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超声引导下外周神经阻滞技术采用wo rkshop培训方式的探讨

2016-02-15邓莹吴长毅徐懋王军郭向阳李民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6年26期
关键词:麻醉科麻醉神经

邓莹 吴长毅 徐懋 王军 郭向阳 李民

超声引导下外周神经阻滞技术采用wo rkshop培训方式的探讨

邓莹 吴长毅 徐懋 王军 郭向阳 李民

熟练掌握外周神经阻滞操作技术是每一位麻醉医生临床工作中的基本要求。近年来,超声引导下外周神经阻滞技术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临床,对于这项新兴技术的推广需要一定的时间,我科在此项目的推广上采用workshop的培训方式,每年对全科人员培训一次,效果显著,为提高临床神经阻滞质量探索出一种新的方法。

超声;神经阻滞;workshop;培训

传统的神经阻滞技术如臂丛神经阻滞多靠体表解剖定位,穿刺中要寻找异感,这样的方法有一定的盲目性,需要临床麻醉医生多年的经验积累,失败率高,患者在穿刺过程中非常痛苦,并且有神经损伤的几率[1]。在当前医患关系不是十分和谐的医疗环境下,增加了医疗投诉和医患纠纷的发生。近年来,随着超声技术在麻醉科应用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医生看到了超声技术在麻醉科应用的价值。它可以清晰地识别外周神经、血管的分布、走行[2],超声引导下的外周神经阻滞技术有效地提高了神经阻滞的成功率和准确性,大大减少了神经损伤、局麻药物入血等并发症的发生[3]。特别是对于神经解剖变异人群、无法合作及小儿患者有更广泛的应用前景。有研究表明[4],超声引导神经阻滞的学习更易于实习医生掌握。

从2013年开始我院麻醉科将超声引导下外周神经阻滞技术培训作为继续教育内容,每年会进行一次全员培训。第一次培训采用讲大课的方法,每位培训老师准备某一外周神经的专题讲座,将讲课内容制成幻灯片进行时长30分钟的讲座。一天进行8~10节不同内容的讲座。但会后,大多数科内同事反映对于讲课内容没有感性认识、难以消化,上课内容到临床实践依然存在困难,大家在临床中难以应用授课内容。经过科内超声专业组的讨论,将第二年的培训方式改为分小组床旁超声技术学习(workshop),根据不同的神经位置将小组分为8~10组,每组10人左右,每组的学习时间为1小时,由主讲老师在模特身上进行演示后,由组员逐一进行练习。课后收到了良好的效果。2015年在前一年培训经验的基础之上,讲课老师应用幻灯片讲解神经局部应用解剖,同时应用床旁超声在模特身上演示神经图像,小组每1小时进行轮换,小组成员有充分的时间进行实际操作,讲师在旁进行指导。课后对讲课相关内容以调查问卷的形式进行了反馈,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下面将对workshop培训超声引导下外周神经阻滞讲座的经验进行探讨。

1 超声专业知识的理论学习

超声医学对于麻醉医生来说是从未接触过的全新领域,所以在进行超声workshop培训前,科内曾多次邀请超声科专家及超声厂家工程技术人员对科内全体医生进行超声原理和基础知识的讲解。培训内容包括超声物理特性、超声仪的成像原理,仪器面板的操作,常用键的功能,超声探头的频率选择,探头抓持、放置方式,超声耦合剂的使用,不同组织的超声显像特点,图像清晰度调整、图像的测量,仪器日常维护等[5]。

麻醉科应用超声技术主要是关于外周神经阻滞及困难动静脉穿刺。所以在学习了超声基础理论后,我科还邀请超声专家有针对性地为麻醉医生讲解外周神经的局部解剖知识及超声下影像特点。

2 workshop培训的前期准备

由科内负责教学工作的主任和教学秘书提前一年制定计划,安排培训时间,通常利用周末一天的时间进行集中培训。选定授课内容及授课教师,授课内容包括超声引导下中心静脉置管、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超声引导下坐骨及腰丛神经阻滞、超声引导下股神经阻滞、超声定位下椎管内穿刺技术、超声引导下腹横筋膜阻滞。教学主任指定授课教师对授课内容进行时间为45分钟的备课,并准备关于局部解剖知识、注药方式、进针方法的幻灯片,并根据授课内容出5道选择题用于课后提问。提前一个月对科内公布培训时间、内容及授课教师,根据参加培训人数将大家平均分组,每组学员在10人左右。

3 workshop培训的实施过程

workshop培训时,每组由授课教师负责签到,结合幻灯片对本站授课内容进行讲解,并在模特身上实际演示。授课内容包括本站要学习的神经局部解剖知识,超声下影像表现,穿刺进针位置选择及药物选择等要点。用约15分钟讲解结束,后由本组学员依次进行操作,在操作过程中,学员找到日常工作中的问题,并由授课教师进行解答。在提问和回答的过程中,学员及教师都得到了提高。45分钟为一个轮回,7组学员依次轮换站点,把7个方面内容学习完毕。

