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普及化路径探析

2016-03-16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4期
关键词:普及化院校高职

徐 悦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 物联网技术学院, 江苏 无锡 214121)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普及化路径探析

徐悦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 物联网技术学院, 江苏无锡214121)

在这个科技迅速发展的时代,高职院校要多层次、多方向、多举措地把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融入学生素质教育全过程。学校要从顶层设计与整体推进、科学实施分层分类教育、有机融入创新创业教育理念、营造浓郁的创新创业教育氛围等方面全面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普及化。

创新创业教育; 普及化; 素质教育

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我国政府曾推行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一系列经济刺激措施,但事实告诉我们,在经济发展策略上沿用粗放、扩张型的超高速增长和高强度经济刺激投资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制约着我国经济增长的稳定性和持续性经济转型已迫在眉睫。《中国制造2025》中提出,坚持“创新驱动、质量为先、绿色发展、结构优化、人才为本”的基本方针,到2025年中国要迈入制造强国行列。推动国家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型升级亟待提升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和装备制造能力,而“创新驱动”无疑是实现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实现“创新驱动”的关键在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与输出,而高校则肩负着人才培养的重任,必须积极研究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充分考虑我国经济发展现状与规律,积极探索创新创业教育途径。创新创业教育是以培养具有一定创业基本素质和创新型个性的人才为目标,以培育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为主要目标的教育。自2010年,教育部出台《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以来,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各地方高等学校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开展了大量探索性工作,也取得了一些课题、论文、教改成果。但是由于当下中国创新创业教育还存在理论与实践“两张皮”现象,创新创业教育的投入与效益反差问题呈现出来。我国高职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部分,必须进一步深化创新创业教育理念,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发挥高职教育优势,结合高职教育规律与特点,进一步更新观念,明确目标,积极筹划,进一步增强创新创业教育的系统性和针对性,逐步实现创新创业教育普及化。

1 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普及化是高职院校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

创新创业教育普及化是把创新创业素质的培养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学习结合起来,多层次、多方向、多举措地把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融入学生培养全过程。为了适应这个科技快速发展的时代,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无疑成为高职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实现创新创业教育普及化也是高职学校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有研究表明,创新创业教育可以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就业能力,同时对于提高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和工资收入水平有着积极作用。高职院校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其根本目的不是让每个学生都成为创业者,而应该是增强学生创新精神,提升创业能力,增强学生对专业的认同感,让学生在掌握其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同时,积蓄创新创业能量,使他们在未来的学习、工作中敢于迎接挑战,厚积薄发。

2 国内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现状分析

创新创业教育普及化要求针对每个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把创新创业教育理念与人才培养方案结合起来,但是我们在努力实现教育普及化的同时,必须以提高创新创业教育实效性为基础。创新创业教育在国外已有半个多世纪的历史,而我国起步较晚,就目前而言,我国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尚存在以下不足:

2.1创新创业教育系统性不强

许多高职院校没有将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作为一项系统性教育工程来抓,多由某个部门负责诸如创新创业大赛组织申报、创新创业项目实施等专项工作,缺乏顶层设计理念和创新创业教育持续推进的层次性,没有对学生开展学习跟踪与反馈,资金投入具有短期性,甚至功利性,注重易获得显性成果的项目,而忽视了全面开展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投入。

2.2师资队伍建设不足

对于从事创新创业教学的教师学校既没有专业化的培训,也没有统一的组织管理,教师处于“单打独斗”的状态。就创新创业教育师资而言出现专任教师积极性不足,兼任教师专业性不强的情况。师资配备的数量和质量呈现脱节与不足,从而导致创新创业教育的范围与效果不佳。

2.3创新创业教育针对性不强

许多高职院校将创新创业课程作为选修课或必选课,这种普识性的教学方式表面上看已实现创新创业教育全覆盖,但由于仍使用传统的“满堂灌”教学模式,学生在课堂中得到的创新创业知识缺乏针对性和实战性。导致创新创业能力一般的同学疲于应付,而创新创业能力较强的学生在课堂中得不到满足,学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实效性不强。

2.4创新创业文化氛围不足

我国思想家荀子在《劝学》中说:“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人要择善而从,在良好的社会环境熏陶下,才能逐渐形成美德。校园文化是育人的隐性课堂,以大学生创新创业社团建设、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以及创新创业讲座等活动是许多高职院校普遍采用的校园文化建设方法,但是由于缺乏对创新创业文化的整体性思考和持续性推进,致使学校的创新创业文化氛围不足,有的甚至呈现出碎片化的格局。

3 推进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普及化路径

3.1领导重视,建立健全创新创业教育组织体系

学校要不断推动创新创业教育,积极整合学校各部门工作优势,建立并完善全校协同育人机制。学校要根据实际成立创新创业教育专项工作小组,建议由学校主要负责人担任组长,学校各教学部门和各相关职能部门共同参与,指定某一职能部门担任总体协调工作,条件成熟的学校也可成立创新创业教育学院,从工作队伍、经费支持、制度建设等多方面做好相关工作。工作小组发挥职能,围绕学校创新创业工作定期组织研讨、参观学习等活动,结合本校工作实际,制定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方案并有序推进。

