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入党动机的调查与研究

2016-03-01刘爱平沈传华

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1期
关键词:入党动机党员

刘爱平,沈传华,罗 纯

(襄阳职业技术学院, 湖北 襄阳 441050)

大学生的入党现象是当前大学校园的一个热点问题。是什么原因趋使莘莘学子如此踊跃地向党组织靠拢?他们迫切期待加入党组织的动机和目的是什么?这是党建工作者应当高度关注和认真思考的问题。鉴于此,文章对襄阳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襄职”)高职学生入党现象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并对他们的入党动机进行了深入分析和研究。

一、对象与方法

1.对象:在襄职所属的六个二级系院(医学院、经济管理学院、生物工程学院、外国语学院、汽车工程学院、人文艺术学院)2011级、2012级、2013级三个年级各专业的学生随机发放问卷400份,回收有效问卷369份,回收率92.25%。

2.调查问卷设计:自行设计问卷进行调查。对问卷先进行了预调查,随后吸纳辅导员、学生等多方建议修改调查问卷并定稿。问卷表共设有15个方面的问题,其中重点包括递交入党申请书人数、大学生对入党的认识、入党的动机等内容。

3.调查方法:随机调查问卷调查法。向参加调查的学生讲明调查的目的和填写方法,第二天收回问卷,同时,深入学生之中进行座谈和个别访谈。

二、结果

调查数据显示,襄职大学生踏进学校3个月的时间内,有40%左右的学生就纷纷递交入党申请书,积极向党组织靠拢,有些班级几乎全部学生递交申请书,在学生中形成了争相入党的热潮。85%的学生对中国共产党有一定程度的了解,75%的学生有入党的愿望,61%的学生认为“很有必要,期待加入中国共产党”。27%的学生入党动机是“对共产主义理想的追求”,有48%的学生认为周围同学最主要的入党动机是“信仰共产主义,更好地为国家、人民、社会服务”,40%学生入党动机是“接受党的教育和培养,提高个人素质”,58%的学生选择“在不损害集体利益又能兼顾个人利益的前提下申请入党”,20%的学生认为“入党是为了以后更好地找工作”,认为拥有党员身份对在校的评奖评优存在很大和较大影响的占50%,认为拥有党员身份对工作后的升迁存在很大和较大影响的占50%,认为“入党作为追求功名和个人利益的砝码”这种想法正确的占15%、认为不正确但可以理解的占37%,认为“为找一个好工作而要求入党的动机”值得肯定和有一定合理性的占59%,认为“入党光荣,入党能更好地证明自己,展现自我”想法的占30%,入党动机为“父母长辈们的要求”占11%,认为申请入党是“看着同学都申请入党,那我也写申请”占7%。

三、大学生入党动机类型分析

从调查结果和个人访谈显示,在当前社会转型的新形势下,大学生入党动机呈现多样化趋势,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

(一)立志成才型

襄职27%的学生自我评价最主要的入党动机是“对共产主义理想的追求”,有48%的同学认为周围同学入党动机是“信仰共产主义,更好地为国家、人民和社会服务”。抱有这种入党动机的积极分子思想比较活跃,学习和生活态度积极主动,富有探索和牺牲精神,向往真理,憧憬未来,在同学和老师中具有良好口碑。他们关心自己生存发展的学院和社会环境,通过学习、生活、实践等多种途径接触和认识社会,拥护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各项方针政策,认定马克思主义是真理并作为自己的人生信仰,注重思想品德修养,把申请入党当作追求、学习、实践和人生思索,产生了正确的入党动机,非常可贵。他们是学生入党积极分子中的佼佼者,敢于奉献、勇于奉献、甘于奉献、乐于奉献,而入党行动的本身就是在向党组织表白自己的奉献之心。他们值得提倡,应该树立为班级学习的榜样。

(二)注重情感型

襄职40%学生入党动机是“接受党的教育和培养,提高个人素质”,通过座谈和个人交谈发现这部分学生对党怀有朴实和真挚的感情。襄职大学生以农村孩子居多,具有爱国主义传统和情怀,在伴随他们成长的这十几年,党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带来了农村的繁荣发展,国家的综合实力日渐增强,城乡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大幅提升,社会主义出现了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势头。[1]在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下成长起来的高职生入党的愿望,首先是来自家庭环境的影响和家庭成员的引导,或感恩党和政府的关怀帮助。其次是随着社会实践和人生阅历的增加,拓展了思想视野,他们认识到正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正确,才有了人民的富裕和国家的富强,爱国就应当热爱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中国共产党,就应当奋勇投身到我们党的队伍建设中去,正是基于这样的认知,他们超越了对党的认识仅仅停留在一种朴素的感情上,政治和思想境界得以升华和夯实。这种类型的学生需要在学院党组织的关心下,加强党的知识和马列主义理论引导,树立共产主义信念,真正做到把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目标,与努力学习、勇于担当、报效祖国的现实目标连接起来,成为优秀的共产主义战士。

