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代汉语“小心P”类结构探析

2016-03-01董芳昭杜启朕

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1期
关键词:现代汉语小心副词

董芳昭,杜启朕

(1.沈阳师范大学 文学院, 沈阳 110034; 2.辽宁大学 文学院, 沈阳 110036)

动词一直是汉语学习及研究的重点,关于动词的分类也是历来动词研究的热点。“小心”与“当心”、“留意”等同属于心理动词中的“注意”类心理动词。近年来,关于心理动词“小心”的研究不断丰富,很多学者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对其进行了研究分析,如:从表义类型角度研究的主要有黄均凤(2005)、程乐乐(2006)。黄均凤(2005)[1]主要关注动词“小心”后带宾语构成的祈使句,探究了表提醒和表警告两种语义类型的制约因素。从歧义角度研究的主要有王帅锋(2005)、邱斌(2006)和韩力(2011)。王帅锋(2005)分析了“小心”的词性及其动词化的过程,并多方面解释了“小心+体词性宾语”的歧义问题。[2]从生成机制角度研究的主要有武琳晗(2012),武琳晗认为在现代汉语“小心X”结构中,X实际上表达了一个句子,以心理学为基础,将这种结构的生成机制作为研究重点。

本文将借鉴已有研究成果,在一定数量的口语和书面语的语料的基础上,进一步探析现代汉语“小心P”类结构。

一、现代汉语“小心P”类结构中“小心”的词性

现代汉语中“小心”既可以是动词,又可以是形容词。那么在“小心P”类结构中,“小心”是什么词性呢?

朱德熙先生在谈到如何区别形容词和动词时说:凡是受“很”修饰而不能带宾语的谓词是形容词;凡不受“很”修饰或能带宾语的谓词是动词。[3]根据这两条标准,我们来看以下例子:

(1)有的来访者因决定接受心理咨询,开始关注自己的心理状况,费心检讨自己的想法、[小心]管理自己的情绪及控制自己的行为,无形中就发挥了心理咨询的功效。

(2)由于你们的动力较强,有时会予人侵略之感,而这个也是你本身的动力源头,你很有争胜及控制的欲望,但却要[小心]运用,不要用之伤害别人!

运用添加法和替换法可知,例(1)例(2)中的“小心”均能受程度副词“很”或“非常”修饰,也可用“小心地”来替换“小心”,而不影响意义的表达。因此例(1)例(2)中的“小心”符合第一条标准,为形容词。在句子中“小心”做状语修饰动词“管理(自己的情绪)”和“运用(争胜及控制的欲望)”构成偏正结构。

(3)问:我记得您竞选时曾提醒记者不要曝光您的家人,否则要[小心]吃官司。您好像很注意保护自己的家庭?

例(3)中的“小心”则不可以受程度副词“很”或“非常”修饰,也不可以用“小心地”替换,符合第二条标准,为动词。在句子中接动宾词组作宾语,构成动宾短语祈使结构。

综上,得出能进入现代汉语“小心P”类结构中的“小心”有两个词性:形容词如例(1)例(2),动词如例⑶。文章要研究的现代汉语“小心P”类结构中的“小心”取其动词词性。

二、现代汉语动词“小心”对宾语的选择

在现代汉语中,“小心P”类结构多用于祈使句中,主要表达“提醒或警告的意思”。如前所述,“小心”是及物动词,可带宾语,也可不带宾语。

(一)可以不带宾语

祈使句中,“小心”一般不带宾语,如:

(4)小心!(程东《飞来的一等奖》)

当说“小心!”这样一句话时,一般是讲话者发现对方面临危险或者可能受到某种伤害,并且这种危险和伤害就在眼前,马上就会出现,由于担心而提醒对方。这时,“小心”一般独立成句。由于情况紧急,喊出“小心”时,一般较为急促,饱含感情,所以,这时的“小心”后一般为感叹号。

当然,“小心”不带宾语也不全是这样,也可以在“小心”之后对之所以要“小心”的原因加以解释。这样,“小心”后可以用感叹号,也可以用逗号。如:

(5)小心!这个人心狠手辣。

(6)小心,鬼子过来啦!

