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药逆转白血病细胞多药耐药的研究进展

2016-03-09吴玉强薛文翰

甘肃医药 2016年4期
关键词:白血病复方耐药

吴玉强 薛文翰

中药逆转白血病细胞多药耐药的研究进展

吴玉强薛文翰

白血病多药耐药是导致化疗失败的主要原因,其机制主要与膜转运蛋白、酶转移系统及抗凋亡通路激活和抗凋亡基因表达等有关。由于西药逆转剂有很强的毒副作用,因此,从中药复方中寻找高效、低毒、多靶点的多药耐药逆转剂已成为当今的一个热点。本文对近年来有关中药逆转白血病细胞多药耐药方面的研究做一综述。

白血病;多药耐药;中药

白血病(leukemia)是一种造血干细胞的恶性克隆性疾病,治疗主要以化疗为主。由于肿瘤多药耐药基因的表达和多药耐药(Multidrug resistance,MDR)现象的出现,导致机体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降低,极大程度地影响了白血病化疗疗效,其机制主要与膜转运蛋白、酶转移系统及抗凋亡通路激活和抗凋亡基因表达等有关。目前西医治疗MDR主要有钙通道阻滞剂(如异搏定)和免疫抑制剂(如环孢素A),因其分别有很强的心血管毒性和免疫抑制作用,因而未能在临床上广泛使用[1]。现代中医药实验研究表明,很多中药复方或制剂对白血病细胞多药耐药现象具有一定逆转作用,临床上被广泛使用,疗效显著,具有价格低廉、副作用小等特点。现将近年来有关中药逆转白血病细胞多药耐药的研究情况作一概述,为中药抗白血病多药耐药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支持。

1 中药逆转白血病多药耐药的机制

多药耐药机制研究是肿瘤学界的一大热点,MDR发生的机制极其复杂,目前中药逆转白血病多药耐药研究较多的主要集中在跨膜P-糖蛋白(permerbilityglycoprotein,P-gp)转运机制,也称经典机制。P-gp蛋白是由Juliano与Ling等观察对秋水仙碱耐药的中国仓鼠卵巢细胞,首先发现MDR现象的出现与细胞内药物浓度的降低有关,并证实P-糖蛋白是位于MDR细胞膜上的一种转运蛋白[2]。P-gp蛋白主要由MDR1基因编码,在白血病耐药细胞内处于高表达水平,能够结合三磷酸腺苷(adenosine triphosphate,ATP)释放能量,通过离子通道将疏水性的抗癌药物转运到细胞膜外,从而影响肿瘤细胞内化疗药物的蓄积,降低化疗疗效。除经典机制外,还有非经典机制的MDR研究,包括MRP、GST-π、TopoⅡ、NF-kB、Bcl-2和P53等。移动相关蛋白(Motility-related-protein,MRP)也是一种跨膜糖蛋白,耐药机制与P-gp蛋白相似,属于ABC转运蛋白超家族成员。GST-π是一种多功能药物代谢酶,能催化一些药物与谷胱甘肽结合,加速药物排泄,阻止药物在细胞内有效蓄积,降低疗效。TopoⅡ能与药物结合形成稳定复合物,使DNA裂解、死亡。一旦TopoⅡ突变,药物无法与其结合,DNA裂解受限,最终形成耐药。有研究发现NF-kB一定程度上能增加MDR1基因的表达,从而介导细胞耐药[3]。Bcl-2是一种细胞凋亡抑制基因,通过限制细胞内一些活性物质,抑制细胞凋亡,从而诱导细胞产生耐药。P53基因恰好相反,具有诱导DNA损伤、促使细胞凋亡的功能。高娜[4]研究发现,非细胞毒浓度的复方当归注射液能使K562/A02细胞Topo II蛋白表达增加,而对MRP、GST-π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无明显影响。有些中药有效成分还能够浓度依赖性地下调耐药细胞NF-kB、MDR1 mRNA,抑制NF-kBp65的活性[5]。

2 逆转白血病多药耐药的中药复方

2.1中药复方君子汤中药复方君子汤是由四君子汤加黄芪、川芎等组成。廖斌,葛仁英等[6,7]发现中药复方君子汤(FFJZ)对K562/VCR细胞的耐药性有明显的逆转作用,其逆转作用与环孢霉素A(CsA)、维拉帕米(VRP)相近。同时研究证实FFJZ能提高K562/VCR细胞对阿霉素(ADM)的敏感性,增加ADM在K562/ VCR细胞内的浓度,而且作用强度接近于CsA。

2.2扶正祛邪中药复方扶正祛邪复方主要由益气养阴扶正药人参、黄芪、麦冬、五味子与清热解毒祛邪药青黛、白花蛇舌草组成。祛邪不忘扶正,扶正不缺祛邪。李秀军等[8-10]通过细胞学研究发现,扶正祛邪复方含药血清对多药耐药细胞株HL60/VCR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且能抑制耐药相关基因Bcl-2的表达水平,同时发现联合干扰素能下调耐药细胞膜P糖蛋白(P-gp)。推测扶正祛邪中药复方抗多药耐药可能是通过下调Bcl-2、P-gp表达来实现。

