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高仔猪成活率的综合措施

2016-03-10薛龙君

贵州畜牧兽医 2016年6期
关键词:断乳哺乳泌乳

薛龙君

(宁夏自治区隆德县动物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宁夏隆德756300)

提高仔猪成活率的综合措施

薛龙君

(宁夏自治区隆德县动物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宁夏隆德756300)

1 加强母猪的饲养管理

1.1 正确掌握后备母猪的最适配种年龄地方品种以6~7月龄、体重60 kg以上,培育品种及外来品种以8~10月龄、体重115 kg以上,第2次发情时配种。

1.2 准确把握母猪的最佳配种时间母猪在发情后24~36小时排卵,排卵持续10~15小时,精子到达输卵管一般需要2~3小时,精子在母猪生殖道内一般能存活10~20小时,据此推算,配种的适宜时间是在母猪排卵前2~3小时,即发情开始后20~30小时。在生产实践中,应根据母猪发情表现结合发情时间来配种。本地母猪在发情开始后第2~3天配种;培育或外来品种多在发情开始后的第2天,即阴门黏膜由鲜红转为淡红色时配种;杂种母猪多在发情后的第2天下午或第3天上午配种。老龄母猪排卵时间较早,发情持续时间短,配种宜提前;年轻母猪发情持续时间长,排卵时间较迟,应在第3天配种;中年母猪一般在第2天配种。为了提高受胎率及产仔数,第1次配种后8~12小时再重复配种1次。

1.3 根据怀孕母猪不同的生产阶段,控制饲料喂量

后备母猪实行“短期优饲”或“配种优饲”,即在母猪配种前10天左右,比平常增加精饲料喂量,保证营养充足、平衡,可以增加母猪的排卵数,提高卵子质量。母猪配种后1周内要严格限饲,因为配种后48~72小时是受精卵着床阶段,如果饲喂量过多,会造成胚胎死亡增多,使产仔数下降。如果母猪偏瘦可在妊娠7~37天调整饲喂量,范围在0.6~0.9 kg/天,这一阶段可以使母猪体况迅速恢复,也不会造成哺乳母猪采食量下降的问题。在配种后3~4周,不能饲喂高能量的饲料,否则可增加返情率和减少产仔数量。怀孕前85天,必须严格限制母猪的饲喂量,以控制膘情,这一时期的采食量直接影响母猪的产程长短、产奶量和繁殖能力。过肥的母猪常会发生难产,产后采食量降低,会影响产奶量,同时易造成发情延迟、产仔数少和返情率高等繁殖障碍的问题。为了便于生产管理,可以把妊娠母猪按照膘情分为偏瘦、正常和偏肥3种类型,偏瘦的母猪一般每天饲喂妊娠料3 kg,正常的每天2.5 kg,偏肥的每天2 kg。我国一直沿用的饲养方式是怀孕第85天加料,至100天增加妊娠母猪的饲喂量,每天约3.3 kg。妊娠100天后增加饲喂量到3.5 kg左右,促进乳腺发育和提高新生仔猪的初生重。

1.4 做好母猪的免疫接种和驱虫当前我国猪的传染病种类多、疫情复杂,要根据当地疫病的流行状况,在母猪空怀期和怀孕期做好猪瘟、猪伪狂犬病、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猪细小病毒病、猪传染性胃肠炎、猪链球菌病、猪流行性腹泻、猪口蹄疫、猪大肠杆菌病等的免疫接种,保护哺乳仔猪,提高成活率。同时做好母猪产前疥螨等寄生虫的驱除,以防感染仔猪。

1.5 饲喂全价、营养平衡、高效的饲料根据母猪不同生长和生产阶段的营养需求和饲喂目标不同,采取阶段饲喂,配制阶段性母猪饲料,并且各种营养成分种类要齐全,数量要充足,比例要恰当,不要饲喂发霉变质、有毒的饲料,提高母猪的繁殖性能。

