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卫生类高职校核心竞争力的构筑背景研究
——基于迈克尔·波特钻石理论视阈

2016-03-13薛琦

卫生职业教育 2016年17期
关键词:职校竞争力卫生

薛琦

卫生类高职校核心竞争力的构筑背景研究
——基于迈克尔·波特钻石理论视阈

薛琦

(无锡卫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江苏 无锡 214028)

健康中国理念的倡导,健康服务产业的兴盛,是卫生类高职校发展的机遇和挑战。运用经营性的理念观察学校发展,基于迈克尔·波特钻石理论的框架,研究卫生类高职校核心竞争力的构筑背景。

卫生类高职校;核心竞争力;迈克尔·波特钻石理论

随着国家从战略层面出台《“健康中国2020”战略研究报告》和李克强总理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提出发展“健康服务业”的号角吹响,我国的健康服务产业方兴未艾;同时,教育部等6部门印发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也明确提出完善以初中为起点的五年制高职,主要面向护理、健康服务等特殊专业领域。可以说,专业全面覆盖健康服务产业的卫生类高职校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良机。然而,卫生类高职校依然难以摆脱社会的偏见,学生更青睐普通高校,存在卫生类高职校毕业生学历提升通道不畅等问题。因此,提升卫生类高职校核心竞争力已成为亟待思量的重要课题。

1 卫生类高职校核心竞争力的内涵界定

1.1理论阐述

“核心竞争力”的概念由学者哈默和普拉哈拉德在《公司核心竞争力》一文中首次提出,他们认为,企业核心竞争力是指以企业的技术能力为核心,通过对战略决策、生产制造、市场营销、组织管理等整合而使企业获得持续竞争优势的能力,是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建立起来的一种资产与知识互补系统,其本质内涵是高于竞争对手的价值、产品、服务和文化[1]。国外不少高校已尝试用经营性的理念去办学,即用企业的精神办学,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观点引入高校发展中,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综观国内外关于高校核心竞争力的研究,虽然高校核心竞争力尚未形成系统完整、被普遍认同的理论观点,但是将企业运作的概念引进学校管理领域,的确富有启示意义。学者刘向兵通过梳理不同研究者提出的定义,将高校核心竞争力的研究观点大致分为4类:要素观(高校核心竞争力是高校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的某种要素或多种要素的有机整合)、协同观(高校核心竞争力是一种由能力、资源或其他因素协同而成的特殊体系)、资源观(高校核心竞争力是一种资源,是各种资源的集合体)、能力观(高校核心竞争力是一种能对战略决策、科学研究及其成果产业化、课程设置与讲授、人力资源开发、组织管理等的整合或通过其中某一要素的效用凸显而使学校获得持续竞争优势的能力)[2]。

这些研究尽管内涵丰富、思考深邃,但关注的主要是高校内部的要素、资源、能力,割裂了高校与外部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影响。因此,要科学地界定卫生类高职校核心竞争力的内涵,既要关注学校本身的发展脉络,又要重视学校与外部环境之间的万千联系。

1.2环境分析

卫生类高职校是高等学校的一种类型,是为各级医疗卫生单位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同时也是所在区域医药卫生继续教育、各类短期培训、技能鉴定等的教育中心。卫生类高职校往往具有以下特性:一是学校数量少,在江苏省,招收高中毕业生的高职校仅3所,招收初中毕业生的五年制高职校仅6所。二是办学规模中等,学生人数控制在4 000~8 000,教师人数在200~400。三是专业性强,江苏省9所高职校均设置护理、康复治疗技术、医学影像技术、医学检验技术、药学、生物制药技术等医药卫生类特色专业。四是行业依赖度高,卫生职业教育不同于一般职业教育,均需依托行业办学,学生必须去医院见习、实习、就业,不能仅靠校内实训中心开展职业技能训练,目前,医药卫生类高职校绝大多数隶属于省、市卫计委。五是社会需求高,一方面学生及其家长报考的愿望日益高涨,各所学校的新生报到率均在93%以上;另一方面医院、药企等行业的人才需求旺盛,学生毕业半年后的就业率均在96%以上,这两项数据都高于省内其他类别高职校(来自《2015中国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

