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院内镜中心统一管理模式的探讨

2016-03-09裘利君周春华

护理与康复 2016年6期
关键词:模式内镜管理

裘利君,周春华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浙江杭州 310016)



医院内镜中心统一管理模式的探讨

裘利君,周春华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浙江杭州310016)

摘要:总结实施内镜中心统一管理模式对合理、有效使用内镜设备的效果。成立内镜中心,将医院原有分散的各临床专科内镜集中规范管理,以医院的高效率信息平台为基础,优化组织框架,统一设备管理,加强医院感染质控,优化流程,强化患者安全与标本管理,收入进行分配管理,在人力成本不变的情况下,提高了内镜设备利用率,医院感染质控检查100%合格,标本送检0错误,患者满意度由之前的83%提高到了95%,工作量及总收入逐年增长。

关键词:内镜;管理;模式

doi:10.3969/j.issn.1671-9875.2016.06.023

随着医院规模的扩大和内镜技术的迅速发展,从最初简单的内镜检查到目前各种高难度的内镜下微创治疗,原有分散在医院各临床专科的专业镜室“各自为政”的不足日渐突出,如设备重复配置或不足,工作忙闲不均,人员、设备等资源不能调配共享,内镜清洗消毒未进行追溯登记,消毒登记记录不全,存在医院感染风险[1-2]。为促进内镜学科发展和满足患者医疗需求,完善管理,从2009年起,本院将分散在各临床专科的内镜室进行资源整合,成立由1名护士长负责统一调配管理的内镜中心,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方法

1.1分析内镜分散管理存在的问题消化科、呼吸科、妇产科、泌尿外科等各临床专科的专业镜室“各自为政”,不能统一规范管理;各专科专业镜室各自拥有内镜设备,造成如一些普通设备重复配置,某些高端设备又不足;各专科都需要配置专职护士来协助完成检查和治疗,“自顾自”的管理使诊室、设备、人力等资源不能统一调配,不能共享,导致某些时段设备不够用或闲置,人员忙闲不均,资源得不到充分发挥;同时这些科室内镜护士隶属于相应专科的内镜医生管理,医生又忙于内镜业务,存在一些管理盲区;各检查流程未进行统一规范,如患者术前准备核对无统一格式的书面清单,导致漏项;检查预约流程未进行分时段预约、预约无专人服务且手工登记,容易出错;检查宣教停留口头方式,无各项检查的书面资料,患者对检查注意事项一知半解并容易遗忘,使检查准备不充分,导致患者不满;标本发送、内镜清洗消毒未进行追溯登记,存在安全隐患;候检区未设统一电子呼叫,使等候环境杂乱等。

1.2实施内镜中心统一管理模式

1.2.1组织框架内镜中心实施类似本院手术室的管理模式,即设护士长1名,全面负责内镜中心的行政管理、日常运作、护理质量管理、护理教育、医院感染控制,协调与各临床专科医生、辅助人员及其他科室的工作。护士18名,由护士长根据各专科内镜诊疗情况排班。相应科室的副主任负责其科室内镜相关的诊疗、诊疗质量及医生排班,每月将内镜医生的排班交于内镜中心预约处,便于统筹安排检查。

1.2.2设备管理内镜中心所需设备、耗材由中心统一申领、保管、办理出入库手续。根据设备使用的年限、工作量及是否增加诊室等情况,每年医疗设备的更新、添加计划由护士长负责与各临床科室协商后申报;新设备、新技术、新项目的开展由相关临床科室负责人提出,医院设备采购委员会会议讨论,决定是否需要购买,最后报批上级主管部门,由省采购中心统一招标购买。普通设备配置按各检查室需要配备,内镜清洗消毒设备根据《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要求配置,聘请经专业培训的技术员清洗。内镜设备定期检测保养,由厂家派专业人员负责维修,护士负责诊室环境及设备的整理维护,确保安全。

1.2.3收入分配管理所有专科内镜业务经济收入均归内镜中心,各临床科室按统计的各专科内镜业务量按比例提取收入,医院财务统计软件按各科类别自动统计记录;护士的绩效奖金分两部分,一部分为岗位奖金,另一部分与工作量有关,既内镜中心诊疗的总收入减去成本支出(设备+房屋折旧+水电费+人员经费+耗材+维修费用),再按医院规定比例提取。

1.2.4优化内镜服务流程内镜常规检查患者数相对固定,如胃镜、肠镜、宫腔镜等,确定每天每台设备检查人数,固定预约数,要求留出部分空位给当天急诊空腹患者,以保证急诊患者随到随做。当日固定的预约数约完,不可随意增加,以确保内镜的消毒时间及工作质量;内镜下治疗相对固定时间和诊间,根据医生、患者实际情况灵活安排。所有检查治疗都从中心化预约系统(CAD)预约登记开始,患者持门诊医生开的检查引导单,缴费后到内镜中心进行登记是即时检查还是预约检查。CAD与医院信息系统(HIS)通过标准接口相连,点击时间段或刷条码能自动获取患者资料,预约台护士根据患者病情、年龄、检查前准备是否满足等情况安排在某个时间段检查,打印内镜预约单交给患者,内容包括患者姓名、病案号、预约时间、检查诊间及序号、检查项目及注意事项。CAD显示不同的颜色以区别普通还是无痛的内镜检查、门诊患者还是住院患者,预约检查日汇总表一目了然。检查当日患者根据预约时间到预约大厅,交预约单,根据电子叫号屏信息到相应诊室候诊区等候检查。叫号屏显示患者姓名时会将患者名字中的某个字隐藏以保护患者信息,叫号3次患者未到叫号屏自动下一位显示患者信息。如果患者预约当日未来检查,护士电话联系患者,确认当日是否来医院检查或改期。将内镜中心服务内容、服务流程、服务时间、收费标准、内镜清洗消毒流程、检查注意事项温馨提示、疾病相关知识宣教等内容,张贴在候诊大厅墙上,供患者浏览。