1.6 做好母猪产前、产后的管理临产母猪在产前7天左右转入产房以适应环境,转入前对产床进行彻底消毒。羊水破裂时,用0.1%高锰酸钾做好阴门和乳房的清洗消毒。发生难产应及时助产。产前3~5天逐渐降低采食量(产前减料),饲喂富含粗纤维的饲料,可有效减少产后便秘,预防子宫内膜炎、乳房炎、产后无乳综合症的发生,提高哺乳期采食量。分娩当天不喂料,饲喂盐水麸皮汤。产后第2天开始逐渐增加饲喂量,3~5天内将采食量恢复至高水平。

1.7 提高母猪的泌乳量仔猪断奶重的大小与母猪的泌乳量呈正相关,哺乳母猪的饲料要营养全面、平衡,喂量要充足。一般以母猪维持自身生命需要2 kg计算,每头仔猪增加0.5 kg,二者之和就是哺乳母猪的日采食量,即饲喂量(kg)=(2 kg+0.5 kg)×仔猪数量。同时,做好母猪产前产后便秘、产后不食、乳房炎、子宫内膜炎等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以防引起泌乳量减少。

2 做好新生仔猪的护理

2.1 防止窒息,正确断脐仔猪出生后应及时清除口腔和呼吸道的黏液、羊水。如黏液较多,可将后肢提起,使头向下,轻拍胸壁,然后用纱布擦净口或鼻腔中的黏液。若已发生窒息,可通过插入气管的胶管,每隔数秒徐徐吹气1次,以使其呼吸,也可肌肉注射尼可刹米1 mL。仔猪擦干后,在距脐根5~6 cm处,用手指将其中的血液向上挤,并在按捏处剪断,涂碘酒。

2.2 剪牙和断尾剪牙可减小仔猪对母猪乳头的损害和降低仔猪发生争斗时对同窝仔猪的伤害,但注意不要把牙齿剪得太短以免损伤齿龈和舌头。剪牙前工具要消毒。对发育不良的仔猪不宜剪牙,有利于乳头竞争。断尾可避免断奶、生长、育肥猪阶段的咬尾和咬耳症。生后不久用断尾器剪掉尾巴,仔猪可很快恢复,不会出血过多。断尾时要避免剪得太短,以阴门末端或阴囊中部作为断尾长度的标线。弱仔不要断尾,以免应激引起死亡。

2.3 保暖防冻初生仔猪的临界温度为35℃,1~7日龄为32~28℃,8~30日龄为25~28℃,31~60日龄为25~23℃。如遇低温环境,为避免体热迅速丧失,在接产时尽可能使产房保暖。可在产房挂红外保温灯或放置保育箱、暖床、电热板,或者通暖气等。

2.4 防压防踩初生仔猪反应迟钝、行动不灵活,稍有不慎,易被母猪踩死或压死,应加强初生仔猪的护理。

2.5 早吃初乳母猪初乳在产后3天内分泌,以后转为常乳。母猪初乳中含有较多的免疫球蛋白,且含有较多镁盐,可软化和促进胎便排出。仔猪吮食初乳的时间越早越好,一般不要超过初生后2小时。如果母猪产程较长,如在2小时以上时,可在分娩结束之前让先出生的仔猪吃初乳。

2.6 固定乳头母猪不同位置乳头泌乳的质与量不同,前几对乳头泌乳量高,往后的泌乳量减少,最后1对乳头的泌乳量最少。为避免仔猪强吃多、弱吃少,发育不整齐,在生后2天内,应人工固定奶头。方法是仔猪出生后的头2天,每次吃乳时将体质弱小的仔猪固定在前面的乳头上,体质强壮的固定在后面的乳头上,体质中等的固定在中间的乳头上。

