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47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临床分析

2016-03-02卢永康

东南国防医药 2016年1期
关键词:临床特征

张 程,卢永康



·临床经验·

47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临床分析

张程1,卢永康2

[摘要]目的探究47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rimary biliary cirrhosis, PBC)的临床特征,加深对该病的认识,为该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有益的资料。方法选取2011年7月-2014年12月在江西万载县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47例PBC,回顾分析患者的实验室检测数据及临床信息。结果47例PBC,其中男8例,女39例,年龄为(55.1±11.5)岁,临床症状中,乏力(61.7%)、纳差(31.9%)、黄染(42.6%)及皮肤瘙痒(12.8%)等症状较常出现,同时伴发的4例干燥综合征。患者碱性磷酸酶和谷氨酰转肽酶水平高出正常值上限数倍,抗线粒体抗体(AMA)的阳性率为91.5%,大部分患者肝酶水平在熊去氧胆酸治疗后得到下降,其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有显著下降(P<0.05)。结论在对肝功能异常的患者进行诊治时,除了需要考虑肝炎病毒感染,慢性肝炎等常见病,应重视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等自身免疫疾病的诊断。

[关键词]原发性胆汁肝硬化;临床特征;抗线粒体抗体;熊去氧胆酸

作者单位:1. 332005江西九江,九江军分区第二干休所;2. 336100江西万载,江西万载县人民医院

引用格式:张程,卢永康.47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临床分析[J].东南国防医药,2016,18(1):82-83.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rimary biliary cirrhosis,PBC)是一种致病原因不明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特征是肝脏的非化脓性炎症、肝内胆管损伤,最终导致肝硬化和肝衰竭[1]。好发于35~60岁女性,女性与男性的发病比例大约为10∶1。PBC主要的血清学标记物为抗线粒体抗体(AMA),其中M2亚型对PBC的早期诊断非常有用。本文选取2011年7月-2014年12月在江西万载县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47例PBC,通过回顾性统计分析患者的实验室检测数据及临床资料,探讨研究该病的临床特征,为该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建议,结果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本组47例PBC。患者纳入符合2009年美国肝病研究学会(AASLD)[2]标准:①存在胆汁淤积的生化证据,主要是碱性磷酸酶(ALP) 升高;②抗线粒体抗体(AMA)检测≥1∶40;③组织学上存在非化脓性破坏性胆管炎以及小叶间胆管破坏的表现。当满足以上三条标准中的两条时即可诊断PBC。患者空腹8 h,采集静脉血并分离血清备用,用于各项指标检测。

1.2方法以日立718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采用宁波美康生物提供的试剂盒检测有关生化指标。采用德国欧蒙公司提供的试剂盒,测定抗线粒体抗体、抗gp210抗体、抗sp100抗体。收集病人有关各项临床资料。根据仪器及试剂盒所定正常值上限,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为50 U/L、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为50 U/L、谷氨酰转肽酶为39 U/L、碱性磷酸酶为150 U/L、总胆红素为20.5 μmol/L、直接胆红素6.8 μmol/L。

2结果

2.1临床症状与体征本文共收集PBC 47例,其中男8例,女39例,年龄为(55.1±11.5)岁;所有症状中,乏力29例(61.7%),纳差15例(31.9%),黄染20例(42.6%),皮肤瘙痒6例(12.8%),无明显症状体检入院9例(19.1%),腹胀腹痛18例(38.3%),胆囊炎胆囊结石6例(12.7%),干燥综合征4例(8.5%)。

2.2治疗前实验室检测数据治疗前47例PBC碱性磷酸酶、谷氨酰转肽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等水平均很高,而胆红素水平的升高以直接胆红素升高更为显著, AMA、抗gp210抗体和抗sp100抗体的阳性率分别为91.5%、29.7%、23.4%(表1)。

2.3接受熊去氧胆酸治疗后患者的实验室检测数据本文35例(74.5%)接受去氧胆酸(UDCA)治疗,依据国际推荐剂量1.3~5 mg/(kg·d)使用后,患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谷氨酰转肽酶、碱性磷酸酶水平均有显著下降(P<0.05),胆红素水平有所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47例PBC实验室检查结果(n=47)