3.2分层分类,有的放矢地开展创新创业教育

要使创新创业教育既实现普及化,又获得相应成果,以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模式显然无法得到预期效果。高职院校可以针对各年级开展不同形式、不同内容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

面向大一学生要以“职业生涯规划”“大学生创新创业”“KAB创业基础”等普识性的创新创业课程为载体,让大一新生接受启蒙性教育,让学生了解基本的创新思维和创新创业规律,除此以外,同时结合课堂教学开展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测评,以便在大二阶段实施分类教学。

面向大二学生要对学生开展分类教育,对于创新创业能力一般的学生开展以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就业观为主的课程,促使他们进一步提升职业素养;对于创新创业能力较好的学生除了开展必要的职业观教育,还要加入创新创业实践环节,通过组织开展创新创业项目申报、创业沙龙、创新创业案例分享、创新创意征集等活动鼓励他们进一步拓宽思路,以提升教学效果。通过一系列的教育活动与工作,具备较强创新创业能力的学生会充分展示自我能力,这为下一阶段开展更深层次的创新创业教育奠定基础。

对于毕业班学生可以开展针对性更强的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对于专业技能较强的学生,学校要组织他们多参加各项技能大赛;对于创造力较强的学生,学校要鼓励他们积极开展发明创新活动;对于具有一定创业潜力的学生,学校要针对他们开展个性化的深度项目指导与培训,积极联系校外资源,积极为他们实现项目运行创造条件。

3.3高度融合,多维度体现创新创业教育思想与理念

目前,许多高职院校通过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第二课堂作为全面实施创新创业教育主要渠道,但从教育力度和教育实效看还远远不够,学校还要在专业基础课、专业课教学中融入创新创业教育内容。各教学院系要就如何围绕专业教育,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进行专题研讨,可以结合各专业发展将创新创业案例分享、创新思维运用有机地融入课堂教学中,使创新创业教育理念与专业课形成互相渗透融合的状态。同时学校要积极组建创新创业教育团队,真正发挥各创新创业教改课题成果作用,引导学生加强专业领域和技术层面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专业认同感,激发学生进行技术创新的兴趣。

3.4全面渗透,营造浓郁创新创业校园文化

学校要以激发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挖掘学生创新创业潜力,以培育创新创业精神为主要目标,通过搭建平台、拓宽渠道等方式努力营造创新创业教育文化氛围,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校园文化的熏陶和影响。学校要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成立发明协会、设计协会、科技协会等创新创业类社团。社团形式要不拘一格,可以覆盖学生多个兴趣点,充分发挥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作用和老师的指导作用,同时积极搭建校际交流平台,让社团文化与精神得到发扬与传承;学校一方面要举办创新创业论坛、学术讲座等活动,丰富第二课堂,拓宽学生视野,另一方面要组织学生申报创新创业项目,从制度、资金、指导老师等方面给予支持,同时加强项目管理,严格把控项目质量,为学生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提供保障;学校要积极发挥媒体作用,对学生在挑战杯、技能大赛等多项大赛中所取得的创新创业成果,要加大宣传力度,同时要为学生的科技创新作品提供展示空间,已形成学生创新创业成果的辐射效应。

4 结语

创新创业教育是一种精神与能力的培养,高职院校要清醒地认识自己在创新创业教育中承担的任务和角色,要从人才培养高度注重顶层设计、从教育根本考虑,发挥高职教育优势与特色,充分融合创新创业教育教改成果,制定学校整体创新创业教育方案,发挥好各职能部门作用,因地制宜地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为目的,提升创新创业教育实效,逐步实现创新创业教育普及化。

[1]范中杰.论创新教育的普及化[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0,20(4):18-20.

[2]杨建,从文奇.大学生创新创业素质教育的路径研究[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16(1):38-40.

[3]邢娣凤.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路径选择[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4):86-88.

责任编辑陈桂梅

Study on the popularization method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n vocational colleges

XUYue

(School of Internet of Things Technology, Wuxi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Wuxi214121, China)

In the age of rapid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t is necessary for the vocational colleges to integrate the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spirit into the whole process of quality education by multi-level, multi-aspect and multi-initiative. The colleges should push on the popularization of the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through top-level design and overall progress, scientific implementation of the stratified and category education, integrating the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spirit, creating an atmosphere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etc.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popularization; quality education

2016-04-11

项目来源: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资助项目(2014SJB355);江苏省高校品牌专业建设工程资助项目(PPZY2015Z086,PPZY2015C240)

徐悦(1980—),女,江苏无锡人,讲师,研究方向:教育管理。

10.13750/j.cnki.issn.1671-7880.2016.04.026

G 715

A

1671-7880(2016)04-0091-03

猜你喜欢

普及化院校高职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普及化和大众化历程
推动家庭影院4K普及化,4K HDR摄影机全面涌现
2015年预测:逐步普及化的私有云
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思考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