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时代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探析——以福建师范大学为例

2016-03-16戴颖福建师范大学福州350108

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1期
关键词:媒介素养教育新媒体大学生

戴颖(福建师范大学,福州350108)



新媒体时代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探析——以福建师范大学为例

戴颖
(福建师范大学,福州350108)

摘要:在新媒体时代,大学生获取信息的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新媒介在给大学生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大学生的媒介素养亟待提高。通过在福建师范大学开展问卷调查,分析新媒体时代大学生的媒介素养的现状,并从抓媒介素养教育主渠道、创新媒介素养教育途径和加强媒介素养教师队伍三方面入手,探讨实施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方法和途径。

关键词:新媒体;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信息的传播媒介不断变迁。继传统意义上的媒体——报刊、户外、广播、电视四大媒体之后,出现了新的技术支撑下的媒体形态——新媒体,被形象地称为“第五媒体”。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新媒体下的定义为:以数字技术为基础,以网络为载体进行信息传播的媒介。作为媒介消费主力军的大学生,目前主要依托微博、博客、BBS论坛、网站、QQ、MSN、微信、飞信等新媒体的网络平台获取信息和交流学习。新媒体向大学生传递信息,给大学生提供娱乐,使大学生欢呼雀跃,也让大学生困惑迷茫。新媒体这把“双刃剑”已经完全渗透到当代大学生的生活和学习中,给大学生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带了诸多问题,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也对高校辅导员的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大学生媒介素养调查情况

笔者通过发放调查问卷的方式对福建师范大学不同学院的600名本科学生进行了调查。调查涵盖了理工、文史、艺术类等不同学科专业、不同年级的学生,具有较强的代表性。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600份,收回571份,收回率为95.17%,其中有效问卷564份,有效率为98.77%。调查对象中,男生232人(占41.13%),女生332人(占58.87%);大一学生145人(占25.71%),大二学生148(26.24%)人,大三学生140人(占24.82%),大四学生131人(占23.23%)。

二、新媒体时代大学生的媒介素养

(一)媒介素养定义

21世纪以来,以互联网技术和手机技术为代表的新媒体技术快速发展,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信息传播的模式发生了重大变化,从以往的“单向传播”逐步变为“互动传播”。这意味着信息传播突破了时空的限制,不再局限于绝对时空上的某个点,并且每一个人都可以作为信息的传播者,形成了信息内容海量化,传播方式多样化的复杂局面。作为生活在现代社会的大学生,面对如此纷繁复杂的“海量信息”,必须具备一种素养——媒介素养。1992年,美国媒体素养研究中心把人们面对媒体各种信息时的选择能力、理解能力、质疑能力、评估能力、创造和生产能力以及思辨和反映能力定义为媒介素养。

(二)媒介素养现状

近年来,我国大学生媒介素养日益受到思想政治工作者的关注。笔者对当前大学生媒介素养现状的调查结果分析如下。

1.大学生与媒介接触时间长

问卷调查显示,大学生每天使用电脑上网时间2~4个小时的占39.65%,4~6个小时的占29.82%;每天使用手机上网时间2~4个小时的占51.10%,4~6个小时的34.28%。有25.12%的学生会在上课或自习的时候经常使用手机上网,而42.37%的学生表示偶尔会在上课或自习的时候使用手机上网。由于电影、游戏等媒介产品而偶尔忘记学习和休息的学生达41.25%。调查数据表明,大学生对网络的依赖程度较高,互联网已经成为现代大学生学习、生活和娱乐的“基础元素”,占用了大学生很大一部分时间,甚至影响了大学生正常的生活和学习。

2.多数大学生对媒介信息缺乏判断意识

由于新媒体背景下的媒介传播缺少“把关人”,各种信息鱼龙混杂,其中不乏一些低俗、偏激甚至不良的信息,冲击着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如果大学生不能对传播的信息加以判断,将会造成严重的后果。调查数据显示,在通过媒介浏览信息和新闻时,有67.41%的学生会偶尔想一想它的真实性,而只有19.80%的学生在大部分时候会有意识地辨析它的真实性。虽然大学生对媒介信息有一定的判断能力,但这种判断能力大多是自发和低水平的,基本都是根据自己的感性经验形成的。