(三)发展规划型

持有这一类型的高职生一般有较为明确的自我人生设计和职业发展规划,他们对入党有一种强烈的愿望和需求,积极向党组织靠拢,主动参加各种有益活动,是因为他们懂得在不同年级、不同阶段有不同的自我发展层次。必须辩证地看待这种类型。襄职在对学生的素质拓展要求中,有诸如“撰写入党申请书、积极参加组织活动可以加学分”的规定,有些同学是受学分利益驱使而提交入党申请书而非发自内心的愿望;少数同学觉得“积极写入党申请能够评先进评优秀”、“入党能为未来找份好工作加码”,因此在日常生活和社团活动中,他们主动参与,踊跃表现,追求个性化发展。反映在入党动机上,他们把入党和大学学习生活作为人生道路上个人发展的铺路石,在入党行为和日常生活中能够“服从党的利益,兼顾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在价值取向上,他们有较强的复合性和兼容性,在社会与个人奉献与索取、大义与私利的关系模式中,他们不做严格的边界性取舍,而是混杂在一起,力图两者兼顾。调查表明,襄职有58%的高职生选择“在不损害集体利益的前提下兼顾个人利益”,有54%的高职生选择“入党动机中考虑有加学分、评先进、找工作等个人因素”。虽然这一类型的入党动机能够在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的抉择中寻求着平衡,但在两者相冲突时,申请入党主体通常有利己主义的念头闪现。这种类型的学生迫切需要在学院各级党组织的帮助下,加强学习和引导,帮助他们在大学学习和生活实践中逐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实现人格的自我完善。

(四)实用功利型

调查显示,襄职学生中有20%的学生认为入党是为了以后更好地找工作;认为拥有党员身份对在校的评奖评优存在很大和较大影响的占50%;认为拥有党员身份对工作后的升迁存在很大和较大影响的占50%;认为“入党作为追求功名和个人利益的砝码”这种想法正确的占15%,认为不正确但可以理解的占37%;认为“为找一个好工作而要求入党的动机”值得肯定和有一定合理性的占59%。这类的入党动机表现出一种功利主义色彩和典型的实用主义,在襄职高职学生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从深入学生群体个人访谈和非正式谈话中获取的信息显示,部分高职生把申请入党异化为追求个人发展、打造择业就业竞争资本的功能性手段;或定位为让自己在同龄人中有更多出彩出头的机会;或受社会不良风气的侵扰,“入党→从政→当权→谋利”的成长思维路径或轻或重地在脑海中根植。[2]为了达到尽快实现程序上的组织发展,他们入校后就迫切地表达入党意愿,认为入党可以为自己未来的名、利、权等方面获取想要的实惠和政治资本;同时,他们觉得入党可以有更多机会被选拔为学生干部,能在评奖评优时特殊加分,会影响各种鉴定表上的德育评定——这样的复合功能更加激发了学生的入党追求动力。近年来,大学生把“更好地发挥个人特长,为社会利益和个人利益考虑”作为自己入党动机的比例有逐年升高的趋势。这些同学的共同特点是在各种组织和活动中患得患失,在提交申请后的学习和发展过程中也是忽冷忽热。

(五)个人荣誉型

襄职学生中“入党光荣,入党能更好地证明自己,展现自我”想法的占30%;入党动机为“父母长辈们的要求”占11%。这种个人荣誉型的入党动机是为了个人的脸面,为了不辜负长辈的希望,为了给父母和家人争光。他们写入党申请书,并没有自己内在的思索、积极的追求和实践的过程。仅仅是图自己和家人“脸上有光”,甚至只是为了满足父母要求,把申请入党看成是大学生获得荣誉或标志着进步的一种手段。这种带有功利欲和虚伪心而入党与肩负历史责任感使命感而入党是大相径庭的两种境界。

