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代大学生自身价值困境透析

2016-03-15董玉霞

湖南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6年5期
关键词:信念困境价值观

□ 董玉霞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河南 三门峡 472000)



当代大学生自身价值困境透析

□ 董玉霞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河南 三门峡 472000)

当代大学生在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过程中遭遇自身价值五种困境:认知困境、情感困境、意志困境、信念困境和行动困境。因此对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过程中要把“主动”和“被动”有机地结合起来,遵行普遍性和特殊性、共性和个性相统一的教学规律,运用硬性与柔性相结合和学科渗透教育的教学方式。

当代大学生;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困境

众所周知,知、情、意、信、行诸因素辩证发展的过程才能促成思想意识和价值观念的形成。所以,知、情、意、信、行诸因素的发展过程,就是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关键所在。知、情、意、信属认同范畴,行就是指践行。认同是践行的前提,践行必须以认同为思想基础。因此,可见说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蕴涵着认同和践行这两个方面——理性认同和情感认同,就是要把握好意志过程,特别要注重意志力量、信念坚持转化为实践行为的过程,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对大学生进行核心价值观教育取得实效。经笔者实际调查研究发现,在对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过程中,当代大学生遭遇了自身价值五种困境:即认知困境、情感困境、意志困境、信念困境和行动困境。

一、当代大学生自身价值的困境及成因

(一)五种困境

1.认知困境。当前,虽然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没有确切的定论,但是基本认同其涵盖四个方面——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时代精神以及社会主义荣辱观。就有关调查的情况看,当代大学生在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方面存在欠缺。在阅读了中南大学博士生刘峥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调研报告中,我们可以看出如下情况:在什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知上,不完全了解者竟高达34%;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上,有23%的学生不知我国民族精神的时代概括;以改革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不知其基本内容的学生高达20.7%。所有这些数字说明,他们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知度上还是偏低的。

2.情感困境。当代大学生同样存在价值观情感困境,在此我们还可以借助刘峥博士的调查报告来分析:有7.8%的同学不认同马克思主义对于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指导作用,认为该理论空洞过时了;有9.3%的大学生在中国特色社会共同理想问题上,认为社会主义制度不比资本主义制度优越;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上,9.2%的学生认为可有可无;占4.6%的大学生不赞同时代精神是激励人们奋发图强的强大动力;在社会主义荣辱观上,还有部分同学在荣与辱、美与丑、是与非的价值认识上模糊,甚至歪曲,如在对“考试舞弊”的态度上,竟然有24.7%的学生认为“考试作弊”这种显而易见的行为是“可以理解”的。由上而知,当代许多大学生在情感缺位和情感困境上,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是不尽相同的,他们还不能够从个人内心情感出发,对其进行积极体验、感受和认同。

3.信念困境和意志困境。由于市场经济的极大冲击,资源分配的变化以及利益关系由以往的单一性转化为多样化等因素的出现,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因此,不但传统的价值观念而且道德标准也同时受到了大学生的质疑,使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出现了困惑成为必然。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大学生坚定的信念,通过信念的初步确立,促使大学生更好地达到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并进一步在日常学习与成长中加以践行,这就是我们对于大学生所注重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教育目标之一。

事实胜于雄辩,在此文中,以刘峥博士上述的调查报告进行分析:多数大学生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持有非常赞同的态度,并在日常学习生活和社会实践中将此精神进行弘扬。但是,仍然有少部分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信念不够坚定。比如说,在类似于“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前途命运”这样的问题中,仅有52.91%的学生持有“坚信不移”的态度。这个数据只占半数,说明还有近一半的大学生对社会主义事业是没有坚定的信念的。然而,28.4%的同学在回答“为了自己的利益,是否会背叛朋友”时,回答是肯定的,赞同“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人生信条则高达8.4%;有6.9%的同学赞同“有钱能使鬼推磨”的金钱观。由此可见,面对这些问题,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信念,目前仍不够坚定,一些大学生在思想上出现困惑与疑问,仍然存在着信念上的困境,甚至还有一些学生对学校正面倡导“核心价值观”并不认同,尤其是在涉及到自己切身利益时,明知道不可为却为之者司空见惯,呈现出摇摆性、妥协性和功利性。

大学生要想达到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其主要途径是经历意志的努力。刘峥博士调查报告显示,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上,大学生意志还较为薄弱,努力程度远远不够。例如,在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反应上,23.8%的大学生对于“中国共产党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上,则持“难以判断”的态度;而对于“台湾、西藏的独立是不可接受”这样显而易见的问题,2%的学生竟然选择“难以判断”作为答案;在“改革幵放是中国的强国之路”的问题上,2%的学生认为“难以判断”。由此可见,一部分大学生在意志上还存在着极大的困境,还要注重其自我教育,对于大学生的教育要加强以问题为导向,以便于增强大学生的情感体验。

