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数据时代背景下高校图书馆馆员素质与能力的提升

2016-03-06王崇皓

关键词:馆内馆员图书馆

王崇皓

(华北理工大学图书馆,河北唐山063009)

大数据时代背景下高校图书馆馆员素质与能力的提升

王崇皓

(华北理工大学图书馆,河北唐山063009)

大数据;馆员素质

阐述了大数据的含义及对高校图书馆的影响,强调在这一背景下图书馆馆员应与时俱进,加强自身能力,提高自身素质,有针对性的提出具体的提升措施及方法。

随着科技的发展、信息化社会的进步,人与人之间交流紧密,信息快速流通,技术飞速发展,生活变得越来越便捷。伴随着Web2.0、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的诞生,"大数据" (Big Data)成为信息行业又一变革性的产物,正逐渐影响着各行各业。作为文献中心的图书馆正进入数字化、移动化时代,在大数据背景下,需围绕大数据的搜索、分析等功能,实时、快速的协同并提供服务,这就要求图书馆员自身应加强能力与素质,以应对大数据时代图书馆的各种工作。

一、大数据概述

定义

最早的大数据是没有具体的定义的,现代科学给出的定义有多种形式。大数据(BigData),是指在可承受的时间范围内用常规软件工具进行捕捉、管理和处理的数据集合。大数据著名研究机构Gartner给出的定义为:"大数据"是需要新处理模式才能具有更强的决策力、洞察发现力和流程优化能力的海量、高增长率和多样化的信息资产。Mckinsey公司给出的定义是:一种规模大到在获取、存储、管理、分析方面大大超出了传统数据库软件工具能力范围的数据集合。"云时代"的到来使"大数据"得到了广泛的关注,《著云台》团队认为"大数据"用来形容企业创造大量的非结构化数据和半结构化数据,大数据分析常和云计算联系到一起,因为实时的大型数据集分析需要像MapReduce一样的框架来向数十、数百或甚至数千的电脑分配工作[1-2]。"大数据"的大不止体现在庞大的数据量上,还表现为对各种有意义的数据的专业化处理上,"大数据"处理数据的能力越强,有价值的数据就越多,进而产生的效益就越大。

(一)发展历程

"大数据"的发展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到了2008年,《Nature》杂志发表了一篇关于大数据的文章,题名为千亿字节时代的科学。2011年麦肯锡公司发布报告提出,人们的生活已被数据所渗透,各个领域每天也在和不同的数据打着交道,由于使用的频繁性,数据已经成为现代生产的一个重要因素。在此之后,大数据逐渐被人们所关注,并得到了广泛的推广。2012年,随着各项政策的出台,大数据迎来了飞速发展的一年,联合国重要项目"全球脉动计划"发布报告《大数据在发展中的挑战与机会》,该报告强调大数据时代的发展中国家数据爆棚的情况下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阐述了大数据对各行各业的积极影响和作用,明确了大数据在未来发展中的重要地位[3]。到了三月份,由美国总统奥巴马启动实施的"大数据研究和发展",总投资2亿多美元,切实将大数据的发展提升到战略的高度。2015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提出了"互联网+"行动计划,开启了我国大数据发展的新时代。

(二)特点

"大数据"是新兴的流行短语,它被用来描述容量巨大,结构复杂,不易处理的数据,这些数据通常包括结构化和非结构化的特点。大数据的特点众说纷纭,总体归纳为IBM的"3V"说法和ICD的"4V"说法,"3V"指的是Volume、Variety、Velocity,分别是规模性、多样性、高速性三个特征。海量的数据量决定了大数据的规模性,大数据的数据量一般要达到TB级甚至PB级,全球每秒通过网络传输的数据总量已经超过20年之前互联网的总存储量[4]。2008年至2012年,全球数据量从0.49ZB增长到2.7ZB (1ZB = 10万亿亿字节),预计到2020年将达到35ZB;大数据的多样性主要体现在种类,由于各个领域的使用,导致大数据的数据类型非常多,包含结构化数据、半结构化数据和非结构化数据;高速性指的是对数据处理、创建、分析的速度持续加快,也可理解为数据进出的速度,或者解释为对数据处理能力及决策能力的要求。"4V"的说法是在"3V"的基础上加上Value(价值)。现代科学给出的特点为" 4V+1C",即数量庞大(Volume)、种类多样(Variety)、更新速度快(Velocity)、真实准确(Veracity)和处理复杂(Complexity)。