4 讨论

随着超声技术在麻醉科应用的日趋广泛,越来越多的麻醉科医生体会到了超声技术带来的便利和安全[1]。麻醉科医生对超声的需求日益增加。麻醉科医生急需掌握超声技术,并能够将其熟练的应用于临床。近几年,我院麻醉科一直在探讨如何对麻醉医生进行超声技术培训,我们的培训模式从最初的讲大课的模式改变成大课结合床旁超声演示的模式,到最后的workshop模式,分部位、分组讲解,给学员实战操作的机会,在操作中找到问题进行改正。指导老师在教学中尽可能详细地把神经的超声表现及穿刺技巧传授给听者,进行启发式教育,鼓励学员提问,小组成员在听课过程中积极参与讨论,老师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详细解答,这样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6]。

目前,超声引导神经阻滞的教学资源还很有限,而且教学的最佳途径尚未被确认。理想的培训方法应包括超声引导技术的理论和实践两方面,所要覆盖的内容应包含仪器的使用、超声的原理、扫描技术、超声解剖学及阻滞针的使用方法等。在美国,麻醉科关于超声技术的培训也会遇到与我们相同的问题[7],他们也在探讨超声引导下外周神经阻滞技术的培训方法,包括利用模型进行教学[8]。对于麻醉科医生来说,超声技术是个全新的领域,我们需要一系列的培训让麻醉科医生认识超声,熟悉超声,并应用超声技术为临床服务。超声就像是给麻醉科医生一双眼睛,使我们传统的神经阻滞技术(盲探技术)被可视化技术(超声技术)所取代。我们也在试图探讨出超声引导下外周神经阻滞的培训新方法,比如如何加强超声扫描与穿刺针的配合。在培训后,我们会对学员发放调查问卷,就培训内容进行提问,从而了解学员对培训内容的掌握程度[9]。

综上所述,超声引导外周神经阻滞对麻醉领域来讲是个全新的方向,需要临床麻醉医生的参与和学习,其培训体系的建立需要好的教学研究成果的支持,从而进一步确认其临床优势。

[1]邹学军,简道林,杨刚,等. 超声引导周围神经阻滞技术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J]. 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3,27(6):677-679.

[2]彭勉,张宗泽,陈畅,等. 超声引导在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教学中的应用[J]. 科教导刊,2014(7):131-132.

[3]刘思兰,稽富海. 超声显像技术用于区域神经阻滞定位的麻醉研究生教学[J]. 中国科技信息,2012(21):164-165.

[4]蒋卓汛,曾涟. 超声引导腋路臂丛神经阻滞在临床麻醉教学中的应用[J].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7(14):6.

[5]徐亚丽,高云华,卓忠雄. 浅谈医学超声影像学的学习方法[J].临床超声医学杂志,2011,13(1):71-72.

[6]李民,曾辉,张琪,等. 高仿真模拟教学用于危机处理的非技术技能评估及培训[J].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3(3):74-75.

[7]M ariano ER,Harrison TK,Kim TE,et al. Evaluation of a standardized program for training practicing anesthesiologists in ultrasound-guided regional anesthesia skills[J]. J U ltrasound Med.,2015,34(10):1883-1893.

[8]郭燕丽,张绍祥,谭立文,等. 人体三维可视化模型在超声影像学教学中的应用价值[J].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1(9):95-96.

[9]杨璐,李民. 模拟教学在临床麻醉教学中的应用及体会[J]. 当代医学,2008,14(23):58-59.

The Experience of Training Ultrasound Guided Peripheral Nerve Block by workshop

DENG Ying WU Changyi XU Mao WANG Jun GUO Xiangyang LI Min Department of Anesthesiology, Beijing University Third Hospital, Beijing 100191, China

Peripheral nerve block technique is the basic requirement for each anesthesiologist. In recent years, the application of ultrasound guided peripheral nerve block technology is more and more widely used in clinic,for this new technology requires a certain period of time, promotion of our department in this project using the workshop approach to training each year for general staff training time, the effect is significant,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clinical nerve block to explore a new approach.

U ltrasound, Peripheral nerve block, workshop, Training

R 614

A

1674-9308(2016)26-0001-02

10.3969/j.issn.1674-9308.2016.26.001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麻醉科,北京 100191

李民,E-mail:lim inanesth@aliyun.com

猜你喜欢

麻醉科麻醉神经
基于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麻醉科住院医师术前访视
麻醉科住院医师在疼痛科轮转期间临床教学实践与探索
神经松动术在周围神经损伤中的研究进展
市属三级综合医院麻醉科医师人力配置实践与分析
腰硬联合麻醉与持续硬膜外麻醉应用在全子宫切除术中的作用
中西医结合治疗桡神经损伤研究进展
《麻醉安全与质控》编委会
产科麻醉中腰硬联合麻醉的应用探究
麻醉科特色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教学查房模式探索
地氟烷麻醉期间致Q-T间期延长一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