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服务于科技发展的英语翻译策略研究

2016-03-16张亚敏冯婧晗河北金融学院公共外语教学部河北保定071000

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1期
关键词:功能对等

张亚敏,冯婧晗(河北金融学院公共外语教学部,河北保定071000)



服务于科技发展的英语翻译策略研究

张亚敏,冯婧晗
(河北金融学院公共外语教学部,河北保定071000)

摘要:作为翻译领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科技英语翻译在国际交流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承担着引进科学技术知识和传递科技信息的双重任务,科技英语语言准确简洁、客观严密,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和专业性,这也对译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功能翻译理论为指导,探讨科技英语的翻译方法与策略,不仅有利于科技信息的有效传递与交流,也有利于科技英语翻译更好地服务于科技发展与进步。

关键词:科技英语翻译;功能对等;语义和文化;人际意义

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志码:A

一、引言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科技的迅猛发展,科技英语翻译在国际交流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并广泛渗透到电力、能源、工业、农业及其他领域,承担着引进科学技术知识和传递科技信息的双重任务。科技英语有其特殊的专业技术词汇和复杂的句法结构,侧重词汇层面的传统翻译往往只注重文本形式的对等,忽略了目的语读者的需求,从而导致翻译文本晦涩难懂,不利于科技信息的有效传递和交流。功能对等理论把翻译看作是在两种不同编码环境中对信息进行重构的过程,其中,语义翻译尊重原文本的语义和句法结构,力求再现原文本的语境意义;交际翻译则注重目的语读者的反应,意在使目的语读者获得尽可能接近原文读者的效果。因此,科技英语翻译以功能对等理论为指导,以目的语及其读者为导向,不仅有利于实现科技信息传达的准确性,使读者迅速了解科技信息,也有利于译者充分考虑翻译的语用价值,从而产生更多高质量的科技英语翻译文本,使科技英语翻译更好地服务于科技发展。

二、相关理论研究

(一)功能翻译理论概述

受转换生成语法的影响,Nida以实证的态度来研究翻译过程,在形式对等(formal equivalence)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功能对等(functional equivalence)的翻译观,把注重词汇、语法和结构的翻译转移到注重译文的效果上。他认为翻译即是交流,目的语读者的反应是评价译文质量的关键因素,因此,译文对目的语读者所起的作用应与原文对原文读者所起的作用基本一致。[1]12功能对等的翻译观把目的语及其文化视为一个整体,把需要传递的信息纳入目的语的语境中,强调意义重于形式,因此,易于使目的语读者获得尽可能接近原文读者的效果。

Nida指出,每种语言都有区别于其他语言的独特方面,如句子特征、篇章结构等,有效的翻译只有在尊重语言特性的基础上才能实现,因此,译者需要在保证所传递信息内容的基础上,将原文形式转换为目的语所特有的形式[2]4,例如,英文中的“I-type steel”就可以译为中文中的“工字钢”。Nida还进一步阐述了语言和文化的关系,他认为语言不应成为跨文化交流的障碍,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在翻译过程中,文化的差异要比语言的差别更加明显,为了实现信息传递的准确性,译者要充分考虑文化因素,而不是仅仅停留在语言的修饰上。[3]29例如,中文中把“white elephant(白象)”视为“温顺可爱”的象征,但在西方,却用来指代“大而无用,华而不实”的东西,因此,要把“白象电池”介绍到西方,就需要译为“silver elephant battery”。区别与以往把翻译看作是一种艺术的观点,功能对等(functional equivalence)理论尝试用科学的理论阐释翻译过程,提倡以内容为导向重构目的语的形式,使译文更加贴近目的语文化,从而大大增强了译文的可读性。

(二)人际功能概述

系统功能语言学把文本看作是语言系统在语域和语类的影响下实例化的结果,文本通过词汇语法体系表达意义,而意义的选择又反映了社会语境的需要,词汇语法结构、语义、语境三个层面呈逐次体现的连续统关系。Halliday认为文本的发生过程即是文本中意义的实体建构过程,他将语言的元功能进一步抽象为三大类: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其中,人际功能是语言使用者维系社会关系的概念模式,讲话者使自己参与到某一语境中,建立人际关系,表达自己的态度、观点,并用语言影响和改变他人的态度和行为。[4]56人际功能通过语气系统协商文本表达的人际意义,常常散布于整个文本中,主要由人称、语气和情态系统来体现。在科技英语翻译中,有效地利用人际功能实现手段,可以更好地向读者传递科技信息,也有利于读者快速把握文本内容。

