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基层党校科研与教学质量提升

2016-03-01周洪军山东省临沂市委党校山东临沂276005

关键词:基层党校

周洪军(山东省临沂市委党校 山东临沂 276005)



浅议基层党校科研与教学质量提升

周洪军
(山东省临沂市委党校山东临沂276005)

摘要:党校科研是党校教学的理论基础和逻辑支撑,而党校教学又是党校科研的目的和归宿。当前基层党校教学中普遍存在“上不入天”、“下不着地”、内容偏颇、操作性差等问题,是因为在党校科研工作中存在着“党校姓党”意识薄弱、对党校科研工作重要性认识不足、科研物质保障不足、科研管理制度不健全等缺陷。鉴于此,基层党校要有效提升教学质量,应从加强对党校科研的领导与支持、强化党校科研及其成果转化、加强党校教研学科建设和学术交流、建立健全奖惩机制、强化党校科研管理等几个方面入手。

关键词:基层党校 党校科研 党校教学

2015年12月9日颁布实施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校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强调:加强和改进党校工作是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迫切需要,是落实全面从严治党的内在要求,是促进党校事业健康发展的紧迫课题。鉴于加强和改进党校工作的重大意义,对科研能力相对较弱的基层党校而言,尤其要加强科研能力建设,借以提高教学质量,从而切实发挥培训轮训党员干部的主渠道作用。[1]

一、党校科研与党校教学及其二者的关系

所谓党校科研,就是指党校为了履行党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机构、党员干部和理论干部的培训基地以及党委政府决策重要的思想库职能而开展的科学研究工作的总和,主要可分为学术科研、教学科研以及咨政科研。其中,学术科研主要是指履行党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机构以及党的重要理论宣传阵地职能,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及其最新中国化成果所进行的研究,是一种最基础性的科研。教学科研 是为了履行党校培训轮训干部主渠道职责、旨在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而展开的科研,主要指为开展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而进行的专题开发。咨政科研是指为发挥党委政府决策咨询思想库作用,针对当前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热点、难点问题而展开的研究。根据《意见》的指示精神,咨政作用主要是副省级以上党校的职责,因而基层党校的咨政科研主要限于本市县重大现实问题的调研,以为本级党委政府决策服务。值得强调的是,上述三种科研类型并不是相互孤立、截然分开的,而是互有交叉与重叠,共同构成党校教学的必要基础和必备支撑。[2]

所谓党校教学,就是指党校为了履行党培训轮训干部主渠道职能而对学员实施的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的总和,是党校工作的重点与核心之所在。就其内容而言,主要可分为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两个方面。其中理论教育是指以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导读课为重要课程,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为中心内容,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重中之重的教育;这种教育旨在引导学员紧跟党的理论创新步伐,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立场观点方法,切实做到学而信、学而用、学而行,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更好地用马克思主义及其最新中国化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党性教育是指理想信念教育和党的宗旨教育,主要是通过深入开展党史国史教育、革命传统教育、道德品行教育、法治思维教育、反腐倡廉教育,引导学员提升政治修养、道德修养、法纪修养、作风修养,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红色基因,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党校教学与党校科研作为党校工作的中心与重点工作,是相互关联、密不可分的。一方面,党校科研是党校教学的理论基础和逻辑支撑;若没有一定的党校科研作基础和支撑,党校教学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教学内容就没有生命力,就不能达到应有的教学效果。另一方面,党校教学是党校科研的目的和归宿;没有党校教学需求的引导,党校科研就是书斋里的学问,不能充分体现出实践价值。鉴于此,《意见》中明确规定:“党校科研要紧紧围绕教学展开,以更多有价值的研究成果服务于党校教育培训。”

二、基层党校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近年来,随着基层党校教研队伍学历层次不断提升,基层党校教学已取得了极大进步,基本能够满足基层党校培训轮训干部的教学需要。同时,我们还应该看到,由于种种主客观因素的制约,基层党校教学科研仍存在着诸多缺陷与不足。主要在于:

其一,“上不入天”。就是指在教学中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讲解不透透彻,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理论成果以及党的相关政策不能准确把握,教学专题没有理论深度,不能体现作为党校教师在理论方面相对于学员的强项和优势,因而不能从学理的角度与学员产生共鸣。[3]