1.2.5患者安全与标本管理规范患者身份的核对,准备前、用药前、进诊间、开始检查前必须提问“您叫什么名字?”使用镇静药、麻醉药的患者按坠床高风险管理。标本标签统一实行条码唯一化管理。

1.2.6信息化平台的建设与运行建立CAD预约登记和影像归档及通信系统(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s,PACS)[3],并与医院其他信息系统共享信息资源,如从HIS、PACS系统获取内镜检查报告,以及电子病理申请单与病理科的无缝连接,患者标本标签与图像报告一对一的自动打印,不断完善、改进内镜预约、检查诊断报告、图像、录像存档、查询、统计、内镜清洗消毒追溯等信息管理。

1.2.7规范化感染控制与监测根据《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要求,健全感染控制管理制度,规范内镜中心清洗消毒技术员岗位职责和内镜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制度,并结合实际改造内镜中心布局,膀胱镜和宫腔镜检查室按手术室标准建设和管理,气管镜检查设独立诊室,通风良好并安装空气高效过滤器。配置内镜清洗消毒半自动设备,增加全自动内镜清洗消毒机,分设胃肠镜、气管镜清洗消毒室,膀胱镜、宫腔镜初步清洗后送供应室处理和低温等离子灭菌。医生到内镜中心学习,或内镜医生新员工都必须熟悉内镜清洗消毒操作技术规范和内镜基本操作流程,培训洗镜2周;护士新进人员培训洗镜1个月,清洗消毒技术员培训洗镜3个月,培训结束通过理论和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考核合格才能进入下一步学习和工作。本中心10间内镜诊室共配备5名专职清洗消毒技术员、2名医院感染控制护士,2008年实施基于无线射频识别(RFID)的内镜清洗消毒追踪系统,实现对内镜清洗、消毒、保存、使用的全过程监控及可追溯性[4-5]。每年进行一次知识更新学习,强化工作人员医院感染防控意识,实行院、科两级质量监督管理,及时发现存在问题,并进行持续质量改进[6]。

2结果

实施内镜中心统一管理模式后,检查诊疗人数递增10%,经济总收入增长23%,但护士人数没有增加。检查诊室空置率由28%降至0,内镜设备如胃镜、肠镜及宫腔镜的利用率达100%;标本送检错误率降为0;医院感染质控检查每月合格率均为100%;患者满意度由之前的83%提高到了95%,患者投诉降低接近0。

3体会

3.1内镜中心统一管理模式提高服务质量及患者满意度内镜中心统一管理后不仅为患者提供了符合标准的检查诊室和井然有序的侯检环境,更为患者提供了优质的护理服务,如规范的内镜清洗消毒技术、医院感染全过程监控及可追溯性,使每月医院感染质控检查合格率均为100%;标本标签条码唯一化管理,使得标本送检错误降为0;高效率的信息化平台极大方便了患者,提高了工作效率,减少了相互间不必要的、重复的口头交接,优化后的工作流程使医护人员有更多的时间为患者作诊疗前的评估、宣教、准备和诊疗工作,确保了服务质量及患者安全,增加了患者满意度。经过6年的实践,在护士人数未增加情况下,年预约检查人数及收入逐步攀升,形成了绩效奖金与工作量基本成同比例增长的良性运行态势。患者满意度原来总是在全院平均线下或左右徘徊,投诉很多,现提高到了95%,几乎无投诉。

3.2内镜中心统一管理模式提高了资源利用率内镜中心将分散的专业镜室实行统一管理,规范了设备、耗材的管理制度,强调成本意识和绩效管理,既避免常规设备重复配置导致闲置浪费,又避免高端设备不足;且合理安排工作量,使工作量均等,避免忙闲不均,如某些科室内镜患者数不足以安排全天或半天,某些时间段诊室就会空置,现改为时间段安排并相对固定,合理安排,使诊室和配备的护理人员都得以充分利用,不仅提高了诊室及设备利用率,更节省了人力资源。

参考文献:

[1] 袁玉华,俞汀.浙江省医疗机构2009年内镜消毒灭菌状况的调查[J].护理与康复,2011,10(8):662-663.

[2] 姜华,杨海轶,杨梅,等.基层医院消化内镜清洗消毒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J].中国消毒学杂志,2015,32(4):418-419.

[3] 刘晓真.医院数字化建设中PACS系统的设计与实施[J].硅谷,2012(5):61-61.

[4] 李其斌,林巧玲,陈萍茹.基于RFID技术的内镜管理模块的研发与应用[J].中国医疗设备,2015,30(12):132-134.

[5] 郭振江,许美芳.基于RFID的内镜清洗消毒追踪系统[J].中国数字医学,2010,5(7):67-68,82.

[6] 袁玉华,丁清.医院感染质量监控网络系统的建设与管理[J].护理与康复,2011,10(5):432-433.

作者简介:裘利君(1963-),女,本科,副主任护师,护士长.

收稿日期:2016-01-13

中图分类号:R197.323.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1-9875(2016)06-0595-03

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计划,编号:2010KYA112

猜你喜欢

模式内镜管理
枣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尽弃
眼内镜的噱头
大探头超声内镜在上消化道较大隆起病变中的应用(附50例报告)
永续债券探析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中学数学创造性教学的模式与策略研究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在早期胃癌诊疗中的应用
“这下管理创新了!等7则
早期胃癌的超声内镜诊断及内镜下治疗效果分析
人本管理在我国国企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