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双轨合一”培养模式下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科研能力的训练
——以骨科为例

2016-02-15蔡筑韵钱齐荣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6年26期
关键词:专业学位合一住院医师

蔡筑韵 钱齐荣

·学术观点·

浅谈“双轨合一”培养模式下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科研能力的训练
——以骨科为例

蔡筑韵 钱齐荣

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双轨合一”培养模式已全面展开。本文以骨科为例,介绍了该培养模式的背景情况并分析了该模式下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就如何有效提高“双轨合一”专业学位研究生的科研能力提出了几点建议。

骨科;专业学位;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科研能力

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我国教育体系中培养合格医生的两条途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目标是为了培养既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基础,又熟练掌握各种临床操作技能,素质良好,医德医风高尚,同时具备较好临床科研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指高等院校医学类专业本科及以上学历毕业生,在完成医学院校教育之后,以住院医师的身份在认定的培训基地接受以提高临床能力为主的系统性、规范化培训[1]。

为了解决两个途径衔接不畅的问题,同时节约有限的教育资源,减少培训的重复性,目前许多省市已经将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相衔接,即实行“双轨合一”的培养机制[2]。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具有硕士研究生和住院医师的双重身份,接受高校和培训医院管理。研究生按照要求,进行临床技能训练,完成临床培训轮转,通过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所规定的各科出科考核、年度考核和结业综合考核,并参加论文答辩。通过该模式,专业学位研究生将获得研究生毕业证、学位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证书及执业医师资格证书,即“四证合一”。虽然“双轨合一”的培养机制已经实行了一段时间,但是对于该模式下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养仍在摸索之中。本文将以骨科研究生为例,就“双轨合一”培养过程中如何有效提高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科研能力作如下探讨。

1 临床科研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临床研究与基础研究不同,它主要是针对具体临床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需要总结病例、查阅资料、分析病因,进一步寻找致病机理,提出创新的治疗方案,以期彻底治疗或预防该疾病。临床研究成果将以论文的形式体现出来,从而更大范围地促进医疗水平的提高。我国医疗的一个特点是患者数量巨大、病种较多,但是大部分医生缺乏病例收集、随访患者的意识,极少对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所以,当前我国仍然紧缺具备扎实理论功底、较好临床科研能力及较强临床工作能力的高层次医学人才。

骨科是外科学中一门较为独特的亚学科。人体的骨骼不同于其他组织和器官,它在体内分布广泛,所以其结构、功能以及相关的疾病具有多样性。骨科学也不仅仅关注骨骼本身,还有其邻近的肌肉、韧带、神经、血管等组织,从而使骨科学具有高度的复杂性[3]。并且,由于骨科疾病多样化的治疗方法,骨科医生同时需要了解生物力学、材料学等相关学科的知识。

对于大部分骨科医生而言,平时忙于门诊、手术等日常工作,无法挤出时间高效地对自己的临床病例进行回顾、梳理和总结;其次,由于不曾接受过系统的科研培训,许多骨科医生对于科研常常觉得无比困难,无从下手[4]。如果能够使骨科医生在研究生阶段就接受较好的临床科研训练,使其认识到临床工作与科研工作两者可以并行不悖,并且互相促进、互相借鉴,无疑对其将来的发展大有裨益。所以,“双轨合一”培养模式下的骨科研究生不能只注重“应用性”,否则与单纯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没有区别。如果只关注临床技能的培养训练,就失去了“双轨合一”专业学位研究生作为“高层次”人才培养的意义。

2 “双轨合一”模式实施中可能遇到的问题

“双轨合一”模式下的研究生培养不仅着重加强临床实践技能的训练,也强调临床与科研的结合。一项针对上海市4所高等医学院校15家附属医院的306名“双轨合一”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调查发现,研究生在读期间没有参与任何科研学术活动的竟占总调查人数的51.5%[5]。由此可见,该培养模式下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如何提高仍然是一个大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2.1 研究生主观上对于临床科研的认识不足,认为临床与科研之间存在矛盾,偏重于临床技能的训练。骨科研究生在课程上常重视医学专业课的学习,忽视科研方法学课程的学习,虽然掌握了大量的医学知识,但是对知识发现的过程不甚了解。并且部分院校对“双轨合一”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毕业要求不高,没有明确以科研论文作为导向,导致一些研究生降低自我要求,不注重科研能力的自我提高。

