用;而当政治腐败时,新闻就以人民的名义来监督它,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

可以看出,新闻与政治相互区别、相互联系。通过多样的政治参与,如新闻发布会、新闻听证会、民众舆论监督等形式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合力。媒体是人民和政府交流的重要桥梁,一方面要把党和政府最新的路线方针政策传达给民众,另一方面又要忠实地反映民众的舆情和心声。这样一个官方舆论场和民间舆论场的组合,使得新闻与政治有机结合起来,遵循规律从而推动社会发展。

五、新闻与政治的互动:推动社会发展和学科进步的有效途径

“自由之精神,独立之思想”是每一个做学问的人毕生牢记的格言。中国从近代历史上被西方列强用鸦片战争打开国门,百年来的新闻事业一直都在艰难曲折中得到发展。新闻学自产生之时不仅是传播信息和知识的工具,也是表达新思想新主张的重要园地,这就决定了新闻学与政治不可分割的关系。

新闻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新闻史、新闻理论、新闻业务)在产品形态和产业形态上都与政治相关联,受到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念的影响。从新闻研究者和从业者的角度来说,完全的无立场是不存在的,不仅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更要充分了解当前的政治环境。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以来,新闻业和新闻学的研究环境发生了相当大的变化,随着政治的成熟和经济的进步,新闻已经从最初的宣传工具变成促进民主政治交流的重要途径,网络社会的发展更是为今后新闻与政治的有效互动提供了无限的可能。

【参考文献】

[1]荆学民.政治传播与政府新闻学[J].现代传播,2012 (1).

[2]廖璐.从五四时期新闻学的启蒙看新闻与政治的关系[J].台声,2005(4).

[3]刘华蓉.大众传媒与政治[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4]丁柏铨.对新闻事业党性原则的再认识[J].新闻传播与研究,2015(6).

猜你喜欢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新闻学政治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旅游类本科院校关于《新闻学概论》的教学改革与特色建设
广电工作者要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武装头脑
新闻学理论在网络媒体时代的变革与创新
当代新闻学的网络化发展
从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实践看记者道德修养的五个层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传播理论的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