三、科技英语的相关研究

(一)科技英语的分类

科技英语,从广义上来讲,就是与科学技术有关的英语。刘宓庆在《文体与翻译》中指出科技英语泛指与科学和技术相关的书面语和口语,包括科技著作、科学研究论文、报告及相关的实验计划、各类科技信息、机械和仪器等的结构描述和操作描述、有关科技问题的会议会谈用语以及影片和录像等有声材料中有关科技的解说词[5]23。Reiss从文本类型理论的角度对科技英语文本进行了归类,他将文本分为信息型文本(informative)、表达型文本(expressive)和操作型文本(operative)三种类型,因科技英语主要是向读者传递信息,表现事实、知识、意见等,语言的逻辑性较强,因此科技英语文本被归类为信息型文本[6]105,强调的是语言外部的现实和真实性。

(二)科技英语的词汇和句法特征

根据其意义与功能,科技英语词汇可以分为专业技术词汇和半专业技术词汇两个类别,这是科技英语区别于其他文体最显著的特征之一,它们可以直接、客观地描述科技概念,如telecommunication(通信)和microwave(微波)分别是电子和微电子领域的专业技术词汇;pyramid(金字塔形,锥形)和refrigeration(制冷)则属于半专业技术词汇,因为它们来源于一般英语词汇,需要依附于一定的语境意义才能存在。广泛使用缩略语也是科技英语的一大特点,如ISO(International Standardization Organization,国际标准化组织)和IC(Integrated Circuit,集成电路)等。

为了避免叙述带有主观色彩,科技英语在句法上多使用名词化结构、被动语句、非谓语动词和长句等,凸显描述的客观性和逻辑性。如:

(a)With the continuing improvement in transportation and distribution networks,wind turbine,the new electricity -generating technology,are of great importance.

(b)A wide knowledge of statistics is required by the scientists for the detailed analysis of the data.

(c)Compared with other types of machines,this one is small,quiet,smooth running and easily controlled.

例句(a)采用了名词化结构,凸显了科技英语文体行文简洁的风格,强调了存在的事实,使表达更为客观,内容也更为确切,更具有权威性。例句(b)使用了被动语态,避免了由第一、二人称带来的主观臆断,使用第三人称进行叙述,易于读者抓住关键信息,也强调了信息的客观性和严密性。例句(c)用分词短语代替从句,不仅使句子简练,行文紧凑,也符合科技翻译注重信息传递的特征。此外,科技文体注重描述事实,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因此长句和复杂句的广泛使用也成为科技英语的一大特征。

四、科技英语文本翻译策略

功能对等理论主张译者要追求翻译的对等性(equivalence),而非一致性(identity),即翻译过程中信息的再造(reproduce)要远大于形式的复制。[7]52为了实现目的语文本与源语文本最贴切的对等,译者需要在语义、文化及读者的接受性方面做出合适的语法和词汇判断,以达到科技英语翻译传达信息,增强交流的目的。

(一)语义层面的功能对等

每种语言都有各自的特性,科技英语有其专用的术语、句型和篇章结构,在翻译时译者需要考虑到英汉两种语言的语义差别、词语使用的语境及搭配,从而用符合科技规范的术语准确地予以翻译。Nida认为,忠实的翻译无须达到两种语言间词汇和语法的一一匹配,只须再现作者的原意,因此,对原文的理解和鉴赏是翻译的基础,对意义的分析也就成为翻译过程的中心。如:

(d)The study of radioactivity are applied in various kinds of ways.It can treat cancer in medicine and develop fertilizers in agriculture.

对放射性的研究可以应用于很多方面,可以在医学中治疗癌症,也可以在农业中用于肥料示踪。

(e)The new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are more compact than earlier steam engines and can be made to start at a moment’s notice,whereas steam engines require a waiting period while the water reserve warms to the boiling point.

