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创新型人才流动管理效能建设

2016-03-01张树俊

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1期
关键词:创新型规律流动

张树俊

(中共泰州市委党校, 江苏 泰州 225300)

促进人才合理流动是人才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一项系统工程。该工程既涉及体制、机制问题,也涉及政策、环境问题。由于创新型人才是特殊的人才资源,其流动直接影响地区的人才队伍质量,也直接影响单位尤其是企业的生存、发展,所以影响其流动的因素更多,也更加复杂。此外,创新型人才流动的顺畅与否,与人才流动管理机构的管理效能也密切相关,所以要促进创新型人才流动,还必须加强人才流动管理效能建设,并从观念、体制、机制等多方面入手,为人才流动提供条件良好和服务高效的环境。

一、确立新的创新人才流动观念

促进创新型人才流动,先要解决好思想问题,因为思想是行动的指南。思想的核心是观念,为此要提高人才流动管理的效能,必须与时俱进,不断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的变化和人才需求、人才结构的变化,更新思想观念和人才工作思路,创新人才流动管理工作方法,引导人才科学、合理、有序流动,为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保证。

1.要树立正确的创新人才观:什么是创新人才?创新人才是“创新”与“人才”的复合概念。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在党内和人民群众中肯动脑筋、肯想问题的人愈多,对我们的事业就愈有利。干革命、搞建设,都要有一批勇于思考、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闯将。没有这样一批闯将,我们就无法摆脱贫穷落后的状况,就无法赶上更谈不到超过国际水平。”[1]邓小平同志这里所说的勇于思考、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闯将,指的就是创新型人才。从本质上来说,创新型人才就是“具有较强创造能力和习惯创造思维的人才”。[2]由此,对于创新型人才的理解,我们不能简单化,也就是不能把创新型人才简单地看作高层次人才或高学历、高职称人才。当然,创新型人才与学历、职称等因素有关,但创新型人才,不唯学历、不唯职称,也不唯资历和身份。创新型人才不分企业事业单位,不分单位职工还是自由职业者。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创新型人才也不分域内域外。所以我们不能眼睛总是盯着外面,要关注本土人才,以形成外地人才与本土人才同步开发、并驾齐驱的局面。[3]

2.要树立正确的人才流动观:发现、塑造、拥有、使用创新人才是区域或单位尤其是企业生存发展的根本途径,为此,各地各单位都注重对创新人才的引进,千方百计用各种优惠政策和良好的环境、条件来吸引创新型人才,招引创新型人才,有的甚至对创新型人才流动进行严格限制,只准进,不准出。发生这样的现象,实际上是流动观出了问题,主要是没有认识到人才流动是市场经济的规律之必然和市场经济发展之必需。[4]其实合理的人才流动是企业发展的必要手段和措施。俗话说,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同时,人才流动包括创新型人才流动就像人的血液流动一样,可以保持区域或单位朝气蓬勃。为此,我们要高度重视流动的价值,要破除限制人才流动的障碍,打破行政关系、地域限制等壁垒,保持人才流入与流出互动。坚持鼓励和支持人才依法合理流动的原则。

3.要树立正确的人才市场观:由于市场法则决定了人才流动的方向,所以促进人才流动必须树立人才市场观,充分发挥市场配置人才资源基础性作用。事实上,从人才流动的本源角度看,人才流动与市场经济密切相关。比如,一个企业发展的市场前景好,企业人才尤其是创新型人才会处于流入大于流出的状态;如果一个企业的市场前景不好,企业人才会处于流出大于流入的状态。当然,人才流入、流出的状态,不仅取决于经济市场,也取决于人才市场运转状态。如果人才市场中外部招引力度大、人才收益与发展前景好于原单位,人才也会出现流出现象。一个区域的人才流入流出也是这样,受市场支配。当然,不论是人才流入还是流出,虽然市场是主体,但要保证企业人才的合理、有序流动状态,还必须坚持人才资源市场化配置与政府宏观调控相结合的原则,在发挥市场主体作用的同时,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有人打过这样一个比方,对政府人才流动的管理,犹如管理河流一样,不是要让它静止,而是要控制好流向与流量。控制流向与流量,要求政府积极发挥人才流动的引导和服务作用,按照人才流动规划,尽量减少适用人才尤其是创新型人才流出,增加适用人才流入和不合格、跟不上发展的庸才流出,保持本地人才优势。

二、科学设计创新人才流动规划

人才流动是市场经济之必需。随着各地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不同层次的高素质的复合型、创新型人才需求也在不断增加。[4]作为人才工作管理部门,要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求,除了有正确的思想保证之外,还要有科学的人才流动规划设计,尤其是要有科学的创新型人才流动规划设计。如何进行创新型人才流动规划设计?习近平同志指出,择天下英才而用之,关键要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5]所以设计创新人才流动规划也必须认识规律、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

