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腹腔镜下射频消融治疗肝海绵状血管瘤

2016-02-27张大为,何津,张海光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16年2期
关键词:射频消融海绵状腹腔镜



腹腔镜下射频消融治疗肝海绵状血管瘤

张大为,何津,张海光,张青云,王莉丽,马龙滨(河北省唐山市人民医院肝胆外科,河北 唐山 063001)

[关键词]血管瘤,海绵状;腹腔镜;射频消融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16.02.031

肝血管瘤是常见的肝脏良性肿瘤,依据其纤维组织的多少分为海绵状血管瘤、硬化性血管瘤、血管内皮细胞瘤和毛细血管瘤4型,临床上以肝海绵状血管瘤(hepatic cavernous hemangioma,HCH)最为常见[1]。我院行腹腔镜下射频消融 (laparoscopic radiofrequency ablation,LRFA) 治疗HCH患者52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1年6月—2014年6月我院行LRFA治疗的HCH患者52例,所有患者血甲胎蛋白(alpha fetal protein,AFP)均阴性,Child-

Pugh分级均A级,均无腹部手术史,术前均查肝脏MRI或(和)强化CT诊断为HCH(图1~3)。其中男性20例,女性32例,年龄32~78岁,平均(54.1±5.2 )岁;共60个瘤体,其中直径<5 cm的9个,直径5~10 cm的43个,直径>10 cm的8个。52例患者中,48例患者有不同程度的上腹部隐痛、腹胀等症状,其中5例患者并发胆囊结石,术前上腹部隐痛不适等症状不能确定是胆囊结石还是HCH所致,故在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同时行腹腔镜下LRFA术;另外,有4例无症状患者因HCH致巨大思想压力,茶饭不香,夜不能眠,行腹腔镜下LRFA术,共5个瘤灶,直径均≥5 cm。

图1术前CT动脉期见肝左外叶肿物点状强化图2术前CT门脉期点状强化面积增大图3术前CT平衡期点状强化面积进一步增大

1.2LRFA方法射频消融仪为美国Radionics公司生产。患者平仰卧位,全身麻醉成功并气管插管后,建立CO2气腹,经脐下缘切口插入腹腔镜,检查肝脏及腹腔情况。根据肝血管瘤情况选择不同部位,增加2~3个腹腔镜Trocar,置入腹腔镜器械后,表浅瘤灶经分离与周围组织、器官粘连后,显露瘤灶;肝内瘤灶由术中腔镜超声辅助定位。在腔镜直视下或在腔镜超声引导下将14G单极射频针经腹壁穿刺入肿瘤灶(图4)。采用多点消融方法,首先于瘤体中部刺入射频针,进行消融;之后于瘤体四周依瘤体大小不同重复消融治疗数次,每次消融后均直视下碳化针道后退针。消融时注意保护肝周脏器及膈肌。最终,术中见瘤体组织明显凝固坏死,瘤体明显缩小(图5,6),腔镜超声见瘤体完全变为强回声,结束消融治疗。

图4术中向血管瘤中刺入射频针图5术中血管瘤消融后脏面图像图6术中血管瘤消融后膈面图像

2结果

2.1疗效52例HCH患者均顺利完成LRFA,腹腔镜下见瘤体明显缩小,瘤体组织明显凝固坏死,消融范围超过瘤体边缘约0.5 cm。术中出血15~80 mL。LRFA术后1个月及3个月进行增强CT检查,其中46例患者的53个瘤体内均未见血液供应,提示瘤体完全消融后凝固坏死;仅6例患者的7个瘤体内见少量血液供应,提示瘤体消融不全。

2.2不良反应LRFA后无胆瘘,无腹腔出血,无胃肠瘘及膈肌损伤患者。丙氨酸转氨酶升高2倍以上43例,经护肝治疗后均在7 d左右恢复至正常或接近正常;出现血红蛋白尿12例,均为瘤体直径≥5 cm者,经对症补液、利尿等治疗7 d左右消退;出现少量腹腔积液10例,出现少量右侧胸腔积液5例,均未作特殊处理;术后体温升高至38.5 ℃以上5例,经对症治疗2~5 d后,体温均降至正常范围;术后出现右上腹不能忍受的疼痛3例,经对症治疗后缓解。

3讨论

在肝脏良性占位性病变中HCH最为常见,CT、MRI检查后绝大多数能得到正确诊断,CT诊断的符合率 95%,呈现快进慢出表现,MRI表现为“灯泡征”(典型征象),即使小病灶也容易被发现[2]。国外文献将瘤体直径>4 cm者称为巨大海绵状血管瘤,而国内则一般将瘤体直径<5 cm者称小海绵状血管瘤,直径5~10 cm者称大海绵状血管瘤,直径>10 cm 者则称为巨大海绵状血管瘤[3]。

HCH为良性肿瘤,预后良好,目前尚无文献报道其有癌变可能。大多数HCH非常稳定而生长缓慢,不易导致临床症状及破裂出血。截至2011年全世界文献报道的HCH自发破裂出血患者不超过50例,极为罕见[4]。对于直径<5 cm的无症状的HCH不需要治疗,此点目前已广泛达成共识。因此,HCH的外科治疗适应证为瘤体较大(≥5 cm)伴有明显临床症状、瘤体生长速度较快或不论瘤体大小而患者有严重心理负担者[5]。本组52例HCH患者行LRFA均遵照此治疗原则。