新型内燃机与蒸汽机相比,机身小巧,可以瞬间启动;而蒸汽机需要一定时间,等待储水加热到沸点。

例句(d)中develop意为“开发”“发展”等,但农业上一般用放射性同位素来追踪植物对肥料的吸收情况,因此,这里可以翻译为“示踪”。为了突出主要信息“the new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例句(e)使用了被动结构,为保证译文的流畅,译者将其转化为主动句;对于“compact”的翻译则采用了增加法,补充说明了是“机身小巧”;为了方便目的语读者理解,将表语形容词“waiting”转化为动词,动词“reserve”则被转化为形容词修饰“water”。由此可见,为达到语义层面上的对等,译者需要在正确把握原文内容和句子结构的基础上,根据目的语表达习惯对句子做相应的调整组合,以使目的语读者更容易接受原文信息。

(二)文化层面的功能对等

在科技英语的翻译中,词汇和句子层面的对等是实现功能对等的基础,同时也不能忽略文化因素对语篇翻译的影响。Nida认为翻译中文化因素的重要性要高于纯语言层面的差异,文化语境对语篇的理解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译者要将文化语境纳入到语篇的横组合关系中,对译文做适度的文化调整,以实现翻译的动态对等。如carrier一词的本义是“搬运器、载体”,但在科技英语中将其翻译为对应的中文表达时,就需要考虑中文语境下社会和文化背景的作用,如“aircraft carrier”译为“航空母舰”,“carrier rocket”译为“运载火箭”,“carrier phase”译为“载波相位”,“tool carrier”译为“刀架,走刀箱”,“common carrier”则译为“公共承运人,公共运输业者”。在这些翻译中,carrier的本义得到了相应的扩展,读者也更容易理解其含义。由此可见,对于成功的翻译来说,双文化能力甚至比双语能力更为重要,只有在文化中语言才有意义。

功能对等理论注重读者反应,力求使目的语读者得到和原文读者同等的阅读体验,因此,读者的反应被Nida视为翻译中的基本环节,也是检验翻译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作为以传达信息为主要目的的文体,科技英语文本具有构思严密、措辞精炼、层次分明、重点突出的特点,因此需要译者具备深厚的语言功底,充分考虑科技英语的特点和英汉两种语言的表达差异,运用不同的翻译策略,实现语篇层面的功能对等。如:

(f)During World War II,in the United States,the need for fast calculating machines for producing projectile table for every type of guns and cannons and for simulation required in the design of the first atomic bomb called for automatic computing machines—digital computers.

在二战期间,美国需要快速的计算机器,用以制作各类枪炮射弹的飞行轨迹图表,同时为了对第一颗原子弹的设计作模拟,这就促使自动的计算机器——数字式计算机的诞生。

例句(f)是对数字式计算机的介绍,使用了大量的专业术语,译文延续了原文简洁明了的风格特点,把结构复杂的从句拆分为若干短句,将原文中的地点状语“in the United States”作为句子的主语,名词“the need”转换为动词,并在谓语动词“call for(促使)”前面补充了代词“这”,这种形式上的变更既保证了译文的通畅,真实再现了原句的所有信息,也有利于读者快速掌握介绍的重点。

(三)科技英语翻译中人际意义的实现

科技文本在向读者传递科技信息的同时也体现着一定的人际关系,作为科技文本的两个参与者,传递信息的作者与普通读者之间存在一种权势关系。一方面,科技文本的作者由于拥有更多的专业知识,想保持或加强自身的权势地位;另一方面,他们又希望自己的观点被普通读者接受,希望与读者保持平等信任的关系。系统功能语言学认为,人称在文本中主要起指称作用,Halliday指出,通过对人称系统的选择,说话者确定自己在语境中的地位,并建立了与听话者之间的关系。[8]189科技文本属于信息型文本,旨在说服读者接受既定的事实和知识,因此,科技英语多采用第一人称代词we/scientists,或第二人称代词you来建立与读者的交互,根据所要传达的信息动态地调整与读者的关系,以达到说服读者的目的。如:

(g)While visions of a "paperless office" have proved wildly wrong so far,we still have an opportunity to use computers to cut consumption of paper and the trees it comes from.

尽管目前“无纸办公室”的设想还无法实现,我们仍可以利用计算机来减少纸张的消耗量,同时节省造纸所用的木材。

(h)This exploits the Doppler effect familiar when a siren changes pitch as the fire engine on which it is mounted speeds past you.

这种方式利用的是人们熟悉的多普勒效应原理——比如当消防车从你身旁快速驶过时,上面装载的警报器的音调频率就会发生改变。

例句(g)中的人称代词“we”同时指代作者和读者,表明作者所述观点是被社会大众普遍接受的,这一方面增强了作者作为专家的权威地位,同时也保证了科技文体描述事实的客观性和确凿性。此外,人称代词“we”的使用还掩盖了作者与读者之间的权势关系,缩短了作者与读者间的距离,从而更易于读者认同作者的观点。例句(h)中的人称代词“you”指代的是文本真正的读者,作者通过这种方式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仿佛文章就是为特定的读者所写,也就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由于科技文本旨在传递科学技术知识,因此科技英语多采用陈述语气,有的科技英语也会采用疑问或祈使语气来帮助建立作者与读者之间的权势关系,如:

(i)Why not just build more highways and airports?