1.设计创新人才流动规划要遵循人才规律:遵循人才规律必须坚持择优原则,也称用人所长原则。择优原则是根据人才的能级通过人才流动对人才资源进行合理化配备,使每一个人才都能发挥最大的优势或潜力。单位与人才之间始终存在着“适应”与“不适应”的矛盾,必须进行必要的人才流动。当然这种适应与不适应是双向的问题。从单位来说,如果将不适应的人才长期滞留单位内或单位某一岗位上而不流动,会对单位的发展产生负面影响。从人才的角度看,如果长期滞留在某单位或单位内某一岗位上,既不能满足人才的心理需要,也不能促进人才的成长。而在单位需要与人才的需要之间,人才的需要重于单位需要,况且,人才的流动主要是由市场起基础作用的。人才流动的最终决定权在人才本身而非单位。即使单位采取人才流动限制措施,人才“出工不出力”,反而影响单位发展。所以设计创新人才流动规划要遵循创新型人才流动规律。遵循创新型人才流动规律主要是根据创新型人才的心理需求规律。按照流动中用好人才的要求,从人才单位内的流动规律来说,人才流动与人才职业生涯有关。有人将人才的职业生涯期划分为适应阶段、发展阶段、停滞阶段、稳定阶段四个时期,分析了人才各阶段流动的特征,并提出了适应阶段的人才引导策略、发展阶段的人才开发策略、停滞阶段的人才关怀策略以及稳定阶段的人才激励策略等有针对性的动态策略。[6]在这四个阶段中,人才到了第二、三阶段,除了考虑开发、关怀策略,实际上还要考虑人才流动策略,这也为单位内人才流动规划奠定了基础。从人才内外部流动情况来看,一个地区的产业转型升级情况和高新技术项目情况,也为人才流入与流出奠定了基础。

2.设计创新人才流动规划要遵循社会发展规律: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是衡量人才流动效率的标准。人才流动合理不合理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是否有利于各单位的发展,是否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如果为人才流动设置障碍,使生产率下降,竞争力下降,那就不是科学的人才流动。所以人才流动规划设计必须遵循社会发展规律。比如国外大企业研究认为,5%的人员流动比例可以保持劳动力素质提高和劳动态度的改善。这就是外国企业人才流动的基准。我国当然要根据自己的国情和各地企业的不同情况而定,不能照搬。但各地应从产业结构的调整、科学技术人才流动的发展、专业的更新、经济发展的要求、人才竞争的状况以及人才结构的自身实际出发,制定出适合自身的人才流动规划,通过科学的人才流动规划,有效地开发人才资源,从而形成专业齐全、结构合理、素质优良、梯次衔接、充分满足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创新型人才队伍。各单位也应根据单位具体情况和发展要求制定创新型人才流动规划,让优秀人才进得来,让庸才出得去,保持发展活力。当然还需要注意一点,由于失控的人才流动容易造成人才流失,所以在保持一定的人才流动率的同时,必须密切关注人才流动调控,防止不必要的人才流失,尤其是防止创新型人才的流失。

3.设计创新人才流动规划要遵循系统运行规律:系统运行规律也叫整体协调运行规律。设计创新人才流动规划不仅涉及包括经济、制度、社会、单位等多方面因素,也涉及到人才流动工作的各个机构、各个部门、各个要素,所以设计创新人才流动规划是个系统工程。为此设计人才流动规划要对本地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文明建设等各个领域进行详细分析,在对各领域详细分析的基础上再分析本地人才的需求结构、现有结构、可变动结构。[7]同时,要根据本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和需求结构、现有结构、可变动结构情况确定人才流入数量、类型和流出数量、类型,形成合理的人才流动率,制定人才流动规划。在编制人才流动规划时要妥善处理好引进人才与现有人才、吸引人才与留住人才、关心领军人才与关心创新团队三个关系。此外,设计人才流动规划,还要进行分层次设计。比如市有市规划、县有县规划,各乡镇、各单位也有自己的规划,所有的规划设计都应在市整体规划下进行,形成整体规划网络。此外,就人才流动工作本身而言,要整合资源,增强各部门人才流动工作的整体合力,通过优化整合人才流动工作,逐步消除人才规划“碎片化”“小而散”的问题。

三、提高创新人才流动组织管理效能

由于创新人才流动与组织绩效有着很大的关系,所以创新人才流动的因素较多。客观地说,促进创新人才流动,与人才思想管理观念有关,也与人才流动管理的体制、机制、环境、方法等因素有关。根据各地的经验,要提高人才流动管理效率,重点要建立健全促进人才流动服务、评估考核、信息管理和法规建设四大体系。

