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良暖季型牧草
——非洲狗尾草

2016-03-10赵明坤杨菲

贵州畜牧兽医 2016年6期
关键词:亚热带狗尾草牧草

赵明坤,杨菲

(贵州省草业研究所,贵州 贵阳 550006)

优良暖季型牧草
——非洲狗尾草

赵明坤,杨菲

(贵州省草业研究所,贵州 贵阳 550006)

文章主要介绍了非洲狗尾草的植物学特征、生物学特性、饲用价值、生产性能、主要用途和栽培技术要点,为亚热带山区人工草地建设和生态治理、植被恢复利用非洲狗尾草提供参考依据。

暖季型牧草;非洲狗尾草

贵州地势高,起伏大,气候多样[1],包括高原暖温带、北亚热带、中亚热带和南亚热带4个主要气候带和12种类型,而多年来人工草地建植主要是以黑麦草、白三叶、鸭茅、苇状羊茅等几种冷季型牧草为主,在1 600 m海拔以上区域,气候温凉,黑麦草、白三叶等冷季型牧草生长良好;在此海拔以下的亚热带区域,夏秋常出现伏旱天气,冷季型牧草生长不良或处于休眠状态,导致人工草地牧草供给不平衡,草地退化快;在800 m海拔以下的低山河谷区,冷季型牧草品种则基本不适应,因此建植人工草地和天然草地改良只能选择暖季型牧草品种。非洲狗尾草(Setaria sphacelata var.Sericea)是禾本科狗尾草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原产于南非热带区域,所以又叫狗尾草南非鸽草变种。因澳大利亚引种栽培历史较久,又叫做“澳大利亚狗尾草”,已成为热带亚热带地区人工草地建植和水土保持的重要植物,也是食草性动物的优良青饲料[2]。目前国内引进的推广品种有卡桑古拉、纳罗克和南迪,国内选育品种有卡选14号狗尾草[3]。贵州省经过多年引种栽培利用表明,该牧草产量高,再生性强,适口性好,草地高产稳产期长,是一种优良的暖季型牧草品种。

1 植物学特征和生物学特性

1.1 植物学特征须根系,疏丛型,基部叶鞘呈浅绿色或淡紫红色,部分化类型叶鞘有稀疏的长硬毛,压扁,茎光滑,披白粉,开花期株高150~220 cm,具6~8节,叶长40~60 cm,宽10~14 mm,黄绿色或灰绿色,叶片光滑无毛,质地柔软。圆锥花序紧密,呈圆柱状或基部稍疏离,花系宽7 mm(不含刚毛),主轴长20~40 cm,花序颜色因品种不同而不同,有褐色、黄色、白色等,成熟种子灰褐色,0.8~1.0 g。

1.2 生物学特性喜温暖湿润气候,最适生长温度为20~30℃。气温在10℃以上萌发返青,5℃停止生长,0℃以下茎叶受冻干枯。适宜年平均气温15℃以上,降水量900 mm以上的热带、亚热带生态区种植。海拔高度1 000~1 500 m区域一般3—4月返青,5—9月为生长高峰期,10月以后生长量降低,11月中旬基本停止生长;在无霜或霜期2个月以下区域,可以保持四季青绿。其再生草也可以抽穗结实,种子脱落后来年可萌发生长,增加草地密度。

2 适口性及营养价值

非洲狗尾草在分蘖至孕穗期茎叶柔嫩,叶片光滑无毛,无异味,经放牧观察,对牛、羊、鹅等草食畜禽适口性非常好,山羊对非洲狗尾草的喜食程度甚至超过鸭茅。以纳罗克非洲狗尾草为例,在孕穗期粗蛋白质含量占干物质的13.73%,叶量占整株的47.7%,干草率为32.7%,属于优等牧草[4]。

3 生产性能

非洲狗尾草夏秋生长旺盛,再生性强,分蘖多,产量高,种植当年单株分蘖达30~40个,次年可达80~100个,经试验测定,在独山和贵阳年可刈割3次,年鲜草产量分别为84、82.2 t/hm2,在罗甸可刈割4~5次,年鲜草产量达108 t/hm2。生产试验表明,在大面积种植条件下,随土壤肥力条件不同,年鲜草产量为45~75 t/hm2。