3.一些大学生对媒介功能使用不当

大学生在媒介使用能力方面整体水平不高,尤其是合理利用媒介资源方面较为薄弱。有58.9%大学生使用媒介的主要目的是“休闲娱乐”,只有30.04%的大学生选择了“学习知识”。媒介作为传播信息的重要载体,原是大学生获取知识和发展自身的重要工具,但很大一部分大学生由于使用媒介的目的不恰当,自我控制和自我管理能力较弱,仅仅把媒介用于消遣娱乐,而并没有真正去了解和思考有意义的有深度的社会新闻以及如何发挥媒介的优势发展自身。一些大学生由于对媒介功能认识不足,不仅没有使媒介服务于自身,反而占据了他们大把的时间,起到相反的效果。

4.大学生对媒介的道德规范认识模糊

大学生对媒介道德的认识较为模糊。根据调查,有89.42%的大学生“经常购买”或“偶尔购买”盗版软件、音像制品或图书。对于网络上的一些色情、暴力、反动、迷信信息,仅有26.77%的大学生能坚决抵制,而大部分大学生对这些信息只是有所警惕,认为虽然这些信息很糟糕,但确是真实存在且不可避免的。有少数大学生会通过关注甚至传播这些信息来缓解空虚和无聊的精神状态,在网络的虚拟空间中迷失了自己,冲击了现实社会的道德规范。

在新媒体时代,大学生主要通过发帖、评论、短信互动等方式进行媒介互动,形成了人人都是“新闻发言人”,人人都拥有潜在的“传播影响力”的局面。因此,如何提高大学生对媒介的道德规范意识和自律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三、实施媒介素养教育的方法和途径

有新媒体时代如何开展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是当前大学教育的迫切需求,也是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急需考虑的问题。据调查,有57.92%的学生不太了解什么是媒介素养,而有24.32%的学生完全不了解媒介素养。有13.47%的学生表示完全没接受过媒介素养教育,而有52.20%的学生表示只听说过媒介素养教育。结合当前大学生媒介素养现状,笔者认为媒介素养教育的主要内容应包括指导大学生准确判断和解读媒介信息,引导大学生合理利用媒介资源来发展自身和完善自我,提高大学生自我教育能力,加强大学生对媒介道德规范的认识等。

(一)避新媒体之短,充分发挥媒介素养教育主渠道的作用

缺少“把关人”的新媒体媒介传播给缺乏判断能力和自控能力的大学生带了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承担起“把关人”的角色,通过抓住媒介素养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采用循序渐进的办法来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媒介素养。

1.开设媒介素养教育课程

专门开设媒介素养教育课程是培养大学生媒介素养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据调查,有16.79%的学生认为“非常有必要”开设媒介素养教育课程,38.35%的学生认为“有必要”开设媒介素养教育课程。因此,笔者认为开设专门的媒介素养教育课程应从学校的实际出发,采用循序渐进的方法,分层次进行教学。可以先开设不与学分挂钩的媒介素养教育选修课,而后根据学生的选课情况和学习情况逐步过渡到与学分挂钩的媒介素养教育必修课。开设课程的内容可包含“媒介信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媒介信息的判断意识和分析能力”“充分利用媒介功能”以及“媒介使用的道德规范”等方面。

2.将媒介素养教育渗透到课堂教学中

通过课堂教学渗透媒介素养教育,在不增加学生负担的情况下,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媒介素养。一方面,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理论、方法和观点使大学生学会用辩证的眼光看待问题,提高大学生对媒介信息的理解能力,让大学生能准确判断和解读媒介信息;另一方面,教师在课堂上利用媒介资源进行教学时,将媒介及媒介信息使用方法教给学生,向大学生介绍如何整合和利用媒介资源,进而提升大学生利用媒介资源创造和生产的能力。

3.组织开展新媒体知识讲座

高校还可以通过组织开展新媒体知识讲座进行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如邀请媒介专家学者或该行业的知名人士开展相关主题的知识讲座,针对当前网络上的热门话题或大学生比较关心的社会热点问题、事件等进行分析,介绍其中的媒介知识,引导大学生正确分析事件的发生和发展,客观辩证地看待问题,科学有效地使用媒介资源。或通过一些具体的与媒介素养相关的案例,提醒大学生合理合法地使用网络媒介,强化大学生的媒介道德规范意识和法制观念。

(二)扬新媒体之长,创新媒介素养教育途径

媒介素养教育不应仅停留在课堂上知识与技能的教育,还应不断拓展、创新教育途径。一方面,可充分发挥学生喜爱的新媒体的优势,在新媒体环境下提升大学生的媒介实践能力;另一方面,可在课外开展一些媒介主题系列活动,让学生更深刻地了解媒介与自身的互动关系。通过网上网下联动的方式,使大学生在媒介实践中不断成长。

