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翻译流程中计算机辅助翻译的基本功能

2016-03-02王春艳崔启亮

厦门理工学院学报 2016年4期
关键词:基本功能双语译文

王春艳,崔启亮

(1.厦门理工学院外国语学院,福建 厦门 361024;2.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英语学院,北京 100029)



翻译流程中计算机辅助翻译的基本功能

王春艳1,崔启亮2

(1.厦门理工学院外国语学院,福建 厦门 361024;2.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英语学院,北京 100029)

翻译流程分析表明,译前文件格式解析和译后质量追溯应与翻译记忆并列,共同构成计算机辅助翻译软件的三个基本功能,其中,格式解析是必要前提,翻译记忆是核心,质量追溯是保证。三个功能并提,理论上能够解决计算机辅助翻译软件适用范围问题,实践中有助于缩小国产和国外辅助翻译软件的差距,扩大辅助翻译工具的教学研究范围,提高翻译效率和译文质量,加快翻译行业现代化的步伐。

计算机辅助翻译软件;翻译流程;翻译记忆;格式解析;质量追溯

计算机辅助翻译(computer-aided translation,以下简称“计辅翻译”)的概念源于20世纪60年代,到了90年代,计辅翻译软件商业化,真正开始影响翻译行业[1]4。2002年,Bowker[2]系统总结了翻译记忆的重复利用特征,指出内部重复率高的科技和法律文本、外部匹配率高的升级软件或网站、同一领域文本、更新文本,适用翻译软件,而文学广告则不适用。这一观点影响深远,翻译记忆成为计辅软件的标志性特征。翻译记忆也一度成为计算机辅助翻译的同义词[3]。2010年,Baker等[4]把以版本升级为主要方式的软件本地化行业和重复率高的科技翻译看作计算机辅助翻译技术的主要应用领域,也是翻译记忆功能适用范围的论述。但随着经济全球化和通讯信息化的飞速发展,计辅翻译工具应用范围扩大。徐彬[5]从实践出发,分析翻译软件除了记忆之外,还能在翻译界面、术语统一、机器翻译融合、质量控制手段等方面提供帮助,主张非技术文本也适用辅助翻译软件。本文在此基础上,把以上功能按翻译流程划分,梳理计辅翻译技术还具有其他功能,以解决计辅翻译软件的适用范围问题,提高翻译效率和译文质量,加快翻译行业现代化的步伐。

一、计辅翻译工作存在的现实问题

目前,仅将翻译记忆功能看作是计算机辅助翻译的基本甚至是唯一特征,已经不能满足现实发展的需要。随着市场对翻译工作需求的变化,实际工作遇到的许多常见问题找不到合理的解决方案。如:

1.计算机辅助翻译软件的选购问题

在翻译记忆功能大体相同的前提下,能够翻译Word、XML格式等文档的常规计算机辅助翻译软件通常并不适用于EXE等特定格式的应用程序的翻译。

2.语言服务商的挑选问题

传统语言服务商无法打消软件开发商外包软件翻译时源代码可能被修改的顾虑。

3.译员的招聘问题

语言服务类企业高度关注专职翻译所掌握的翻译技术和工具[6],一些公司明确规定掌握翻译软件的译员优先考虑。

4.非科技文本大中型项目的翻译及管理问题

大中型非科技文本翻译,如果不使用计算机辅助翻译工具,仅仅依靠Word等传统办公平台,会给编审带来较大的压力。一旦出现质量问题,基本无法进行有效地修复。

5.计算机辅助翻译前沿技术跟踪问题

在翻译记忆功能并没有产生质的飞跃时,计算机辅助翻译软件的发展难以实现。

由此可见,在计算机辅助翻译应用实践蓬勃发展时,单单依靠翻译记忆无法跟踪计辅翻译软件的前言技术。因此,加强计辅翻译软件的理论研究,探讨计辅翻译软件的基本功能,构建以计辅翻译技术等翻译技术为依托的现代翻译模式,为信息化全球化的语言服务行业提供高效服务,已经迫在眉睫。

