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培养中学生阅读习惯爱好

2016-03-03袁远辉

学语文 2016年2期
关键词:阅读方法阅读习惯信息技术

□袁远辉



如何培养中学生阅读习惯爱好

□袁远辉

摘要:当下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缺乏对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爱好培养,本研究以“如何培养学生阅读习惯爱好”这个核心问题为导向,通过高效的阅读方法指导阅读、教材课文连接各类阅读、教师全程伴随共同阅读、现代信息技术促进阅读等方法、路径,大力改革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让学生学会如何高效阅读和健康阅读,从而让语文课堂教学真正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并最终实现这样的终极目标:学生中学时代培养起来的良好的阅读习惯爱好为其终生的发展和幸福提供不竭的动力源泉。

关键词:阅读习惯;阅读方法;教材课文;共同阅读;信息技术

★本文系广东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2年度研究项目“基于培养中学生阅读习惯爱好的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立项批准号:2012YQJK177)总结性成果。

2013年12月,广东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2年度课题“基于培养中学生阅读习惯爱好的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研究在广东省龙川县赤光中学正式启动,课题组主要围绕“如何培养学生阅读习惯爱好”这个核心问题进行了两年的研究和实验,探索出了较为系统的关于中学生阅读习惯爱好培养的理论、方法和操作程序,开拓了一个更为开阔的充满生机的语文课堂教学新天地。现对这一研究探索作出以下总结。

一、以高效的阅读方法指导阅读

阅读方法早已是一门科学,关于阅读方法的书籍也很多,但是中学教材缺乏系统的具有操作性的阅读方法。而很多教师认为所谓传授阅读方法就是教学生怎样切分一篇文本的段落,如何分析文本中的修辞、语法等,很少教师会专门研究阅读方法以促进学生高效阅读。要培养学生阅读习惯爱好,就先要让学生掌握科学的高效的阅读方法来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然后才能培养学生的阅读爱好。

1.构建阅读方法校本课程

自古及今,人类积累了非常丰富的阅读方法,有的具有共性特点,有的个性色彩浓厚。这些阅读方法不仅分散繁杂,而且不一定都适合中学生学习,所以就有必要构建一个可供教学操作、适合中学生阅读运用的阅读方法校本课程。首先,根据学生的阅读特点,注重实用性、可操作性,编制系统的阅读方法校本教材。其次,适当讲解阅读方法有关理论,重点指导学生在各种材料的阅读中运用那些阅读方法。最后,建立一套阅读方法校本课程评价体系,以更好促进学生主动、积极运用阅读方法进行高效的、快乐的阅读。

2.开发运用国外阅读理论

相对于国内的以经验为主的阅读方法,国外有些阅读方法不仅有着完整严谨的理论架构,而且对现代人各种材料的阅读方式有比较针对性的纠正和促进。首先是由德国人克里斯蒂安·格里宁所著《超级快速阅读》这本书。可以从快速阅读的生理基础、进阶步骤、理解记忆三大方面对这本书的相关理论方法进行开发整合。指导学生学习超级快速阅读的方法不仅是要让学生提高阅读速度,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快速阅读中提高阅读的专注度、记忆力和整体理解文本的能力。其次是由美国人莫提默·J.艾德勒和查尔斯·范多伦两人合著《如何阅读一本书》这本书。这本书中关于如何提高阅读质量的阐述比较独到、全面,通过指导学生学习这些阅读方法,可提高阅读速度和阅读主动性,最终实现这样的目标——有效解决中学生普遍存在的阅读质量差和对阅读缺乏主动性的问题,让阅读成为学生乐于去做的一种艺术活动。

二、通过教材课文连接各类阅读

教材课文是语文教与学的根本依据,但正如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所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所以,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可以并必须引导出更多的例子以供学生阅读学习,从而让学生“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把握运用语文的规律”(《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也才能在此过程中顺畅、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爱好。

1.教材课文与期刊文章的连接阅读。第一,要指导学生选择适合自己阅读且方便与教材课文连接的优秀期刊。如《读者》《青年文摘》《意林》等。第二,要给学生找到教材课文与期刊文章的连接阅读的“交接点”,并给学生推荐、提示期刊文章中比教材课文写得更好的或教材课文没有的精彩处和有趣点。第三,要革新导读教学模式,营造生动活泼的阅读氛围,多组织各种阅读分享活动。如举行朗诵会、阅读心得交流会、读书笔记展览等。

