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众媒时代下网络新闻评论写作模式的变迁
——以腾讯网评论栏目《今日话题》为例

2016-02-28郭巧敏

西部广播电视 2016年1期
关键词:差异化

郭巧敏

(作者单位:北京交通大学)



众媒时代下网络新闻评论写作模式的变迁
——以腾讯网评论栏目《今日话题》为例

郭巧敏

(作者单位:北京交通大学)

摘 要: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特别是新媒体技术的普及,可以说当今已进入众媒时代,在这样的背景下,网络新闻评论不断发展壮大,逐步实现了由媒体意见的发布到媒体与公众声音的整合。本文以腾讯网的评论栏目《今日话题》为例,分析在众媒时代,网络新闻评论的话语和解读模式的变迁以及网络差异化策略,最后针对问题提出笔者的看法。

关键词:众媒时代;网络新闻评论;话语解读模式;差异化

一直以来,新闻评论就被称作是媒介的声音,其中,社论和一些重型评论文体被称为媒介的旗帜和灵魂,可以说新闻评论在组织舆论、反映舆论、引导舆论和进行舆论监督等方面起着其他传播手段无法替代的作用。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特别是新媒体技术的普及,可以说当今已进入众媒时代,在这样的背景下,网络新闻评论不断发展壮大,逐步实现了由媒体意见发布到媒体与公众声音的整合。

1 研究背景

《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指出,截止2015年6月底,中国网民的数量达到6.68亿,同时,截至2015年12月,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6.20亿,较2014年底增加6 303万人。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人群的占比由2014年85.8%提升至90.1%,网络环境的不断完善、移动上网设备的普及率提高和移动互联网应用场景的日益丰富这三个因素的共同作用使越来越多人选择用手机分享和评论事件,并借助其发声。中国网站排名的数据显示,2015年下半年,腾讯网访问量位居第二位,同时,从2010 年4月份中国新闻网站市场份额来看,腾讯的新闻网站位居第一。可以看出,腾讯网作为商业网站的代表,具有影响力和广泛受众,为此笔者选取了腾讯网的评论栏目《今日话题》作为研究对象。

腾讯网“今日话题”是“评论”频道下的子栏目,创办于2005年12月,受众打开腾讯新闻首页可以看到,其于网站首页中间靠上位置,从其位置的显著性可以看出两点:一是网站对今日话题栏目的重视程度,二是网络评论专题在当今网站差异化竞争中的地位。

此外,在今日话题的特点方面,网络和报纸成为其重要的新闻来源,话语风格以阐释类和揭批类居多,选题类型着重民生,因此,网民的参与度比较高。

2 概念界定

2.1 众媒时代

2015年的腾讯年会,提出众媒时代一词,简单来说众媒时代,一切皆媒体,从学界角度讲,众媒时代的典型特征可以分为五个“众”,表现形态的“众”即用户多元新需求,推动媒体表现形态分化;生产主体的“众”即信息生产的进入门槛进一步消解;传播结构的“众”即用户为核心的社交化传播成为常态;传播平台的“众”即内容平台、关系平台、服务平台皆成媒体;多屏跨界的“众”即智能手机之外,媒体终端多样化。可以说,众媒时代万物皆媒,这对新闻评论来讲,意味着只有适应众媒时代下用户和叙事模式的变迁,才能够求得生存。

2.2 网络新闻评论

关于网络新闻评论的定义,根据笔者对文献的梳理,目前存在三种定义模式,张名章在《网络新闻编辑》中将网络新闻评论定义为:就某个人们关心的重要新闻事件或社会现象、社会问题发表评价性意见。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秦州在《网络新闻编辑学》将网络新闻评论定义为:以互联网为载体,就新近发生的事件表达自己观点和意见的一种文体。符建湘在《新闻评论》中指出,网络新闻评论具有开放性、即时性、集纳性、交互性、个性化、以及民意性的特点。因此,本质上定义的网络评论应是网友依据所发生的新闻事实或突出的社会现象、重大事件而发表的意见。依据新闻评论主体的不同,网络新闻评论可以划分为网站评论、专家评论、网民评论这三类。同时,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产生了一种新的评论形式——整合式网络新闻评论专页,是体现一个新闻网站水平、彰显其特色的重要指标。由一组新闻报道或评论按照一定的逻辑关系有机组合而成,在网站页面上占据“一页”,外观呈现为“一篇”评论的样貌。既体现了传统新闻评论的特点(强烈的新闻性、鲜明的思想性、论说的公共性),又具有鲜明的网络特征(超链接、容量大、多媒体、互动性强)和整合式新闻“创意、策划、特色”的优势。