二、图书馆馆员在大数据时代的缺点和不足

现代图书馆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主要体现在传统方式的遗传,资源共享不足,基本功能欠缺等,因为这些问题的存在,图书馆的发展也有潜在的Bug。图书馆的发展就是信息更好的传递和馆内更好的服务,二者都离不开馆员的作用,馆员和馆内藏书一样的重要,可以说,一个好的图书馆离不开优秀的馆员。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给图书馆提出了挑战,也带来了机遇,我国大数据的发展主要侧重未来趋势及影响方面,跟从性较强,很少关注到技术层面,影响了图书馆的发展,馆员自身主要体现以下几点:

(一)思维转变困难

大数据是新时代高科技的产物,是一个数据的统计集合,我们社会也在逐渐接受这一高速处理高密度数据的技术,图书馆馆员刚刚适应了电子图书馆的一些习惯性改变,内心中还保留一些传统图书馆的工作思维,若把大数据的思想强势注入进来,需要图书馆员做出极大的转变。一方面,图书馆员仍旧保持着等待式服务,不能全面的解答读者在馆内遇到的问题;另一方面,现代馆员不能用大数据的思维处理馆内工作的问题,尤其是繁琐的数据存储、数据管理、数据分析等工作[5]。

(二)专业人才的缺失

大数据是一种技术含量极高的集成应用技术,需要懂得多个学科的各种繁琐的知识,比如集成人工智能、数字算法、自然语言理解、信息技术等多个跨学科领域的技术成果,从服务管理到技术创新,现代图书馆在迎接大数据时代缺失需要作出充分的准备,首当其冲的是图书馆的人员培训及新馆员的招聘问题。图书馆应积极响应时代需求,对现有的馆员进行有关大数据知识的培训及深化讲解,请大数据行业的专家学者来馆内进行培训,还应在人才招聘上进行深入的研究,切实把图书馆的工作和大数据的内容融合到一起。

(三)保护隐私及数据安全意识不足

随着图书馆进入电子图书馆,到现在的移动数字图书馆,以及未来的大数据时代的图书馆,伴随着新科技技术的诞生,许多问题也随之而来,其中用户个人隐私安全问题尤为重要。大数据时代倡导图书馆在全球数字平台上实现信息的传递与共享,在数据共享越来越广泛的同时,个人隐私与信息安全也受到了极大的威胁。图书馆馆员在馆内工作中应实时关注全球信息动态,对馆内大量的学术成果、研究数据、博硕论文、用户隐私与情报的等信息数据进行密切保护,避免安全问题的发生。

三、图书馆馆员在大数据时代素质和能力的提升

世界上最难的事有两件:把自己的思想存入别人的脑中;把别人兜里的钱放进自己的口袋里。改变一个人的思想是很难的事,改变基础上再去提升就更难了。要想在大数据变革的环境下进步,在国内发展实力不够完善的情况下开拓,必须同时面对差距与挑战。解决图书馆"同质"问题,收集数据意识,共享数据和资源;充分处理非结构化数据,填补这一缺失;深入创新领域,加大研究需求。

(一)服务化思想的转变

由于大数据概念注入图书文化生活时间不长,大数据的工作思维仍处于缺失状态,图书馆馆员应抓住这一宝贵的机遇,学习大数据先进知识的前提下,深入内心,从思想上改变图书馆的传统工作思维,确立大数据服务思维,更快的运用到新馆建设中。大数据时代图书馆主要支撑个性化服务,对待读者的各种针对性要求,图书馆馆员应不断的收集整理,归纳总结,最终形成可塑化的思想,渐渐植入服务意识中。图书馆用户群体是社会各个阶层,但高校的图书馆主要用户是学校老师和学生,服务对象基本稳定,便于更好的开展针对性服务和按需服务。比如说针对某一专业的学生,在充分了解其阅读习惯和专业素养的情况下,可在其遇到困难或需要专业帮助的时候给予有效的服务,甚至可以明确的推荐信息数据或书籍。

