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食品加工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

2016-03-13王富刚

卫生职业教育 2016年17期
关键词:订单式应用型加工

王富刚

高职院校食品加工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

王富刚

(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河南 漯河 462002)

工学结合是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显著特征,也是高职教育的核心理念。我校食品加工技术专业经过多年探索与实践,结合行业发展对人才需求的变化,总结出“3+2型”人才培养模式。该模式不仅满足高职高专职业素质教育和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而且促进了“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

食品加工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应用型人才

我校食品加工技术专业自2007年开设以来,以适应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求为宗旨,以学生就业为导向,以素质教育理念为先导,坚持把高技能应用型人才视为培养目标,紧紧围绕行业发展需求,不断进行专业建设与改革。经过几年的探索与实践,逐渐形成了工学结合紧密、高职特色鲜明的“3+2型”人才培养模式。

1 人才培养目标

我国食品名城——漯河,地处中原,丰富的农产品资源,促进了食品工业的发展。目前,漯河市拥有包括全国最大的肉食品加工企业——双汇集团在内的七千多家食品生产企业,占全市工业企业总数的50%。然而,食品企业从业人员中,具备大专学历的仅占4%左右,专业人才十分短缺,特别是高层次复合型人才、高级技术人才严重匮乏。随着本省、本地区食品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对食品加工技术专业的人才需求也将增加,人才缺口进一步加大。

根据食品行业未来发展趋势,我们将食品加工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在生产、服务第一线从事食品、功能食品生产和开发,具备检验及质量管理等方面的综合技能,掌握现代食品质量安全体系与食品质量标准的应用型高技能人才。

2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2.1实施“3+2型”人才培养模式

“3+2型”人才培养模式,即在人才培养上,充分体现“三性”“二证”的高职高专教育特色。“三性”是指人才培养突出应用性、教学过程注重实践性、专业能力强调技能性;“二证”是指学生在获得大专毕业证的同时,至少还应获得一种以上国家职业技能资格证[1,2]。在办学定位上,坚持面向市场、面向应用、面向技术。

2.2完善“订单式”人才培养,加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3]

加强与双汇集团、雨润集团等用人单位合作,完善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采取“走出去”和“请进来”方式,与“订单”企业合作,将用人单位在知识结构、技术能力以及思想理念等方面的需求,融入学生课程和日常教育中,实现为用人单位“量身定做”技能人才的订单式培养[4]。

聘请企业技术专家和骨干到学校兼职、兼课,并参与教学全过程,实现教师与技师的有机结合。学生在企业真实的环境中进行职业岗位训练,培养良好职业道德、精湛职业技能、现代专业知识。

3 构建“教、学、做”一体的课程体系

在确定该专业人才应具备的知识、能力、素质后,紧紧围绕办学方向设计教学模块,构建理论、实践教学体系。

3.1理论教学体系

针对食品加工技术专业学生就业情况、技术能力要求和特点确定相应的学习领域课程,形成以食品、功能食品生产开发能力,食品、功能食品检验与质量管理能力为核心能力的模块化、能力进阶式课程体系。

3.2实践教学体系

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的关键环节,根据食品加工技术专业的技能及素质要求,建立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以实践课程与生产实际紧密结合为原则,保证该教学体系的实施。实践教学体系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3.2.1两个模块 实践教学体系包括专业基本技能培养和专业综合能力培养两个模块[5]。食品加工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见图1。

3.2.2 5个技术、两个技能(1)5个技术指粮油食品加工技术、畜产品加工技术、软饮料加工技术、发酵食品加工技术、水产品加工技术。(2)两个技能指食品检测技能和食品营销技能。

3.3加强课程开发与建设,增强教材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课程建设与教材建设是专业建设的核心。根据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按照企业生产实际岗位需要,建立以基础课为重点,以实践课为主导,以精品课程建设为目标,按照专业方向来整合教学内容与优化课程体系,注重知识更新和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不断提高课堂教学与实验实训教学效果[6]。

4 成果

4.1学生综合素质显著提高

通过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探索,目前我校95%以上的食品加工技术专业学生毕业前获得了一种以上的专业技能或职业资格证书,学生的职业道德、动手能力、团队精神与创新意识明显增强。

4.2促进“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及“双师”素质教师培养

目前,我校食品加工技术专业教学团队有高级职称教师8人,博士一人,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教师占85%,“双师型”教师占40%。教师在实践教学过程中也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科研论文一百余篇,主持地厅级以上科研项目三十余项,出版专著和教材十余部。

4.3校企共建,促进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

依托已有校企合作平台,探索开放式办学途径,主动加强与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和社会各界融合。迄今为止,食品加工技术专业已建立了12个相对稳定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为本专业教师科研、产品开发、配方设计等提供了便利条件[7],为在校生直接在真实工作环境中进行技能训练、工艺设计、创新发明打下了坚实基础。

[1]邵书慧.高校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与实践[J].文教资料,2005(34):56-57.

[2]王志明,刘化君.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初探[J].江苏高教,2005(3):74-75.

[3]张永良,张学琴.高职“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机制探索[J].中国高教研究,2007(6):35-36.

[4]任君庆.“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因素分析[J].职教论坛,2004 (10):20-22.

[5]江英,陈国刚,童军茂,等.对加强食品专业实践教学的思考[J].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S1):70-71.

[6]张剑,李梦琴,冯勤,等.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教学体系改革的实践与探索[J].高等农业教育,2007(6):50-55.

[7]郭桂义,胡孔峰,孙慕芳.强化实训基地建设,培养学生职业技能[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21):28-30.■

G420

A

1671-1246(2016)17-0021-02

猜你喜欢

订单式应用型加工
认识“超加工食品”
后期加工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宇航通用单机订单式管理模式构建与实践
山西临猗:开展订单式培训 打造劳务输出品牌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菱的简易加工几法
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与教学质量管理
看,塑料制品是这么加工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