2.3解毒化瘀复方解毒化瘀复方是治疗难治性白血病的验方,由青黛、山慈姑、蚤休、莪术、川芎、丹参、补骨脂等组成,具有清热解毒、活血通络之功。马武开等[11,12]从耐药相关基因、信息通路、转运蛋白方面研究发现,解毒化瘀复方对人白血病耐药细胞LH60/Adr具有逆转作用。一方面,解毒化瘀复方能降低LH60/ Adr细胞P-170、Bcl的表达,阻滞药物外排、增加耐药细胞的凋亡;另一方面,解毒化瘀复方能降低LH60/Adr细胞survivin基因的表达,影响NF-κB-survivin信号通路。可见,解毒化瘀复方抗耐药作用主要是通过膜糖蛋白介导药物外排、基因凋亡调控等机制来获得。

2.4益气养阴方益气养阴方由人参、炙甘草、茯苓、白术、黄芪、当归、女贞子、旱莲草组成,方中四君子汤益气健脾,当归补血汤养血补血,二至丸滋阴补肾。闫理想等[13]通过临床观察发现,益气养阴方可提高患者骨髓缓解率、中医症候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且能够上调骨髓细胞S期、G2/M期比例,有利于化疗药物对肿瘤细胞的有效杀伤,增加化疗药物的敏感性,起到逆转白血病多药耐药作用,提高了临床疗效。

3 逆转白血病多药耐药的中药制剂

3.1参芪扶正注射液参芪扶正注射液(SFPS)是以党参、黄芪为原料,提取有效成分,总皂甙、总酚物质、多糖类物质配制而成。具有益气扶正之功效,主要针对肺脾气虚的患者。钟陆行,熊建萍等[14]通过体外实验研究发现,参芪扶正注射液对K562/ADM细胞耐药性具有一定逆转作用。能明显增加ADM对K562/ ADM的毒性作用与促凋亡作用,提高了K562/ADM细胞对ADM的敏感性,同时发现参芪扶正注射液可明显抑制K562/ADM细胞Bc1-2基因表达。

3.2复方当归注射液汪中强等[15]通过细胞研究发现复方当归注射液能使耐药细胞中MDR1基因及P-gp蛋白表达降低,TopoⅡ蛋白表达增高,而对MRP、GST-π基因及其蛋白的表达无明显变化。复方当归注射液能部分逆转K562/A02细胞的耐药性,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K562/A02细胞MDR1 mRNA的表达,导致细胞膜上P-gp的表达量减少及在蛋白水平上调K562/A02细胞TopoⅡ的表达有关。

3.3复方中药岩舒注射液复方中药岩舒注射液(YSI)由苦参、土茯苓、白茯苓等多味中药组成,含有苦参碱、氧化苦参碱、总黄酮等多种有效组分。陈阳、何琪杨[16]研究发现,岩舒注射液能增加高三尖杉酯碱对白血病耐药细胞HL-60的增殖抑制作用,可明显降低耐药细胞P-糖蛋白表达水平,增加多柔比星在耐药细胞内的积聚。

3.4六神丸六神丸由珍珠粉、牛黄、麝香、蟾酥、冰片、雄黄组成,具有清热解毒、化瘀止痛之功效。史哲新、杨文华等[17]通过对急性白血病患者随机分组,治疗组在常规化疗基础上给予六神丸治疗,检测两组治疗后P170蛋白、TopoⅡα、TopoⅡβ的表达水平。结果治疗组P170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TopoⅡβ表达高于对照组,TopoⅡα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

3.5天佛参、复方三根制剂研究发现天佛参、复方三根制剂都能部分逆转人白血病多药耐药细胞株,两者都是通过部分下调细胞膜糖蛋白P-gp,增加耐药细胞内化疗药物蓄积浓度来实现。天佛参由西洋参、天门冬、倒卵叶五加、佛手、蟾酥等药组成,有益气养阴、攻毒抗癌、行气祛痰、活血散瘀、消肿散结之功。复方三根制剂由虎杖根、藤梨根、水杨梅根、党参、白术、茯苓、楂肉、甘草等组成,对恶性肿瘤有一定疗效[18-20]。

4 结语

综上所述,越来越多的实验研究证实诸多中药、复方对白血病细胞多药耐药性具有逆转作用。中药复方是根据中医理论,通过辨证论治,相互配伍发挥临床疗效,在临床上具有高效、低毒、价廉等特点。中医药对多药耐药性的研究目前较多的是中药有效成分或中药单药方面的研究,而且研究机制较为单一,主要集中在P-gp相关多药耐药蛋白的测定与逆转方面。关于中药复方在白血病多药耐药机制方面的研究较少,目前多集中在为中药单体或中药有效成分的研究,忽视了中医辨证论治、组方配伍的优势,且大多研究仅限于体外试验,还需进行动物实验与临床试验予以证实。广泛挖掘逆转白血病多药耐药的有效中药复方与中药制剂,明确其调控耐药相关的分子机制,为临床中医药治疗白血病的有效性提供理论与实验支持,充分发挥中医中药在治疗白血病多药耐药方面的作用。

[1]Hill S,Rein DT,Riffelmann M,et a1.Anticancer drugs induce mdr 1 gene expression in recurrent ovarian cancer[J].Antcancer Drugs,2006,17(9): 104l-1044.

