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抗甲亢药物致肝功能损害的临床诊治分析

2016-03-04徐国英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6年3期
关键词:药物性甲亢肝功能

徐国英

抗甲亢药物致肝功能损害的临床诊治分析

徐国英

目的分析抗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药物致肝功能损害的临床诊断方法及治疗方法。方法35例抗甲亢药物致肝功能损害患者, 给予综合治疗, 分析其临床诊断方法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患者谷丙转氨酶(ALT)与谷草转氨酶(AST)指标与治疗前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6例患者ALT水平升高, 停止使用抗甲亢药物后接受心得安及保肝药物治疗, 在治疗3~4周肝功能基本恢复。结论在接受抗甲亢药物治疗患者需定期复查肝功能, 一旦出现肝功能异常需及时给予药物治疗。

抗甲状腺功能亢进药物;肝功能损害;诊治

甲亢属于临床常见的一种内分泌系统常见病, 常给予抗甲状腺药物治疗, 可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但抗甲状腺药物可导致患者出现肝功能损害、药疹以及急性粒细胞缺乏症等副作用, 可进一步加重患者病情[1]。其中肝功能损害为临床常见抗甲状腺药物引起的副作用之一, 重度肝损害患者可有生命危险。本文主要分析了抗甲亢药物致肝功能损害的临床诊治方法, 现将其相关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月~2015年1月本院收治的35例抗甲亢药物致肝功能损害患者为研究对象, 男20例,女15例, 年龄最大50岁, 最小20岁, 平均年龄(35.9±5.1)岁;用抗甲亢药物治疗2~4周内出现肝功能损害患者21例,用药5~8周出现肝功能损害患者10例, 用药>8周出现肝功能损害患者4例。本次所有患者均在接受抗甲亢药物治疗后出现肝功能损害现象, 排除各型肝炎患者。其中服用甲巯咪唑20例, 丙基硫氧嘧啶15例。

1.2方法

1.2.1诊断标准[2]接受药物治疗前, 患者肝功能正常或存在轻度异常现象, 接受甲巯咪唑30 mg/d, 或300 mg丙基硫氧嘧啶治疗, 连续用药2周后接受肝功能检查, 随后每2周检查1次, 肝功能出现明显异常, 或在原肝功能轻度异常基础上肝功能损害程度加重, 其中在肝功能指标正常值上限3倍内可视为轻度肝功能损害;超过3倍为重度肝功能损害。患者接受抗甲亢药物治疗后均出现右上腹胀痛、纳差、食欲不振、乏力、恶心呕吐等临床症状, 部分重症患者可见皮肤瘙痒、黄疸等症状。本次研究的35例研究对象中, 轻度患者22例, 重度患者13例。

1.2.2治疗方法 35例患者均给予复方甘草酸苷、还原型谷胱甘肽进行护肝治疗, 并给予促肝细胞生长素、维生素C、B以及营养支持治疗。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将300 mg凯西莱注射液加入葡萄糖注射液中静脉滴注, 1次/d。

1.3观察指标 治疗前后详细统计患者ALT与AST等肝功能指标变化情况, 并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患者治疗前后ALT、AST变化情况比较 治疗4、8周后患者ALT、AST等指标均优于治疗前, 且治疗8周后ALT、AST等指标优于治疗4周,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35例患者治疗前后ALT、AST等指标变化情况比较(±s, IU/L)

表1 35例患者治疗前后ALT、AST等指标变化情况比较(±s, IU/L)

注:与治疗前比较,aP<0.05;与治疗4周后比较,bP<0.05

AST治疗前 治疗4周后 治疗8周后 治疗前 治疗4周后 治疗8周后ALT 100.8±15.6 51.8±10.2a25.1±5.9ab95.5±13.6 80.8±12.1a45.1±6.8ab

2.2患者转归分析 患者接受治疗后, 6例患者ALT水平升高, ALT水平>120 U/L, 停止使用抗甲亢药物治疗, 随后接受心得安及上述保肝药物治疗, 重症患者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 在治疗3~4周肝功能基本恢复正常。

3 讨论

甲亢为临床常见的一种甲状腺功能障碍疾病, 临床常用的治疗方法有抗甲状腺药物治疗、手术治疗以及放射性131I治疗, 其中给予患者抗甲状腺药物治疗为最常见治疗方法,但药物副作用较为明显, 其中药物性肝损害为抗甲状腺药物治疗常见药物副作用之一, 虽然多数患者属于轻度肝功能损害, 但少数重度肝功能损害患者因病情严重可危及生命, 需早期给予诊断确诊, 并给予有效的药物治疗。

现阶段, 对于抗甲状腺药物致肝功能损害的发病机制无明确定论, 但根据相关研究资料可知, 药物性肝功能损害与患者年龄、性别、用药前肝功能状态、甲亢类型以及抗甲状腺药物剂量等因素无显著相关性, 可能与机体异质性有一定关系, 免疫介导肝细胞损伤或变态反应在药物性肝功能损害中具有一定的参与作用[3]。甲亢患者在接受药物治疗期间加强肝功能检查, 早期发现并积极治疗肝功能损害患者, 可有效避免因肝功能损害导致患者死亡事件的发生。

抗甲状腺药物导致的肝损害一般出现在用药2周~3个月, 因此为了降低肝损害发生率, 患者在用药中需严格控制用药剂量, 避免大剂量用药;治疗期间密切监测其肝功能,并根据其肝功能监测情况适当调整治疗方案。患者肝功能出现异常或异常情况加重时需减少抗甲状腺药物治疗剂量,并加强保肝治疗, 同时持续监测其肝功能[4];对于肝功能出现持续性损害患者, 需立即停止抗甲状腺药物治疗, 或更换抗甲状腺药物, 并且新抗甲状腺药物剂量也需要严格控制, 从小剂量开始用药, 随后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可适当增加药物剂量。

综上所述, 接受抗甲亢药物治疗患者需加强肝功能监测,一旦发现肝功能异常或异常现象加重需采取适当措施给予治疗, 以减轻肝功能损伤程度, 促进患者肝功能恢复。

[1]徐庆会, 白玉, 仲云.双环醇治疗甲亢及抗甲状腺药物治疗后致肝功能损害疗效观察.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2011, 20(7): 666-667.

[2]韩萍.抗甲状腺药物致肝损害的临床体征及相关因素分析.中国药师, 2010, 13(12):1803-1805.

[3]卢亚敏, 李天沛, 陈芳, 等.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肝损害合并糖代谢紊乱患者胰岛相关抗体及白细胞介素-6的研究.广东医学, 2015, 36(7):1056-1057.

[4]郭玉明, 张宁, 毕京峰, 等.1119例药物性肝损害患者中医证候规律分析.中医杂志, 2015, 56(7):575-578.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03.144

2015-09-23]

473000 河南省南阳油田总医院内分泌科

猜你喜欢

药物性甲亢肝功能
肝功能报告单解读
放射性核素碘131治疗甲亢的效果观察
药物性肝损伤的诊治与分析
不同胎龄、不同出生体重新生儿的首次肝功能指标的差异性
甲亢患者需警惕甲亢性心脏病
浅议“药毒”与药物性肝损伤
骨疼丸致重度药物性肝损伤1例
B[a]P和DDT亚急性联合暴露对小鼠肝功能酶ALT、AST和γ-GT的影响及作用形式
注射用头孢呋辛钠静脉滴注致肝功能损害1例
茵兰益肝颗粒治疗急性药物性肝损伤69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