3 众媒时代下新闻评论栏目《今日话题》的写作变迁分析

3.1 传播者理念:《今日话题》栏目的话语变迁

3.1.1 标题变迁:“陈述式”向“疑问式”的转变

笔者观察了1 453期到3 992期的新闻评论标题变化,总体呈现一个典型特征,标题由最开始的“陈述式”居多转化为“疑问式”居多,经过查阅相关文献,笔者发现使用疑问式的标题好处主要集中在以下三点,首先,标题采用疑问句能够吸引受众注意力和好奇心;其次,受众求知欲也可以通过采用疑问句形式激发;最后,标题疑问句能启发受众思考社会问题。总之,疑问式转变,不仅增强了与受众互动,同时也体现了商业网站引发反思的社会责任感。

3.1.2 文本风格:“文本分析”转为“深入挖掘”

信息冗杂是众媒时代的一个典型特征,因此,如果想要在冗杂的信息中心引起受众关注,就意味着每则评论要针对一个客观事实或者客观现象。今日话题结合自身网络资料整合能力和空间庞大的优势,能够将事件的完整经过、背景和发展过程等全面揭示出来,同时将客观事实本身和自身网站的评论融合起来,可以说是信息量丰富的深度新闻。

如2015年12月18期的《婚礼礼金为何困扰中国人》这篇评论中,首先通过新闻由头:重庆一对新人办婚礼,新郎四位大学同学没空参加,也漏送了份子钱,结果新人又专门请客,只请这四人,意在让他们补交礼金,场面极其尴尬。借此引发了问题:为什么大多数中国人都会被这样的人情往来困扰?紧接着结合中国现状通过三方面进行了分析,这样的话题不仅体现出其评论的深度,同时也可以看出其结构完整与逻辑明确。

3.1.3 理念特色:“娱乐时代”的“理性化”倡导

“今日话题”作为一个深度的网络评论专题,在专题内容搭建和保持的理念方面拥有自己特有的风格和定位,它着重挖掘新闻背后的新闻,一直遵守客观、理性、积极、向上的立场,因此,做更多强调建设性的而不是直接批评的内容就成了其栏目主张,对民众起到启蒙和引导作用。

以2012年的《钓鱼岛事件》为例,今日话题创作了24期钓鱼岛特别节目。这24期节目,充分体现了今日话题的理性倡导,大多文章驳斥激进暴戾的情绪,高扬理性大旗,足见其栏目的观点倾向。

3.2 受众认知:《今日话题》解读模式变迁

3.2.1 认识网络新闻评论思维:从“二元对立”到“多元并存”

在《关键概念:传播与文化研究辞典》一书中,书中关于“二元对立”的基本观点主要有三个,如:“意义产生于对立”“模棱两可既形成于对立逻辑,又对它构成一种挑战”“二元对立在结构上相互关联,二元对立的功能各种意义条理化”。从《今日话题》中可以看出,疑问式的标题允许发出多种声音,页面下的评论也允许受众发声……这表明网络新闻评论已接受了“多元价值”共存的思想生态。

3.2.2 认识网络新闻评论功能:从“引导舆论”到“言论表达”

这一切的变化体现在《今日话题》的定位上,2005年成立的定位思想是“关注大家的关注”,而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今日话题》栏目的主导思想变为“做专业的评论、用常识解读新闻”,这体现出新闻评论教化引导功能的弱化,相反,多元化思想的存在使新闻评论宽容成为可能,用常识解读,体现在当今的众媒时代,“言论表达”性新闻评论其起点较低,言论的发表不设置文化程度门槛,但法律是其最低限度,这就意味着道德限度完全依靠自律。这一言论发表主张能够将个性化评论发扬光大,使新闻评论多样化趋势延续。但这种现象造成的信息冗杂、分散注意力的问题也值得关注。

