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公平及其推进途径探析
——基于政治经济学的视角

2016-03-16杰,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4期
关键词:公平分配

葛 杰, 姚 芳

(泰州学院 经济与管理学院, 江苏 泰州 225300)



社会公平及其推进途径探析
——基于政治经济学的视角

葛杰,姚芳

(泰州学院 经济与管理学院, 江苏泰州225300)

推进社会公平不仅能促进社会和谐,还能促进经济发展。社会公平的观念是因时因地而变的。随着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社会公平的标准被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推进社会公平的途径有:提高市场监管和服务水平,促进公平价格的形成;不断制定、修订、完善制度法规,建立科学的决策程序和决策机制;适度降低基准利率,提高劳动者报酬的比重;加大税收调节力度,健全社会保障制度。

等价交换; 集体决策; 基准利率; 税收调节

有史以来,社会公平就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关于公平的概念,《现代汉语词典》对公平的解释是:处理事情合情合理,不偏袒哪一方面。在社会物质文化生活相对进步的今天,社会公平的标准是什么?社会不公的方面有哪些?推进社会公平的途径有哪些?本文试图探讨这些问题。

1 社会公平及其推进意义

1.1社会公平的概念及标准

林克昌认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再生产过程中,实际上存在两种不同含义的公平:经济公平和社会公平。经济公平,即经济学意义上的公平,是市场经济公平、公正、公开原则的体现。它要求各个市场主体按照价值规律办事,讲求效率,平等竞争,等价交易,等量劳动领取等量报酬。社会公平,则是社会学意义上的公平,是社会主义政治原则的体现。它允许部分地区和部分人先富,但同时用政策调控,缩小社会成员在消费方面的差距,防止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社会公平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要求,并且只有通过政策调控才能实现。王贤卿提出社会公平是一个内涵广泛的社会学范畴,它涉及财富的占有、收入的分配和权利的获得、声望和社会地位的状况、享受教育的机会、职业的选择等。他同时又认为社会公平是一个历史范畴,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阶级性,不存在永恒的、绝对的、抽象的公平公理。公平的观念是因时因地而变的。陈乃圣,陈燕,陈明具体提出社会公平包括以下四方面内容:一是权利平等,即公民的社会地位和基本权利平等。主要包括公民的政治权利平等、生存权利平等。二是机会平等,即公民在社会活动中的机会均等。主要包括:人人都有获得资本、生产要素的机会,都有平等参与市场竞争的机会。三是法规公平,即社会有公平的法规以及在法律和规则面前人人平等。四是分配公平,即按同一尺度公平地对每一个社会经济活动参与者进行与付出相应的收入分配,在承认差别的同时,通过政府对收入的调节和再分配,防止出现财富过分悬殊。

在社会物质文化生活日益丰富,在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多元化的环境下,社会公平的标准被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社会公平不仅包括机会均等和市场行为过程的平等,还包括分配结果的平等。要实现社会公平,首先要确保公民社会地位和基本权利平等,确保公民在社会活动中的机会均等,确保建立公平的法规以及在法律和规则面前人人平等,确保按同一尺度公平地对每一个社会经济活动参与者进行分配,并通过政府对收入的调节和再分配防止出现财富过分悬殊。现阶段,我国部分法律法规还有待修订、完善;社会消费需求不足与产能过剩并存;收入差距还有待缩小,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我国2000年基尼系数已经突破国际警戒线0.4,2008年上升到0.491,2014年下降到0.469,社会公平亟待推进。

1.2推进社会公平的意义

党的十六大以来, 我们党对社会公平正义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化,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又围绕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改革收入分配制度,促进共同富裕等问题展开讨论。党中央近几年来反复强调注重社会公平正义,是从我们当前改革发展新形势,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小康社会的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决策,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

(1) 推进社会公平,能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现阶段,我国收入差距已经较大,只有注重社会公平,加大力度调节各种利益关系,才能有效地化解社会成员间的各种矛盾和冲突,减少不和谐因素,使社会和谐稳定,人民安居乐业。

