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苏州地区无偿献血员庚型肝炎病毒感染的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2016-03-10金一鸣方志红江妮娜王玲玲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16年13期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

金一鸣,徐 军,曹 谊,方志红,董 丽,江妮娜,王玲玲

(江苏省苏州市中心血站 215004)



·经验交流·

苏州地区无偿献血员庚型肝炎病毒感染的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金一鸣,徐军,曹谊,方志红,董丽,江妮娜,王玲玲

(江苏省苏州市中心血站215004)

摘要:目的探讨苏州地区无偿献血员庚型肝炎病毒(HGV)感染的血清流行病学现状及其输血安全。方法随机收集2013年4月至2014年11月该站经过血液筛查后的标本3 520份,对其分别进行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抗丙型肝炎病毒(HCV)、抗HGV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再将3种ELISA检测的阳性标本进行HGV RNA检测确认。结果3 520份标本经HBsAg、抗HCV、抗HGV检测阳性数分别为10、9、3份,经HGV RNA检测确认阳性数为1份。结论苏州地区无偿献血员HGV感染率极低,无血清流行病学意义,但仍应采取有效措施,确保临床用血安全。

关键词:献血员;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庚型肝炎病毒;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输血作为一种治疗手段对促进患者康复及挽救生命起着必不可少的作用,但输血在治疗患者的同时又伴随一系列的风险。因为现行技术不能保证血液在疾病传播方面100%的安全性,输注血液或血液制品均有传播疾病的危险。尤其中国是肝炎大国,很多隐匿的新型肝炎病毒在健康献血人群中存在,而现有的技术对这些病毒又无从检测。因此,血液制品的安全问题成了学者们关注的课题,为了进一步提高临床用血的安全,本研究对苏州地区无偿献血员庚型肝炎病毒(HGV)感染的血清流行病学及其输血安全进行探讨,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标本来源随机收集2013年4月至2014年11月本站经过血液筛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4项[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抗丙型肝炎病毒(HCV)、抗HIV、梅毒螺旋体抗体(抗TP)]检测后的标本(4 ℃保存24 h内检测)共3 520份,该检测标本由体采科护士采血时直接留取。

1.2仪器与试剂初检检测试剂(ELISA)包括HBsAg、抗HCV(TMB系列、上海科华),抗HIV(北京万泰)、抗TP(珠海丽珠);复检检测试剂(ELISA)包括HBsAg、抗HCV、抗HIV、抗TP(均为厦门英科新创),抗HGV试剂(ELISA,北京贝尔)。HGV核酸扩增检测试剂盒来自北京贝尔-中国疾病控制预防中心肝炎室。以上所有检测试剂均有国家批准文号并有批检合格标识,且在有效期内使用。仪器包括TECAN全自动加样仪、FAME全自动酶免分析系统(澳斯邦公司)和ABI7500基因扩增仪。

1.3方法将3 520份2013年4月至2014年11月本站经过血液筛查后的标本分别进行HBsAg、抗HCV、抗HGV检测,再将3种ELISA试验呈阳性标本进行HGV RNA检测确认。检测过程严格按试剂说明书进行,阳性及阴性对照和室内质控值均在允许的范围内时,判定试验结果有效。血液筛查时ELISA检测报告为正式报告。

2结果

3 520份标本经HBsAg、抗HCV、抗HGV检测阳性数分别为10、9、3份,ELISA试验阳性总数为22份。22份ELISA阳性标本经HGV RNA检测确认阳性数为1份。

3讨论

1995年美、日等国科学家相继发现了HGV ,现已确定HGV为对人体致病的新型肝炎病毒[1-2]。国外研究证实其主要经输血和血液制品传播;1997年El-Zayadi等[3]调查了1972~1995年的357例受血者,其中35例(9.8%)在输血后为HGV RNA阳性。欧美国家基于输血安全的考虑,曾对献血者群体作了调查,HGV RNA阳性率为1.0%~4.0%,抗包膜糖蛋白E2阳性率为3.0%~14.0%;发展中国家HGV RNA流行率为8.0%~14.6%,抗E2阳性率为13.2%~24.2%。国内1998年报告输血后感染HGV的研究显示,5.1%(7/138)的输血患者感染HGV[4]。

