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中国对外援助与中国企业“走出去”

2016-02-17陈冬杨

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1期
关键词:机遇和挑战走出去企业

陈冬杨

(厦门市会议展览事务局,福建 厦门 361000)



论中国对外援助与中国企业“走出去”

陈冬杨

(厦门市会议展览事务局,福建厦门361000)

摘要:对外援助逐渐成为推动中国开展对外经济合作、发展对外投资的一条重要渠道。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发展和中国对外援助的历程相辅相成。通过对外援助让中国企业走出国门,可以在更大范围和更高层次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进而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优化资源配置,拓宽发展空间。中国企业“走出去”应紧抓发展机遇,应对风险挑战,发挥比较优势,促进其又快又好地发展。

关键词:对外援助;企业“走出去”;机遇和挑战

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对外援助是中国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外交的重要内容[1]。中国在致力于自身发展的同时,始终坚持向经济困难的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力所能及的援助,承担相应国际义务。自1950年以来,中国在“南南合作”框架下向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加勒比、大洋洲和东欧等地区120多个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力所能及的经济和技术援助[2]。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壮大和国际影响力的日益提高,随着我国对外援助规模的扩大,我国对外援助也日益引起关注。对外援助的发展也带动了中国企业“走出去”,从中国产品、服务、资本、技术、劳动力、管理等方面的输出以及中国企业本身走向国际市场,到国外开展国际经济技术竞争与合作。通过对外援助让中国企业走出国门,可以在更大范围和更高层次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进而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优化资源配置,拓宽发展空间。

一、建国以来中国对外援助概况

中国对外援助从帮助周边友好国家开始起步。1950年,中国开始向朝鲜和越南两国提供物资援助,从此开启了中国对外援助的序幕。1955年万隆亚非会议后,随着对外关系的发展,中国对外援助范围从社会主义国家扩展到其他发展中国家。1956年,中国开始向非洲国家提供援助。1978年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后,同其他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合作由过去单纯提供援助发展为多种形式的互利合作。20世纪90年代,中国在加快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过程中,开始对对外援助进行一系列改革,重点是推动援助资金来源和方式的多样化[3]。

中国对外援助主要有8种方式:成套项目、一般物资、技术合作、人力资源开发合作、援外医疗队、紧急人道主义援助、援外志愿者和债务减免。中国对外援助地理分布比较均衡。受援国涉及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加勒比、大洋洲和东欧等地区大部分发展中国家。中国对外援助项目主要分布在农业、工业、经济基础设施、公共设施、教育、医疗卫生等领域,重点帮助受援国提高工农业生产能力,增强经济和社会发展基础,改善基础教育和医疗状况。

对外援助逐渐成为推动中国开展对外经济合作、发展对外投资的一条重要渠道。第一,通过实施各类援助项目,向受援国展示了中国工农业生产技术水平和产品质优价廉的优势,并帮助我国企业和产品有效地规避了进入当地市场的各种障碍,促进了我国企业和产品“走出去”。例如,我国自主研制的先进支线客机“新舟60”打开了国际市场,华为、中兴、华立科泰、同方威视等高科技企业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日益提高。第二,对外援助带动了以承包工程为主的多种形式对外经济技术合作。例如,中国企业以援外为先导,首先在非洲国家开展了承包工程、劳务合作和其他经济技术合作。可以说,在中国外经50强的企业中,有三分之二是由援外企业发展起来的[4]。可以说,在非洲,凡有援外项目的地方,中国企业开展承包工程等互利合作业务相对来说都比较顺利,也容易得到当地政府和人民的认可。第三,对外援助带动了中国企业到境外开发石油、木材、矿藏等重要能源、资源,通过企业对外投资、引进、整合,有力地支持了国内的经济建设。

二、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发展历程和挑战

通过对外援助,中国企业“走出去”经萌芽(1949—1978年发展较慢)、初步发展(1979—1985年较快速的发展)、进一步发展(1986—1992年虽有较大发展,但仍然极为有限)、调整发展(1993——1998年发展速度放缓)、加速发展(1999至今)等阶段。中国企业对外投资呈现总体规模不断扩大、主体队伍不断壮大、行业领域不断扩展、形式方法不断创新、区域布局不断优化、层次水平不断提高的特点。从国际环境看,面临的机遇有: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区域经济一体化逐步兴起、资本流向多样化趋势明显、新一轮产业转移正在来临等。从国内环境来看,面临的机遇有:逐步建立和完善了促进“走出去”的政策体系,为实施“走出去”战略提供了政策保障;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具有“走出去”的强大经济基础;形成了门类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和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为实施“走出去”战略奠定了物质基础;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为实施“走出去”战略提供了外在动力;国际市场能源、原材料价格持续攀升可能存在的风险。面临机遇的同时,政府的管理及扶持都有待加强、中介服务体系尚未健全以及“走出去”主体整体国际竞争力还比较薄弱等因素给中国企业“走出去”带来一定的困难[5]。

