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彩色超声在评价膀胱癌新辅助化疗效果中的价值

2016-02-27郑淑巍曹安民倪晓辰河北省玉田县中医医院超声科河北玉田06400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泌尿外科河北石家庄0500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16年1期
关键词:超声检查放化疗多普勒

郑淑巍,曹安民,倪晓辰(.河北省玉田县中医医院超声科,河北 玉田 06400;2.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泌尿外科,河北 石家庄 0500)



·论著·

彩色超声在评价膀胱癌新辅助化疗效果中的价值

郑淑巍1,曹安民1,倪晓辰2*(1.河北省玉田县中医医院超声科,河北 玉田 064100;2.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泌尿外科,河北 石家庄 050011)

[摘要]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评价膀胱癌新辅助化疗效果中的价值。方法30例浸润性膀胱癌患者接受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新辅助化疗,彩色超声观察化疗前后肿瘤二维超声影像及彩色多普勒血流分布和动力学参数的改变,评估新辅助化疗效果,并将化疗后术前彩色超声检查结果与术后病理结果进行对比。结果新辅助化疗后肿瘤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者较化疗前明显减少,肿瘤直径(最大径和最小径)明显缩小(P<0.05);血流分级由Ⅱ~Ⅲ级为主转为以Ⅰ~Ⅱ级为主,0级增加,Ⅲ级明显减少;收缩期峰值流速和阻力指数较化疗前均降低(P<0.05);将超声评价与病理评价进行比较,超声评价的敏感度94.1%、特异度61.5%、准确度80.0%,并及时中止了无效化疗。结论彩色超声以其方便、准确、无创等特点,为新辅助化疗效果评价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并有助于后续治疗方案的优化。

[关键词]膀胱肿瘤;超声检查,多普勒,彩色;放化疗,辅助

doi:10.3969/j.issn.1007-3205.2016.01.028

膀胱癌新辅助化疗是手术前对膀胱癌患者实施的一种全身辅助性化疗,其化疗效果可直接影响手术时机和手术方式,因此疗效评价对膀胱癌患者的临床治疗尤为重要。彩色多普勒超声因其简便、有效的特点,已成为诊断膀胱癌的首选检查方法,并可准确判断肿瘤大小、位置、数目和浸润程度,与病理结果符合率可达90%以上[1-2],其对于膀胱癌的诊断和术前分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本研究观察膀胱癌患者在新辅助化疗前后彩色超声的声像图特点变化,并将超声检查结果与病理结果进行比较,以探讨彩色超声在膀胱癌新辅助化疗效果评估中的应用价值,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1—2013年河北省玉田县中医医院及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经病理确诊为浸润性膀胱癌并实施新辅助化疗患者30例,其中移行细胞癌27例,腺癌2例,鳞癌1例;病理分期为T2N0M0~T4aN0M0;男性22例,女性8例,年龄39~75岁,平均(61.5±6.9)岁。

1.2治疗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新辅助化疗方案[3]:第1天和第8天静脉滴注吉西他滨1000 mg/m2,第1~3天静脉滴注顺铂25 mg/m2,21 d为1个周期。新辅助化疗前、新辅助化疗3个周期后均进行超声检查。

1.3超声检查应用PHILIPS-iU22彩色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3.5 MHz。患者检查前适度充盈膀胱,常规取仰卧位,必要时取侧卧位或屈膝卧胸位,充分暴露下腹部至耻骨联合,探头在膀胱区域进行多切面、多角度扫查,仔细观察病灶。二维超声观察内容有肿瘤位置、形态、大小,测量肿瘤直径(最大径和最小径)。彩色多普勒显像测量肿瘤供血最丰富切面的血流信号,调整θ<60 °,获取血流动力学参数收缩期峰值流速和阻力指数。血流分级标准[4]:0级无血流信号;Ⅰ级可见点状或短棒状血流;Ⅱ级可见长线血流或几条小血流;Ⅲ级可见血流分枝或交织成网状。检查时尽量避免膀胱内伪影的干扰,且同一患者化疗前后均由同一医师检查,将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并与术后病理结果对照。