(六)趋同从众型

调查显示襄职学生有7%的学生认为申请入党是“看着同学都申请入党,那我也写申请”。社会心理学认为,同辈群体之间在心理志趣上有较强的示范和感染作用,在行为选择上会出现从众附和、跟风随流的倾向。在襄职连续多届学生中,入党热潮集中表现在低年级的班级集体递交入党申请书的现象。这一类型的入党主体在动机上表现为被动性和自我虚荣性,他们中相当一部分同学没有从实质上理解党员的政治责任和应承担的社会义务,没有思索过为了献身共产主义事业、更好为人民服务而要求入党,而是基于“别人写我也写,否则显得落伍吃亏”,“写了入党申请书可以增加素质拓展考核的分数”,“可以满足父母和亲友对我大学生活的期待”,或者有“入党是一种荣誉,可以让自己在政治上增光添彩”的认知。通过调查和访谈获知,现实生活中,持有这种入党动机的高职生没有从内心认同,不太热衷于公益活动和集体生活,在写申请书前后思想和行为没有明显进步。

四、大学生入党动机发生偏差的原因分析

分析以上大学生入党动机呈现的六种类型,立志成才型和注重情感型是积极类型,值得肯定和提倡;发展规划型需要引导和帮助,后三种类型的入党动机则发生了偏差,且发生偏差的大学生占有不小的比例。探索发生偏差的原因如下。

(一)大学生初涉政治生活的不成熟性

这是产生不良入党动机的根本原因。当前,中国孩子自小学至大学的教育仍然是偏重于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的教育,大学生由于刚刚进入大学,还未涉足社会,社会阅历浅,只是由于家庭曾受到党的关怀或因社会经济的发展改善了生活现状而对党怀着纯朴的感恩心情,[2]他们没有机会对入党形成成熟的、理性的认识,一定程度上对党的认识有偏差。再者,在当前激烈的就业竞争压力下,许多大学生忙于为升学和就业而拼搏,无暇增进对党的认识,导致对党的理解不深刻,缺乏对政治的鉴别能力。

(二)家庭教育缺失和不良影响

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家庭教育在价值取向上出现了“重智轻德”的偏差,注重子女的学业成绩而忽视子女的思想政治素质,在子女价值观念功利化的问题上潜移默化地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再者,有些大学生的父母或亲属本身是党员或干部,这些学生在耳濡目染的家庭生活中让他们体会到,只有成为党员才能在管理层和仕途上走得更高更远,也才有机会获得各种实惠和特权。

(三)社会转型中价值失衡的折射

当前社会环境下,受不良社会风气影响而自主意识较强的大学生很容易滑向价值主体的“自我化”,处在一种我奉献而他人不奉献就会吃亏的“困境”而倾向“功利化”的选择。

(四)用人单位的竞争压力

许多用人单位把是否是“党员”、“干部”作为大学毕业生素质和能力的信号,学生党员、学生干部往往被抢手的单位录用,并安排到重要岗位,这就使得许多大学生把入党作为目标,为个人形象镀金,希望自己的政治面貌一栏能在大学毕业时填上“党员”的字眼。

(五)党建教育在思想和内容上的时代性脱节

在当前高校扩招、积极寻求外延扩张之改革道路的过程中,虽大声呐喊着“内涵发展”,但并没有注重大学生的政治素养提升,在大学生党员的培养教育体系存在着一定程度的教育偏差,主要表现如下。

第一,由于高职院校党建工作队伍与申请入党学生规模的比例较为悬殊,党建工作者在入党程序上绝大多数只注重初期的教育考察和培养,但对入党后的再教育意识普遍弱化,甚至放任不管;同时很多高校还存在着指标式、任务式的量化培养倾向。

第二,集中教育占绝大多数,深度教育和个别互动远远不够,导致大多数党建工作者只能总体地把握学生的入党动机,却鲜能适时、恰当和完整地收集到申请入党学生动机的具体波动和演进情况,容易造成对学生党员评价上的以偏概全,工作程序化、模式化。

第三,学生党员是大学生的行为标杆,为了激发和强化学生干部和入党积极分子的工作积极性,有些党建工作者自身素养不高,有时在有意无意地满足学生的功利需求和虚荣心理,给予学生党员特殊化待遇,学生入党的政治价值被部分地异化为对学生进行赏识教育和工作激励的手段,逐渐形成了对学生政治价值取向上的误导,也降低了大学生对部分党建工作者的心理认同。[3]

第四,过于注重形势与政策的理论教育而在社会实践上滞后的反差,大学校园围墙内外的反差,道德教育与道德实践的反差,理想教育与社会现实的反差等,使大学生内心堆积着强烈的矛盾空间;大学院校大学生党员培养教育体系的思想滞后、内容脱节、方式方法老套,致使大学生蕴涵于入党动机之中的激情与理性大打折扣,从而带来党员发展路径上不良的后续连锁效应。[4]