1.3内涵界定

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卫生类高职校如何能更有效地利用资源并不断适应社会发展的新需求、如何能在同层次高职校中脱颖而出以及显著区别于高层次同类院校,解决这些问题的良策便是构建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卫生类高职校的根基在于专业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核心竞争力当以此为基础,充分实现内外部资源要素的有效整合,追踪社会发展新需求并持续调适优化发展战略,形成自身独具特色的、难以复制模仿的、获得持续竞争优势的卓越能力。卫生类高职校的核心竞争力归根结底是一种独特的能力,应当具备以下特点。

1.3.1差异性 核心竞争力之所以引人瞩目,就在于它能将这所学校与其他类似的学校清晰地区分,因此,卫生类高职校只有在办学理念、发展战略、专业建设、人才培养、管理机制、文化传统等方面与高层次同类别院校、同层次同类别院校产生差异性竞争优势,才能表现出独特的价值。

1.3.2持续性 核心竞争力的培育和形成非朝夕可得,持续推动学校发展更需具有持续的改善和提升能力,巩固既定竞争优势,适时、动态调整,成就更高层次的竞争优势。

1.3.3辐射性 核心竞争力是一个能量巨大的动力源,虽然构成核心竞争力的仅限关键能力,一旦培育形成,不仅在关键领域爆发能量,还能辐射开来,对学校的方方面面产生促进和推动作用。

1.3.4专业性 与综合性高校不同,卫生类高职校属于应用技术型高校,立足于培养医药卫生专业技术技能型人才,由于医药卫生类专业学习难度大、入职门槛高,核心竞争力必然要突出专业优势。

2 卫生类高职校核心竞争力构筑的影响要素

美国竞争战略和国际竞争力领域的权威迈克尔·波特提出的“钻石模型”可以为高校核心竞争力的研究提供一个更为广阔的视阈。波特指出,国家的产业竞争优势主要与生产要素,需求条件,相关产业和支持产业的表现,企业的战略、结构和竞争对手,机会,政府6个要素有关,从中可借鉴分析构筑卫生类高职校核心竞争力的影响因素。

2.1生产要素

波特把生产要素分成5类,即人力资源、物质资源、知识资源、资本资源和基础设施。卫生类高职校的生产要素即内部各种资源的总和,包括有形资源、无形资源和人力资源。有形资源指学校办学经费、校园基础设施和实训场所等。卫生类高职校固定的办学经费主要依赖学费和财政经常性拨款收入,其他经费来源则各校之间差异明显;实训场所是体现模拟仿真性、教学优先性和高效实用性的仿真职业实训基地,是对接学校环境和未来职业环境的重要枢纽,由于行业差异,卫生类高职校的实训场所建设投入成本较高。无形资源指学校的文化传统、社会声誉和影响力、知识产权等,这些资源需日积月累,历久弥新,虽无实质形态,却是影响深远的生产要素。人力资源是介于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之间的一种特殊类型资源,由学校的教师队伍和管理人员构成,教师是教学的主要执行者,管理人员则是运行管理的执行者,而高层次人才、富有实践经验的实训人才、双师型教师、骨干教师、理念先进的管理人员等高素质人才又能提升学校的社会声誉和影响力,构成无形资源,因此是影响学校发展的重要生产要素。

2.2需求条件

需求是学校发展的强劲动力,据《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和《医药卫生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1—2020年)》要求,2020年全国注册护士总数达到445万,每千人口注册护士数为3.14;三级综合医院全院护士总数与实际开放床位比不低于0.8∶1,二级综合医院全院护士总数与实际开放床位比不低于0.6∶1,进一步增加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农村乡镇卫生院的护理力量;“十二五”期间还将逐步建立和完善“以机构为支撑、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的长期护理服务体系。《中国老龄事业发展报告2013》指出,中国将迎来第一个老年人口增长高峰,2013年老年人口数量突破2亿大关,医疗、养老及健康管理的有机结合将是养老服务发展的关键。