1.建立健全人才流动的服务体系:人才流动管理的主要职能是人才流动服务。要实施重大人才工程和人才项目、重要人才平台建设,必须完善人才市场,提升人才市场对人才的服务功能。要提高人才流动信息服务水平,加强社会人才需求、人才流动的分析预测,公布人才市场价格,指导和调控人才流动,并做好人才服务工作。要改进流动人才的人事代理工作,加强流动人才的培训,为人才和客户提供优质全面的服务。要协同本地人事行政部门及工商、公安、财政、价格、税务等行政管理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共同做好人才流动管理与服务工作。要制定并落实领军型创新创业团队引进培育计划,落实人才创业项目扶持、科技成果转化、金融扶持等政策,为人才创业提供优质的投融资服务。要落实政策保障资金,加强财政资金监管,开展资金使用绩效评估,兑现税收优惠等扶持政策。要制定创新型人才编制保障实施办法,落实创新型人才居留落户有关政策和创新型人才住房、保险及子女就学、家属就业等相关政策。

2.建立健全人才评估考核体系:要建立科学规范的人才分类机制。坚持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细化人才评价标准,划分人才层次,逐步建立层次清、标准高、易操作的人才分类评价制度。要通过人才分类评价制度对人才进行全方位的素质测评,给人才和用人单位提供一个客观评价。要建立人才分类动态调整协调机制,定期修订完善人才分类目录,对发展急需、社会贡献较大、现行人才目录难以界定的“偏才”“专才”,经过评审、协调之后,可以享受相应的人才政策。要根据本地、本单位实际情况制定出科学的考核方案,并引入第三方评价机构,对人才政策落实情况和执行效果开展绩效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及时研究调整人才政策。除对业绩明显、诚信人才进行奖励外,对存在业绩不明显或品行不端、违法乱纪等行为的人才,也要进行必要的惩罚,如取消相应的人才待遇等。要进一步提高人才评价水平,运用现代人才测评技术,着力提高人才分类的专业化、制度化、科学化水平。

3.建立健全创新型人才信息管理体系:要强化人才资源信息管理。建好人才资源数据库,及时掌握人才工作动态和人才储备信息。要注意收集各种不同类型的人才信息,社会人才需求信息,以及人才供应状况信息。逐步创建人事(含代理)电子档案,对人事档案信息实行动态化管理和维护。要探索通过现代信息手段建立人才业绩跟踪系统,并实现电子档案的信息联网。同时,要建立全社会共享的电子化人才诚信档案库,除对人才的户籍、婚姻状况、学历、职称、工作业绩、工作流动情况、重大违约情况和有无违法犯罪行为等进行记录外,实行人才信用登记、评估、跟踪制度,及时反映人才诚信的情况。当然,也要及时反映人才工作业绩、创新成果。此外,要进一步加强网络建设,通过网络进行人才流动政策宣传,提高政策影响力,提高人才规范流动的自觉性。

4.建立健全人才流动的法规体系:有关研究指出,人才流动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但无序和没有法律规范的盲目流动,却会给社会带来负面效应。有序的人才流动是有法可依的流动,为此要加强相关的法律法规建设。人才流动应当遵守法律、法规及国家有关政策,遵循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要建立人才市场的主体制度,明确市场各当事人所必备的权利、义务、责任等;制定人才市场竞争法规,反对不正当竞争,从制度上规范人才市场的行为。要建立健全人才流动的法规体系。目前我国用来规范人才市场和调节处理劳动关系的法律、法规,不仅数量上不足,而且相关内容也难以适应新形势的要求。为此要进一步健全包括人才流动、人事关系、社会保险、劳动保护、争议仲裁等内容的政策法规体系,保证人才流动的客观公正性,保障各利益主体的合法权益。此外,要建立强有力的监督机制,加强执法监督,保证人才合理、有序地流动。要在加强诚信道德建设的同时,通过制定政策,建立失信约束惩罚机制。要严格执行创新型人才流动的相关生产、商业等保密规定,防止因无序的、不合法的创新型人才流动而造成人才流出单位的技术流失。

总之,创新型人才流动涉及多方面的因素,要提高创新型人才流动管理的效能。要在更新思想观念的基础上,树立正确的创新人才观、流动观、市场观。要遵循人才成长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系统设计好创新人才流动规划。同时要建立健全人才流动的管理服务体系,为创新型人才流动创造环境与条件,保证创新型人才流动机制正常有序运行。

[1]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43.

[2]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学习参考资料[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147.

[3]肖露.三变解三难 推动人才工作转型升级[J].云岭先锋,2015(1):30-30.

[4]刘方文.人才流动具有必然性[J].中国保险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2):40-40.

[5]仲祖文.遵循人才成长规律[J].中国人才,2014(19):4-4.

[6]孟令熙.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人才流动动态保持策略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2(2):127-130.

[7]曹秀娟,刘卫东.企业对人才的培养及职业规划研究[J].人才资源开发,2015(4):43-43.

猜你喜欢

创新型规律流动
学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思考
新工科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探索
规律睡眠中医有妙招
高校实践教学模式在创新型人才培养中的应用
巴斯夫推出创新型DURA-COLOR抗老化技术
找规律 画一画 填一填
找排列规律
流动的光
为什么海水会流动
巧解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