(二)技术内容强化

在大数据建设进程中,传统定量分析技术远远不能满足大数据分析的需求,这就要求大数据技术的革新与进步。高校图书馆的两大核心因素:馆员和图书,这是一个图书馆硬件的体现,可以说,馆员的技术水平和馆藏的丰富量决定着图书馆服务质量的高低。对于大数据时代的图书馆馆员,应先学习数据库、电子期刊、图书和网页等多媒体知识,丰富自己的大数据基础知识,只有自身的素质和能力提高了才能更好的为学生和老师们服务,从而促进服务创新型图书馆的建设历程;馆内还应积极建立适应大数据时代的相关部门,招聘大数据管理人才,成立数据管理部门,实时收集各种馆内数据,结合区域信息,完善高校图书馆的特色资源数据库,整合有效资源,打造特色图书馆,突破大数据图书馆建设的技术瓶颈[6]。

(三)专业安全化意识加强

在人才技术深化的同时,每一位图书馆员应积极参与到馆内数据安全管理中。在资源快速传播与共享的大数据时代,高校图书馆数据安全与个人隐私面临的威胁逐渐增大,如何有效的保护用户个人隐私、馆藏资源数据以及国家信息情报安全成为高校图书馆必须克服的难关。首先,高校应努力培养自身馆员的职业素养和道德,时刻保持警惕状态,树立起保护数据安全和用户隐私的意识,自觉维护个人与国家的信息安全,使全馆在一个安全和谐的状态下运行。其次,馆内要经常举办信息安全讲座,让更多的师生听取学习,由信息素质强的馆内老师进行教育传授,使学校各位老师和同学在享受信息资源的同时提高警惕防止个人资料与隐私的泄露,防止信息的泄露。

四、结语

大数据在飞速的发展,高校图书馆也在这一新兴的时代积极变化着,作为学校的文献信息中心,学校信息化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基地,信息资源更新与运作的第一线,大数据不仅会对现有的知识技术产生颠覆和创新,也会对高校馆员服务机制与馆员素质加强模式产生更多的影响,作为新时代的图书馆员,我们一定要积极迎接新技术的革新,还要在其冲击下不断的完善自己,加强信息管理能力与数据安全保护意识,为图书馆事业更好的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1]贾鹏飞.浅析大数据环境下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J].商,2015,(28) :211-211.

[2]余成斌,周龙娇,敖小爽.大数据背景下地方高校图书馆资源建设策略研究[J].商,2015,(18) :66-66.

[3]于萍.大数据背景下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探讨[J].江苏科技信息,2015,(22) :75-76.

[4]沈萍.大数据环境下图书馆服务创新[J].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4) :47-49.

[5]许诺.浅谈大数据时代的图书馆[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5,(15) :98-100.

[6]李迎春.大数据环境下的图书馆信息管理[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5,27(6) :142-144.

Discussion on improvement of University librarians'Quality and Ability under Background of Big Data

WANG Chong-hao
(Library,North Chin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Tangshan Hebei 063009,China)

big data; librarian's quality

Expound the meaning and influence to university of big data,emphasized that under the background librarians should follow the times strengthen their ability,improve their quality,targeted to propose specific measures and methods to enhance.

G251.6

A

2095-2708(2016) 02-0053-04

2015-12-01

2015-12-23

猜你喜欢

馆内馆员图书馆
印象·福州新馆
寻宝博物馆记
一起跳
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转聘谢承华、斗尕馆员为荣誉馆员的决定
图书馆
勘误
逛图书馆
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转聘谢佐等3位馆员为荣誉馆员的决定 青政〔2017〕32号
去图书馆
论图书馆馆员领导及其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