五、应对策略

针对大学生入党动机发生偏差的原因,高职院校对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的教育,必须结合时代特征和高职生特点,积极探求偏差动机的矫治,锐意变革创新,探索学生党建教育新思路,才能引导大学生端正入党动机。

(一)夯实团组织生活基础,形成入党动机矫正的团内养成机制

共青团是党的助手和后备军,团的组织生活是否正常对大学生入党动机的影响很显著,严格而正常的团组织生活是大学生正确入党动机的有效养成机制。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递交入党申请书前,首先应是一名优秀的团员。当前的高职院校,共青团工作偏重于校园文化,热衷于举办各类社团活动和文体活动,鲜有严格管理团员组织生活、强化团员政治教育的活动。高职院校应采取措施回归,使团的工作和大学生党建工作对接,加强团员意识教育和组织生活,严格团员考核,使团的组织工作和大学生党建工作形成一个有序的对接过程。

(二)做好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考察系列工作

加强学校业余党校的功能,开展入党动机、形势政策、大学生价值观等方面的教育,使大学生对党的路线方针、党史党建理论等有全面认知,从而提升他们的思想素养,端正入党动机,坚定理想信念。另外,要引导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参加党的活动,如听党课、讨论发展对象入党的党员大会、预备党员入党宣誓大会、优秀党员表彰大会等,让他们从这样的活动中感受到入党的神圣和党员的榜样力量。再者,每个二级系院应配备1-2名党建组织员,专职从事对入党积极分子日常行为的规范和教育,经常向积极分子提要求、交任务,定期对积极分子的思想动态、行为动机和工作学习情况进行综合考察,经常与他们交心谈心,引导他们从点滴作起,时时处处以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已。

(三)开展多样化社会实践,培养服务奉献意识

可以组织入党积极分子到社会或实践基地参观考察。如参观革命历史遗址和展览会,亲身感受革命先烈为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而抛头颅洒热血的献身精神和崇高理想;考察当地城市建设或新农村建设的突出成就,学习新时期共产党员率先垂范、开拓进取的奋斗精神和坚强品质,克服自身“娇、骄”二气。也可以参加学生社会服务活动,如参加帮困扶贫、爱心资助、社区帮扶等活动,让学生进社会接地气,时时感受社会需要和民间暖情,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奉献服务意识。

(四)强化入党培养人的作用,加强对发展对象的培养考察

党组织对每位培养人要提出明确要求和培养目标,不能出现有培养人而缺乏培养的现象。入党培养人,要经常对发展对象进行帮助和教育,定期对发展对象的思想动态、行为动机和工作学习情况进行综合考察,经常向发展对象提要求、交任务,定期分析发展对象情况,经常听取发展对象对自己思想、工作、学习情况的汇报。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端正入党动机,明确前进的目标和方向。

(五)弘扬先进典型,进行榜样激励引导

党员形象是党员个人世界观、价值观的外在显现,是党的优良传统与时代精神于一身的体现,学校要深入、持久地开展“一个党员一面旗帜”活动。对大多数青年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来说,身边的人、身边的先进事迹学习起来更直接和有效。所以学校每年要大力表彰师生中的优秀党员,大力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使学生从党员老师的身上学习如何为国家的教育事业、为培养合格的人才默默奉献、甘为人梯的精神;从学生党员身上学习如何刻苦学习、助人为乐,使自己成为一个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综上所述,襄职高职生入党动机的现状正是社会现实在大学生思想理念中的一种折射。当前高校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和学生党建工作必须在认清这一社会转型、时代变化的大背景下,适时创新工作机制。坚持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贴近高校实际、贴近大学生活、贴近现代大学生,努力提高学生党建工作的实效性和针对性、感染力和吸引力,从而对大学生深入细致地进行党性教育和人格提升。唯有如此,才能构建与时俱进的高校党建体系,锤炼和端正大学生的入党动机,更加有效地彰显新时期学生党员群体的先进性。

[1]李莉.“2+1模式”下基于质量导向的高职学生党员发展工作创新研究[J].企业导报,2014(13):33-38.

[2]谢安平.高职院校大学生党员质量保障机制构建探析[J].湘潮,2013(5):44-47.

[3]钱俊.新时期大学生入党动机偏差及矫正研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3(2):57-60.

[4]赵凯,叶文明,吕春霞.大学生入党的影响因素分析[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4):63-67.

猜你喜欢

入党动机党员
Zimbabwean students chase their dreams by learning Chinese
我是党员向我看
二语动机自我系统对动机调控策略及动机行为的影响研究
动机比能力重要
憨娃入党
三份特殊的《入党申请书》
转移党员组织关系的要求
对慰问贫困党员的反思
动机不纯
入党志(外一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