1.4疗效评价按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5]分为:完全缓解,肿瘤病原发灶完全消失;部分缓解,肿瘤原发病灶最长径减小≤30%;疾病进展,肿瘤原发病灶最长径增加≥20%;疾病稳定,肿瘤原发病灶最长径变化介于部分缓解和疾病进展之间。病理学疗效判定[6]从肿瘤原发病灶无变化到肿瘤完全消失分为5级:1级,肿瘤细胞较之前无明显变化;2级,肿瘤细胞减少<30%;3级,肿瘤细胞减少30%~90%;4级,肿瘤细胞减少>90%;5级:原发病灶完全消失,未见肿瘤细胞。

1.5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 20.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等级资料比较采用秩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新辅助化疗前后肿瘤二维声像图特点的改变30例浸润性膀胱癌患者中,肿瘤位于膀胱三角区18例、侧壁11例、顶部1例。新辅助化疗后均有所改善,其中肿瘤形态不规则的28例减少至化疗后的16例,新辅助化疗前肿瘤边界不清由25例减少至化疗后14例。

2.2新辅助化疗前后肿瘤直径比较新辅助化疗后肿瘤最大径和最小径均较化疗前明显缩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3新辅助化疗前后肿瘤内血流信号变化化疗前多数肿瘤血流较丰富,按血流分级标准,Ⅱ~Ⅲ级为主,有26例(86.7%),0~Ⅰ级为4例(13.3%)。化疗后血流丰富度显著降低甚至消失,其中以Ⅰ~Ⅱ级居多,为24例(80.0%);0级增加至3例(10.0%);Ⅲ级显著减少,从化疗前的18例(60.0%)降至化疗后的3例(10.0%)。化疗前较化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此外,血流动力学参数显示,化疗后收缩期峰值流速和阻力指数较化疗前均有所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

表1 新辅助化疗前后肿瘤直径比较

检测时间肿瘤直径最大径最小径化疗前3.42±1.622.35±1.34化疗后2.68±1.341.76±1.02t1.9281.919P0.0290.030

表2 新辅助化疗前后肿瘤血流信号变化  (n=30)

2.4对新辅助化疗效果评价以病理学评价为“金标准”,评价超声学效果,化疗后术前超声评估使4例患者及时中止了无效化疗,30例患者超声评价效果,完全缓解2例(6.7%),部分缓解19例(63.3%),疾病稳定8例(26.7%),疾病进展1例(3.3%)。与病理学评价比较,超声评价的敏感度为94.1%,特异度为61.5%,准确度为80.0%,阳性预测值为76.2%,阴性预测值为88.9%。见表3。

表3 新辅助化疗效果超声评价与病理学评价比较 (n=30,例数)

3讨论

膀胱癌高发年龄段为50~70岁,男女发病率之比约为3∶1[7],浸润性膀胱癌即T2N0M0~T4aN0M0期肿瘤。目前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同时行盆腔淋巴结清扫术仍是治疗浸润性膀胱癌的标准方法[8],对原发肿瘤有良好的局部控制,术前辅以有效化疗可降低肿瘤分期,提高手术根治切除率,改善预后,延长患者生存期[9]。

彩色超声在膀胱癌新辅助化疗中的检查,可提供以下信息[10]:①肿瘤的位置;②肿瘤的大小;③肿瘤形状;④肿瘤的供血情况。在彩色超声检查过程中,应注意使患者膀胱充盈良好,并进行多切面、多角度仔细扫查,并排除伪影及血块等干扰。本研究30例浸润性膀胱癌患者中,超声显示肿瘤位于膀胱三角区20例、侧壁9例、顶部1例。表明膀胱癌多发于三角区,其次是侧壁,较少发于膀胱顶部。膀胱恶性肿瘤超声表现为形态不规则,边界不光滑,边缘毛糙,内部回声杂乱,肿瘤基底部向膀胱壁浸润,膀胱壁结构局部中断、层次模糊。本研究30例浸润性膀胱癌患者,超声观察发现新辅助化疗前肿瘤形态不规则者28例,边界不清者24例,化疗后分别减少至16例和14例。表明患者接受新辅助治疗前后,超声在肿瘤形态变化上具有精确的鉴别能力。此外,新辅助化疗前后肿瘤大小的变化是评估化疗效果的必要条件,根据超声检查进行统计,肿瘤最小径化疗前平均>2 cm,化疗后<2 cm;化疗前肿瘤最大径>3 cm者25例,≤3 cm者5例,化疗后残余灶≤3 cm者明显增加为20例。这对新辅助化疗效果具有重要的预见性评价作用。