(二)带宾语的情况

带宾语时,“小心”后既可接体词性宾语,也可接谓词性宾语。

1.小心+体词性宾语:“小心”后接体词性宾语,主要是指“小心+NP”结构,即动词“小心”后加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例如:

(7)“因为吉普赛人生活很穷,所以——”,麦查转过头来,盯了我的相机一眼,含蓄地提醒我:“你要[小心]皮包。”(尤今《音符跳跃在山穴里——记西班牙吉普赛人》)

在例(7)中,作“小心”宾语的“皮包”是体词性成分。例(7)中“小心”出现在因果复句的结果小句当中,“因为吉普赛人生活很穷”,“所以你要小心皮包”,说话者表达的是提醒的意思。

(二)小心+谓词性宾语

“小心”后接谓词性宾语可以分为两种:“小心+VP”和“小心+AP”结构。

1.小心+VP:“小心+VP”结构是现代汉语“小心P”结构中最常见的形式,VP多为动宾短语,如:

(8)车子掉过头,陈可芳叮嘱道:“别开那么快了,[小心]撞着人!”(杨镰《青春只有一次》)

(9)您刚回来,就这么处理运动问题,[小心]犯错误。(崔德志《报春花》)

上述句子中,作“小心”宾语的“撞着人”和“犯错误”都是动词性短语,在句中对听话者表达提醒之义。例句中“别开那么快了”和“这么处理问题”是听话者需要“小心”的原因,以防造成“撞着人”和“犯错误”的结果。

2.小心+AP:“小心+AP”即动词“小心”后接形容词或形容词性短语,如:

(10)小心高。

(11)小心兴奋过头。

此类结构在现代汉语“小心P”类结构中并不常见,能够进入该结构的形容词往往具有程度量高的特点,如例中的“高”和“过头”。句子主要表达的也是提醒之义。

三、“小心+NP”结构中NP的语义角色类型分析

根据NP充当的不同语义角色类型,“小心+NP”可以分为三种类型:NP为施事、NP为受事和NP同时为施事和受事。

(一)NP为施事

NP为施事,即在“小心+NP”结构中,NP为需要“小心”的事件中动作的实施者。如:

(12)匪军官穿好了烘干的鞋子,又满神气地说:“注意点,[小心]后山的狼!”(吴源植《金色的群山》)

例子中“小心”后的名词“后山的狼”和“火烛”,在结构中均充当施事的角色。例(12)中“小心+NP”结构的深层含义是:小心后山的狼,别被狼吃了。那么,“狼”就是需要“小心”的事件中动作的实施者。

(二)NP为受事

NP为受事,即在“小心+NP”结构中,NP为需要“小心”的事件中动作的接受者。如上述例(7)中的“小心皮包”,“皮包”是听话者要“小心”的内容,其隐含义是“小心皮包被偷”,“皮包”是“偷”的对象,是受事。

(三)NP同时为施事和受事

在超市或商场等公共场所,我们经常会看到“小心玻璃”这样的提示标语。从语义层面来分析,可以有两种理解:小心玻璃,不要把玻璃打碎了;小心玻璃,不要被玻璃弄伤了。第一种理解中“玻璃”是“打”的宾语,是受事,而在第二种理解中,“玻璃”则充当施事的角色。

那么,在“小心玻璃”中,“玻璃”既是施事又是受事,这体现了表层句法结构和深层语义关系的不一致性。这种表达会不会产生歧义,影响交际呢?考虑到语境或上下文的影响,如“小心机器”中的“机器”也有施事和受事两种理解,但一般会有前文提示如“这些机器都是国外进口的”,那么这个标语所表达的含义就是“小心机器,别把机器碰坏了”,此时“机器”是受事。“小心玻璃”同理,即使两种理解同时成立,一般也不会影响信息的传达。

四、“小心+VP”结构肯定与否定的不对称

(一)动词“小心”的否定

现代汉语中动词的否定形式一般是在动词前加否定副词“不”或“没”或“别”,从形式上看“不小心”是“小心”的否定形式,因为带有否定标记“不”。[4]那么“不”否定的是动词“小心”还是形容词“小心”呢?例如:

(13)A.大胆地假设,[小心]地求证。(卜庆华《郭沫若评传》)

B.[不小心]地求证。

(14)A.[小心]老鹰!(小蓝《果园里的新闻》)

B.[不小心]老鹰!

