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语教学在新药研究与评价课程中的实践

2016-03-13马秀娟张晓冬高方圆陈基快袁伯俊陆国才

卫生职业教育 2016年17期
关键词:新药双语药学

马秀娟,张晓冬,高方圆,陈基快,袁伯俊,陆国才

双语教学在新药研究与评价课程中的实践

马秀娟,张晓冬,高方圆,陈基快,袁伯俊,陆国才

(第二军医大学,上海 200433)

双语教学是培养适应国际需求的复合型人才的有效途径。在国家教育政策的引导下,我校药学本科新药研究与评价课程的部分章节开展双语教学。本文就新药研究与评价课程双语教学的必要性、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法进行探讨。

新药研究与评价;双语教学;药学本科

新药研究与评价课程是我校在高等医药院校中率先对药学本科生开设的一门必修课。课程内容包括新药的药学评价、临床前药理学评价、临床前毒理学评价、实验药理学研究的评估、新药临床研究、药品注册、新药评价的组织管理和新药研究与开发等。新药评价的目的是使安全、有效、优质、稳定的药品上市,为人类健康服务。新药评价的全过程是一项需要多学科、多部门协作才能完成的复杂的系统工程[1,2]。新药研究与评价课程涉及面广,又与药事法规如《药品管理法》《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以及药物研究技术指导原则等密切相关。课程要求学生全面掌握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与技能,为新药研发及成果转化打下良好基础。本文针对新药研究与评价课程特点,对高校开展新药研究与评价双语教学的必要性、存在问题及解决对策等进行讨论,供同行参考。

1 新药研究与评价课程开展双语教学的必要性

1.1时代需要

双语教学是指以两种语言(母语和外语,我国为英语)同时作为教学语言来传授非语言专业知识的一种教学形式[3],是培养复合型人才的有效途径。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世界相互依存度日益加深,国际交流合作日趋频繁,教育国际化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培养专业基础知识扎实,能流畅自如地运用英语进行技术交流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显得尤为重要[4]。2001年,教育部首次从国家发展战略高度提出在高校积极推进双语教学实践,并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在时代需求的引领和国家政策的推动下,很多高校先后开展了双语教学实践,以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1.2课程需要

相对于欧美等发达国家,我国的新药评价研究起步较晚。经过多年实践与建设,我国新药审批法规已日趋完善,对新药评价的认识不断深入,试验水平和规范程度日益提高。但是,我国新药研发策略及思路仍与国际上存在一定差距,一些研究技术、方法仍需借鉴国外模式[5]。

新药评价需要参照药物研究技术指导原则。药物研究技术指导原则是药物监督管理部门、申请方和研究者对相关技术问题达成的共识,以保证药物研究和开发过程的科学性、规范性的指导性技术文件,旨在帮助与指导新药研制单位用科学、规范的方法、程序开展新药研究工作。药物研究技术指导原则虽不是法规,却是很重要的前人科学实践的经验总结,同时也是药品管理机构、药品审评机构审批新药的依据[6]。欧洲药品审评局(EMEA)、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和人用药物注册技术国际协调会(ICH)针对新药评价过程中的安全性、有效性和质量控制方面分别制定了大量的指导原则。我国从1993年卫生部药政局颁布《新药临床前研究指导原则汇编》至今,药物研究技术指导原则几经修订,借鉴了国外的先进经验,尤其是FDA、EMEA和ICH的指导原则。如2014年修订的指导原则,以“单次给药毒性试验(single dose toxicity study)”替代“急性毒性试验(acute toxicity study)”,是基于国际上名称的变化,为与国际申报资料要求一致,确定将名称改为“单次给药毒性试验”[5]。因此,在新药研究与评价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双语教学,尤其要将国外研究趋势展现给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教育信息,使学生掌握新药评价相关专业英语,进一步了解国际学术前沿,这对提升新药研究与评价教学质量、开阔学生视野、培养具有国际交流能力的杰出人才至关重要。