三、中国企业“走出去”发展战略的实施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企业“走出去”取得了长足发展,但从横向看,目前还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鉴此,我们应站在新的历史起点,紧抓发展机遇,应对风险挑战,发挥比较优势,进一步提高企业综合素质,进一步建立健全政府促进体系,进一步提高中介服务水平,促进中国企业“走出去”又好又快发展。

首先,加强国家战略意识。中国企业“走出去”一方面代表着企业自身形象和利益,一方面也代表着国家的形象和利益。因此,企业要有正确的国家战略意识,自觉服从和服务于国家总体外交和发展大局,把“走出去”提升到扩大对外开放、建设和谐世界的国家战略高度上;要为树立我负责任大国形象服务,而不可因为谋求经济利益而损害国家形象;要有长远眼光,一方面实现本身在国外发展的基业常青,一方面为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做贡献[6]。

其次,确立自身战略定位。企业“走出去”要实施明确的市场、经营和联盟等战略,这对企业发挥其核心竞争优势至关重要。要根据自身条件、能力和优势,明确从事哪个行业、哪个产业;确定好走到哪里,即走向哪个国家,哪个市场;明确怎么走,自己走,还是联合走。

第三,坚持质量效益意识。首先要提高质量意识。在企业内部营造出上上下下讲质量、方方面面求效益的良好氛围,通过质量文化的引领,不断强化质量责任意识、质量忧患意识、质量服务意识和质量效益意识,提高质量责任感,使“质量第一”的方针真正落到实处。要加强质量管理。在生产上,加强每一环节的监督管理,追求生产过程的“零缺陷”;在管理上,做到标准化、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落实质量责任,严格质量考核。

第四,注意风险规避与防范。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应树立风险意识和忧患意识,遵循市场经济规律,确定符合企业实际,适应东道国政治环境、经济环境与文化环境的商业模式,重视成本收益分析,科学论证,审慎决策,量力而行,循序渐进,增强识别风险和抗风险能力,建立健全企业内部风险控制和监督机制,努力提高“走出去”的成功率。

第五,履行应有社会责任。在现代市场经济社会,市场主体不仅具有牟利的“经济人”特性,而且具有“社会人”特性[7]。因此,作为一个经济实体,企业也应该具有人格化,负起企业社会责任。要根据自身的社会责任管理制度逐步实现人才本土化,解决当地就业问题;重视改善劳动条件,维护劳动者权益;采用先进节能环保技术,自觉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积极参与抢险救灾、社会援助等公益事业,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第六,坚持互利共赢。企业“走出去”,既要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维护国家利益和经济安全,努力提高经济效益,又要坚持互惠互利、共同发展,寻求合作各方利益的汇合点。企业“走出去”人员,应遵守当地法律法规,尊重当地风俗习惯,既要维护我方权益,又应避免不必要的摩擦和冲突。

从政府层面上,“走出去”战略的实施是一个系统工程,不仅需要企业自身苦练内功,也需要政府建立系统的政策支持体系和高效全面的社会服务体系,为企业提供有力的保障。首先要强化政府促进功能,重视法规建设,加强政策支持,创造良好环境。其次,必须建立起促进“走出去”的服务体系,提高中介的服务质量和水平,加强中介的自身建设、完善中介的服务体系、提高中介服务生产力。

参考文献:

[1]黄梅波.中国对外援助机制:现状和趋势[J].国际经济合作,2007 (6):4-11.

[2]周弘.对外援助与国际关系[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2.

[3]周弘.中国对外援助与改革开放30年[J].世界经济与政治, 2008 (11):33-43.

[4]王迎新.中国对外援助与外贸、对外投资的协调发展[J].经济研究参考, 2012 (56):56-64.

[5]李丹,陈友庚.对外援助与我国境外经贸合作区建设[J].开放导报,2015(1):51-53.

[6]冯莉.对外援助与贸易、投资的关系研究——基于受援国视角[D].河北工业大学, 2014.

[7]罗纳德·麦金农,张晓莹.北京共识的建设性作用——中国对外经济援助与投资模式分析[J].中国金融, 2010 (19):90-92.

(责任编辑:马圳炜)

Foreign aid and Chinese enterprises‘Go out’

CHEN Dong-yang
(Xiamen Conference and Exhibition Bureau, Xiamen, Fujian, 361000, China)

Abstract:Recently, with the advancement of economy and international influence, our foreign aids is increasingly expanded, which has aroused great concern. In other words, Chinese companies go abroad to participate in international competition and cooperation in an advanced way by means of foreign aids. In this way, domestic and overseas markets both can be fully used, resource allocation can be better and the development space will be enlarged. As a result, we should stand at the new historical start point, grasp the development opportunities, and cope with the challenges and risks and show comparative advantages.

Key words:foreign aid; Chinese enterprises“Go out”;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中图分类号:F27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417(2016)01-0044-03

doi:10.13908/j.cnki.issn1673-1417.2016.01.0009

收稿日期:2016-02-15

作者简介:陈冬杨(1984—),女,福建东山人,本科,研究方向:国际贸易。

猜你喜欢

机遇和挑战走出去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网络时代下职业学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创新及思考
“互联网+”时代高校继续教育发展的机遇与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