4.行动困境。我们在以上调查中也了解到,多数大学生社会责任感较强,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还是能够自觉地践行。比如,绝大多数大学生认可社会主义荣辱观;愿意帮助那些有困难的人;对诚实守信的这些美德的高度赞同;主动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认为在我们社会主义国家,进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非常必要;认同“八荣八耻”内容并能够自觉地遵行。然而,仍有一部分学生总觉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似乎从来没有跟自己“亲近”过,离自己实在太遥远。这种感觉结果的发生,一方面是由于我们的核心价值观教育常常表现为“讲理”,另一方面,大学生们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仅仅作为象历史地理课等一般性的“知识” 来学习,却根本没有在思想上达到认同的高度。越来越多的事实说明,传统的“大公无私”精神受到“公私兼顾”思想的挑战,大学生道德“个人化”、“功利化”普遍存在,大学生在诚信的问题上存在知行脱节现象等。诚信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做人之道,诚信缺失的人难以在社会上立足,诚信缺失的民族难以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诚信缺失的国家只能招致世界各国的唾弃和鄙视。令人不安的是,在当代大学生中考试舞弊、剽窃抄袭、弄虚作假、充当枪手、骗贷拖贷等等诚信缺失事件时有发生。此类知与行的脱节现象实际上是自身价值的行动困境。

(二)困境成因剖析

在当前的历史条件下,大学生的价值观必然会面临着各种新情况、新挑战。当代大学生自身价值遭遇五大困境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这些因素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他们。首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转型,多元价值文化涌入带来的强烈冲击,造成大学生价值观念不稳定;其次,我国加入WTO,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全球化的文化渗透到人们的生活方式中,影响并渗透到大学生的日常行为和思维方式之中;第三,网络信息传媒非常发达,大学生价值判断标准欠缺,没有鉴别力、选择力和防卫力,大量西方价值观念动摇着他们尚不成熟的价值信念,冲淡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力,从而造成大学生价值观多样性。最后,当代大学生正处在从不成熟走向成熟的过程之中,他们总体上是积极向上,但有时也难免存在着消极的一面。他们逐渐注重对自我的分析,但由于环境的局限性,生活阅历的有限性,所以他们看问题的角度、深度以及广度都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自然而然就遭遇了自身价值的五大困境:认知困境、情感困境、信念困境、意志困境和行动困境。

二、当代大学生摆脱自身价值困境的出路

当今世界政治局势纷繁复杂、经济浪潮跌宕起伏,对当代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教育,呼唤创新教育方法,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这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求对大学生的教育,必须以人为本,激发其学习兴趣,突出这个特殊群体的主体地位,重在教育、重视个性,特别是要有针对性地采取对策,提高实效性。同时,还要看到这项工作的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当代大学生要摆脱自身价值的五大困境需要政府、社会、家庭、学校以及个人的共同努力,改变传统的“泛政治化”教学,教育内容要贴近大学生的真实生活,注重积累、循序渐进、持之以恒,才能够取得较好的效果。

一是把“主动”和“被动”有机地结合起来。大学生的成长必须经历理论到实践的过程,简言之,也就是大学生必须首先在教师的指导下,“被动”地认知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到底是什么,而后才能自己“主动”将其认知实践于日常生活之中。

二是我们在教育过程中要严格遵行普遍性和特殊性、共性和个性相结合、相统一的教学规律。所谓普遍性或共性,也就是大学生必须认真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基本内容,在他们学习的过程中,逐步确立人生观、价值观和国家、党的要求相一致。同时还要重视到特殊性,要让大学生在理论结合实践的过程中养成和张扬自身的个性。

三是要注意运用硬性与柔性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因为思想意识和价值观念的形成是知、情、意、信、行诸因素辩证发展的过程,那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也必须扎根于情感意志和信念的土壤之中,大学生才会自觉地接受和欣然地选择,这就是非硬性的柔性教育方式;同时,我们还是要强调它的硬性的一面,也就是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要通过舆论监督评价来进行硬性的强制。在自我教育、学好相关知识理论的同时,还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理论植根于大学生的社会实践中,以生活为素材,以大学生现实问题为载体,通过开展实践活动,做到有的放矢,同时认真设计、周密安排,突出时效性和实效性,要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专业特色,以及他们的兴趣爱好和知识能力结构的差异性灵活对待。在具体操作中,可分阶段、分层次地安排设计、区别对待,使社会实践活动贯穿于大学生活的始终。

四是学科渗透教育,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人文学科及自然学科的教学之中。发挥教学的价值教育潜能,让大学生随时随地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熏陶。

总之,只有把当代大学生的教育放在构建和谐社会这样一个大背景之下,协调和联手政府、社会、家庭、学校等多种力量,再加上大学生自身的努力,去推进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价值观教育,当代中国的大学生们才能够成功摆脱自身价值遭遇的五大困境,才能够真正成长为祖国需要的人才。

[1]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职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2).

[2]陈琳.当代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研究[D].南京大学.2011.

[3]刘峥,刘新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路径探索[J] .2011(9):123.

[4]刘峥.大学生认同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D].中南大学,2012.

[5]徐岩.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研究[D].西华大学,2013.

2013年河南省社科联、河南省经团联调研课题“和谐社会背景下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研究”阶段性成果,编号:SKL—(2013)—(2155)。

2016-09-25

董玉霞(1970— ),女,河南南阳人,硕士,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中外教育史比较。

B018

A

1008-4614-(2016)05-0055-03

猜你喜欢

信念困境价值观
我的价值观
为了信念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发光的信念
困境
信念
“邻避”困境化解之策
必须正视的理论困境
我国雾霾治理的困境与出路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