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制连体衣式小儿约束单在患儿麻醉复苏中的应用

2016-03-09杨志芳王黎梅郭淑敏陈巧妹夏建妹韩林燕

护理与康复 2016年6期
关键词:躁动约束小儿

杨志芳,王黎梅,王 荣,郭淑敏,陈巧妹,夏建妹,韩林燕

(嘉兴学院附属笫一医院,浙江嘉兴 314000)



自制连体衣式小儿约束单在患儿麻醉复苏中的应用

杨志芳,王黎梅,王荣,郭淑敏,陈巧妹,夏建妹,韩林燕

(嘉兴学院附属笫一医院,浙江嘉兴314000)

摘要:目的观察自制连体衣式小儿约束单在患儿麻醉复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4例全身或基础麻醉术后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2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四肢约束法,观察组采用自行研究设计的连体衣式小儿约束单,比较两组患儿约束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约束有效率为70.6%,对照组为31.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自制连体衣式小儿约束单可提高有效约束率。

关键词:麻醉复苏;小儿;躁动;约束

doi:10.3969/j.issn.1671-9875.2016.06.026

手术后麻醉苏醒期患儿由于麻醉药物残留作用、对手术的恐惧、伤口疼痛、气管插管刺激、环境陌生、与父母家人分离等因素,常出现不同程度的躁动[1],躁动发生率18%~80%[2]。临床常保护性应用约束带限制其肢体活动,防止患儿伤害自己或他人,以达到维护患儿安全与保证各种管道及输液能正常进行[3]。文献报道[4]传统约束带约束四肢效果不理想,笔者在工作中也发现,传统的四肢约束法患儿翻身坐起、挣脱约束、拔管等发生率较高,达不到满意的约束效果,从而增加了护士的工作量和工作压力。为寻求一种理想的约束方法,笔者研制出连体衣式小儿约束单,经临床应用,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纳入标准:全身或基础麻醉下术后需麻醉复苏的患儿,年龄1~10岁,认知功能正常;家长知情同意,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排除标准:认知功能障碍和存在精神障碍患儿。选择2015年2月至7月在本院麻醉后恢复室(PACU)复苏患儿204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102例,男77例,女25例;年龄1~10岁,平均(5.01±2.74)岁;手术科室:五官科39例,腹部外科36例,泌尿科22例,骨科5例;麻醉类别:插管全身麻醉(气管导管和喉罩)76例,非插管全麻12例,基础麻醉+椎管内麻醉14例。对照组102例,男81例,女21例;年龄1~10岁,平均(5.43±2.49)岁;手术科室:五官科46例,腹部外科27例,泌尿科18例,骨科10例,血管科1例;麻醉类别:插管全身麻醉74例,非插管全麻10例,基础麻醉+椎管内麻醉18例。两组患儿性别、年龄、手术科室、麻醉类别等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约束方法

1.2.1对照组采用传统四肢约束法。患儿入PACU后,使用约束带(小号海绵四肢约束带)约束四肢,固定四肢时在双手腕及脚踝处打结绑于两侧床栏制动。

1.2.2观察组采用自制的连体衣式小儿约束单制动。

1.2.2.1连体衣式小儿约束单设计采用卡通图案双层纯棉布料,依照小儿人体大小为基础,参照小儿连体衣前片为原型设计,包括躯干片、两袖片、双肩片和两裤片,在袖口、裤腿口和双肩部离端口8 cm处缝合填充真空棉成6个固定片,四肢固定片两侧各装2条系带,肩部固定片前装2条系带,系带宽1.5 cm、长70 cm。裤腿口固定片棉垫加长以绕膝关节1圈以减轻对腘窝动静脉的压迫,开口在膝盖外侧。衣领设计成深U形,利于观察患儿的呼吸,既可避免因胸廓约束而限制患儿的呼吸,还可防止因患儿身体扭动造成颈部压迫。自制连体衣式小儿约束单示意图见图1,依据患儿身材,设计制作成大、中、小号3种。