例(13)中的“小心”是形容词,前面加否定副词“不”后,只是表达的意义相反,结构关系并没有变化。而例(14)中的“小心”为动词,前面加否定副词“不”后,结构关系发生改变,且不符合实际表达。因此,“不小心”是形容词“小心”的否定形式,而动词“小心”没有否定形式,其本身就含有否定的意义。[5]

(二)“小心+VP”与“小心别+VP”

1.“小心+VP”与“小心别+VP”可表达相同的意思:试比较两组句子:

(15)A.小心碰头 。

B.小心别碰头。

(16)A.强调道具服从于人,应该[小心]别因此而限制了特技的发展,更不要因此而否定了像《狮子》、《鲤鱼灯》这一类舞蹈的形式或低估它们的作用。(叶林《舞蹈散论》)

B.强调道具服从于人,应该[小心]因此而限制了特技的发展。

例(15)A是生活中我们常见的提示性标语,其含义为:小心不要碰到头或小心,不要碰到头。例(16)B表达同样的意思。例(16)中的A、B两句意义相同,即“小心+VP”与“小心别+VP”可表达相同的意思。也就是说,是否加“别”对句意没有影响。

至于为什么例(15)标语中没有否定副词“别”,我们认为这与语言的经济性原则密切相关。“小心”本身就带有防止某种不好的结果出现的含义,“别”也带有某些禁止义。因此,“小心”和“别”有意义上的重复。因此以防赘余,在日常标语中,一般遵守语言的经济性原则,采用“小心碰头”的表达形式。

2.不是所有的“小心别+VP”都可以转换为“小心+VP”:上述认为“小心+VP”与“小心别+VP”可表达相同的意思,那么所有的“小心别+VP”都可以转换为“小心+VP”吗?例如:

(17)A.机器人打量了她一番之后,走进了传达室,一会儿,只见传达室内红绿灯闪烁了几下,紧接着他又跑了出来,对她说:“他们正在进行研究工作,[小心]别打扰他们。”(卢曙火《不愉快的密月》)

B.他们正在进行研究工作,[小心]打扰他们。

(18)A.小心别动。

B.小心动。

如(17)中的“小心别+VP”可与“小心+VP”互换而意义不发生改变,而(18)中“小心别+VP”不可与“小心+VP”互换,原因是什么呢?比较(17)、(18)两例中动词“小心”后的VP,我们知道,“小心”是为防止出现不理想的结果而提高警惕,“小心”的宾语可引起“小心”的主语受损。如果“别”后的VP并不表示主语受损的结果,“别”就不能去掉。例子中“打扰”是主语受损的表现,而“动”则不是主语受损的结果,因此不可省去“别”。也就是说在这种情况下,只能采用“小心别+VP”的形式,而不能转换为“小心+VP”格式。

五、结束语

现代汉语“小心P”类结构中的“小心”为动词词性,P有NP、VP和AP三种表现形式。其中根据NP充当的不同语义角色类型,小心NP可以分为三种类型:“NP为施事”、“NP为受事”和“NP同时为施事和受事”。此外还探讨了“小心+VP”结构肯定与否定的不对称,认为动词“小心”并没有否定形式。“小心+VP”和“小心别+VP”可表达相同的意思,并且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换,但并不是所有的“小心别+VP”都可以替换为“小心+VP”,VP必须能够表现主语受损的结果。

(说明:文中例句均援引自北京大学语料库)

[1]王帅锋.动词“小心”初探[D].开封:河南大学,2005.

[2]黄均凤.小心X祈使句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5.

[3]沈家煊.不对称与标记论[M].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1999.

[4]石毓智.肯定和否定的对称与不对称[M].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2001.

[5]武琳晗.现代汉语中“小心X”的生成机制研究——以“小心NP”为例[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1):225-227.

猜你喜欢

现代汉语小心副词
现代汉语位移终点标记“往”
副词“好容易”及其词汇化成因
韩国语副词“더”与汉语副词“更”“再”的对应
“楞”“愣”关系及“楞”在现代汉语中的地位
山西省2019年专升本选拔考试 现代汉语
山西省2018年专升本选拔考试 现代汉语
小心感冒!
吃我们,就要小心,我们的果实会爆炸
副词和副词词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