(2) 推动社会公平,能够促进经济蓬勃发展。经济发展与人们的生产和分配活动密切相关,生产、消费活动越活跃,经济增长越快。注重社会公平,能够提高人们参与社会生产的积极性,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创造力;并且公平的分配有利于保持生产与消费之间的合理比例,使社会资源得到更加充分合理的利用,使再生产走上良性循环的轨道。

总之,推进社会公平不仅是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也是激发每个社会成员潜能,释放经济活力,提高国家综合实力的要求。在法律已经赋予人民平等权利,并且社会收入差距仍然较大的形势下,总结我国现阶段社会不公的方面、探讨推进社会公平的途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 社会不公的原因

综上所述,社会公平不仅有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也有利于经济的蓬勃发展,那么我国三十多年的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过程中,哪些原因可能引起社会不公?笔者从以下几方面做了总结。

2.1商品的不等价交换引起的不平等

政治经济学认为,商品交换应该以商品的价值量为基础进行等价交换,价值量应该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这意味着如果价格高于价值,那么交换就对卖方有利而对买方不利;如果价格低于价值,那么交换就对买方有利而对卖方不利。而在现实市场经济体制下,价格是在市场交换中自发形成的,产品和生产要素的价格由各自的市场供求关系决定。价格有时高于价值,有时低于价值。一种商品供不应求时,该商品的价格就高于价值,交换就对生产者有利而对消费者不利;一种商品供大于求时,该商品的价格就低于价值,交换就对消费者有利而对生产者不利。如果市场竞争充分,商品交换导致的利益分化作用会被减弱,比较公平的价格能够形成。而现实中由于信息不对称、适度规模、政府干预等诸多原因导致市场竞争不充分,不等价交换在商品市场和要素市场的普遍存在,使交换本身就具有利益分化的作用。

2.2制度不健全及执行不规范引起的不平等

政治经济学认为,生产关系是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生产关系会反作用于生产力。根据政治经济学理论,与时俱进的生产关系会促进生产力的发展,陈旧落后的生产关系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政治经济学批判了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是剥削关系,认为它最终会导致商品的相对过剩,引发经济危机。而生产关系与一国的制度设计密切相关,因为制度是人们参与社会经济活动的游戏规则,一个国家的制度设计越公平合理,人与人之间越平等,生产关系越顺畅,经济社会的发展就越快。因为在平等的环境下,人们生产积极性更高,创造力更强。虽然我国已经以法律的形式确立了比较完善的制度体系,但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带来了一些新的情况、新的问题,例如环境恶化问题、收入差距问题、落后地区发展问题、养老问题、制度执行不规范问题等。这些问题都涉及人们生存和发展机会的平等问题,如果解决不好,都会引发社会矛盾。社会进步要求我们结合当前社会实际情况不断修订、完善法律法规。此外,完善的制度还需要规范地执行。

2.3劳动者报酬偏低引起的收入分配不平等

在目前的分配框架下,国民收入初次分配的结果是劳动者获得工资,资本的所有者获得利息,土地的所有者获得地租,企业家获得正常利润,国家获得税收收入,剩下的利润归股东(或企业所有者)占有。各要素报酬在分配中所占比重的高低对收入分配的结果必然会产生影响,因此会影响到社会公平。在我国,一是因为国家税收在GDP中所占比重偏高,二是因为近些年资本形成总额较大导致固定资产折旧偏高,劳动者报酬在GDP中所占比重已经很低。以江苏省为例,改革开放以来,劳动者报酬与GDP之比,最高为1985年的49.3%,最低为2007年的37.2%,到2012年江苏省劳动者报酬占GDP的比重为42.3%。而美国2008年的国民总收入(GNP)中,雇员薪酬占比为72%。并且我国劳动者报酬中还包含利息部分,政治经济学认为,利息反映的是借贷资本家与产业资本家共同瓜分劳动者创造的剩余价值的社会关系。因此利息体现的是社会对既得利益者的过分保护,虽然资本规模的扩大提高了生产效率,但马克思所提倡的资本规模的扩大方式应该是股份制。