然而,全国、江苏省《卫生和计划生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简报)》显示,截至2013年全国注册护士278.3万名,江苏省在岗注册护士17.42万名。以2020年每千人口注册护士数3.14计算,全国注册护士数应达445万名,江苏省应达24.87万名。以江苏省为例分析供需情况:9所医药卫生类高职校每年大专毕业生约6 000名,其他各校每年本科及以上学历毕业生约400名,扣除每年全省注册护士中实际不在护理岗位工作以及各种因素自然减员(以护士在岗服务35年计算)等约4 800名,加之卫生事业蓬勃发展,护理人员还存在较大缺口,至2020年,预计江苏省护理人员刚性需求缺口近10万名(数据来自江苏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网站)。

卫生类高职校作为地区不可或缺的行业服务中心,本地区行业内人员的学历提升、继续教育、短期培训、专业考试、技能鉴定等需求呈逐年增长趋势。

2.3相关产业支持

“钻石模型”理论认为,相关和支持性产业彼此牵动能刺激竞争力,产生“提升效应”。由于卫生类高职校和医药卫生行业存在先天的血缘关系,其建设、发展又对行业的依赖度高,因此,本文的相关产业支持特指区域医药卫生行业对学校的支持影响,主要体现为4类:一是校企合作办学,学校探索把课堂搬进医院、实验室及企业的合作办学模式;二是成立校外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见习、实习的环境;三是建设就业基地,实施实习就业一体化模式,为学生增加就业机会;四是医院、企业派驻实训人员进校授课,可以短期授课和长期驻校等不同类型进行。

2.4发展战略、学校结构和竞争对手

战略规划是管理领域中有重大潜力的新发展,主要考虑一系列新的因素:变化的外部环境、竞争环境、组织的优势与劣势以及发展的机遇。战略规划意在为组织提供一种感知环境变化的手段。设计这种管理活动的目的就在于帮助组织利用自身已有的优势,追求更优的质量[3]。学校往往运用发展战略来调适自身与外界环境的关系,以期追求更大的竞争优势。结构是实现发展战略的具体形态,与企业不同,学校的固定功能使得教学科研管理、学生管理、培训交流、后勤保障四大块结构相对平衡,但有时随着发展战略的调整会短期内突出某些二级机构的地位,如强化质量评价战略时突出教学督导室、强化信息化战略时突出信息中心等。竞争对手的存在、逼迫是学校发展生物链中的重要一环,相互学习、彼此竞争才能迫使学校持续改进和创新,是保持竞争优势的动力源泉。

2.5机会和政府

机会和政府是波特理论体系中的两个变数,可对产生竞争优势施加积极或消极影响。机会可遇不可求,一旦产生,则打破原来的平衡,提供新的竞争空间。政府通过制定政策宏观调控学校发展,或鼓励推动,或压缩控制。目前,不管是旨在大力发展健康服务业的《“健康中国2020”战略研究报告》《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还是为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进行顶层设计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都是卫生类高职校发展良机的政策信号。

[1]Prahalad C K,Hamel G.The core competence of the corporation[J].Harvard Business Review,1990(5-6):79-91.

[2]刘向兵.大学核心竞争力概念辨析[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6(2):143-146.

[3](美)乔治·凯勒.大学战略与规划[M].别敦荣,译.青岛: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5.■

G420

A

1671-1246(2016)17-0011-03

猜你喜欢

职校竞争力卫生
论外卖品牌的竞争力
让职校师生的心更敞亮
日本竞争力
卫生歌
体验教育在职校生专业选择中的运用
“北上广深”pk城市竞争力
讲卫生
职校数学翻转课堂教学探索与实践
办好卫生 让人民满意
在联合中提高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