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常用益生菌在鲟鱼饲料添加剂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2016-03-10李小义孔杰赵凤杨明举

贵州畜牧兽医 2016年6期
关键词:鲟鱼消化酶芽孢

李小义,孔杰,赵凤,杨明举

(贵州省水产研究所,贵州 贵阳 550025)

常用益生菌在鲟鱼饲料添加剂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李小义,孔杰,赵凤,杨明举*

(贵州省水产研究所,贵州 贵阳 550025)

随着鲟鱼养殖密度逐渐增大,鲟鱼养殖病害暴发严重。益生菌作为营养物质重要来源及其在养殖动物体病害防控上的积极作用,近年来受到了人们极大的关注。文章对芽孢杆菌、乳酸菌、酵母菌及光合细菌等有益微生物作为饲料添加剂在鲟鱼养殖上的应用研究进展进行了分析,旨在为鲟鱼养殖过程中饲料添加剂的选择提供依据。

鲟鱼;饲料添加剂;芽孢杆菌;酵母菌;光合细菌;乳酸菌

鲟鱼为高蛋白、多脂肪性鱼类,是世界上优良的淡水鱼品种,也是现存于世界上最珍奇、最古老的冷水性生物鱼群之一,有“活化石”之称,其肉厚骨软,同时鲟鱼卵可以加工成鲟鱼子酱,具有“黑色黄金”之称。鱼体含有人体必需的多种氨基酸,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和药用价值。随着鲟鱼养殖业的快速发展,集约化养殖规模扩大,各种疾病不断出现,消毒剂和抗生素等传统的疾病防治方法不能有效防止疾病的发生,同时随着耐药菌株及抗生素对人体危害等问题的发生,很多国家禁止某些抗生素药物作为饲料添加剂,抗生素的应用越来越受到限制。近年来,益生菌作为有效的饲料添加剂和疾病防治物质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益生菌是指一些活的微生物,适量的这种微生物作为添加剂供给宿主可以对宿主产生有益的作用[1]。最早应用于20世纪80年代,经过30多年的发展,研究者们在益生菌菌株筛选、益生菌制剂应用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目前饲用益生菌已经成为抗生素有效的替代产品之一。相对而言,在鲟鱼养殖上益生菌制剂应用较晚。目前鲟鱼饲料添加剂应用多为芽孢杆菌、乳酸杆菌、光合细菌及酵母菌4类益生菌。本文对上述4类益生菌在鲟鱼养殖上的应用研究进展进行了归纳总结,旨在为鲟鱼饲料添加剂的选择应用提供参考。

1 芽孢杆菌在鲟鱼饲料中的应用

芽孢杆菌属是一类革兰氏阳性、好氧或兼型厌氧生长、能产生抗逆性内生孢子的杆状或球状细菌。其广泛分布于土壤、水体等自然环境,是人类发现最早的细菌之一。2013年,我国农业部公布的《饲料添加剂品种目录》中,养殖动物允许使用的芽孢杆菌包括地衣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迟缓芽孢杆菌、短小芽孢杆菌、凝结芽孢杆菌及侧孢短芽孢杆菌6种。芽孢杆菌可产生淀粉酶、蛋白酶、脂肪酶等多种消化酶类,同时部分菌株可产生细菌素,因此作为益生菌的一种,芽孢杆菌制剂在水产养殖中备受关注。芽孢杆菌在促进养殖动物体健康生长的作用功效主要表现在促进动物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调节动物消化道的微生态平衡及增强动物免疫能力与抗病能力等3个方面。高欣等[2]将不同计量的芽孢杆菌粉剂添加到配合饲料中对西伯利亚鲟幼鱼进行喂食,并从幼鱼摄食生长和营养物质消化率两个方面对芽孢杆菌的功效进行了验证,添加0.2%芽孢杆菌实验组幼鱼增长率和特定增长率菌达到最大值,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芽孢杆菌对西伯利亚鲟的生长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李斌等[3]在杂交鲟饲料中添加2 000 mg/kg的枯草芽孢杆菌,增重率提高31.95%、饵料系数降低22.04%、蛋白质转化率提高22.90%,杂交鲟存活率明显提高。Moein Faramarzi等[4]为研究芽孢杆菌对鲟鱼体内铵盐和尿素外排情况,以芽孢杆菌微胶囊喂食波斯鲟,发现投喂芽孢杆菌微胶囊的波斯鲟铵盐和尿素外排显著减少。刘晓勇等[5]连续15 d在杂交鲟饲料中添加0.25%的枯草芽孢杆菌粉剂,统计数据表明添加0.25%芽孢杆菌的实验组鲟鱼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较对照组分别提高了54.31%和28.61%,同时饵料系数下降36.02%,结果表明芽孢杆菌提高了杂交鲟非特异性免疫能力、肠道的消化酶活性及生长性能。