其二,“下不着地”。就是指教学内容未经深入基层实地调研,倾向于闭门造车、凭空想象,对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些重大现实问题讲的不深、不透,从而致使教学专题不接地气,难以与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学员进行深层次交流,致使教学效果差强人意。

其三,内容偏颇。不能突出党校教学有别于一般高校或培训机构的特色和优势,未能将党的理论和党性修养问题作为重点教育内容,不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来说明并解决实际问题。[4]

其四,操作性差。一方面由于缺乏应有的逻辑素养而致使教学专题没有一个完整的逻辑框架,单纯地事例罗列、故事讲述、数字堆砌,逻辑推进缺乏紧密度和说服力;另一方面,对成人教育过程中的思维模式、心智发展等关键方面缺乏必要研究,未能准确理清成人教育与全日制教育的差异与特点,致使学员产生厌学心理。

造成基层党校教学上述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根本原因无疑在于党校科研薄弱;而影响基层党校科研工作的因素主要在于:

其一,“党校姓党”意识薄弱。与一般意义上的学术研究根本不同,“党校姓党”的原则要求党校科研必须为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服务、为培训轮训教学服务。然而,在基层党校中,一些教师“党校姓党”的意识不强,倾向于将党校科研混同于一般的学术科研,不能将“党校姓党”原则贯彻到科研实践中。

其二,对党校科研工作重要性认识不足。相对于显性的教学工作而言,科研工作在更大程度上是隐形的,在很多时候看不见摸不着,因而一些教师甚至领导误认为抓科研不如强化教学成效来得快。岂不知没有科研支撑何来教学成功?这种认识无疑是一种“只要葫芦不要叶”的错误观念。[5]

其三,科研物质保障不足。科研是一项极为耗时费力的工作,需要一定的物质(比如资料信息、调研使用车辆等)投入作保障。然而由于基层党校资金、物资配备普遍缺乏,再加领导对科研的认识误区,往往将资金更多地用于他们所认为的更“重要”的地方。

其四,科研管理制度不健全。基层党校普遍缺乏健全的、根据自己具体状况而制定的科研管理制度,大多是借鉴上党校的一些管理经验和做法。然而,这些适用于上级党校的科研管理制度,在基层党校科研管理中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一定的水土不服问题,以至于引发管理不力问题。

三、基层党校以科研强化促教学质量提升的可行路径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要推进基层党校教学质量提升,就必须加强科研工作;而要加强科研工作,基层党校必须做到如下几点:

其一,坚持“党委办党校”原则,加强对党校科研的领导与支持。一方面,切实发挥各级党委作为办党校管党校建党校的主体作用,把党校科研工作纳入党的建设总体安排,每年至少党校科研工作专题研究一次党校工作;党委主要负责同志要经常关心、过问党校科研工作,每年至少一次到党校调研指导或与教师座谈,帮助解决科研工作中的实际困难;支持和促进党校教研人员外派挂职交流,为党校教师挂职锻炼、进行社会调查提供必要帮助。另一方面,健全党委领导下的党校科研经费保障机制,责成将党校科研经费纳入党校财政预算统筹考虑,为科研工作提供坚实支撑;加强对教师办公设施、图书馆、教研基地等基层党校教研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拨款。

其二,坚持“党校姓党”原则,强化党校科研及其成果转化。一方面,确立党校科研重点。充分发挥党校马克思主义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机构功能,将马克思主义理论及其最新中国化、时代化成果作为研究的重点研究内容;要紧紧围绕教学展开研究,加强对重大现实问题研究的研究,及时跟进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做到重大节点有声音、重大问题亮观点、重大时段搭平台,为党员干部学习贯彻中央精神提供正确引领和学理支撑;加强对社会思潮的辨析和引导,发挥党校报刊、网站等思想理论阵地的作用,及时澄清模糊认识,抵制错误思想,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另一方面,强化党校科研成果的转化。要将根据教学所出题目作出的科研文章走进党校课堂,将一些具有指导性的调查报告与论文顺利转化成教学专题,切实实现教与学、理论与实践、学术性与科学性科学转化和良好对接,使之,真正产生科研、教学、实践良性互促的作用,充分发挥党校科研理论对现实的指导作用,形成教学科研一体化,扩大科研的学术影响力和实践指导作用。