表2 35例接受熊去氧胆酸治疗的患者

3讨论

目前,我国尚无确切的全国性PBC研究的流行病学资料。2010年的广州地区的普查报道,PBC患病率约为492/100万[3],与欧洲人群PBC发病率大体相当[4]。中国患者临床表现中,无症状只占19.1%,远低于欧洲PBC患者50%的比率[1, 5],因而在确诊该疾病时,中国人群症状已经非常明显,这可能是由于不完善的医保体系及中国传统的讳疾忌医有关。

本研究结果也证实,PBC患者常有乏力、纳差、黄染及皮肤瘙痒等临床表现,其临床实验室检查常表现为碱性磷酸酶、谷氨酰转肽酶明显增高,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稍稍升高[6]。2013年Wang等[7]研究显示干燥综合征(SS)、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硬皮病(SSc)等是与PBC合并存在的最为常见的结缔组织病,其发病率分别为37%、3.7%、2.8%。然而本文中,干燥综合征并发PBC只有8.5%,原因可能是因为自身免疫疾病相关检查在国内开展不够普及,导致自身免疫疾病的检出率偏低。因此,需要加强自身免疫疾病临床诊断的路径及相关知识的宣传。乙肝病毒及丙肝病毒感染是中国的一个沉重的公共卫生问题[8-9],而慢性病毒感染患者与PBC患者具有相似的临床症状,如肝功能指标异常,临床表现为乏力、纳差及黄疸等,而由于对PBC认识不足,常忽视进行PBC相关实验室检查,从而导致PBC的漏诊误诊。多项临床研究[10]发现,早期PBC患者通过熊去氧胆酸治疗,与相应年龄的正常人群相比存活率无明显差别,说明熊去氧胆酸对PBC的病程控制具有明显的效果。本文中,PBC患者在使用熊去氧胆酸后,肝功能水平较入院时有相当程度的好转,说明熊去氧胆酸对于该病确实具有较好的疗效。

总而言之,当出现类似肝功能指标异常时,除了需要考虑肝炎病毒感染,慢性肝炎等常见病之外,也应重视PBC等自身免疫疾病的诊断, PBC的早期诊断和积极有效治疗,能改善患者的预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顾而立,姚光弼. 中国人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临床特点:52年文献的系统分析[J]. 中华肝脏病杂志, 2009, 17(11): 861-866.

[2]Lindor KD, Gershwin ME, Poupon R, et al. Primary biliary cirrhosis[J]. Hepatology, 2009, 50(1): 291-308.

[3]Liu H, Liu Y, Wang L, et al. Prevalence of primary biliary cirrhosis in adults referring hospital for annual health check-up in Southern China[J]. BMC Gastroenterol, 2010,10: 100.

[4]Yarnell E. Primary biliary cirrhosis[J]. Alternat Complement Therap, 2012, 18(3): 148-151.

[5]Nguyen DL, Juran BD, Lazaridis KN. Primary biliary cirrhosis[J]. Best Pract Res Clin Gastroenterol, 2010, 24(5): 647-654.

[6]陆玮婷,姜星火,郭海燕,等. 70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J]. 临床肝胆病杂志, 2013,29(12): 926-928.

[7]Wang L, Zhang F C, Chen H, et al. Connective tissue diseases in primary biliary cirrhosis: a population-based cohort study[J]. World J Gastroenterol, 2013, 19(31): 5131-5137.

[8]陈勇,胡毓安.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大蛋白的研究进展[J]. 东南国防医药, 2013,15(4): 381-383.

[9]杨环文,陈育霞,丁红兵,等. 抗病毒治疗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病理的影响[J]. 东南国防医药, 2014,16(4): 391-393.

[10]查翔远,翟群超,宋有良,等. 23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临床特征分析[J]. 实用肝脏病杂志, 2012, 15(2): 149-150.

(本文编辑:张仲书)

(收稿日期:2015-10-26;修回日期:2015-12-09)

[中图分类号]R441;R446

[文献标志码]B

doi:10.3969/j.issn.1672-271X.2016.01.026

猜你喜欢

临床特征
结直肠癌脑转移的临床特征及其治疗
纵隔大B淋巴瘤22例临床分析
荨麻疹患者临床特征与护理干预探析
重症肺炎临床特征与治疗护理效果分析
嗜酸性粒细胞与慢性鼻—鼻窦炎合并鼻息肉的临床特征的关系
基层医院门诊52例干眼的临床分析
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肠炎合并良性惊厥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
轻度听力障碍婴幼儿临床特征及早期治疗
胺碘酮在快速房性心律失常中的疗效
老年糖尿病低血糖昏迷临床特征及治疗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