HCH的传统治疗手段是手术切除。但在当今微创外科时代,LRFA已成为HCH的重要根治手段之一。LRFA治疗HCH的原理是将通过腹腔镜操作电极射频针刺入肝血管瘤瘤体组织,通过射频输出,射频波能量产生高温,靶区温度达到80~100 ℃,使瘤体组织产生凝固坏死而达到治疗目的[6]。

LRFA包括彩色超声或CT引导下经皮穿刺行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开腹手术行RFA和LRFA。近些年来RFA治疗HCH已较好地应用于临床[7-9]。RFA的严重并发症包括出血、膈肌损伤、胃肠穿孔、胆囊穿孔、胆管损伤、肝脏衰竭、门静脉血栓等;此外,因RFA治疗HCH的过程中热能会损伤血液中的红细胞,故可导致血红蛋白尿,甚至是急性肾衰竭。RFA的轻度并发症包括发热、疼痛、无症状的胸腔积液和(或)腹腔积液等[10-11]。刘浩润等[12]在腹腔镜超声引导下应用LRFA术治疗肝血管瘤取得了良好的疗效,并认为此治疗方法有如下优点:①根据腹腔镜超声引导再进针更安全、灵活,避免严重不良反应,术中实时监控可及时了解治疗效果;②增加了手术适应证,减少了术中病灶的残留,腹腔镜下一方面可应用器械隔离周围脏器,若病灶邻近膈肌还可注入少量生理盐水减少热传导所致膈肌损伤,另一方面在超声监控下可精确定位及避开肝内重要胆管及血管;③患者全身麻醉下不会出现经皮肝穿刺LRFA所导致的配合不佳;④术中若瘤体表面出血可在直视下电凝彻底止血,减少术后大出血风险;⑤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并发症较少。可见,LRFA更适用于治疗肝脏外周血管瘤及血管瘤体邻近肝内胆管、血管等重要结构的患者。此外,腹腔镜下还可对腹腔、盆腔进行全面检查,可同时完成腹腔、盆腔其他手术,如胆囊切除、阑尾切除等。本组52例行LRFA的HCH患者无严重并发症出现;所有轻度并发症,包括肝功能损害、血红蛋白尿、发热、疼痛、胸腹腔积液等经治疗均可迅速恢复。表明对HCH患者行LRFA是安全的。

HCH行LRFA后疗效的评定主要依靠增强CT和(或)MRI,术后增强CT仍见延迟性向心性强化,MRI的T2WI见“灯泡征”的高信号,则瘤体消融不全,HCH部分残留。本组52例HCH患者的60个瘤体行LRFA后仅有7个瘤体部分残留,瘤体完全消融率为88.3%(53/60)。可见,LRFA治疗HCH的疗效确切可靠。

综上所述,LRFA治疗HCH是安全可行的,治疗效果肯定,可作为HCH根治的重要手段之一。

[参考文献]

[1]Erdogan D,Busch OR,van Delden OM,et al. Management of liver hemangiomas according to size and symptoms[J]. J Gastroenterol Hepatol,2007,22(11):1953-1958.

[2]苗毅,郭峰.局部消融治疗肝脏良性占位性病变的评价[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13,33(9):790-792.

[3]白雪莉,陈伟,梁廷波.肝血管瘤规范化治疗及其值得注意的问题[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13,33(9):755-758.

[4]Donati M,Stavrou GA,Donati A,et al. The risk of spontaneous rupture of liver hemangiomas:a critical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J]. J Hepatobil Pancreat Sci,2011,18(6):797-805.

[5]Herman P,Costa MI,Machado MA,et al. Management of hepatic hemangiomas:a 14-year experience[J]. J Gastrointest Surg,2005,9(6):853-859.

[6]侯鹏高.肝血管瘤外科治疗进展[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4,35(21):3206-3207.

[7]张庆辉,侯森,石好岭,等.射频消融治疗肝血管瘤临床疗效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4,12(22):122-123.

[8]任永强,李国安,陈力强,等.经皮射频毁损治疗肝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疗效分析[J/CD].中国肝脏病杂志:电子版,2014,6(1):55-58.

[9]郑亚民,王悦华,刘东斌,等.射频消融在肝巨大血管瘤手术中的应用[J].实用医学杂志,2013,29(2):274-275.

[10]朱忠超,胡思安,周程,等.射频消融治疗肝血管瘤72例体会[J].腹部外科,2012,25(3):150-151.

[11]白浪,许仲平,龚建平.肝血管瘤外科治疗进展[J].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2013,16(4):312-315.

[12]刘浩润,王观发,李为民,等.腹腔镜射频消融治疗肝海绵状血管瘤的体会[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13,22(1):28-30.

(本文编辑:许卓文)

·临床研究·

[中图分类号]R732.2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7-3205(2016)02-0229-03

[作者简介]张大为(1981-),男,河北唐山人,河北省唐山市人民医院主治医师,医学学士,从事肝胆外科疾病诊治研究。

[收稿日期]2015-02-06;[修回日期]2015-03-03

猜你喜欢

射频消融海绵状腹腔镜
致敬甘肃省腹腔镜开展30年
纵隔海绵状血管瘤的影像学表现与病理对比分析(附4例报告)
CT和核磁共振成像在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断效果观察
旋切器在腹腔镜下脾切除术中的应用体会
心脏瓣膜置换同期行射频消融治疗房颤的术中配合护理分析
CT引导下射频消融联合靶向治疗对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杂交手术治疗心房颤动的研究进展
特发性室性心律失常射频导管消融治疗62例分析
腹腔镜肝切除术中出血的预防及处理
完全腹腔镜肝切除术中出血的控制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