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初高中语文教学的有效衔接

2016-03-03梁燕

学语文 2016年2期
关键词:课标宾语语法

□梁燕



浅谈初高中语文教学的有效衔接

□梁燕

笔者在高中教学岗位执教十余年,发现许多优秀的初中生进入高中后,语文成绩急速下滑。原因之一是高中语文教师没有做好初高中语文教学的有效衔接。本文针对初高中语文的差异以及如何做好初高中语文教学的有效过渡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明差异

首先,初高中语文“课标”要求不同。初中“课标”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五个方面提出要求;高中“课标”则从“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发现创新”五个方面进一步提出发展性要求。因此高中语文相对于初中语文要求更高,更偏重于积累基础上的知识运用能力和思维能力的考察。

其次,初高中语文学习方法的有差异。受中考指挥棒的影响,初中教学忽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偏重于死记硬背。如对于现代文的教学,抄抄字词,填鸭式的分分段落,背背中心思想就结束了。古代诗歌或文言文教学通常只注重字词段的背诵,没有涵咏意象,理解情景,分析体会思想手法的过程,将生动的鉴赏课变成了枯燥乏味的背诵课。试想,如果升入高中的学生依然沿用初中的机械记忆法,在题型灵活多变,注重考察语文能力和素养的高中阶段,必然难以适应。另外,初中语文教学内容少,课时量大,学生在课堂上就可以把知识消化完,即使应付考试,也绰绰有余。因而,初中生的学习大多是在一种被动的、填鸭式的状态中进行的。高中语文容量大,课时有限,课堂记笔记,课下归纳、积累、自修显得尤为重要。高一学生如不能变被动为主动,没有自主学习的意识,依然等着老师“喂食”,结果可想而知。

再次,初高中语文知识内容的有断层,而在语法知识上更为突出。语法知识在初中和高中的教学中都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新《课程标准》也提出:“必须了解基本的语法知识,用来帮助理解语言的难点。”但是,中考淡化对语法的考察,导致初中阶段的语文教学忽视语法教学,这种知识的缺漏导致高中语文教学的不顺畅。如给学生讲《师说》时,“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就是典型的用“之”提前宾语的宾语前置句,可是学生根本不懂什么是宾语,以及宾语在现代汉语中的语法位置,自然无法理解为什么此句是宾语前置句。

二、巧过渡

第一,重视高中语文学习方法的指导。首先,高中阶段是学生基础知识积累与形成的重要阶段,在这一阶段,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尤其是面对语文这一知识点庞杂,能力要求多元化的学科更为重要。其次,为了保证方法指导的有效性,高中语文学习方法的指导不仅要在高一刚入学的第一节课进行,更要因势利导,贯穿到整个高中语文的教学过程中。此外还要重视对学生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如制定学习计划,上课认真听讲,做好笔记,勤于阅读思考,勤于归纳总结等。一个拥有良好语文学习习惯的学生,语文素养一定会得到提高。

第二,弥补初高中语文的知识断层。面对现状初中语文老师不讲语法或淡化语法的现象,高中语文老师有必要对影响高中语文教学的缺漏知识进行弥补。如对语法知识,词性、短语、句子成分和句式类型等,可开设讲座,系统讲解,并辅以练习进行巩固。至于标点的用法和一些基本的逻辑常识、鉴赏术语,则可以穿插在日常教学中,慢慢让学生接触理解。这些内容的补充对于学生选词炼句、修改病句、阅读写作将大有裨益。

第三,重视思维能力的训练。《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要重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尤其是创造性思维能力,重视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这说明高中语文教学不仅需要教授学生语文知识,更需要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唯有两者结合,才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正是高中和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区别。在阅读写作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发散性、辩证性、逻辑性、深刻性、批判性等。不能架空课文内容,就思维谈思维,要符合语文的学科特点,因材施教。如文学作品教学着重训练形象思维、发散思维,说明文和议论文教学则重视训练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只有多方面紧密结合,才能在新课程背景下构建语文教学思维训练的新方法。

(作者单位:安徽蚌埠四中)

[责编吴正]

猜你喜欢

课标宾语语法
连词that引导的宾语从句
依托课标 夯实基础 精准备考
高中生物新旧课标比较——以实验版课标和2017版课标为例
跟踪导练(二)4
宾语从句及练习
Book 5 Unit 1~Unit 3语法巩固练习
2016年全国课标卷透视与2017年备考展示
中考试题中的宾语从句
近三年全国课标卷Ⅰ历史选择题探析
直接宾语和间接宾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