2 乳酸杆菌在鲟鱼饲料中的应用

乳酸杆菌在分类上属于硬壁菌门,杆菌纲,乳酸杆菌目,乳酸杆菌科。乳酸菌为革兰氏阳性菌,基因组DNA的G+C含量通常低于55%。菌体形状多为杆状,无芽胞和荚膜,微需氧或厌氧生活,可发酵碳水化合物(主要指葡萄糖)产生大量乳酸。pH为4~6时生长较快,同时在pH 3.0~4.5的较酸环境中仍能生存。乳酸菌在环境中分布广泛,是脊椎动物消化道和生殖道的优势菌群之一。在促进肠道消化、抵抗病原菌入侵肠道、维持动物体肠道菌群的微生态平衡、合成维生素和氨基酸及增强宿主免疫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作为一种常见的益生菌,乳酸杆菌在人类食品和医疗方面已应用多年,近年来乳酸菌被作为一种重要的动物饲料添加剂广泛应用于动物养殖,在养殖动物体疾病预防上具有重要作用。Mahdi Ghanbari[6]从波斯鲟和达氏鳇肠道分离获得84株乳酸杆菌,并对其抑菌活性和产细菌素情况进行分析,获得2株抑菌效果较好的乳杆菌,分别为干酪乳杆菌AP8和植物乳杆菌H5,为后续乳酸杆菌在鲟鱼养殖中的应用提供材料。F.ASKARIAN等[7]研究了乳酸菌属的弯曲乳杆菌和肠膜明串珠菌两种菌对波斯鲟和达氏鳇生长率、存活率及消化酶(淀粉酶、脂肪酶及蛋白酶)活性的影响;弯曲乳杆菌浓度为9×109CFU/g时对波斯鲟各项指标影响最大,生长率、存活率及消化酶活性均为最高;肠膜明串珠菌菌体浓度为2×109CFU/g对达氏鳇生长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3 光合细菌在鲟鱼饲料中的应用

光合细菌简称PBS,系统分类学上属于红螺菌目,红螺菌科,红假单胞菌属。光合细菌具有光合色素,在厌氧光照条件下可进行光合作用。根据产氧情况不同,分为产氧光合细菌和不产氧光合细菌两大类。光合细菌是应用最早的微生态制剂之一,主要用于水质调节剂和作为饵料添加剂。光合细菌菌体蛋白质含量较高,同时因其含有较多的维生素、生物素、β-胡萝卜素等活性因子,在促进养殖生物的生长发育,缩短养殖周期具有重要作用。相对而言,光合细菌在鲟鱼养殖上的应用较晚。陈鹏飞[8]在西伯利亚鲟饲料中添加不同计量的光合细菌,在菌量为3%时,试验组较不添加光合细菌的对照组相对增重率提高62.72%,肠道、胃等消化器官的淀粉酶、脂肪酶、蛋白酶活性也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对西伯利亚鲟的生长具有促进作用。林黑着[9]研究了荚膜红假单胞菌对尖吻鲈生长、消化酶及血清免疫酶活性的影响,在浓度分别为1.5%和1.0%对幽门垂消化酶的活性、肝蛋白酶及肠和胃淀粉酶的活性有促进作用。李斌[3]在研究光合细菌对杂交鲟(史氏鲟♂×达氏鳇♀)的影响时发现,相较对照组光合细菌能将杂交鲟增重率提高21.06%,蛋白质转化效率13.76%,饵料系数降低7.50%。

4 酵母菌在鲟鱼饲料中的应用

酵母菌属于兼性厌氧的真菌类微生物,其细胞中含有精氨酸、亮氨酸、色氨酸等20多种氨基酸,B1~B12维生素含量丰富。酵母细胞壁主要成分甘露寡糖和β-葡聚糖能够促进免疫器官的发育,提高机体免疫力[10]。此外,酵母菌细胞富含淀粉酶、纤维素酶、蛋白酶及几丁质酶等对提高动物的消化能力和饲料利用率有用的酶类。Seyed Hossein Hoseinifar[11]研究了啤酒酵母对达氏鳇幼鱼生长率、存活率、血清生化、肠道微生物菌群变化情况的影响,在添加2%啤酒酵母菌的实验组中,幼鱼生长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幼鱼肠道乳酸菌含量较对照组丰富。试验表明,酵母菌作为饲料添加剂对养殖动物生长具有积极作用。

5 小结与展望

随着集约化高密度养殖程度的不断加深,鲟鱼病害也日趋严重,尤其是苗种培育阶段和成鱼的后期养殖,各种病原体侵袭引发鲟鱼暴发性死亡时有发生,极大影响了鲟鱼产量和效益,同时制约了该品种的健康养殖和持续发展。传统防治疾病的方法主要是使用抗生素,但由于抗生素使用产生的耐药性菌株问题、水产动物体内的残留问题等,对养殖环境和人类健康产生巨大的威胁[12,13]。芽孢杆菌、酵母菌、光合细菌及乳酸菌是常用养殖动物饲料添加剂,在促进养殖动物健康生长、提高机体免疫力及提高饵料利用率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此外,研究表明甘露寡糖[14]、果寡糖[15]及阿糖基木聚糖[16]等作为饲料添加剂对鲟鱼生长也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近年来,微生态制剂作为抗生素的替代物,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将微生态制剂用于水产饲料添加剂,已成为促进水产养殖业安全健康发展的主要有效途径。

[1]Salminen S,Bouley C,Boutron-Ruault M,et al.1998.Functional food science and gastrointestinal physiology and function.British journal of nutrition 80(1),S147.