2.2 “双轨合一”的培养模式决定了研究生3年大部分时间均在各个临床科室轮转,所以授课一般安排在周末进行。由于研究生要参加轮转科室的日常工作,周末未必有足够的精力对于课程进行消化吸收,导致学习效率低下。

2.3 各临床科室对于研究生的指导基本上以临床技能培训为主,没有科研相关的培训内容。尤其一些科室只是单纯地将专业学位研究生作为劳动力使用,重“用人”而非“育人”,更加谈不上科研能力的培养。此外,出科考核也常常无法规范实施,流于形式。

2.4 “双轨合一”培养模式实行的是导师负责制。导师的指导对于专业学位研究生科研素养的形成十分重要。以下几个原因可能会影响导师对于学生的培养:一是由于专业学位研究生要参加众多科室的轮转,在导师所在科室的时间并不长,所以没有足够多的时间对导师的科研课题进行具体实施;二是由于受到传统的学术学位培养模式的影响,部分导师没有明确专业学位与学术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区别;三是研究生在轮转期间基本属于“失控状态”,可能没有与导师形成一个良好的师生关系,导致导师的指导积极性不高[6]。

以上这些原因均会导致骨科研究生临床科研能力的弱化。长此以往,“双轨合一”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或与单纯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雷同,这将与培养“具备临床科研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目标相背离。

3 加强临床科研训练的建议

3.1 对于研究生自身,应当注重的方面

3.1.1 注重方法学课程和跨学科课程的学习 方法学课程包括了医学统计学、循证医学、临床流行病学、论文写作、医学信息检索等课程,这些课程有助于研究生对于医学知识的获取、加工、利用和产出,是一种“授之以渔”的工具性课程。“双轨合一”培养模式下的骨科研究生,除了学好骨科相关的课程以外,也需要学习组织工程、材料学、力学等非本专业的课程。这些课程能够增加研究生看待临床问题的角度,提升科研思路。

3.1.2 做临床工作的有心人 研究生在临床工作中应注意锻炼自己的观察能力,密切观察临床中的一些特殊现象,比如某位患者所患骨科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与教科书上描述有所不同的症状、体征,应及时记录下来。查阅专业书籍以及最新文献资料仍然无法明确原因时,即可能将其作为一个科研课题。

3.1.3 关注多学科交叉领域 “双轨合一”培养模式下的骨科研究生一般需要花费1年多的时间轮转除骨科外的其他学科。这段轮转经历可以积累不同学科的专业知识,通过了解其他学科的新进展和新技术,可能对骨科临床问题的解决产生帮助,并由此为基础探索多学科交叉的科研课题。例如在影像学领域新的技术层出不穷,如何将这些新技术与骨科疾病的诊断、治疗结合起来,是一个值得关注的切入点。

3.1.4 加强文献阅读和学术交流 多阅读骨科相关的中文核心期刊以及JBJS等权威骨科SCI杂志发表的述评类文章。研读这些文章可以了解目前在骨科领域还存在哪些亟待解决问题。通过阅读专家的总结和评论,启迪思维,选择合适自己的科研选题。同时,应积极与导师沟通课题进展,鼓励参加读书报告会及相关学术会议,开拓研究视野,弥补自身不足[7]。

3.2 对于学校和医院的建议

3.2.1 进一步加强网络课程建设 由于“双轨合一”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轮转时间长,理论授课一般安排在周末和节假日进行。学校应缩减课堂授课时间,进一步加强网络课程的引入,采用“线上为主、线下为辅”的教学方式,增加课程学习的时间弹性,使研究生可以更高效地学好知识[8]。

3.2.2 选拔合格导师 学校应对研究生导师的聘用、职责、考核和奖惩有明确的规定。“双轨合一”模式专业学位研究生导师的遴选应当偏重于那些承担临床型课题和具有临床型文章发表经验的医生。导师应当具备高度负责任的态度,对研究生的临床选题、文献查阅、资料收集、数据分析以及论文撰写给予悉心指导,培养骨科研究生建立系统的临床科研思维。

