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打邦河段唇鲮的资源现状及人工养殖前景分析

2016-03-10王伟刘霆李世凯李建光张竹青

贵州畜牧兽医 2016年6期
关键词:北盘江鱼类贵州省

王伟,刘霆,李世凯,李建光,张竹青

(贵州省水产研究所,贵州 贵阳 550025)

打邦河段唇鲮的资源现状及人工养殖前景分析

王伟,刘霆*,李世凯,李建光,张竹青

(贵州省水产研究所,贵州 贵阳 550025)

文章介绍了唇鲮的食性、生活习性、繁殖习性及营养价值等生物学特性,根据2004—2009年对打邦河唇鲮资源的调查结果,提出了具体的保护措施和建议,分析了唇鲮的人工养殖前景,为唇鲮的保护和开发利用提供理论基础。

唇鲮;生物学特性;资源现状;保护措施;养殖前景

唇鲮(Semilabeo notabilis Peters,1880),地方名:猪嘴鱼,属鲤形目(Cypriniformes),鲤科(Cyprinidae),野鲮亚科(Labeoninae),唇鲮属(Semilabeo Peters,1880),为我国特有鱼种,主要分布于珠江流域,在贵州的南盘江、北盘江、红水河、都柳江等水系均有分布,是贵州省重要的土著经济鱼类之一[1~3]。打邦河为北盘江主要支流,位于贵州省镇宁县与关岭县交界处,是唇鲮在贵州省的重要产卵场。通过2004—2009年的追踪调查,结合课题研究及相关资料,对打邦河唇鲮的生物特性、资源现状进行描述和评价,并提出了保护建议,分析了唇鲮的人工养殖前景。

1 唇鲮的生物学特性

1.1 食性唇鲮栖息于江河的中下层水域,喜活动于急流或有流水的岩洞中,以刮食岩石上的附着藻类为主,也捕食浮游动植物、底栖动物,以及悬浮于水体中的有机物碎屑。2004年,贵州省水产研究所将野生唇鲮引入鲟鱼养殖池中混养驯食,在人工环境下,唇鲮不仅能刮食池壁生长的藻类,也能主动摄食鲟鱼饵料残渣或鲟鱼粪便[4]。

1.2 生活习性唇鲮喜流水,逆急流而上的能力极强。喜夜间活动,惧光,正午阳光直射河面时,有在岩洞中昏睡的习性。

1.3 繁殖习性打邦河许干村河段中为具有洄水、激流险滩和深潭交错生境,为打邦河中唇鲮生殖洄游的产卵集结地。繁殖季节为每年的5—7月(农历四至六月),期间每当大量降雨,河道涨水后,唇鲮即从北盘江上溯至打邦河进行繁殖。唇鲮性成熟个体雌鱼一般为450 g以上,雄鱼为200 g以上。通常在每年首次涨水时,性成熟雄鱼先到集结地,其后的涨水雌鱼方才到达。雌鱼到达后,雄鱼即成群尾随交配。曾认为唇鲮卵为粘性卵,在随后进行人工授精时,发现唇鲮受精卵的卵膜吸水后膨胀,并无粘性,可判断唇鲮卵属半漂浮性,可随水流流动孵化,或顺水漂流到水势较缓处,沉在浅滩水底的卵石或沙石上发育孵化。通过分析河流水系的情况,鱼苗孵出后可能顺流索饵经北盘江在红水河中育成。

1.4 营养价值野生唇鲮肌肉中的水分、粗脂肪、灰分和粗蛋白的含量分别为72.80%、2.30%、3.20%、16.30%;肌肉鲜样中氨基酸总量为15.553 g/100 g,其中必需氨基酸和鲜味氨基酸总量分别为6.606、5.827 g/100 g,必需氨基酸占总氨基酸的比值(EAA/TAA)为42.47%,必需氨基酸与非必需氨基酸的比值(EAA/NEAA)为80.30%,必需氨基酸指数为87.93;富含多种微量元素,铁、锌、锰的含量分别为57.6、35、1.7 mg/kg。营养价值评定结果表明唇鲮是一种营养丰富、肉味鲜美的经济鱼类[5]。

2 资源现状

2.1 打邦河地理概况打邦河是北盘江的主要支流,发源于安顺市西秀区塔基山,流经西秀、镇宁、关岭等县(区),在关岭县付家寨南面汇入北盘江,全长132 km,总落差1 169 m,平均比降8.44%,流域面积2 864 km2。打邦河具有山区河流小流量,大落差,年、季径流变化大等特点[6]。新建的董箐水电站位于打邦河与北盘江交汇处下游干流约5 km处,是北盘江干流(茅口以下)梯级规划中的第3个梯级,坝址以上流域面积19 693 km2。董箐水电站建库后,正常蓄水位490 m,总库容9.58亿m3,正常蓄水位水库面积23.86 km2。