[2]高欣,盖力强,李美英,等.芽孢杆菌对西伯利亚鲟幼鱼摄食生长和消化率的影响[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09,5,33(3):377-382.

[3]李斌,杨军,黄建华,等.三种微生态制剂对杂交鲟(达氏鳇♀×史氏鲟♂)生长性能及免疫机能的影响[J].淡水渔业,2014,44(1):78-83.

[4]Moein Faramarzi,Hojatollah Jafaryan,Reza Roozbehfar,et al.Influences of Probiotic Bacilli on Ammonia and Urea Excretion inTwo Conditions of Starvation and Satiation in Persian Sturgeon(Acipenserpersicus)Larvae[J].Global Veterinaria,2012,8(2):185-189.

[5]刘晓勇,张颖,齐茜,等.枯草芽孢杆菌对杂交鲟幼鱼生长性能、消化酶活性及非特异性免疫的影响[J].中国水产科学,2011,18(6):1315-1320.

[6]Mahdi Ghanbari,Mansooreh Jami,Wolfgang Kneifel,et al.Antimicrobial activity and partial characterization of bacteriocins produced by lactobacilli isolated from Sturgeon fish[J].Food Control,2013(32):379-385.

[7]F.ASKARIAN,A.KOUSHA,W.SALMA,et al.The effect of lactic acid bacteria administration on growth,digestive enzyme activity and gut microbiota in Persian sturgeon(Acipenserpersicus)and beluga(Husohuso)fry[J].Aquaculture Nutrition,2011(17):488-497.

[8]陈鹏飞,毛江,黄剑飞,等.光合细菌(PSB)在西伯利亚鲟鱼饲料中的作用及其对主要消化酶活性的影响[J].粮食与饲料工业,2003(11):27-29.

[9]林黑着,袁丰华,李卓佳,等.光合细菌PS2对尖吻鲈的生长、消化酶及非特异性免疫酶的影响[J].南方水产,2010,6(1):25-29.

[10]高仕英,吴纪经,吴英华.酵母多糖对肉用仔鸡免疫系统的影响[J].中国实验动物学报,2000,8(3):188-189.

[11]Seyed Hossein Hoseinifar,Alireza Mirvaghefi,Daniel L.Merrifield.The effects of dietary inactive brewer's yeast Saccharomycescerevisiaevar.ellipsoideusonthe growth,physiological responses and gut microbiota of juvenile beluga(Husohuso)[J].Aquaculture,2011(318):90-94.

[12]Gomez-Gil B,Roque A,Tumbull J.The use and selection of Probiotic bacteria for use in the culture of larval aquatic organisms[J].Aquaculture,2000,(191):259-270.

[13]Towner K J.The genetics of resistance.In:Greenwood,D.(Ed.),Antimicrobial Chemotherapy.Oxford:Univ.Press,Oxford,1995,159-167.

[14]M.Razeghi Mansour,R.Akrami,S.H Ghobadi,et al.Effect of dietary mannan oligosaccharide(MOS)on growth performance,survival,body composition,and some hematological parameters in giant sturgeon juvenile(Husohuso Linnaeus,1754)[J].Fish Physiol Biochem,2012,38(3):829-835.

[15]Reza Akrami,Yousef Iri,Hosseinali Khoshbavar Rostami,et al.Effect of dietary supplementation of fructooligosaccharide(FOS)on growth performance,survival,lactobacillus bacterial population and hemato-immunological parameters of stellate sturgeon(Acipenserstellatus)juvenile[J].Fish&Shellfish Immunology,2013(35):1235-1239.

[16]Zahra Geraylou,Caroline Souffreau,Eugene Rurangwa,et al.Effects of arabinoxylan-oligosaccharides(AXOS)on juvenile Siberian sturgeon(Acipenserbaerii)performance,immune responses and gastrointestinal microbial community[J].Fish&Shellfish Immunology 2012(33):718-724.

S965.215

A

1007-1474(2016)05-0061-03

2016-09-06

资金项目:黔农科院院专项[2013]005号

李小义(1988—),女,硕士研究生。

E-mail:lxyw2012@yeah.net.

*通讯作者:E-mail:947345884@qq.com

猜你喜欢

鲟鱼消化酶芽孢
洞庭青鲫肠道消化酶活力的测定
三角帆蚌肠道消化酶活力研究
枯草芽孢杆菌在养鸡生产中的应用
历史时期长江上游鲟鱼资源的开发研究
消化酶制剂治疗消化不良的疗效观察
解淀粉芽孢杆菌Lx-11
解淀粉芽孢杆菌的作用及其产品开发
侧孢短芽孢杆菌A60
100岁的鲟鱼
不同类型消化酶制剂治疗消化不良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