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学生真实的感受到“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2016-03-01新宾镇中心小学辽宁抚顺113000

关键词:情景教学课程改革数学知识

韩 莉(新宾镇中心小学 辽宁抚顺 113000)



让学生真实的感受到“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韩莉
(新宾镇中心小学辽宁抚顺113000)

摘要:课程改革也就是在如何让学生学会,会学,乐学上下功夫。

关键词:课程改革 数学知识 生活 情景教学

一、数学知识源于生活

创设一个学生感兴趣的便于提炼出数学问题的生活情境至关重要。

《课标》指出,数学教学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实践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使他们在老师创设的生活情境中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也就是说,一节课能创设出一个恰当的学生感兴趣的便于提炼出数学问题的生活情境,对于一节课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以前我上课就是直接把例题写在黑板上,或者后来稍微好一些,把配有图片的例题用大屏展示给学生,直接让学生对例题进行分析,解决。不管怎样做,就是直接把数学问题抛给学生。现在强调要为学生创设一个蕴含数学问题的生活情境,把学生带入情境后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提出,分析,解决问题。体现了数学知识源于生活。每次备课,我都要认真的研读课标的相关部分,看看我要讲的这个知识点的教学要渗透什么数学思想方法,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要达到什么水平,还要钻研教参,教材,这样才能确定一节课的教学目标,重难点。做到这些之后,再去寻找那个合适的情境。其实,创设一个情境也不难,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嘛。数学知识的产生就是人类根据生活需要一点点积累下来的,我想总能找到生活原型吧。我们老师可以创造性的使用教材,但是教材里有些习题,图片就会为我们创设情境带来灵感。比如《生活中的百分率》一课,教材就给了一幅图,两条信息。那么根据教学需要,我创设了一个体育老师要招募篮球队员的情境,前面又加了一组信息。把学生带入这个情境后,每个学生都成了临时的评委。根据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基础,一下子就能判断出第一组(投篮总数相同,投中次数不同)谁的投篮水平高。当面临第二组(投篮总数和投中次数都不同)的时候,就会发现问题:两个人的投中次数和投篮总数都不一样,进而提出问题,怎么比较出水平的高低呢?这其实就成功的把生活问题转化成了数学问题。接下来,孩子们会积极的想办法进一步的分析,解决问题。首先想到了通分,又根据实际情况发现了通分的局限性:如果有七八十人来报名都要这么计算出结果再通分吗?这是实际情况呀,进而学生又想到用百分数来表示结果。那我们来看看整个过程应该是数学问题和生活情境互相融合的,数学问题从生活情境中提炼出来的,生活情境又为数学问题的教学提供了背景。再比如《圆的周长》那课,教材上也是出示一组图片,孩子们在测量圆的周长和直径,探讨它们之间的关系。这节课,我把孩子们带到了一个充满生活气息的农家小院,出示一副图片:女主人要在自家的院子里用铁丝网围一个正方形的菜园儿和一个圆形的鸡栏儿,那么她要买多长的铁丝网呢?问题一出,孩子们马上根据原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就把这个生活问题转化成数学问题:其实,就是要求正方形和圆形的周长。正方形的周长已经学过了,通过和正方形周长的类比,学生理解了圆周长的含义。并大胆的猜测,圆的周长和直径有关系,并进一步猜测,也许是三倍关系,也行是四倍关系。那咱们就来动手验证一下,通过小组合作实验得出了结论,圆的周长是直径的三倍多,进而认识了圆周率π,推导出C=πd的圆周长公式,此时给出数据,计算出圆形鸡栏儿的周长,知道了女主人应该买多长的铁丝网了,完成了任务。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学会了猜想——验证——得出结论——应用的学习方法,同时还渗透了类比,转化等数学思想和方法。整个过程,学生是热情高涨的,他们不是在单纯的学习数学,而是在为女主人解决生活问题。农家小院,同学们多熟悉呀,我们的孩子大部分生活在农村,这些问题也许在生活中看见大人们做过,一定很感兴趣。这样设计,不但能让学生学会,更让学生会学了。这一改变是我在“会学”,“乐学”上下的功夫。

二、数学知识又服务于生活

习题的设计也要生活化,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

《课标》强调,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将教学活动置于真实的生活背景之中,将生活情景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相互融合。前面我谈到的第一点,每一节课的课始,我都创设一个情境,将生活情境数学化。那么学完新知识后,我设计的那些有梯度的习题,就是在将数学问题生活化。我用心设计每一道练习题,在考虑难易程度的基础上,设计的练习题都是在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每一道题不是单纯的练习题,而是有生活背景的问题,目的是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知识的趣味性和实用性。一提到数学,大部分人就想到了繁琐的计算,认为数学是枯燥无味的。如果让学生感受到学好数学有用,不是为了考试,不是为了升学,而是生活需要,那学生对数学有了兴趣,自然就降低了难度。初中,高中的数学知识都没有我们小学数学的实用性强。在生活中用的最多的还是小学学的这部分数学知识。大家想一想,我们每个人生活中的每一天是不是都离不开数学知识呢?所以,我要通过课堂让学生真实的感受到这一点。

其实,为了更好的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在备课的时候,我尽量让学生在每一节课里,都处在同一个情境里,也就是“一条主线串到底”。我不是在课始创设一个情境把学生带进去之后就把情境扔一边了,而变成纯粹的教学数学知识了,而是整节课至始至终让学生处在同一个情境里来学习数学知识。比如《圆的周长》一课,通过圆形鸡栏儿推导出了C=πd。后面我是这样设计的:男主人刚要出发,准备到县城去买铁丝网。女主人又想起了一件事,自家的菜墩开裂了,想让男主人买一些铁皮给菜墩扎上一圈。那要买多长的铁皮呢?女主人测量出菜墩的半径是35厘米,孩子们经过思考推导出了C=2πr这个公式。这回男主人可真的要出发了,他家离县城有5KM的路程,男主人骑着车轮半径是33厘米的自行车到县城,车轮大约要转多少周呢?这样就完成了例1的教学。后面的巩固练习,牛栏问题呀,毛驴儿拉磨的问题呀,也是在为农家小院解决生活问题。再比如《生活中的百分率》一课,课始通过招募篮球队员一事理解命中率的含义,掌握计算方法及把分数,小数化成百分数的知识。然后通过小组合作找出生活中更多的百分率。孩子们找到了及格率,优秀率,出勤率,近视率等等,到最后巩固练习时,解决校务日记上的六年部的出勤率,为学生实践活动时写的数学日记纠错等,从头到尾都是在校园里解决生活问题。我做的这些都是为了让学生“会学”,“乐学”而努力。

总之,让学生的生活走进数学课堂,让数学课堂充满生活气息,才能更好的使学生“学会”、“会学”、“乐学”,为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情景教学课程改革数学知识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模拟情景 重在参与
“双创”形势下高职财务管理课程改革探索
运用情景会话构建高效的初中英语课堂教学
基于创意的对口单招色彩课程改革突破点研究
情境教学在语文课堂的应用浅探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