二、翻译流程中的计辅翻译软件基本功能

软件的功能包括功能性需求和非功能需求,其中功能性需求是“开发人员必须在产品中实现的软件功能”[7]。但不同时期、不同产品,涉及的功能并不相同。早期Bowker总结计辅翻译模块时,主要是讨论术语管理和翻译记忆。陈善伟[1]104-191归纳的功能已经有:创建项目、创建术语库和翻译记忆库、文档过滤(即格式解析)、分析字数、检索、预翻译、翻译、匹配、人机互动编辑、质量保证。高志军[8]在探讨如何测评计辅软件时,还提到语言资产维护的翻译记忆库维护和术语维护。软件发展的总体趋势是功能越来越多,但基本功能应是所有计辅软件均具有,缺一不可的功能。基本功能缺失,软件就无法使用或不能称之为计辅翻译软件。

计辅翻译工具的初衷是辅助人工更好、更快地完成翻译工作。翻译流程主要可分为译前、译中和译后,其中每个环节有其最基本的功能,翻译记忆只是译中阶段的基本功能。研究得知,译前准备环节的文件格式解析和译后的质量追溯同样重要,应与翻译记忆并列。鉴于翻译记忆已广为人知,不再赘述。下文重点讨论格式解析和质量追溯功能。

1.译前准备环节的文件格式解析功能

文件格式解析或格式转换,是隐藏源代码,提取资源文件[9],根据句号或回车符等规则断句,用句段展示待翻译内容的过程,也是译后生成译文的基础。文字和格式分离,文字得以清晰呈现,才能统计字数、报价。它以句段而非段落为单位,为之后分析文档重复率和匹配率、预翻译做好准备,翻译之后能自动保存为双语对齐语料。

从计辅翻译软件发展的历史看,是从能够隐藏源代码的辅助翻译技术才开始商业化,并真正对翻译实践产生影响的[1]4。计算机辅助翻译工具的发展过程也是解析格式不断增多、解析效果不断完善的过程。以历史最悠久,目前使用范围最广的塔多思软件为例,最初此软件只能处理纯文本文档,而Trados 6.5已能够支持翻译行业普遍使用的文件格式,被SDL收购整合后的SDL Trados Studio 2009版已支持可编辑的PDF格式[10],2015版能够打开并处理扫描的PDF格式[11]。国产计辅翻译软件,兼容的格式普遍较少,即使在国内市场,竞争力也明显落后。

能否有效地解析并还原文件格式,是不同种类及至不同版本的计算机辅助翻译软件的区别之一,也是传统翻译公司与现代语言服务商的一个分水岭。传统的翻译公司处理特殊文件格式的能力欠佳。目前,国内大部分传统翻译公司缺少专业的本地化工程人员,不具有较强的前期格式解析能力,难以完成文件抽取工作和计算确切的待翻译字数,得不到项目的重复率和匹配率,给不出合理的报价,无法接到第一手的利润更高的业务,只能转而做大型语言服务商的外部服务商[12]。因此,重视文件格式解析功能有利于提升计算机辅助翻译软件开发商、语言服务商和译员自身的竞争力。

格式变化后,计辅翻译软件也必须不断更新以兼容解析新的格式,格式解析成为跟踪翻译技术前沿信息的一个支撑点。文件格式多样化细化了翻译行业,催生了现代的全新的内容载体,如用户界面、网站、多媒体课件、视频、移动终端的应用程序等。新兴的翻译领域划分,不再以内容为区别点,而是以内容的载体即文件格式为主要区别点。犹如诗歌不同于散文,载体不同,尤其是载体的大小受限,其内容的表达方式也随之变化。新的载体随之引发出从翻译平台到展示方式、从词汇语法结构到表达风格、从翻译流程到质量评价标准,众多方面自成一体的用户界面翻译、网站翻译、多媒体课件翻译、视频翻译和应用程序翻译等新翻译领域。但目前国内高校教师对格式载体认识不足,新兴翻译领域较少进入高校课程,高水平人才的培养满足不了市场的需求,制约着翻译行业的发展。

计辅翻译软件能够解析文件格式,但过程复杂。任何一款计算机辅助翻译必须能够处理某种文件格式,但也只擅长处理某种或某些特定格式。期望一款辅助翻译软件完美地处理所有文件格式不切实际。为完成不同格式的解析,本地化工程职位兴起。本地化工程师负责译前文件格式解析和译后文件重构[13],翻译小组成员承担翻译任务,编审人员负责译文审校,形成现代翻译流程。本地化工程人员职位的兴起和以格式为区别点的翻译领域的快速发展,进一步证明了文件格式的重要性已经上升,成为细分翻译行业的重要特征之一。