1.2.2.2使用方法将自制连体衣式小儿约束单象被单式盖于小儿身上,双肩部系带固定于床头,约束患儿上身,使之不能起床;袖片固定手腕,裤片固定膝盖,2条系带固定于床两侧。肩带固定时为防患儿呼吸活动受限制,松紧度以能放进1手掌为宜;根据患儿四肢长短,可翻起固定带头进行调节,固定松紧适宜,以能放进患儿1~2个手指为宜[5]。使用约束单时每5~10 min观察生命体征、肢端末梢血运、肢体功能位置及约束有效性,并及时调整。

1.3效果评价患儿发生挣脱约束、翻身坐起、意外拔管(吸氧管、输液管、气管导管等)、伤人(自伤或他伤)中的任一情况为无效约束,反之则为有效约束。

1.4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 19.0 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儿约束效果评价比较见表1。

3讨论

传统约束方法因为不限制患儿上半身的活动度,患儿常发生挣脱约束带、翻身坐起等现象,从而造成其坠床、引流管脱出、气管导管折曲或移位、意外拔出气管插管等不良事件[6-7];使用传统的四肢约束方法,患儿肢体形状怪异,增加了患儿的反感与恐惧,依从性差,甚至更加躁动,身体强烈扭动,或头部乱甩有可能撞击到输液杆或床栏,造成头部意外损伤、四肢的扭伤或关节脱位;某些患儿还可能咬伤制动工作人员。连体衣式小儿约束单固定了患儿肩部,限制了患儿上半身活动,使其不能翻身坐起;约束单设计成被单式样,固定肩部时无须变动患儿肩颈及头部位置,避免了因气管插管及喉罩移位引起的气道堵塞意外;此外约束单采用卡通图案,活泼可爱,增加了患儿的依从性,从而降低了患儿的烦躁情绪。固定片填充真空棉的部分加大了约束力度[8],使患儿不易挣脱;同时,减轻了局部皮肤的压力,降低了局部皮肤受伤的风险。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儿约束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连体衣式小儿约束单可提高约束成功率。

参考文献:

[1] 杨静,梅伟乐,叶素娟.机械通气患者7059例的麻醉复苏期护理[J].护理与康复,2014,13(10):947-948.

[2] 季海英,于威威,赵平.小儿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的研究进展[J].国际儿科学杂志,2014,41(5):489.

[3] 殷晓菁,曹玮,白皎皎,等.住院患者使用约束带安全性调查分析[J].护理学杂志,2012,27(3):17-18.

[4] 闵筱兰,莫祖春,李春燕,等.婴幼儿安全整体约束垫的制作与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2,18(31):3825.

[5] 祝二娟,李晓红,高珺,等.自制上肢约束带预防血液透析穿刺并发症的效果评价[J].中华护理杂志,2013,48(11):1020.

[6] 黄剑琴.临床现代护理技术手册[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2003:23.

[7] 郑文美,周大春,陈肖敏.重度困难气道插管23例的麻醉恢复期护理[J].护理与康复,2013,12(8):761.

[8] 丁玲莉,叶天惠,郑光,等.自制约束带在新生儿拍摄X线片体位固定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4,49(4):506.

作者简介:杨志芳(1971-),女,本科,主管护师.

收稿日期:2016-01-21

通信作者:王黎梅,嘉兴学院附属笫一医院

中图分类号:R47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9875(2016)06-0580-03

专利号:ZL 201520299946.2

猜你喜欢

躁动约束小儿
许巍 从躁动中沉潜
夜盗小儿(下)
夜盗小儿
约束离散KP方程族的完全Virasoro对称
小儿涵之三事
道路躁动
安徽农化:在变革与躁动中坚守前行
适当放手能让孩子更好地自我约束
躁动季节
辨证论治小儿慢性咳嗽4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