2.2 打邦河唇鲮繁殖场地的变迁20世纪80年代,关脚水电站修建前,唇鲮生殖洄游的产卵集结地大致位于现关脚水电站上游1.5~2 km落差较大的河段。后由于董扎坝的修建(董扎坝为关脚电站的配套设施,利用落差将原河道河水拦入管道,送往关脚电站发电),使得原河道基本裸露断流。关脚电站运行后,由于原河道断流,迫使唇鲮的产卵集结地下移至关脚电站下游3~4 km处的岩礁处。该岩礁在20世纪90年代被炸毁,产卵场又上移至关脚水电站下游约2 km处横跨打邦河的岩礁群(即许干村河段),直至董箐水电站建成蓄水。

2.3 打邦河唇鲮资源现状唇鲮在打邦河的土著鱼类中为优势种群,主要分布在关脚水电站至打邦河与北盘江交汇处之间的河段。董箐水电站蓄水前,许干村渔民的唇鲮渔获量可稳定地保持在2 000~3 000 kg/年,且为当地的主要渔获品种捕捞,时间主要集中在唇鲮的繁殖期,集群易捕。虽然唇鲮的捕捞主要集中在其繁殖期,渔获物为性成熟个体,但对当地唇鲮种群的资源量影响并不大。分析原因有二:其一,唇鲮的怀卵量较大,约为7 000粒/kg[7];其二,与打邦河河道独特有关,河床岩石较多,丰水期水流滩急,枯水期则相对地形成一个个小潭,难以行船。当地渔民捕捞唇鲮的方式主要有刺网、撒网和潜水徒手捕获,基本无电、毒、炸等毁灭性的捕捞方式。

董菁水电站于2009年4月蓄水,许干村河段水位因此上涨10~14 m,原唇鲮繁殖场地被淹没,已完全成为静水,这使得打邦河的唇鲮种群受到严重伤害。首先,由于水位的提高,原特有的产卵场所遭受破坏,没有了外部条件的刺激,唇鲮亲鱼无法进行正常的交配、产卵等生殖行为;其次,电站阻断了唇鲮由北盘江下游向打邦河的生殖洄游通道;第三,由于河水流速减缓及至形成静止水面,对产漂浮性或半漂浮性卵的鱼类产生的负面影响很大,鱼卵因河水流速过缓或者漂流行程过短而在河中沉没,或因缺氧等原因死亡。而原来部分可以散落在沙石质河底进行孵化的鱼卵,也将因泥沙堆积破坏了卵粒附着的基质,对唇鲮的繁衍再度造成负面影响[7]。从2010年以后,在打邦河已经难以捕获到唇鲮,说明电站蓄水后唇鲮的生境被侵占,产卵场被破坏。至今还没有发现新的唇鲮产卵场,如果唇鲮找不到新的产卵场,种群得不到补充,不能完成整个生活史,其物种资源在该水域的优势地位将被适应静水生境的物种取代,最终退出该水域生境。

2.4 保护措施建议关脚水电站以下有激流险滩的天然河道,是唇鲮洄游、产卵的重要场所,也是珠江水系的其它珍稀鱼类(比如桂华鲮、白甲鱼等)分布的密集区域。应重视和开展鱼类自然资源的保护工作,使得该流域内土著鱼类的种质资源得以保存。

2.4.1 阶段性恢复唇鲮繁殖产卵场所:在唇鲮繁殖季节将董扎坝开闸,将河水引入原河道,利用董扎坝与关脚电站间原有的较大的河道落差和岩礁群,形成有洄水的激流险滩,为唇鲮创造新的繁殖产卵场所。关脚电站装机容量相对较小,对电站业主方的经济压力相应也较小。此方法主要考虑的问题是在新的繁殖产卵场产生的受精卵孵化的行程是否足够,或者受精卵在此区域能否顺利孵化并成活。研究结果表明,唇鲮受精卵在孵化条件适合的情况下,经约48 h可孵出携卵黄囊的鱼苗[7]。

2.4.2 建设人工增殖放流站:通过增殖放流,使流域内唇鲮及其它土著鱼类恢复种群数量。这是目前许多水电设施普遍采用的鱼类资源保护措施,然而增殖放流站建设及每年维持运行的费用巨大且受诸多因素限制。目前唇鲮人工增殖放流的受制因素主要有以下3个方面:(1)人工繁殖技术尚不成熟,不能规模化生产。(2)近年来唇鲮野生资源遭到严重破坏,难以保证繁育亲本的数量。(3)唇鲮遗传学、分子生物学方面的研究尚属空白,人工繁育理论基础缺乏。

