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校企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与校园文化建设初探

2016-03-16王红岩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4期
关键词:校园文化校企主体

王红岩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 无锡现代职业教育研究中心,江苏 无锡 214121)



高职院校“校企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与校园文化建设初探

王红岩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 无锡现代职业教育研究中心,江苏无锡214121)

“校企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是高职院校与合作企业共同培养人才的系列举措,本文分析了“校企双主体”育人模式的特点,简述了校园文化的特征,强调了校园文化在培养高职人才方面的重要性,提出了将企业文化融入校园文化的现实意义,探讨了“校企双主体”模式下校园文化建设的途径。

“校企双主体”; 人才培养模式; 校园文化

“校企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是指高等职业院校与企业在共同培养高职生的过程中所制定并实施的教学方案和管理措施,这一模式包括校企双方在育人过程中达成的合作理念、合作原则和合作途径等。本文探讨的“校企双主体”是指高职院校和企业两个主题。“双主体”教学模式是在传统教学模式基础上的一个改革,它突出了高职教育的办学特色,越来越受到学校、企业和学生的认可。

校园文化是指校园内物质存在和精神存在的总和,是全体师生员工在长期的教学、科研、管理、生活等活动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成果。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逐步形成的被全体员工广泛认可的经营理念和信念,包含企业的核心价值观、经营理念、行为规范、形象标识、产品品牌等基本内涵。本文所探讨的是在“校企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下校园文化建设如何融入企业文化,如何构建校园文化体系。

1 “校企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概述

1.1“校企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

“校企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是高职院校经过多年的教育改革和实践探索出来的人才培养途径。该人才培养模式的教学方案是由学校和企业共同制定,与以往课堂设在学校不同,“校企双主体”直接将课堂设定在企业现场,将企业的真实工作场景当作课堂,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来完成教学计划和教学任务。

企业在“校体双主体”模式中要全程参与教学计划的制定和实施,企业要与学校的专业教师共同制定教学计划,一起确定教学内容,企业还要提供实习、实训的教学场所和设备,可供学生置于“身临其境”的真实的工作环境。企业还要负责学生在企业学习期间的业务指导和生活安排。企业的专业技术人员可以担任学校的兼职教师,与专职教师一起完成“校企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的教学任务。

在“校企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中,学生兼有学生和企业员工的双重身份,学生除了以学生身份参与学习外,还以员工的身份直接参与企业的生产运营和管理工作。学生不再是单纯的学生身份,学生要以企业员工的标准要求自己,要遵守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要以员工的标准来衡量和要求自己。

1.2“校企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的内容

1.2.1教学体系“校企双主体”人才培养目标应建立在各行业对人才质量的认可基础上,在构建教学体系时应对专业岗位能力进行分析,制定基于岗位能力要求的课题体系,强化实际操作,淡化理论教学,将理论教学融合到生产实践中即实际工作中,形成新的教学体系。

1.2.2课程内容“校企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是课程内容的改革,传统的课程内容是以理论为核心,而“校企双主体”要以实践即动手能力为主,因此要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内容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以适应实训和实践教学的需要。课程内容要体现实用性,还要突出岗位技能的培养,同时要对课程结构进行整合,按照企业的要求增加时间管理、团队合作等方面的企业课程训练。

1.2.3建立“双师型”教师队伍师资力量是实现“校企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组成部分,校企双方共同建立一支满足“校企双主体”模式的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是不可或缺的,校企双方密切合作、协同完成教学和生产任务,是实施“校企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的教学保障。学校要选派专业教师担任企业兼职工程师,参与、指导学生在企业学习期间的教学工作,企业要根据教学内容为学校提供和遴选工程师作为学校的兼职教师,负责指导学生的专业技能学习。

2 “校企双主体”与校园文化建设探析

2.1校园文化的特征

2.1.1传承性每所高校都有自己的历史传承和文化积淀,都有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和历史底蕴,高等职业院校也不例外,这种校园文化会经由一届一届的师生传承下去。

2.1.2时代性校园文化的产生和传承不能脱离所处的时代,每所学校的校园文化都不可或缺地带有鲜明的时代特点,校园文化无不彰显着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痕迹和当今社会的时代特征。

2.1.3积极性校园文化应该给学生带来满满的正能量,应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校园文化无论在精神层面上的道德品质、审美和情操,还是在行为方式上,都要传播和发扬先进的、积极的、健康向上的理念,弘扬和展示美好、光明、高雅的一面。

2.2校园文化建设的作用

2.2.1提高职业素养校园文化建设对培养高职学生的职业素养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高职学生在学校一方面学习专业技能,另一方面还要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以便日后能胜任工作岗位的职业要求。专业技能可以通过课程学习来获得,职业素养培养却不可一蹴而就,校园文化对职业素养的养成耳濡目染,有积极的影响。

2.2.2提高政治素质校园文化建设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政治素质和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信念和民族自豪感,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石。校园文化建设可以弥补高职院校在培养学生的思想品质、道德修养方面第一课堂教育的不足。