其三,加强党校教研学科建设,增进教研学术交流。一方面,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党性和教育学科建设,积极扶持教学急需且相对薄弱学科,逐步形成突出党校特色、满足干部培训需要的学科体系;实施党校系统“名师工程”,加强学科带头人培养工作,着力培养政治强、业务精、作风好的科研骨干教师;实行蹲点调研制度,组织党校教研人员到基层一线深入了解实际,加深对国情党情的认识,打造一支理论水平高、科研能力强、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教研队伍。另一方面,要创新党校学员参与科研机制,建立市县两级党校系统科研协作机制,确立科研模式,提高科研水平;加强同国内理论界学术界联系与交流,加强党校系统与行政学院系统、高等学校系统、科研院所系统的科研交流与合作,构建协同创新的新模式新机制。

其四,建立健全奖惩机制,激发科研人员工作热情。科研管理制度是引导教师科研工作的外在牵引力,要针对教师科研的特点,逐步完善教师科研的考核办法,建立激励与约束相结合,手段与目的相结合的规章制度,形成以激励机制为主,约束控制机制为辅的科研制度体系。同时,还应着力于推进党校组织人事制度改革,进一步形成民主、公开、竞争、择优的选人用人机制,建立健全科研考核激励机制。探索建立符合党校科研特点的师资准入和退出机制、师资考核评价体系、职称评定和岗位聘任办法,推行教师竞争竞聘上岗,探索建立岗位等级、工作业绩与薪酬福利挂钩机制。借由上述机制,增强从事科研工作的动力与热情,充分调动全体教师的积极性与创造性,从而在党校形成大兴调研、科研之风,造就科研工作人人参与,教学科研同步跟进、共同提高的良性发展氛围。

其五,强化党校科研管理,为科研质量提升奠定组织基础。党校科研部门要强化科研管理,切实做到科研工作有布置,有检查,有督促,有落实。科研管理部门要为每位教师建立一套完整齐备的个人科研档案,借以完整而忠实地记录每位教研人员的科研情况,使科研管理科学有序、奖罚有据,从而激发教师的竞争意识,使科研管理的规章制度的外部推动力量转化成一种自我加压、自我督促的内在动力。同时,科研管理部门还要主动与各教学处室联合找课题、搞调研,充分发挥自身职能优势与专业优势,以深入基层、深入实践的方式做好优势结合和课题调研工作,共同围绕当前本地各项事业全面推进进程中面临的矛盾和问题,做好针对性的调查研究工作,提高科研的现实价值。

综上,作为党校工作的重点方面与核心环节,党校科研与党校教学使相互关联、密不可分的。由于目前党校科研中存在着诸多缺陷与不足,致使党校教学尚未能完全满足基层培训轮训党员干部的需要。然而,我们有理由相信,通过加强对党校科研的领导与支持、强化党校科研及其成果转化、加强党校教研学科建设和学术交流、建立健全奖惩机制、强化党校科研管理等措施,基层党校科研工作必将有效推进,教学质量必将得以大幅提升,从而切实发挥培训轮训党员干部主渠道作用!

参考文献:

[1]许清君.试论党校科研对教学的支撑作用[J].大连干部学刊,2013(3).

[2]额日很巴依拉.试论基层党校科研工作的创新[J].东方文化周刊,2014(11).

[3]郑震.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开创党校科研工作新局面[J].宁夏党校学报, 2013(2).

[4]黄传英.党校推行调研、教学、科研、咨政一体化发展模式探讨[J].中共南宁市委党校学报,2012(2).

[5]夏自军.全面推进党校科研工作制度现代化[J].山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3).

猜你喜欢

基层党校
基层党校干部培训实效性探索与思考
基层党校干部培训实效性探索与思考
基层党校面临的新形势新问题及创新发展的对策建议
浅析基层党校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加强基层党校新型智库建设的思考
基层党校初建智库工作的建议与思考
基层党校党性教育系统化探索
当前基层党校教师应具备的素质与能力
对提高基层党校党建工作的途径分析
浅谈提高党校政治理论教育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