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写出逻辑性强的文章*——以议论文为例

2016-03-03孙梓宸李主哲郭佳宏

学语文 2016年2期
关键词:逻辑性议论文文章

□孙梓宸 李主哲 郭佳宏



如何写出逻辑性强的文章*——以议论文为例

□孙梓宸李主哲郭佳宏

摘要:文章的逻辑性强弱会直接影响人们能否在写作时清楚地表达观点。一篇逻辑性强的文章,可以很好地给读者传达作者的观点和意图,从而获得应有的交流效果。鉴于此,接下来的主要工作是通过展示古代先贤经典论述的若干片段,从议论文的三要素“论点、论据和论证”等角度出发,对什么是逻辑性强的议论文进行分析和阐明。在此基础上,提出如何写出逻辑性强的文章的一些建议。

关键词:文章;议论文;论证;逻辑性

★本文受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KJZXCJ2015185)和北京师范大学自主科研项目(105585GK)的资助。

我们在写文章的时候,总是希望做到语言优美逻辑严谨。但在实际写作过程中,却常常只做到了语言的优美而忽视了逻辑的严谨。这可能是由于语言的优美与否多可以被人直观的把握到,而逻辑的严谨程度则不那么明显,需要人们在理解文字的基础上,站在整体的角度来对文章的逻辑脉络进行把握。

我们之所以想要文章有很强的逻辑性,是为了让读者更容易接受作者在文章中表达的观点。需要说明的是,这里所说的文章的逻辑性,是指文章内所涉及到的各种形式的论证的逻辑性。那么,什么是逻辑性强的文章?我们如何才能写出逻辑性强的文章?本文将以议论文为例进行分析,试图对这两个问题给出解答。

一、为什么是议论文

为什么我们要选择议论文作为分析的对象?

按照文章的体裁,可以分成两大类:一类是有塑造形象的文学作品;一类是没有塑造形象的一般实用文章。前者包括诗歌、散文、小说和戏剧,后者包括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和应用文。

通常而言,文学作品为了塑造形象,会更多的注重自身艺术性的表达,表现的方式也较为多样,对于分析逻辑性而言不那么具有代表性,因此不将其作为我们分析的对象。而实用文章中的四种类型则各具特色,每一种文章的用途不同:记叙文通常是为了记录某个事件;说明文通常是为了说明某个对象;议论文通常是为了论证某种观点;应用文则有自己的固定用途。

不难看出,议论文是所有文章类型中最强调论证的逻辑性的。我们通常会在论证的过程中先提出论点,然后举出一系列的论据,最后通过演绎、归纳论证等论证方式来证明之前提出的论点。我们所做的这一切,就是为了使文章的逻辑性更强,让读者更容易的理解我们想要表达的观点。甚至可以说,议论文就是为了有逻辑的表明观点而写的文章,因此,我们将以议论文为例来分析如何写出逻辑性强的文章。

二、论证和论证的逻辑性

在详细的解释逻辑性强的议论文是什么样子之前,我们需要先解释一下两个概念——论证和论证的逻辑性。“论证就是用一个(或一些)真实命题确定另一命题真实性的思维过程。”[1]我们都知道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和论证方式,实际上,论证也由这三个要素构成。其中,论点是我们要证明其真实性的那个命题,论据是为了支持该命题真实而使用的其他真实命题,而论证方式则是将论据和论点结合起来的内容。论证的逻辑性,是指论证所涉及的确定另一命题的真实性的推理过程合乎逻辑的程度。当提到论证的逻辑性时,我们不得不提到“逻辑推理”这个概念。由于论证过程中总是要涉及到逻辑推理,而逻辑推理过程是从前提推导出结论的过程,因此我们甚至可以直接将论证的逻辑性与逻辑推理过程的有效性关联起来,在论据真实的前提下,如果论证过程中的逻辑推理的有效性强,那么我们就可以说论证的逻辑性强;反之,则论证的逻辑性弱。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可以将论证与推理等同起来,因为,尽管论证和推理的关系十分紧密,但论证和推理还是存在着一些区别的:首先,从认识的顺序看,论证是先有论点然后再找论据支持论点,而推理是先有前提然后推出结论;其次,从复杂程度来看,论证通常会包含若干个推理,而推理则相对简单;最后,从内容上来看,推理不涉及命题的真假性,只考察推理过程的有效性,而论证通常是用真命题来推出真命题的过程。[2]