血流分级及动力学参数可作为判断膀胱肿瘤良、恶性程度的主要依据[11],是评价新辅助化疗效果的重要参考指标。本研究中,化疗前血流分级为Ⅲ级者18例,化疗后明显减少为4例,0级由化疗前的1例增加为3例,总体趋势由化疗前以Ⅱ~Ⅲ级为主转向化疗后以Ⅰ~Ⅱ级为主。彩色超声显示肿瘤收缩期峰值流速和阻力指数在新辅助化疗后显著降低,且阻力指数<0.50,提示化疗后肿瘤向良性转化。这为临床治疗最佳手术时机和手术方式的选择提供了依据,并指导膀胱癌术后的进一步治疗方案。根据实体瘤疗效评判标准,超声评价与病理学评价进行比较,其检查的敏感度为94.1%、特异度为61.5%、准确度为80.0%、阳性预测值为76.2%、阴性预测值为88.9% 。

总之,彩色超声具有经济简便、无创无痛、成像准确、重复性强等优点,对新辅助化疗前后肿瘤的大小和形态的变化、血流情况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为新辅助化疗的效果评价、避免无效化疗、手术时机和方式的优化提供了可靠参考。

[参考文献]

[1]姚根新,王小伟.超声弹性成像在乳腺实性肿瘤块良恶性诊断和鉴别中的应用[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13,34(4):457-458.

[2]郑红.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膀胱癌诊断的应用价值[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2,23(7):773-775.

[3]陈勇,周宇红,仓晨,等.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治疗晚期膀胱癌的临床观察[J].临床肿瘤学杂志,2011,16(5):441-443.

[4]郑晓芳,付赵虎.彩色多普勒显像联合超声弹性成像诊断早期乳腺癌的应用研究[J].河北医药,2015,37(2):234-236.

[5]Eisenhauer EA,Therasse P,Bogaerts J,et al. New response evaluation criteria in solid tumours:revised RECIST guideline (version 1.1)[J]. Eur J Cancer,2009,45(2):228-247.

[6]金亚,马步云,彭玉兰,等.多参数超声评估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的价值[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14,30(12):1083-1085.

[7]温登瑰,张思维,郑荣寿,等.中国2009年膀胱癌发病和死亡资料分析[J].中国肿瘤,2013,22(7):521-527.

[8]张茂友,孙立江.浸润性膀胱癌保留膀胱的综合治疗疗效评价[J].中国实用医药,2014,9(14):15-16.

[9]白云金,李金洪,魏强,等.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新辅助化疗研究进展[J].现代泌尿外科杂志,2014,19(4):273-276.

[10]魏小敏.膀胱巨大平滑肌瘤超声表现1例[J].中国临床医学影像学杂志,2014,25(3):220.

[11]孙智芳,付志勇,吴建国.膀胱癌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与病理诊断对照分析[J].实用癌症杂志,2011,26(1):83-84.

(本文编辑:许卓文)

[中图分类号]R737.14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7-3205(2016)01-0092-03

[作者简介]郑淑巍(1980-),女, 河北玉田人,河北省玉田县中医医院主治医师,医学学士,从事医学超声诊断研究。

[收稿日期]2015-02-06;[修回日期]2015-03-09

*通讯作者

猜你喜欢

超声检查放化疗多普勒
多普勒US及DCE-MRI对乳腺癌NAC后残留肿瘤的诊断价值
多路径效应对GPS多普勒测速的影响
肠内营养支持在放化疗食管癌患者中的应用
超声检查在小儿急慢性阑尾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上腹部横切面在产前超声诊断心房异构综合征中的价值
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结合血β-HCG值对宫外孕早期诊断
超声检查在类风湿关节炎诊疗中的研究进展
颅脑超声对新生儿颅内出血的诊断价值
联合放化疗治疗乳腺癌对患者内脏损伤分析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后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