2.7 及时去势仔猪去势一般在7~10日龄。去势时要做好消毒,防止感染。弱小仔猪及患病仔猪由于抗病力、抗应激能力差,应暂缓去势。

3 做好仔猪保健

3.1 预防腹泻发生仔猪黄、白痢的猪场,在1~3日龄、7~10日龄和14~35日龄分别注射长效土霉素注射液,可预防仔猪大肠杆菌病的发生。

3.2 预防贫血仔猪出生时体内铁的总贮存量约为50 mg,每日生长约需7 mg,到3周龄开始吃料前共需200 mg,而仔猪从母乳中每日仅能获得约1 mg,因此母乳远不能满足仔猪对铁的需要。仔猪体内铁的贮量在出生后3~4天可被消耗完,若得不到补充就会出现缺铁性贫血。因此,仔猪出生后2日龄时肌肉注射右旋糖苷铁补铁,特殊情况下,较弱的仔猪7日后可进行第2次补铁。

4 做好仔猪的开食及补饲

随着仔猪的生长,对营养需要逐渐增加,母猪的泌乳量虽在第3~4周达高峰以后逐渐下降,但从第2周以后就不能满足仔猪日益增长的要求。如不及时补料,就会影响仔猪的正常生长发育,同时尽早补料,还可以煅炼仔猪的消化器官及其功能,促进胃肠道发育,防止断奶后腹泻,为安全断乳奠定基础。常用方法为:在仔猪生后7日龄开始自由活动时,将乳猪教槽料(开口料)放于仔猪食槽中诱其采食或者取少量喂食训练开食,在母猪泌乳量下降前3~5天学会吃料。乳猪教槽料应具有易消化和吸收,适口性好,营养全面均衡,降低腹泻发生率的特点。

5 做好仔猪的断乳

5.1 仔猪断乳的适宜日龄仔猪断乳的时间应根据猪场的性质、仔猪用途及体质、母猪的利用强度及饲养条件而定,一般在3~5周龄断乳,大多数猪场28日龄断乳。超早期断乳一般于出生或2周龄前,多出于特殊需要,如培育SPF猪等,但需创造特殊条件,否则难以成功。

5.2 仔猪断乳方法断乳应激对仔猪的影响很大,所以要逐渐过渡,饲养管理应精细,在饲料及配制、饲喂方法等方面都应保持与哺乳期补饲一致,一般应给予15天左右的过渡期后再喂改保育仔猪料,饲喂次数逐渐增加,新、旧饲料交叉过渡逐渐更换。断乳方法有以下3种。

5.2.1 一次断乳法:当仔猪达到预定断乳日龄时,将母猪与仔猪立即分开。由于断乳突然,易因食物及环境突然改变而引起消化不良、生长受阻等。此法适于规模养猪场使用,断乳前3天减少母猪精料喂量以降低泌乳量,并注意对母猪及仔猪的护理。

5.2.2 分批断乳法:即按仔猪的发育、采食量及用途分别先后断乳,区别对待的方法。一般将发育好、食欲强及作为肥育用的仔猪先断;体质弱小或拟留作种用的后断,适当延长其哺乳期,促进发育。此法断乳期长,对先断乳仔猪所留的空乳头,应让所留仔猪吸食,否则易患乳房炎。

5.2.3 逐渐断乳法:即逐步减少哺乳次数的方法。在仔猪预定断乳期前4~6天减少母、仔接触与哺乳次数,并减少母猪饲粮的日喂量,使仔猪逐渐适应少哺乳到不哺乳。此法可避免母猪和仔猪突然断乳的刺激,比较安全。

6 做好仔猪断乳后管理

6.1 做好仔猪断乳后腹泻的防治断奶后,仔猪由吸吮乳汁变为采食固体饲料,而此时消化吸收功能较弱,容易发生断奶后腹泻,常造成生长迟缓,饲料报酬低,甚至死亡。

6.1.1 预防

6.1.1.1 改进断乳及饲喂方法:为预防仔猪断奶后腹泻,应提早补料、温和式断奶和降低环境应激。提早补料是一般于7日龄时开始补料,可使仔猪断乳前消化系统适应植物性饲料,胃肠消化机能加强,从而减轻营养性应激的影响。温和式断奶是断乳前5天左右开始逐日减少哺乳次数,直至断乳。降低环境应激是在断乳时采取移母留仔的办法,断奶前将母猪移走,仔猪留在原圈栏饲喂3~5天,待适应后再并栏。