2.译后编审环节的质量追溯功能

质量追溯包含两个方面:首先是需跟踪每个句段的译者和修改人,保证责任到人;其次,以双语对齐形式保存语料,让每句译文均有原文配对,搜索原文即可追溯到译文,搜索译文还能查看相关原文。后者的优势在一致性方面最为明显。句子层面对齐的双语语料是质量追溯的前提和保证,也必然具有追溯功能。也正因为双语对齐语料自然而然具有追溯功能,所以开发人员或研究人员关注更多的是具体的质量控制工具,而其后隐藏的质量追溯功能反而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无论处理格式还是翻译内容,最终目的是提交合格甚至优质的翻译产品。目前,辅助翻译工具的质量保证模块越来越多,涉及到漏译、翻译一致性、标记、数字、空格、术语等,具有批量汇总检查结果、返回原双语文件定位修改等诸多功能,但这些毫无例外是以双语语料为处理对象,以质量追溯为前提的。

翻译编辑和翻译编辑审校(TEP)通常并提,构成译文生产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14]。本文之所以将编审环节单独列出,是因为现代翻译项目通常时间紧,任务繁重,基本采用多人协作方式完成。实践中,被公认为最不合适使用辅助翻译软件的文学译著也很少由一人单独完成。当下的多人协作模式,已经不再限于传统的专职译员之间长期的合作模式,还包括为了完成特定项目临时组织在一起的非专职译员为主力的众包翻译模式[15]。

单个译员的译文再完美,不同译员的译文汇总到一起,不可避免会造成风格不统一、术语不统一等翻译问题。如果译前没有规划,译中没有及时交流,多人协作的结果往往会风格各异,难以统一。即使前期和中期工作较好,也难免在译后编审时突发客户更改原文或术语的情形。初译一旦完成,传统模式下的编审人员很难提高稿件质量。

如果翻译时使用计辅翻译软件,保存双语语料后,译文即可追溯、批量修改。质量追溯为译文加上一道强有力的保险。相反,无原文的译文无法进行快速有效的跟踪。传统翻译模式下保存的段落层面对照的双语语料与辅助翻译工具作业模式下生成的句子层面对齐的双语语料相比,跟踪速度更慢,也无法使用辅助翻译工具自带的工具或第三方质检工具快速汇总问题或自定义检查。

鉴于此,即使待翻译文档是常见的Word等Office格式,无需借助专业的软件即可开始翻译工作,文档本身也没有重复率或匹配率可言,但如果涉及多人协作,使用计辅翻译软件的句对齐的双语稿件质量可以追溯,更能应对突发事件,确保稿件质量。

由此可见,解析文件存在形式即数据存储编码,是计算机辅助翻译处理待翻译文件的前提。没有这个前提,再强大的翻译记忆功能也没有用武之地。而翻译记忆过程中产生的双语文件,是追溯和批量修订的基础;可追溯的功能,则为保证文件的翻译质量增加了技术保证。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共同构成计算机辅助翻译的基本功能。

三、计辅翻译软件的适用领域

综合应用三个基本功能,重新探讨计辅翻译软件适用的领域,就会发现Bowker是以译中翻译记忆功能为依据,得出计辅翻译软件不适用文学广告等不适用辅助翻译软件的结论的。在那个年代,格式解析功能远不如现在丰富,人们对翻译记忆的认识也远不如现在深刻。徐彬在实践的基础上,增加译前友好的工作界面和译后质量控制,扩大了辅助翻译软件的应用范围。只是友好的工作界面是译前格式解析之后呈现的结果,质量控制是以译后可追溯的双语对齐语料为处理对象的。因此格式解析和质量追溯才是计辅软件的基本功能。

以译前格式解析为依据,任何涉及提取文字、统计字数等译前环节的任务,均可以使用计辅翻译软件,即使之后不再进行翻译或其他环节,也适用计辅翻译软件。译中翻译记忆和译后质量追溯也是如此。因此,三个基本功能的任何一个功能,可单独也可互相组合构成适用计辅翻译软件的条件。计辅翻译软件不仅能服务于专业的翻译人员,也能服务于文字研究、语言质量管理等非翻译行业人员。