1.搭建网络媒介平台

网络是当前大学生使用最多的媒介。据调查,有80.68%的大学生平时接触最多的媒介是网络,并且有68.52%的大学生表示平时谈论的时事热点信息主要来自于网络。因此高校应积极搭建网络媒体平台,如开设官方微博、微信,推出校园APP客户端,定期为大学生推送相关信息,并给大学生提供媒介互动平台。同时,可让大学生参与到网络媒介的管理工作中,通过亲身参与与深入思考,有效提高大学生鉴别真伪的敏感性和分清是非的能力,了解网络新媒体运行的过程,提高大学生的媒介素养。

2.利用校园其他媒介资源宣传媒介知识

大学校园有着较为丰富的媒介资源,如校园广播电台、校园电视、校报等,深受大学生喜爱。这些校园媒介具有贴近大学生实际,贴近大学生生活,辐射面广等优势,是大学师生获取校园新闻的主要渠道,也是大学生参与媒介管理的重要实践平台,对于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媒介环境和良好的媒介氛围有着重要的意义。

3.依托学生社团开展媒介素养主题系列活动

高校可依托学生社团形式来提升大学生的媒介素养。高校的学生社团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可通过举办一些摄影大赛、微电影大赛、网页制作大赛或组织辩论赛、开展主题班会评比等赛事活动提高大学生的媒介素养;也可通过组织深入广播电台、电视台、报社等进行参观活动提升大学生的媒介素养。

(三)利新媒体之器,加强媒介素养教育的教师队伍建设

“教育者先受教育”,高校应加强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媒介素养培训,特别是工作在思想政治教育第一线的高校辅导员。辅导员是媒介信息的传播者,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导者。辅导员对媒介知识的了解情况、对媒介的使用情况、对新媒体信息的解读能力、批判能力和传播能力,直接影响着大学生的媒介素养。

1.高校辅导员应树立媒介意识

高校辅导员应主动了解掌握当前“95后”大学生的思想特点,积极转变思想观念和工作思路,以学习的态度和包容的心态掌握新媒体知识,树立媒介意识,主动利用QQ、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平台,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赢得学生的信任。

2.加强高校辅导员的媒介使用能力

辅导员的日常工作,如思想教育、活动宣传、班级建设等,经常会运用到媒介,并且辅导员需要指导学生利用媒介收集资料、处理信息、传播信息等,这就要求辅导员自身要有较高的媒介使用能力,会应用媒介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同时,辅导员要不断学习和更新媒介知识和技能,才能适应新媒体环境下快速变化的媒介能力要求,才能掌握解决问题的主动权,才能得到大学生的尊重和认同。

3.培养高校辅导员的解读和批判能力

培养高校辅导员的解读和批判能力是高校辅导员媒介培训的重点和难点。因此,高校辅导员应多关注和阅读评论类文章,养成经常性地阅读和思考新媒体信息的习惯,提高自身的媒介解读和批评能力。辅导员只有自己掌握了正确解读媒介信息、批判性吸收媒介信息、有效传播媒介信息的能力,才能更好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才能帮助大学生提升媒介素养。

参考文献:

[1]刘芳华.高等师范院校学生媒介素养现状及提升策略[D].浙江师范大学,2009.

[2]陈志勇.新媒体时代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14.

[3]何巍.网络新媒体与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2(3).

[4]高晚欣,邓亮.网络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媒介素养现状及其教育构建[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3(27).

[5]王玉明.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现状分析[J].传媒教育,2006(4).

[6]谢伍瑛,赵周.微媒体时代当代大学生媒介素养问题探究——以华中师范大学武汉传媒学院为例[J].东南传播,2014(9).

[7]文鸿莹.新媒体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媒介素养教育的实现途径[J].高校辅导员,2014(2).

Analyzing the University Students’Media Literacy Education in the New Media Age——Take Fujian Normal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DAI Ying
(Fujian Normal University,Fuzhou 350108,China)

Abstract:It has undergone tremendous change for university students to obtain information in the new media age.The new media brings much convenience to students,but also brings some problems.The media literacy of university rooms is urgent to be improved .We analyze the status of university students' media literacy based on questionnaires of students from Fujian Normal University,thus explores the means for the education in this field from three aspects:emphasizing main channels of media literacy education,innovating methods for media literacy education and improving teachers for media literacy education.

Key words:new media;university students;media literacy education

作者简介:戴颖(1991-),女,福建莆田人,助教,硕士,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

收稿日期:2015-12-15

文章编号:1673-2022(2016)01-0031-04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志码:A

猜你喜欢

媒介素养教育新媒体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全媒体时代背景下的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
全媒体时代下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浅析研究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我国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体系建构刍议
新媒体视角下的我国媒介素养教育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