6.1.1.2 控制采食量:仔猪断乳后1~5天内,适当控制采食量,以喂8~9成饱为宜,实行少喂多餐(每天喂4~6次),逐渐过渡到自由采食,在不发生营养性腹泻的前提下,尽量让仔猪多采食。

6.1.1.3 改善饲料品质:由于仔猪消化道发育不完善、酶体系不健全等因素,在日粮品质上进行改善。(1)改善基本营养成分:主要是提高日粮中蛋白质的消化率、适口性、营养平衡以及应用优质原料,降低其抗原性。(2)使用酸化剂:常用的有柠檬酸、盐酸和乳酸等,有助于维持仔猪胃肠道内酸度,激活蛋白酶原,抑制病原微生物繁殖,防止腹泻。(3)使用酶制剂:常用的有乳酶生、酵母片、多酶片、脂肪酶和淀粉酶等,可弥补断奶仔猪体内消化酶活性的下降,提高消化率。(4)使用益生素:益生素是一种新型的活性微生物添加剂,能在肠道中大量繁殖,通过产生抗菌物质,改善肠道微生态环境,调整肠道菌群格局,抑制有害微生物的繁殖,对预防细菌性腹泻有良好的效果。

6.1.2 治疗

6.1.2.1 限制采食量:当发生断乳后腹泻时,应禁食12~24小时,以缓解胃肠道压力,促进胃肠功能恢复。

6.1.2.2 补充体液:仔猪腹泻常引起脱水、电解质紊乱和酸中毒而导致死亡,因此要及时补充电解质溶液,可选用口服补液盐口服或腹腔补液。口服补液盐使用方便,让仔猪自由饮用,不能自饮者可灌服。腹腔补液也是较为常用的一种方法,对于腹泻时间较长或出现脱水症状时,用5%葡萄糖生理盐水200~300 mL,10%维生素C 2 mL,1次腹腔注射,2次/天。

6.1.2.3 使用酶制剂或益生素等助消化药物:常用乳酶生、酵母片、多酶片或益生素等,促进消化吸收,改善胃肠功能。

6.1.2.4 使用抗胆碱药和止泻药:使用阿托品、颠茄酊、山莨菪碱等抗胆碱药和蹂酸蛋白、次碳酸铋等止泻药抑制胃肠蠕动,保护胃肠黏膜,恢复胃肠功能。

6.1.2.5合理应用抗生素:发生断奶后腹泻的仔猪如果体温升高、不食时,适当使用恩诺沙星、土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及磺胺类等药物,有利于快速康复。

6.2 做好传染病的防治新生仔猪靠初乳获得母源抗体,但随着仔猪的生长,体内母源抗体水平逐渐降低,特别是断奶后母源抗体水平急剧下降甚至消失,而自身的免疫系统和后天免疫又没有完全建立起来,极易受到病原微生物感染而发病,是各种传染病的高发期。因此,要做好传染病的防治,在按照免疫程序免疫的同时,对一些危害较严重的细菌性传染病,如猪链球菌病、猪支原体肺炎等可采用药物预防。

S828.4+5

B

1007-1474(2016)06-0040-04

2016-09-28

薛龙君(1968—),男,高级兽医师,主要从事动物疾病防治。E-mail:nxldxlj@163.com

猜你喜欢

断乳哺乳泌乳
会哺乳的树
哺乳母猪的饲养管理要点
断乳仔猪育肥初期饲养管理的探析
母猪泌乳量不足的危害及提高措施
幼年牦牛饲养管理技术
不来月经加上泌乳,说不定是脑子长瘤了
断奶幼兔如何饲养?
仔猪断奶要“三减”
不来月经加上泌乳,说不定是脑子长瘤了
不同泌乳阶段驼乳理化指标和体细胞数的测定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