四、结语

翻译记忆功能,作为计辅翻译软件区别机器翻译的主要特征,在计辅翻译软件的发展过程中功不可没。但随着时代的发展,仅仅重视翻译记忆这一功能,已经无法解决业界普遍存在的软件选购、语言服务商和译员挑选、非科技文本的翻译管理、译员培训、软件技术传播等问题,也无法跟踪计辅翻译软件的前言技术。重新理性地反思计辅翻译软件的基本功能,则能有效地提升其技术,拓展其应用范围。细化翻译流程,分阶段考察计算机辅助翻译的基本功能,结果表明格式解析是必要前提,翻译记忆是核心,质量追溯是保证。在目前依靠翻译记忆的理论和教学研究已经落后翻译实践的大背景下,以三个基本功能为框架的研究,能够跳出单纯从译员视角或译中环节考察计辅翻译软件的局限,转而关注语言服务产业链中的各个主要环节,有利于加快培养涉及所需的译员以外的专业人才,为语言服务行业的现代化做出贡献。因此,从三个基本功能的视角,论述计辅翻译和机器翻译等其他翻译技术的区别,尚待进一步展开。

[1]陈善伟.翻译科技新视野[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4.

[2]BOWKERL.Computer-aided translation technology:a practical introduction[M].Ottawa:University of Ottawa Press,2002:112-114.

[3]LAGOUDAKI E.translation memories survey 2006:users’ perceptions around TM use[EB/OL].(2006-11-28)[2016-02-19].http://mt-archive.info/Aslib-2006-Lagoudaki.pdf.

[4]贝克,萨尔达尼亚.翻译研究百科全书[M].2版.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0:48.

[5]徐彬.基于计算机翻译技术的非技术文本翻译实践[J].中国翻译,2015(1):71-76.

[6]王传英.2011年企业语言服务人才需求分析及启示[J].中国翻译,2012(1):67-70.

[7]黄国兴,周勇.软件需求工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13.

[8]高志军.计算机辅助翻译工具测评框架初探[J].中国翻译,2013(5):74.

[9]王华伟,崔启亮.软件本地化:本地化行业透视与实务指南[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5-8.

[10]SDL Group.SDLTrados Studio 2009 Release Notes[EB/OL].(2009-04-21)[2016-02-19].http://downloadcentercdn.sdl.com/T2009/SDLTradosStudio2009ReleaseNotes.html.

[11]SDL Group.SDLTrados Studio 2015 Release Notes[EB/OL].(2015-10-21)[2016-02-19].http://producthelp.sdl.com/kb/Articles/8571.pdf.

[12]王春艳.计算机辅助下的机械工程文档翻译:以某汽车《维修手册》为案例[J].厦门理工学院学报,2012,20(2):104-107.

[13]崔启亮,胡一鸣.翻译与本地化工程技术实践[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2-9.

[14]王华伟,王华树.翻译项目管理实务[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有限公司,2012:96-97.

[15]陆艳.众包翻译模式研究[J].上海翻译,2012(3):74-78.

(责任编辑李宁马诚)

Basic Functions of CAT Tools from the Translation Flow Perspective

WANG Chunyan1,CUI Qiliang

2

(1.School of International Languages,University of Xiamen Technology,Xiamen 361024,China;.School of International Studies,University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and Economics,Beijing 100029,China)

Analysis of translation flow shows that the file format conversion in pre-translation and traceability in post-translation should be listed with translation memory as the three basic functions of CAT tools,of which file format conversion is a prerequisite,the translation memory the core,and traceability is a quality guarantee.Addition of these two functions to CAT basics helps theoretically to create new solutions to question of suitability of CAT tools,and,in practice,facilitates to narrow the gaps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CAT tools,enlarge teaching and reach ranges,improve translation efficiency,and step up modernization of translation industry.

CAT tools;translation flow;translation memory;format conversion;traceability

2016-02-19

2016-06-17

福建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JB13136S)

王春艳(1980-),女,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计算机辅助翻译。E-mail:wangchunyan@xmut.edu.cn

H085

A

1673-4432(2016)04-0066-04

猜你喜欢

基本功能双语译文
Stem cell-based 3D brain organoids for mimicking,investigating,and challenging Alzheimer’s diseases
译文摘要
Analysis of Strategies and Procedures Employed in Translating Literary and Non—literary Text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Functionalist Theory
I Like Thinking
快乐双语
快乐双语
快乐双语
水果的新家
博物馆基本功能
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