2.4不均衡发展引起的不平等

过去三十多年的改革取得了显著成绩,也带来了一些新问题。比如收入差距迅速扩大,这实际上与我国的不均衡发展策略有关。改革过程中很多政策都具有利益分化倾向。例如改革开放初期重沿海与轻内陆的对外开放政策导致区域不平等;新中国成立以来重城市轻乡村的财政收支政策引起的城乡不平等;改革过程中重视部分行业忽略其他行业的赶超策略引起的行业间不平等。面临全国统一开放的大市场,如果一些地区受益较多,而另一些地区受益较少就会带来区域不平等;如果一部分行业受益而另一部分行业没有受益,就会带来行业之间的不平等。因为在全国这个大市场上,各个地区、各行业的不同群体之间是竞争关系,这种利益得失是通过市场间接传递的。例如由于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等享受国家优惠政策,发展迅速,这些地区吸引了国内的人才、资金、资源等,而其他地区则成为人才、资金、资源的输出地区,发展相对滞后。

2.5马太效应加剧社会不平等

经济学上的马太效应是指群体或地区,一旦在某一个方面(如金钱、名誉、地位等)获得成功和进步,就会产生一种积累优势,就会有更多的机会取得更大的成功和进步。在国家不进行任何干预的情况下,市场优胜劣汰的作用累积起来,会导致社会不平等程度加剧,竞争中的获胜者可能面临更多机遇,飞黄腾达。而竞争中的失败者面临的机会较少,发展空间受到限制。这将导致下一阶段竞争起点的不平等。

3 推动社会公平的建议

面临着居民收入差距偏大、税收调节力度有限以及某些决策机制不合理或执行不规范等现状,社会公平仍有待推进。基于上述分析,要推进社会公平,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3.1提高监管和服务水平,促进公平价格

大部分商品和生产要素的价格是在市场上自发形成的。为促进公平价格的形成,就要为供求双方提供准确可靠的供求信息,以便双方准确把握市场需求,做出正确判断。为此,首先,管理部门应提高服务水平,努力构建行业信息化网络平台,公开商品和生产要素的交易信息,努力发展网上交易,例如电子商务和订单式生产。因为网络交易的交易价格、交易数量等信息向公众公开,供求双方可以通过网上查询准确把握市场信息,可以有效防止供求失衡,并且网上交易信息真实可靠,更加方便监管。其次,要提高监管水平,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严肃、透明、诚信的市场秩序,对于一些价格操纵行为应严格监管、严厉打击;对于一些缺乏竞争的行业,国家应该尽量引入竞争或价格管制等手段消除垄断所导致的高价格。

3.2完善法律法规,建立集体决策机制

竞争市场上,更需要公平的评判机制。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要求我们不断完善法律法规,适应新形势,解决新问题。因此,首先,应关注社会冲突,深入分析其所产生的深层次矛盾,积极制定、修订、完善法律、法规,并规范有效的执行。其次,应督促政府、企事业单位等建立科学的决策程序和集体决策的机制,促进公平竞争。建立科学的决策程序和集体决策机制,防止权利被个人所操纵,群体内部各成员之间可以自发地相互监督,有效防止腐败、以权谋私等现象的发生。引导微观企事业单位建立科学的决策程序和集体决策机制,不仅有利于公平、公正之风的形成和社会公平的推进,也有利于企事业单位自身成长。因此应该建立一种科学的决策程序和集体决策机制。

3.3适度降低基准利率,提高劳动报酬在总收入中的比重

由于借贷资本为迂回生产提供可能,并且借贷资本家还面临着资金不能如期收回的风险,所以借贷资本的利息必然存在,但无风险利率(类似于银行活期存款利率)可以为零。鉴于基准利率和浮动范围由人民银行确定,建议适度降低利率水平。降低利率,并提高劳动所得在国民收入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收入分配的公平度将会提高。因为银行利率不仅是借贷资本的价格,还会影响实物资本和土地等生产要素的价格,对土地、房产和其他资本的价格有引导作用。在可能范围内降低银行存、贷款基准利息率,资本、土地等要素报酬的分配比重就会下降,相应的劳动者报酬比重就会上升。今年我国经过多次降息,2015年5月,我国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虽已降至2.25%,但仍然高于发达国家水平(同期加拿大0.75%,英国0.5%,美国 0.25%)。适度降低基准利率必然会推进社会公平,降息应稳步推进。