4 利用价值

非洲狗尾草适宜在热带、亚热带区域生长,具有草生长快,产量高,耐牧、耐刈割等优良性状,是建植放牧、刈割兼用型人工草地的优良暖季型牧草品种;另外,非洲狗尾草根系发达,分蘖多,覆盖力强,耐酸性土壤、耐旱、耐热,是1 500 m海拔以下区域石漠化治理和植被恢复的优良品种。

5 应用前景

非洲狗尾草分蘖性强,产量高,品质好,适应性强,管理粗放,用于改良退化的人工草地或天然草地都有较大优势。是热带、亚热带区域建植放牧草地的理想品种。相对于皇竹草等高大型禾草而言,非洲狗尾草品质更好,并且采用种子繁殖,草地建植成本也较低。另外,非洲狗尾草结实性强,易于生产草种,容易产业化推广应用。近年来种草养畜的规模发展对草种的需求量增大,而非洲狗尾草在热带、亚热带区域相对冷季型牧草品种适应性更强,因此非洲狗尾草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6 种植技术

6.1 整地耕地前喷施1次除草剂进行杂草杀灭处理,耕翻耙细后过1月左右,待杂草种子出苗后再喷施1次除草剂,杀灭杂草幼苗,再过1周后再耕翻后方能播种。因非洲狗尾草种子细而轻,须精细整地,一般耕深15~20 cm,土壤细碎。在耕地前应将基肥一次性均匀撒施。基肥每公顷施农家肥15~22.5 t,磷肥300 kg。

6.2 播种非洲狗尾草应在春季3月或夏天雨季播种,播种方式为条播或撒播,播种量为12~15 kg/hm2。条播的行距为30 cm,播深为1~2 cm,可单播,也可与大翼豆、柱花草、紫花苜蓿等豆科牧草混播,建成优质人工放牧草地。播种应同时加以轻压,使种子贴土,易于吸水萌发。留种地也可用分株无性繁殖。

6.3 草地管理

6.3.1 苗期管理:苗期注意杂草防除,待苗绝对高度达40 cm左右,需刈割或轻牧1次,以促进分蘖。非洲狗尾草种子发芽率较低,但分蘖能力非常强,只要保证需肥量就能形成较高的草层密度,只要苗期控制好杂草,草地一旦建植成功,杂草就很难侵入。

6.3.2 施肥:出苗后植株在3~4叶期追施“提苗”肥,施尿素120~150 kg/hm2,每刈割或放牧1~2次应追肥1次。如与豆科牧草混播,应用复合肥为主。

6.3.3 冬前及返青前管理:在800 m海拔以上区域,为保证非洲狗尾草安全越冬,霜期前30~40天应停止利用,并追肥1次,以利牧草生长积累养分越冬。春季草地返青前应人工清理1次杂草,同时追施肥1次,以复合肥为宜,用量450 kg/hm2,以满足返青后生长的养分需要。

6.4 草地利用待草层高度平均达35~40 cm时即可放牧利用。如刈割利用,则初次刈割最好在孕穗期进行,可以获得单位面积最高干物质产量和最高粗蛋白产量[4]。再生草须株高达50 cm以上刈割,刈割留茬高度为6~10 cm。一般常在雨季旺长期刈割利用,旱季生长较慢,可放牧利用。

[1]苏大学,黄焕深.贵州草地[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87:10-14.

[2]L.R.汉弗莱斯.F.里弗勒斯,李淑安.赵俊权译.牧草种子生产-理论及应用[M].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1989:312.

[3]陈默君,贾慎修.中国饲用植物[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1.

[4]马向丽,邵辰光,毕玉芬,等.刈割处理对纳罗克非洲狗尾草产草量和品质的影响[J].中国农学通报,2012,28(2):23-26.

S544+.3

B

1007-1474(2016)06-0059-02

2016-09-15

猜你喜欢

亚热带狗尾草牧草
牧草病虫害及牧草保护工作探析
养兔牧草品种咋选择
狗尾草
《亚热带农业研究》2019年征稿简则
初探优质牧草周年均衡供给高产栽培技术
户撒刀
蚂蚁爬上狗尾草
适宜藏北“窝圈”栽培的牧草筛选研究
亚热带水果深加工技术获突破
两种亚热带森林土壤甲烷氧化活性的垂直分布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