2 存在问题及解决办法

2.1教材选择困难

双语教学的教材选择是教学的重要依据。使用原版的英文教材虽然可以保证学生学习到准确的专业词汇和专业表达,但找到一本从内容和结构都有保证的合适的双语教材还比较困难[7]。我们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新药评价的方法和程序,同时提高学生的专业英语水平,使其具备自己追踪该领域学术前沿的能力。在教材选择上,根据药学学科的特点,结合药学学科及其他相关学科发展前沿,针对性地选择国外相关原版书和最新文献作为参考,在中文教材的基础上以英文原版教材《Drug Safety Evaluation》为素材,编制了适合学生使用的教案和课件,内容更有针对性。此外,还为学生提供大量国内外新药评价相关网站信息,作为教材的补充,便于学生课余时间浏览学习。

2.2师生英语运用能力差

教师的英语运用能力是决定双语教学能否成功开展的关键,双语教学对教师的专业知识、英语水平和教学方法要求很高[4]。教师首先要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其次要具备良好的英语表达能力,能将专业基础知识用英语表达出来并传授给学生。

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也是影响双语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虽然本门课程的授课对象为药学本科大四学生,他们之前已经学习了药理学、基础医学、药事法规等相关课程,但对专业英语接触较少,基础相对较差。另外,学生自身素质,主要是英语听力水平参差不齐,也增加了双语教学的难度。

要想解决以上问题,首先要加大对双语教师能力的培养力度,比如通过短期英语口语培训迅速强化英语教学能力。此外,教师自己也要不断学习,以提高英语水平、专业水平以及教学水平。可以营造双语校园环境,提高学生英语接受能力,如校园英语广播、英语角、英语园地及英语演讲等,营造浓厚的双语氛围,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有机会学习、应用英语,提高英语水平。

2.3传统教学方法效果欠佳

双语教学还要注意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师生互动少,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由于新药研究与评价专业知识比较枯燥,再加上教师用英语表述,学生若不能很好地理解,很快会失去学习兴趣,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方法上下功夫。我们常采用案例教学法,通过经典案例引出要讲述的内容。例如,通过反应停药害事件讲解动物种属差异对新药评价的影响。讲解过程中,穿插课堂提问和讨论,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参与其中。需要注意的是,双语教学不能一味强调英语的运用,其主要目的还是让学生掌握专业知识,对重点知识要进行中文解释,便于学生理解。

综上所述,新药研究与评价双语教学能够提高师生英语运用能力,促使师生了解国外先进的教学和科研内容以及本学科前沿动态,是培养具有国际交流能力的新药评价杰出人才的重要方法。虽然现阶段新药研究与评价双语教学还存在一定的困难,但相信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在我国教育政策的引导下,通过不断探索和实践,一定会形成既与国际接轨又具有中国特色的双语教学体系,实现我国大学国际化的目标,培养出更多适应国际需求的复合型人才。

[1]毛煜,张晓冬,马秀娟,等.PBL教学模式在新药评价教学中的实践[J].基础医学教育,2011,13(5):441-443.

[2]马秀娟,黄丽斌,毛煜,等.多法并举提高新药评价课程教学效果[J].基础医学教育,2013,15(12):987-989.

[3]叶松,林健,姚爱华,等.高校专业课双语教学的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5(31):148-149.

[4]葛永红,李灿婴.“食品科学概论”双语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J].农产品加工,2015(6):84-85,88.

[5]黄芳华,王庆利.《药物单次给药毒性研究技术指导原则》解读[J].中国新药杂志,2015,24(4):386-389,399.

[6]张晓冬,陆国才,毛煜,等.结合药物研究技术指导原则开展新药研究与评价教学[J].西北医学教育,2011,19(4):754-756.

[7]张斯腾,王慧,徐复宁,等.影响双语教学效果因素的实证分析[J].物理与工程,2013,23(4):54-57.■

G420

A

1671-1246(2016)17-0002-02

注:本文系上海市公共卫生重点实验室建设计划(12GWZX0501)

猜你喜欢

新药双语药学
《药学进展》杂志征稿启事
丙型肝炎治疗新药 Simeprevir
构建药学专业实验教学新体系 培养创新型药学人才
鲁先平:一个新药的14年
新药来自何方
快乐双语
快乐双语
快乐双语
基层医院药学人员培养之思考
《药学进展》在国内66种药学类期刊中篇均下载量排名第1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