3.2.3 加强轮转科室的教学 各科室应当针对轮转的专业学位研究生组织一定课时的理论授课。授课内容以该学科相关的常规诊疗知识为基础,结合国内外最新的文献资料,讲授前沿技术和理念,并传授其自身的科研理念与方法。从而拓宽研究生的视野,使其能够从骨科以外的角度思考临床问题。

3.2.4 合理的监督机制 医院应建立师资的培养、督导、激励机制,强化各个临床科室带教能力的培养。应设置教学组长,监督轮转计划的实施、授课安排、出科考核等项目,定期与导师及研究生进行交流沟通,掌握计划的落实情况。不定期抽查研究生的科研记录本,了解其学习情况,把牢质量关。

3.2.5 以适量科研任务为导向 学术论文是科研能力的综合体现,因此可以适当调整“双轨合一”模式下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毕业要求。就骨科专业学位研究生而言,在学习期间应当完成难度适中的骨科临床科研课题的研究,并据此撰写学位论文,完成答辩。同时鼓励其在国内核心期刊及以上的杂志发表与课题相关的高质量论著或综述。

科研能力是区别骨科“手术匠”与高水平骨科医生的关键点。“双轨合一”培养模式下的骨科专业学位研究生应在临床实践中寻找科研课题,以提高临床诊疗水平与技术为出发点,将科研训练贯穿于实践之中,以科研的思维去思考临床问题,培养敏锐的洞察力,提高综合运用理论、方法和技术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所以,加强“双轨合一”培养模式下的骨科专业学位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养,培养具备临床科研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骨科人才,对推动我国骨科事业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1]汪玲. 临床医学专业学位教育综合改革的探索和创新[J].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2(10):49-54.

[2]陈旻敏. 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相结合的可行性探究[J].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1(9):118-119.

[3]李莉,钱齐荣,吴海山. 骨科研究生临床工作技能的培养[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3,11(9):57-59.

[4]沈君. 浅谈临床医师的科研选题[J]. 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2016,25(1):79-81.

[5]吴静,李觉,王光花. 上海市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参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现状调查[J]. 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13,33(5):761-764.

[6]刘洁. 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并轨的探索与思考[J].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4(6):13-16.

[7]刘丹彦,袁保红. 麻醉学临床型研究生的培养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相结合的培养经验与体会[J].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7 (7):17-18.

[8]雷丽萍,王晓民,吕兆丰. 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J].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5(3):27-31.

Discussion About the Scientific Research Capacity Training of “Double-track Integration” Mode of the Clinical Postgraduate Education——Take Orthopedics as An Example

CAI Zhuyun QIAN Qirong Department of Joint Surgery, Changzheng Hospital Affiliated to Second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03, China

The work of “Double-track Integration” for postgraduate students with professional degree in clinical medicine and the standardized training for resident doctors has been comprehensively carried out. This article takes orthopedics as an example, describes the background of this education mode and analyses the main problems about the training of scientific research capacity. At last, some suggestions has are provided for the improvement of scientific research capacity.

Orthopedics, Professional degree, Resident doctors standardized training, Scientific research

G643

A

1674-9308(2016)26-0033-03

10.3969/j.issn.1674-9308.2016.26.018

全军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研讨会研究课题(YJZX 15C12)

基金项目:上海市科委课题(13JC1407300)

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关节外科,上海 200003

钱齐荣,E-mail:qianqr@sina.com

猜你喜欢

专业学位合一住院医师
论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六个关系
麻醉科住院医师在疼痛科轮转期间临床教学实践与探索
美国住院医师招收匹配计划简介与借鉴
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医患沟通的认知及培养需求研究
人剑合一
由“三线合一”到“两线合一”
中国海洋大学专业学位教育
——MTA教育中心
早期对外汉语中的“语”“学”合一
土木专业学位硕士培养现状与对策——以广大为例
对外科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进行规范化培养的实践性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