接下来,我们介绍两种常见的论证方式:演绎论证和归纳论证。从名字上看,似乎演绎论证和归纳论证与演绎推理和归纳推理有关,实际上也确实如此。所谓演绎论证,是使用演绎推理的方式而进行的论证;所谓归纳论证,是使用归纳推理的方式而进行的论证。由于篇幅所限,这里仅从演绎推理和归纳推理的有效性的角度来介绍这两种论证方式。我们知道,演绎推理所得出的是必然性结论,即如果前提是真结论一定是真,因此,如果演绎论证的论据是真的,并且论证中所涉及的演绎推理过程是有效的,那么其所证明的论点一定是真的,即论证的逻辑性很强。而归纳推理则分为两种,分别是完全归纳推理和不完全归纳推理。其中完全归纳推理所得出的是必然性结论,如果采取这种归纳推理的方式进行论证,其论证的逻辑性与演绎论证相同。而对于不完全归纳推理来说,由于它得出的结论是或然性结论,因此就算前提为真也无法得出结论一定为真,所以如果使用的是不完全归纳推理的方式进行论证,在论据为真的前提下,论证的有效性与论证中涉及到的推理的有效性直接相关,推理的有效性越强,论证的逻辑性就越强。

三、逻辑性强的议论文的表现

通过前面的讨论,我们已经了解到,如果抛开论点不谈,影响文章逻辑性的因素主要有两个方面:论据的真实性和推理的有效性。下面我们就来具体看看这些因素,如何让一篇议论文具有很强的逻辑性,让读者更容易接受作者的观点。

我们认为,一篇逻辑性强的议论文,至少具有如下三点特征:

1.文章论点清楚准确,只有这样才能让读者更准确了解到作者所想要表明的观点;

2.文章论据真实可靠,只有这样才能让读者更容易相信作者在之后所进行的论证;

3.文章论证严密有效,只有这样才能让读者更容易接受作者在论证时使用的推理。

可以发现,这三点特征是分别针对议论文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式这三个方面来进行说明的,并且这三点特征是相互依赖的。如果论点的表述做不到清楚准确,之后的论据和论证就算真实和有效,也会导致文章的逻辑性变得很差,并且无法让读者了解到作者究竟是在表明何种观点。在论点准确的基础上,如果无法保证论据的真实可靠,就算保证了之后推理的有效,也无法保证论点一定是真的,即无法让读者相信作者所表达的观点。如果无法保证论证的严密有效,则即使论据是真实可靠的,同样也不能证明论点一定是真的,即读者仍然不会接受作者的论点。我们可以说这三点特征是缺一不可的,只有同时具有这三点特征的议论文,才是逻辑性强的议论文。

四、如何写出逻辑性强的议论文

首先,来分析第二点特征,文章论据真实可靠。之所以先讨论论据,是因为相比于论点和论证方式来说,论据是写作时最容易把握的部分。首先,需要强调我们在引用某个论据时,必须保证这个论据是真实的,并且论据的真实性是独立于论点的真实性的,这是最基本的要求;其次,我们在进行论证时,由于经常会从多个角度来对论点进行说明,论据往往就是通过对不同角度的论点的支撑而形成对论点的支撑,因此当我们使用某一个论据时,需要能突出我们正在论证的角度,也就是说要保证论据和论述的紧密一致,不应出现论据无法推出论点的局面;最后,在引用论据的时候,应将论据所想要表达的核心思想尽量准确和精炼的叙述出来,尽可能的减少论据所占用的篇幅,这样不但可以使文章的思路更加清晰,也可以更有利于读者在阅读过程中理解论据对论点的支撑。