(j)Let’s figure out exactly what we can extract from the seas or the seabed.

科技文体中,作者通常是疑问的解答者,在例句(i)中,作者通过一个wh-的疑问句为接下来要解释的内容作了铺垫,同时也预设了一个假想读者的存在,从而引导真正的读者按照作者既定的思路阅读文本,提出问题。例句(j)使用祈使语气let’s强调了作者作为权威的社会地位,在简洁明确陈述信息的同时也增强了文本的说服力。

此外,希望自己的观点被读者接受是科技文本写作的主要目的之一,因此,科技文本的作者还通过使用情态动词力图与读者保持平等信任的关系,如:

(k)An expert programmer can sometimes figure out how to make a computer malfunction in a creative way.

一个专业的编程者有时能创意性的

让电脑“出故障”。

例句(k)中,情态动词can的使用表达了一种“能力”,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读者的信任,鼓励读者认同自己的观点。

五、结语

科技英语翻译承担着传递科技信息和增强学术交流的双重目的,科技英语本身所具有的客观性和逻辑性决定了翻译时需要采用适当的翻译方法。功能翻译理论主张在翻译中重视目的语读者的需求,力求用最切近而又最自然的对等语再现原文本的信息,因此对科技英语翻译有积极的指导作用。在翻译中,译者应注重科技英语的信息功能,力求用符合科技规范的术语准确地进行翻译,以保证信息的准确与真实。此外,译者还应具备一定的背景知识和文化底蕴,有效地利用科技英语所体现的人际关系,达到更好地向读者传递科技信息的目的。

参考文献:

[1]Nida,E.A.&C.R.Taber.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Translation[M].Holland:Brill Academic Pub,1982.

[2]Nida,E.A.Language and Culture:Context in Translating[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4.

[3]Nida,E.A.&de Waad,J.From One Language to Another:Functional Equivalence in Bible Translating[M].Nash-bille:Thomas Nelson,1986.

[4]Halliday,M.A.K.,&Christian M.I.M.Matthiessen.Construing Experience through Meaning:a Language -based Approach to Cognition[M].London and New York:Cassell,2008.

[5]刘宓庆.文体与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8.

[6]Reiss,K.Text Types,Translation Types and Translation Assessment[J].A.Chesterman Publishing House,Helsinki,1989(4).

[7]Nida,E.A.Toward a Saience of translating[M].Holland:brill Academic Pub,1964.

[8]Halliday,M.A.K.Linguistic studies of Text and Discourse[M].London and New York:Continuum International Publishing,2002.

Exploration on Translation of EST:the Perspective of Functional Theory

ZHANG Ya-min,FENG Jing-han

(The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Department,Hebei Finance University,Hebei Baoding 071000,China)

Abstract:As one of the important parts in the field of translation studies,EST(English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translation which undertakes the tasks of both importing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knowledge and transmitting scientific information,has played a leading role in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The feature of EST,such as accuracy,simplicity,objectivity and rigor,in line with its logical complexity and specialty has placed higher requirements on translators.The exploration of translation strategies and principles on EST,under the guidance of Functional Theory,is beneficial to deliver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formation effectively,and is conducive to serve the development and advance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s well.

Key words:EST translation;functional equivalence;semantics and culture;interpersonal meaning

作者简介:张亚敏(1987-),女,河北石家庄人,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系统功能语言学与英语教学;冯婧晗(1987-),女,河北保定人,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英语语言文学。

基金项目:2015年保定市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指导计划(15ZR026)

收稿日期:2015-10-06

文章编号:1673-2022(2016)01-0067-05

猜你喜欢

功能对等
功能对等视角下的《生活大爆炸》汉语字幕翻译研究
商务英语语篇功能性及翻译策略研究
从文学的社会功用“兴观群怨”看《诗经》翻译之功能对等
The Delivery of the Sense of Humor in the Translation of Jokes in Friends
中国市场外资品牌车系名称汉译方法研究
基于功能对等的商务合同汉译
从功能对等理论看汉语四字格成语的英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