3.4加大税收调节力度,健全社会保障制度

尽管绝对公平是不存在的,但推进社会公平的使命是永恒的。即使导致上述社会不公的某些因素已经弱化或已经消失,但是历史原因所形成的收入差距仍然会成为阻碍经济、社会发展的绊脚石。因此,公共财政应该承担起缩小收入差距的任务。在不违背“效率优先”分配原则的前提下,对已经形成的过大的收入差距逐渐予以缩小。首先,及早开征遗产税、赠予税和财产税等,并将这部分收入用于提供均等的公共服务和公共设施,尤其要解决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体的基础设施问题。通过税收手段缩小收入差距相当于市场运行规则中的“洗牌”机制,能有效缩小起点差距。其次,健全社会保障制度,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社会保障在维护社会稳定、促进消费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我国的社会保障覆盖面还比较狭窄,应建立国、民共担的社会保障体系,并重点扶持贫困居民。

总之,推进社会公平意义重大,但社会公平的推进需要漫长的过程,不能操之过急。并且,促进社会公平的改革将导致利益再分配,可能受到那些既得利益集团的阻拦,我们应该稳步推进。

[1]林克昌.试论经济公平与社会公平[J].理论探讨,1994(9):29-31.

[2]王贤卿.试论社会公平在社会主义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6):41-43.

[3]陈乃圣,陈燕,陈明.我国现阶段的社会公平及推进途径[J].理论学刊,2007(2):52-56.

[4]杨耀武,杨澄宇.中国基尼系数是否真的下降了?[J].经济研究,2015(3):75-86.

[5]江苏统计年鉴. 收入法国内生产总值,用各年劳动者报酬与GDP之比对比得到[EB/OL]. (2014-06-01) [2015-10-02]. http://www.jssb.gov.cn/2013nj/nj15.htm.

[6]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42.

[7]国家统计局. 主要国家地区年度数据[EB/OL]. (2015-06-01) [2015-10-02]. http://data.stats.gov.cn/easyquery.htm?cn=G0104.

[8]陆铭.公平竞争是缩小收入差距的关键[J].财会研究,2010(5):24-25.

[9]刘盾,林玳玳.提高我国劳动报酬初次分配比重[J].上海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5):25-27.

责任编辑陈桂梅

Study on promoting social equity——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Political Economics

GEJie,YAOFang

( College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Taizhou University,Taizhou225300, China)

Promoting social equity can not only make the society more harmonious, but also promote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 concept of social equity changes with time and place. With the progress of economy and society,the standards of social equity have been raised to an unprecedented level. In the current situation, the possible ways of promoting social equity are as follows: Firstly, improve the ability of supervision and service, promote the formation of fair price; Secondly, revise and perfect laws and regulations and establish a collective decision-making mechanism; Thirdly, lower benchmark interest rate to increase the proportion of laborers' remuneration;Finally, increase the intensity of tax adjustment and improve the social security system to narrow the gap at the starting point.

equivalent exchange; collective decision-making mechanism; benchmark interest rate; adjustment of revenue

2016-03-27

葛杰(1976—),女,辽宁辽阳人,副教授,研究方向:区域经济发展;

姚芳(1980—),女,江苏泰州人,讲师,研究方向:国际经济合作。

10.13750/j.cnki.issn.1671-7880.2016.04.021

D 601

A

1671-7880(2016)04-0073-04

猜你喜欢

公平分配
分配正义:以弱势群体为棱镜
公平对抗
怎样才公平
应答器THR和TFFR分配及SIL等级探讨
笨柴兄弟
Crying Foul
遗产的分配
一种分配十分不均的财富
必须公平
公平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