接下来我们分析第一点特征,文章论点清楚准确。由于论点在文章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全文都是围绕着它来论证的,因此我们务必要保证论点的清楚准确,以便于读者能够准确的理解作者想表达的含义。我们都知道,句子是由词语组成的,一个句子的内在逻辑是判断,论点是一句话,那么我们如果想让论点更容易被准确的理解,就需要保证词语能够较好的体现论点的内在逻辑性。因此,我们需要从两方面进行考虑:一方面是词语本身的含义,我们需要做到清楚准确,尽量避免一词多义等可能会让人产生歧义的情况,如果没办法避免则应在之后对词语的含义做出进一步的规定;另一方面是词语之间的排序,我们也需要做到清楚准确,由于语序的不同可能会导致句子所表达的含义的不同,因此我们在表述论点时,需要仔细的考虑词语之间的排序,以便于更好的表达我们的论点的内在逻辑。

最后我们来分析第三点特征,文章论证严密有效。把论证方式放在最后来分析,是因为论证过程的逻辑性的强弱直接决定了一篇议论文逻辑性的强弱。由于议论文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文章,它是为了有逻辑的表明观点,而表明观点的方式就是提出观点然后通过论据来进行论证。如果从局部的角度来考虑,议论文在证明论点的过程中,很可能会将文章的论点拆分成多个论点分别论证,我们越能保证这些论证的有效,就越能保证全文的论证的有效;而如果从整体的角度来考虑,则需要在保证局部的论证有效的前提下,使文章内所涉及的成分之间更有条理,从而保证整篇文章的论证严密有效。所以,对于第三点特征我们将从两个角度来进行讨论:对于前者的讨论,将主要围绕不同种类的论证方式进行;而对于后者的讨论,将主要围绕文章中涉及的成分之间的关系进行。

首先,从文章局部的角度来讨论。常见的两种论证方式是演绎论证和归纳论证。演绎论证和完全归纳论证所推出的结论是必然性的,只有不完全归纳论证推出的结论是或然性的。如果议论文使用的是必然性结论的论证方式,只要保证论点清楚论据真实可靠,并且论证中的推理过程符合逻辑,就可以保证这篇文章的逻辑性很强。因此,我们在推理的过程中,需要尽可能的做到每一步推理都是有效的。如果议论文使用的是不完全归纳论证的方式,那么我们在论证时所选取的论据会直接影响到文章的逻辑性,因此在选取论据时需要更加全面的分析论点,选取有代表性的论据,来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实际上,很多时候我们在使用论证方式时,并不局限于使用某一种论证方式,常常会将多种方式相结合,利用各自的特点来更好的服务论证的过程,使文章的逻辑性增强。

其次,从文章整体的角度来讨论。成分之间的关系可以分为两条逻辑脉络:第一条,关于词语、句子和段落这三者关系;第二条,关于文章开头、中间和结尾这三者关系。先看第一条,句子是由词语组成的,因此词语的逻辑程度决定了句子的内在逻辑性。同理,句子与句子组成了段落。这里我们引入“句群”的概念。句群,是由几个在意义和结构上有密切联系但又各自独立的句子组成。如果说一个句子的内在逻辑是判断,那么一个句群的内在逻辑就是推理。推理是从前提推出结论的过程,因此,为了使得句群逻辑性强,我们必须既保证推理的有效性强,又要让推理准确且合情合理。要做到这点,就需要在前提可靠推理过程正确的前提下,尽可能的让句子之间联系紧密过渡自然。[3]

关于第二条,我们先来解释一下文章“开头”、“中间”和“结尾”三个概念。这三个概念是针对文章的整个结构来说的:开头,一般是指作者在文章的开始提出论点的部分;中间,一般是指作者提出论点之后,通过论证对论点进行支撑的部分;结尾,一般是指作者在论证以后,对论证进行总结并回到论点的部分。[4]可以看出,论证在一篇议论文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文章中间如何衔接开头和结尾,直接决定了文章结构的清晰程度,也就决定了一篇议论文的逻辑性的强弱。由于作者的论述思路直接体现在文章的结构上,而论述的过程是作者通过推理来证明自己论点的过程,因此在论证之前我们先要选择好论证的方式,通过最适合我们论点的结构,将论证的思路按照推理的过程准确的展示出来。

五、实例分析

现在,我们举两个优秀的议论文的例子,来分析一下作者是如何写出一篇逻辑性强的议论文的。

首先,我们看第一个例子:

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5]