2.4.3严格落实“禁渔期”规定:贵州省的“禁渔期”为每年的2月1日至5月31日。鉴于唇鲮的繁殖季节为每年的5—7月,建议针对唇鲮的繁殖习性,在打邦河流域调整或适时延长实施繁殖季节休渔制度的时间,以保护唇鲮繁殖群体。同时加大向广大渔民宣传有关政策法规和渔业知识的力度,使当地渔民树立可持续利用野生鱼类资源的观念,放弃掠夺式的捕捞作业方式。

3 人工养殖前景

3.1 市场前景分析唇鲮营养价值高,肉质鲜美,其肌肉中必需氨基酸、鲜味氨基酸还有微量元素的含量均高于其他一些经济鱼类[4,8]。唇鲮生存对水质的要求较高,适宜流水,所以鱼肉品质极佳。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鲜鱼的消费向食“河鱼”、“流水鱼”、“生态鱼”的趋势明显,而野生唇鲮的价格已由2004年的10元/kg飙升到2016年的200元/kg,且难有充足的渔获供应。一方面反映了野生唇鲮资源的锐减,另一方面反映了唇鲮良好的人工养殖市场前景。

3.2 作为贵州土著经济鱼类的开发和资源保护对象唇鲮是珠江流域主要的渔获物之一,在珠江水系各干支流均有分布,贵州境内南、北盘江,都柳江是其主要的产地。但随着珠江流域水利水电工程的修建、水体污染、不合理捕捞等因素。目前唇鲮的生境被压缩,产卵场遭到破坏,野生唇鲮的资源量急剧减少[9]。贵州省处于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上游,特有的喀斯特地貌孕育了许多特有的鱼类资源,唇鲮就属于重要的土著经济鱼类之一[10],从贵州土著经济鱼类的开发和资源保护的角度出发,对唇鲮进行人工繁养具有重大的意义。将人工养殖作为资源保护的措施,在资源保护的过程中进行合理的开发是土著经济鱼类合理利用的有效措施。

3.3 具备的条件和基础2004—2009年,贵州省水产研究所进行了唇鲮的引种、驯食、人工繁殖研究。人工条件下野生唇鲮的食物来源、养殖模式均取得了较成熟的经验和成果。在人工繁殖中,受精成功率达到91.26%,孵化率达到71%[5],其受精率及孵化率均较高,为人工养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伍律,金大雄,郭振中,等.贵州鱼类志[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89.

[2]郑慈英.珠江鱼类志[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9.

[3]代应贵.贵州都柳江的鱼类区系及动物地理区划[J].水产学报,2011,35(6):871-879.

[4]刘霆,杨兴,李道友,等.唇鲮的引种及人工驯养技术研究[J].水利渔业,2008(1):56.

[5]刘霆,李世凯,李建光,等.野生唇鲮肌肉中氨基酸和微量元素的组成分析[J].水产科技情报,2015,42(5):288-291.

[6]刘洪,伍金雄.浅析打邦河流域径流变化的影响因素[J].中国水运,2008,8(7):91-94.

[7]刘霆,李建光,胡世然,等.唇鲮的人工繁殖技术[J].水产科技情报,2011,38(4):216-218.

[8]安苗,姜海波,姜志强,等.唇鲮肌肉中营养成分分析与品质评价[J].大连水产学院学报,2010,25(1):88-92.

[9]李正友,李建光,杨兴,等.贵州省主要经济鱼类种类及开发应用前景[J].贵州农业科学,2009,37(10):142-148.

[10]陈量,李正友,卢宗民,等.象鼻岭水电站库区江段鱼类资源现状及评价[J].水利渔业,2007,27(2):69-81.

S965.121

A

1007-1474(2016)06-0064-03

2016-09-12

贵州省科技厅项目(黔科合[2004]NGY007号);贵州省农业科学院项目(院ZX[2007]007号)

王伟(1987—),男,硕士研究生,从事渔业资源研究。

E-mail:wangw0202@163.com

*通讯作者:刘霆(1969—),男,副研究员,从事土著鱼类研究。

E-mail:liutinglala@sina.com

猜你喜欢

北盘江鱼类贵州省
贵州省种公牛站
基于MFCC和ResNet的鱼类行为识别
北盘江九盘段特有鱼类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渔业资源保护现状及建议
鱼类运动会
北盘江 峡谷与高桥的咏叹
南北盘江流域土壤侵蚀时空动态变化及影响因素分析
不动产登记地方立法的思考——以贵州省为例
贵州省党代会开得最成功
贵州省高速公路养护管理信息系统
行走·北盘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