2.2.3拓展视野一直以来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普遍存在着偏重知识教育、轻视人文教育;偏重理工科教育、轻视文科的现象,忽视了校园文化对培养学生全面素质的影响。校园文化内容广博,形式丰富多样,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可以拓展学生的视野,丰富和补充学生的知识结构,使学生除了掌握技能,更具有人文情怀。

2.2.4塑造人格校园文化建设有利于学生健康人格的塑造,校园文化积极向上的健康理念有利于学生审美情趣的形成,丰富的校园文化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建立。塑造健康人格是素质教育的宗旨,也是职业素养教育的核心。高职学生在校期间,通过不断学习,不仅获得知识技能,而且还要成人成才,成为具有健康人格的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3 “校企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与校园文化建设探索

3.1引入企业文化

“校企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下的校园文化建设应引入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逐步形成的、被全体员工广泛认同的经营理念和信念,是企业可持续成长的精神支柱。文化的作用是服务于组织的发展,校园文化的内涵主要是服务于学生的发展,企业文化的内涵是服务于员工的发展,在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中需要将企业文化融合,从中找到两种文化的共同点,在原有的传统校园文化中融入了更多的企业特色和职业特色,在校园里营造出企业的氛围,可以通过营造职业文化的氛围,使学生即使身在校园,也能感受到企业的氛围。

3.2营造职业氛围

“校企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下的校园文化建设还要彰显职业特色,职业特色是高职学院人才培养的主要特征。职业性是高职校园文化区别与普通高等学校校园文化的重要特征之一,是高职校园文化的核心因素。因此校园文化建设中要体现职业性。“校企双主体”的教学计划在实施过程中就应考虑职业特色,学生无论在企业或学校,都要时刻以职业人的身份来要求和规范,具体来说应该从职业道德、职业态度、职业理想、职业技能等方面体现职业特色。因为优秀的职业素养是企业对员工的基本要求,而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不是靠哪一门具体课程就能完成的,而是需要具有职业特色的校园文化长期熏陶,在潜移默化中养成。

3.3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

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也是“校企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的实现方式和手段,可以说校园文化活动是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重要载体和平台,高职院校应该发挥校园文化的经济作用,借助这一平台,广泛开展各种校园文化活动,提升高职生的职业素养。内容丰富、主题鲜明、形式新颖、参与性强的校园文化活动可以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获得在课堂上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和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竞争意识,如开展拓展训练,组织竞赛,参加技能大赛和各种比赛等活动,多渠道多形式地开展校园文化活动。

4 结 语

高职院校“校企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是我国高职教育蓬勃发展后高职院校根据市场需求而探索的一条育人道路,是高职教育不断深化改革的结果。“校企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是指高职院校与合作企业在共同育人的过程中一起制定教学计划及管理策略,学校和企业双方在育人过程中达成的合作理念、合作机制、合作途径和合作原则,是当前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的文化积淀和历史传承,校园文化建设也是高职院校育人的主要手段和重要举措。将行业文化融入到校园文化中,在校园文化中营造职业氛围,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是“校企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实现校园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

[1]张旭曦.职校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的实证研究[J] .职教论坛,2007(7)下:25-27.

[2]谢军,颜晶晶.加强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融合,促进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提高[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5):109-111.

[3]郭春燕. 试析高职院校职业素养教育的途径[J]. 黑龙江高教研究,2012(3):132-134.

[4]秦兴顺.利益共同体驱动下的校企双主体育人模式探索与实践[J]. 职业技术教育,2013(17):19-22.

[5]王娟.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校企双主体”管理模式探讨[J]. 教育与职业,2013(27):29-30.

[6]金根中.高职院校校企双主体育人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 黑龙江高教研究,2013(8):99-101.

责任编辑俞林

Exploration on the education mode and college culture construction of "two subjects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nd cooperative enterprises"

WANGHongyan

(Research Center of Modern Vocational Education, Wuxi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Wuxi 214121, China)

The education mode of "two subjects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nd cooperative enterprises" means the strategies of cultivating talents with the help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nd cooperative enterprise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wo subjects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nd cooperative enterprises", describes the features of the college culture, highlights the importance of college culture on training higher vocational talents, puts forward the significance of integrating enterprise culture into the college culture and explores the approach of constructing college culture.

two subjects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nd cooperative enterprises; eduction mode; college culture

2016-04-22

项目来源:江苏省高校品牌专业建设工程资助项目(PPZY2015A086、PPZY2015C240)

王红岩(1962—),女,陕西西安人,教授,研究方向:高等教育。

10.13750/j.cnki.issn.1671-7880.2016.04.003

G 71

A

1671-7880(2016)04-0011-03

猜你喜欢

校园文化校企主体
论自然人破产法的适用主体
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创新探究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技术创新体系的5个主体
校园文化建设浅谈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关于遗产保护主体的思考
以老区精神打造校园文化
怀旧风劲吹,80、90后成怀旧消费主体
校园文化建设的践行者——浅析高校工会对构建和谐校园文化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