3.3 媒介环境:《今日话题》的差异化营销

3.3.1 版面设计:碎片化时代的“去繁就简”

腾讯网总编辑陈菊红曾表示,“碎片化时代”的典型特征是信息过载,这主要体现在三方面:信息不够结构化、不够智能化、不够个性化。因此,在今日话题的版面设计上,可以发现腾讯的新闻评论版页面只简洁地分为时事版、历史版和读者来信三个版块。具体打开《今日话题》一页,会发现只有四个板块:最新专题、相关推荐、往期专题和联系我们,这就大大集中了受众的注意力。

3.3.2 内容为王:原创精品评论占主导

当下新闻网站中新闻评论来源主要有四种:一是引用权威纸媒的文章和观点;二是专栏作者或特约撰稿人;三是编辑评论,由网络媒体的编辑独立完成评论的整理和写作;最后是网友评论。

通过对《今日话题》编辑团队的了解,笔者发现,每日话题中的评论文章与其他新闻网站不同之处在于它用以专题的形式呈现话题,并且由腾讯网络编辑在原创性、时效性原则下独立完成。例如,2013年湖南卫视亲子节目“爸爸去哪儿”火遍中国大江南北,11月18日编辑王杨针对其发表的题为《<爸爸去哪儿>:中国父亲多失败?》的评论文章,直指《爸爸去哪儿》这档节目红火的背后,反映出的社会普遍现象,即父亲教育的缺位,令人深思。

3.3.3 关注受众:受众主体地位的回升

在腾讯网PC端的网页上,有“联系我们”一栏,这一做法受众地位上升是表象,其深层次的意义主要有三点:首先对网站来讲,读者看到自己撰写的内容被网站刊登出来,自然会对今日话题加以关注,并通过人际传播鼓励身边人转载,类似于“滚雪球”和“病毒式传播的方式”,这种传播方式对网站积累人气非常有帮助;其次,把个人意见放到“公开的自由市场”这一做法不仅让其他读者听到不同声音同时也引发读者对话题的讨论,从而进一步挖掘社会真相;最后鼓励网民理性发声这一做法对构建积极健康的舆论氛围同样具有重大意义。

4 问题反思:众媒时代《今日话题》网络新闻评论新认识

在微博、微信成为新媒体标配的年代,《今日话题》在新媒体的运用上还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微博活跃量低,多媒体的运用上也比较单一等,因为一般来讲多媒体运用主要通过图片、自制数据图、视频这三种方式体现。但是,《今日话题》对这方面的运用显然不足,不能满足用户多层次的需求。因此,在笔者看来,众媒时代用户的变迁,对于传媒界来讲,就意味着内容变迁和叙事模式的变迁,众媒时代对内容的变迁有两个体现,一是要求内容的新闻价值不仅仅符合传统新闻的价值,同时,要有更多趣味性。在内容构成上,内容已经变成了“内容+方式+渠道”,简单来讲,就是要尊重用户的阅读体验,就像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一样,要给受众身临其境的感觉;叙事模式变迁是因为在众媒时代,媒体表达要重塑,正如场景实验室创始人吴声所说:“哪有什么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哪有什么互联网媒体和微信公众号,一切都是基于从个人到关系迭代的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种新的内容表达,一种新的交互表达,一种新的连接表达。当代市场经济时代,对内容评价更直接更残酷,只看阅读数,中国现在面临的问题是面对广大普通用户,如何去转型、如何去生产、如何去引导。因此,叙事不仅仅是结构的完整,更要关注的是与受众的互动性表达以及整个生态链引导的作用。

作者简介:郭巧敏(1994-),女,汉族,河南安阳人,北京交通大学13级本科生,研究方向:新媒体传播和影视传播。

猜你喜欢

差异化
《语文学科课后作业的有效研究》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国际先进银行与中国银行再造模式的探究
谈维绣差异化营销策略
电力线路差异化防雷改造措施的选定和效果评估
“两创”背景下推行中小企业社保差异化征缴方式研究
大型企业集团差异化管控模式探索与研究
县域农村配电网规划建设现状典型性分析
基于中学生英语差异化教学策略的运用
计算机基础课程差异化教学研究
中外电视广告差异化表达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