本研究在本地区无偿献血员中虽然仅发现有1例HGV感染,但由于目前对HGV基因组所表达的蛋白及其抗体意义还未彻底搞清楚,因此利用分子生物学来检测诊断该病毒感染的技术尚需完善[5-11],再加上标本的抽取具有随机性,所以只能说明苏州地区无偿献血员HGV感染率极低;同时在本研究中还发现本地区无偿献血员中HBV感染率为0.28%(10/3 520),HGV感染率为0.25%(9/3 520),充分表明了血液筛查的必要性和用血安全的紧迫性,虽然均未发现与HGV的合并感染,但HGV与HCV和HBV的关系还待进一步研究。

综上所述,苏州地区无偿献血员HGV感染率极低,无血清流行病学意义,但仍应采取有效措施,确保临床用血安全,防止经输血传播疾病的发生,进一步提高临床的安全用血;并为避免医疗纠纷、保障患者和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的切身利益提供证据。

参考文献

[1]陈宪锐,玄梅香,吴多文,等.庚型肝炎病毒感染研究[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1999,20(2):85-87.

[2]庄辉.我国庚型肝炎病毒感染的研究[J].中华肝脏病杂志,1998,13(1):3.

[3]El-Zayadi AR,Abe K,Selim O,et al.Prevalence of GBV-C/hepatitis G virus viraemia among blood donors,health care personnel,chronic non-B non-C hepatitis,chronic hepatitis C and hemodialysis patients in Egypt[J].J Virol Methods,1999,80(1):53-58.

[4]孙德贵,刘彩云,杨玉琪,等.庚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回顾性调查[J].中国公共卫生,1997,13(8):12.

[5]金根娣,陆志檬,张东华,等.聚合酶链反应和杂交试验检测上海地区庚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初步报告[J].中华传染病杂志,1997,15(3):21-23.

[6]Yan J,Chen LL,Luo YH,et al.High frequencies of HGV and TTV infections in blood donors in Hangzhou[J].World J Gastroenterol,2001,7(5):637-641.

[7]Hwang SJ,Chu CW,Lu RH,et al.Seroprevalence of GB virus C/hepatitis G virus-RNA and anti-envelope antibody in high-risk populations in Taiwan[J].J Gastroenterol Hepatol,2000,15(10):1171-1175.

[8]Ohto H,Ujiie N,Sato A,et al.Mother-to-infant transmission of GB virus type C/HGV[J].Transfusion,2000,40(6):725-730.

[9]石建,王佑春,张华远.庚型肝炎病毒(HGV)E2区cDNA的克隆与表达[J].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1999,19(6):470.

[10]黄健,朱万孚,李倬,等.HGV RNA逆转录套式聚合酶链反应法的优选实验[J].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2002,22(1):115.

[11]Abe K.GB virus 2C/hepatitis G virus[J].Jpn J Infect Dis,2001,54(2):55263.

*基金项目:2013年江苏省苏州市“科教兴卫”青年科技基金资助项目(KJXW2013036)。

DOI:10.3969/j.issn.1673-4130.2016.13.06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4130(2016)13-1882-02

(收稿日期:2016-02-18修回日期:2016-04-05)

猜你喜欢

乙型肝炎病毒
乙肝病毒检测在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
乙型肝炎人免疫球蛋白联合乙肝疫苗阻断乙肝病毒母婴传播的疗效观察
肝硬化病人心功能的临床分析
妊娠合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观察与护理
17102例乙型肝炎、丙型肝炎、艾滋病、梅毒检测结果分析
中草药抑制HBV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郭新菊?冀敏:乙型肝炎病毒DNA定量检测与临床的关系
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结果回顾性分析
乙型肝炎病毒DNA定量检测与临床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