[2]Juliano RL,Ling V.A surface glycoprotein modulating drug permeability in Chinese hamaster ovary cell mutants[J].Biochim Biophys Acta,1976,455(1):152-162.

[3]Bentires-Alj M,Barbu V,Fillet M,et al.NF-kappaB transeription factor inducesdrugresistance through MDR1 erpression incancer cells[J]. Oncogene,2003,22(1):99-97.

[4]高娜.四种中药对K562/A02细胞经典及非经典多药耐药途径作用的实验研究[D].扬州:扬州大学,2008.

[5]薛芳.和厚朴酚对人急性白血病细胞株U973细胞增殖凋亡及耐药性影响的研究[D].石家庄:河北医科大学,2008.

[6]廖斌,葛仁英,徐成波,等.中药复方君子汤对白血病细胞株K562/ VCR耐药性的逆转作用[J].福建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21(4):9-12.

[7]廖斌,葛仁英,陈霞,等.中药复方君子汤联合环孢霉素A逆转白血病细胞株K562/VCR耐药性的实验研究[J].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2007,15(4):752-755.

[8]李秀军,严鲁萍,姚宇红.扶正祛邪含药血清对白血病HL60/VCR细胞Bcl-2表达水平的影响[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3(11):3406-3407.

[9]李秀军,严鲁萍,姚宇红.扶正祛邪中药复方含药血清抗白血病细胞HL60及HL60/VCR细胞的体外实验研究[J].广东医学,2012,33(7):896-897.

[10]李秀军,严鲁萍,姚宇红.扶正祛邪中药复方联合干扰素对白血病HL60/VCR细胞P糖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J].广东医学,2014,35(5): 663-664.

[11]马武开,何咏梅,姚血明,等.解毒化瘀复方含药血清对白血病HL60/Adr细胞耐药的逆转作用[J].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2011,(5): 524-528.

[12]马武开,姚血明,唐芳,等.解毒化瘀药调控白血病HL60/adr细胞NF-κB-survivin通路研究[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35(1):25-28.[13]闫理想,史哲新,姜静,等.益气养阴方逆转难治性急性白血病多药耐药临床观察[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38(1):68-72.

[14]钟陆行,熊建萍,张锡泉.参芪扶正注射液对K562/ADM多药耐药的影响[J].2006,46(4):41-43.

[15]汪中强,张育,茆俊卿,等.复方当归注射液逆转K562/A02细胞多药耐药的研究[J].中国药房,2010,(3):205-208.

[16]陈阳,何琪杨.岩舒注射液影响人HL-60白血病耐药细胞耐药性的机制[J].中国新药杂志,2014,23(5):523-526.

[17]史哲新,杨文华,汤毅,等.六神丸逆转白血病细胞多药耐药作用及相关机制研究[J].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26(1):11-13.

[18]杨国无,党琦.天佛参逆转K562/ADM细胞株耐药性的作用及机制探讨[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2,11(19):1865-1867.

[19]孔平孝.天佛参口服液治疗中晚期恶性肿瘤的实验与临床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1,6(21):428.

[20]谢长生,周维顺,冯正权,等.复方三根制剂对MDR细胞株K562/ ADR和K562/VCR逆转作用的研究[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03,9(4):26-30.

A

1004-2725(2016)04-0267-03

甘肃省中医药管理局科研项目(项目编号:GZK-2008-13)

730000甘肃 兰州,甘肃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临床学院(吴玉强);730050甘肃 兰州,甘肃省肿瘤医院中西医结合科(薛文翰)

薛文翰,E-mail:xwh0235@163.com

猜你喜欢

白血病复方耐药
如何判断靶向治疗耐药
miR-181a在卵巢癌细胞中对顺铂的耐药作用
Protective effects of Fufang Ejiao Jiang against aplastic anemia assessed by network pharmacology and metabolomics strategy
HPLC-DAD法同时测定复方罗布麻片Ⅰ中4种成分
一例蛋鸡白血病继发细菌感染的诊治
复方肝舒丸的质量标准研究
白血病外周血体外诊断技术及产品
PDCA循环法在多重耐药菌感染监控中的应用
复方南星止痛膏治疗寒湿瘀阻证336例随机对照研究
阅读理解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