2.教材课文与名著的连接阅读。第一,从节选自名著的单篇课文中找到可以触发阅读整本名著的“支撑点”。如把课文《鲁提辖拳打镇关西》的鲁提辖作为“支撑点”来连接阅读《水浒传》,这个“支撑点”除了可以直接触发阅读《水浒传》中篇幅不少的鲁提辖的故事和与鲁提辖有接触的其他水浒人物故事,还可以连接与鲁提辖没有直接关联的其他水浒人物,如同样在《水浒传》占篇幅不少的与鲁提辖性格相似的李逵和与鲁提辖外在形象相反的燕青。第二,综合各年级教材中与同一名著有关的课文,设置阅读整本名著的“攀登梯”。如在初中语文版的教材中,有多篇与《三国演义》相关的课文:七年级上册的《空城计》和《观沧海》,八年级上册的《赤壁》,八年级下册的《孙权劝学》和《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九年级下册的《出师表》,可以用这些课文中的有关情节、人物作为一级级“攀登梯”,分年级引导学生循序渐进、步步为营地阅读《三国演义》整本书。

三、教师全程伴随共同阅读

在网络和在图书市场上,关于导读方面的资料、书籍比较多,但是,无论是一般的导读经验介绍,还是像文学概论类的导读书籍,只能适当借鉴,而不能代替教师在其与学生共同阅读时的指导和分享。

1.教师与学生共同阅读时的指导。第一,当学生表面化阅读时,要设计问题指导学生使其感悟文本的深刻意蕴。如学生阅读《平凡的世界》可能会主要去关注故事里面的爱情情节而忽略包括爱情在内的人生真谛的感悟,这就要在一些重点篇章中设计一些探究问题,然后引导学生深入阅读有关内容。第二,当学生出现阅读倦态时,要指导学生发现、感受文本内容或构思的美妙之处。如《红楼梦》因为大部分情节的矛盾冲突不够强,学生阅读时很容易出现倦怠,这就要给学生提示《红楼梦》各章节的一些隐语内涵及章节之间伏笔、照应等创作手法,以此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教师与学生共同阅读时的分享。第一,与学生分享个性化的感悟。如与学生一起阅读《史记》中楚汉战争的历史,与学生分享刘邦最终战胜项羽取得天下是各种偶然性和必然性的统一。第二,与学生分享个性化的情感。如对《三国演义》中的一些人物,教师可以突破传统的看法,表达对刘备某些近乎虚伪性格的厌恶和对曹操博大胸襟的欣赏。

四、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促进阅读

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媒介的各种网络通讯交流软件的使用已成为中学生的重要生活方式,在导读中利用这些软件,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阅读。

1.以校本阅读微课程促进学生的阅读。第一,开发校本阅读微课程。首先教师针对某类书籍的导读的需要,开发专题知识、趣味探寻等微课视频,以指导学生顺畅阅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其次是鼓励学生个人或集体在阅读过程中自导自演有关内容并拍摄视频,这样的阅读活动具有趣味性,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阅读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最后把教师制作的微课视频和学生制作的优秀的微课视频上传到网络云空间,一起构建成了校本阅读微课程。第二,引导学生把纸质阅读和网络云空间的微课程学习结合起来。学生在阅读中遇到困难,可以随时到网络云空间的校本微课程中寻找解决办法;教师可以通过微信阅读群推送校本微课程视频来引导学生积极阅读。

2.以QQ、微博、微信促进学生的阅读。第一,通过QQ群组织阅读讨论会。可以针对阅读过程中的某一问题或某一章节,师生一起在电脑室里通过QQ群来讨论、探究,这种方式首先可以保证每一个学生平等发言的权利,其次可以充分释放学生思想的创造性。第二,通过微博群搭建阅读分享场。师生一起随时记录阅读感悟并发到师生微博群里分享,师生通过微博的点赞和评论互动功能进行关注、对话。第三,通过微信群设置阅读咨询室。学生课外阅读时有什么疑问可以随时发送到师生微信群里寻求帮助;教师有什么好的阅读辅助资料也可以随时发送到师生微信群里,供学生参考,帮助学生更好地阅读。

语文教师必须既立足于学生当下语文素养的提升,又放眼于学生未来精神生活的丰富,从而解放思想、包容开放、与时俱进,大力改革课堂教学的内容和方式,切实担负起培养学生阅读习惯爱好的责任。

(作者单位:广东省龙川县赤光中学)

[责编夏家顺]

猜你喜欢

阅读方法阅读习惯信息技术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浅谈语文阅读的教学方法
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培养一年级孩子爱上阅读的方法与策略
如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书香阅读 心灵成长
浅谈如何提高阅读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