开头第一句孟子就提出自己的论点,“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其中,天时是指天气状况合适,地利是指地理环境有利,人和是指人心团结。这句论点的含义是,孟子认为在天时、地利和人和三个因素中,人和是最重要的,其次才是地利,最后是天时。所以,他之后的论证应该是围绕着这个观点进行的,实际上也确实如此。接下来,他举了两个例子:第一个例子是一座小城,在合乎天时的情况下,仍然一直无法被攻克,说明对于攻城者来说是“天时不如地利”;第二个例子是对于守城者来说的,他们有着高墙和很深的护城河,兵器和铠甲也都很精良,并且粮食也十分充足,但仍然在敌人来的时候失守了,用以说明这是因为“地利不如人和”。然后孟子进行总结并把这个道理运用到了治理国家上,他认为国家的疆界、山川的险阻和兵器的锋利这些因素,都不是让人民支持君王的最主要因素,只有达到“人和”的君王才能真正的得到天下,并提出了那句有名的观点,“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这段话中,孟子通过两个例子用归纳论证的方式论证了自己的论点,并将其运用于君主治理国家上,告诉了君王应该如何治理国家。尽管文章不长,但是一篇非常经典的逻辑性强的议论文,作者的论证思路清晰,所举的例子也非常精炼,值得我们学习。

第二个例子的论证过程跟上面的稍有不同:

孟子曰:“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6]

孟子这次没有在论证的开头提出论点,而是先举了六个做了大事的人的例子,并且他是有目的的举了这六个例子,然后开始总结这些例子的相似之处:这些人都是出身卑微,经历过心智的苦闷、筋骨的劳累、身体的饥饿和经济的穷困,并且做事的时候经常无法称心如意,但是在经历过这些苦难之后,他们的能力获得了增加。孟子认为这是因为上天要给他们重大的任务,才会让他们经历这些困难并在之后增加能力。孟子总结出这些例子的相似之处以后,首先推广到普通人身上,说人遇到错误后才能改正,遇到苦难思路受阻后才能奋发前进;然后推广到了治理国家这件事上,说如果一个国家在国内没有贤臣,在国外没有外敌的压力,那么会很容易灭亡。实际上,普通人跟国家治理这两件事,仍然是孟子根据自己的论点而提出的论据,只是这些论据是在之前论据的相似点的基础上提出的。在全文的最后,孟子提出了整个论证的论点,“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尽管这次孟子将论证的论点放到了最后,但丝毫没有使文章的逻辑性减弱。他通过典型例子的选取,使用归纳论证的方式,对观点进行了论证。这个例子我们要重点学习作者在论据选择上的思路,好的论据能够使文章的逻辑性更强,让读者更容易理解并接受作者的论点。

综上所述,写一篇逻辑性强的议论文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它要求作者首先要能够用清楚的语言表达自己想要论证的论点,然后围绕着这个观点从整体的角度考虑整个文章论证的结构,把握好论证中各部分的关系,在这个基础上引用恰当的经典的论据,用合适的论证方式从一个或多个角度对论点进行说明。这十分考验作者的逻辑思维能力,需要经过一定的训练才能写出逻辑性很强的文章。但这不是一件无法达成的事情,只要我们多阅读多思考,逐渐形成清晰的论证思路,并坚持不断的练习和总结,就能写出逻辑性强的文章!

参考文献:

[1][2]《普通逻辑》编写组:《普通逻辑》,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年,第348、351页。

[3]郭太伟:《试论文章写作的逻辑性》,《天府新论》1998年第4期。

[4]孙祖培:《“头”“中”“尾”文章逻辑结构的基本部分——文章与逻辑漫谈(二)》,《思想政治工作研究》1991年第5期。

[5][6]杨伯峻:《孟子译注》,中华书局1960年,第86、298页。

(孙梓宸系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研究生;李主哲系朝鲜金亨稷师范大学副教授,现为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访问学者;郭佳宏系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副教授,哲学博士,逻辑学博士生导师。)

[责编木子]

猜你喜欢

逻辑性议论文文章
议论文阅读专练
Get两种论证法,一举拿下议论文
细致入微的描写让文章熠熠生辉
科技书稿的逻辑性审查方法归纳
议论文的标题与首尾
逻辑性
放屁文章
小处着眼,写大文章
浅谈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小学生个性化学习
浅谈法律解释的重要性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