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药治疗弱视的研究进展

2016-02-13张红伟张真真

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6年4期
关键词:弱视治疗研究进展

张红伟张真真



中医药治疗弱视的研究进展

张红伟1张真真2

【摘要】弱视为临床常见眼病,其眼科检查结果未见器质性病变,通过矫正后,视力水平仍≤0.8。从患者的临床表现来看,主要为分读困难、视力和屈光正常等,对患者的学习、生活造成不良影响。本研究从中医药治疗弱视的角度出发,首先简单阐述了弱视的病因病机,然后具体分析中医药治疗弱视的研究进展,最后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发展做出展望,旨在为中医药治疗弱视提供一定参考。

【关键词】弱视;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

1北京张红伟中医医学研究院/北京维视力中医药科技有限公司,北京 100025

2河南中医药大学药学院,河南郑州 450000

弱视为临床常见的眼科疾病,是指在视觉发育过程中,由于受到某些因素的影响,比如屈光参差、斜视等,引起视觉系统未得到适宜的视性刺激,进而导致视力水平低于正常同龄儿童(视力≤0.08)。据统计,在我国弱视的发病率为3.0%~3.8%,以儿童居多,约占25.0%[1]。在弱视的临床治疗中,要想提高预后水平,关键在于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在中医学观点中,将弱视纳入“视瞻昏渺”范畴,对其治疗不断展开探索,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本研究主要对中医药治疗弱视的研究进展作如下综述。

1 弱视的病因病机

在中医典籍中,实际上并没有关于弱视的记载,根据其临床表现,即无翳障、模糊症状,将其纳入“视瞻昏渺”“小儿青盲”的范畴。从该病的病因病机来看,主要为虚证,包括元气微弱、精神疲劳、血液稀少等。

随着临床研究的不断深入,现代医学家对弱视的病因病机展开研究,且观点存在一定的差异,主要包括以下几种:①与肝失疏泄、精不上承有关;②肝肾精血不足、气血运行不畅造成;③先天脏腑功能薄弱,后天失于调养,或病后耽误治疗等[2]。因此得出,弱视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主要是先天不足,后天缺乏调养,或是发病后脏腑功能异常造成。

2 中医药治疗弱视的研究进展

在弱视的临床治疗中,常规治疗包括扩瞳检影、适度配镜,同时结合患者的弱视程度,采取相关的辅助治疗,比如后像疗法、红光闪烁等。而中医药大多发挥着佐治的作用,采用辨证施治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2.1 中药治疗 中药治疗弱视主要分为养血滋阴、补益肝肾两种。赵玉成等[3]采用健明汤治疗弱视,方药组成包括熟地黄、菊花、龙骨、菟丝子、怀山药,此方药具有养肝、滋阴、补肾的功效,患者经治疗后,其总有效率高达90.6%。李祖勤[4]采用补肝肾、通经络、益气血的方法进行治疗,配以熟地黄、太子参、枸杞子、红花、桑椹、黄芪、丹参、桂枝,秘制为药丸,让患者服用,同时联合电脑增视仪进行治疗,效果显著。岳丽菁和黄玉有[5]采用明目地黄丸治疗弱视,方药组成为白芍、石决明、当归、丹皮、山萸肉、菊花、熟地黄、枸杞子、怀山药、泽泻、蒺藜,同时联合弱视综合治疗仪,效果良好,特别是针对以往治疗无效的大龄弱视儿童。章爱荣等[6]研究认为,儿童弱视与脾胃失常有关,根据患儿的脾胃情况,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中医辨证施治,脾虚者给予参苓白术散(方药组成:薏苡仁、扁豆、莲子、茯苓、砂仁、桔梗等),胃实者给予午时茶冲剂(方药组成:白芷、防风、柴胡、苍术、羌活、川芎等)。结果显示,西医联合中医药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单纯西医治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周至安等[7]采用益气健脾、舒肝明目的方法治疗弱视,给予自拟参明汤(方药组成:郁金、太子参、谷芽等)进行治疗,同时联合验光配镜,结果显示其治愈率高达95.9%。刘英等[8]采用八珍汤加减进行治疗,同时联合遮盖疗法、屈光矫正、家庭视觉训练辅助治疗,结果显示其基本治愈率达75%。

2.2 针、灸、穴位治疗 在中医药治疗弱视中,除了中药辨证施治外,还包括针法、灸法、穴位刺激等。其中,针刺为主结合其他疗法治疗弱视临床应用更为广泛,如配合弱视治疗仪、耳穴贴压、中西药物等,联合疗法不仅疗效好,还能缩短疗程,减轻患者的痛苦。曹中兵等[9]以针灸为主、耳穴贴压,同时配合口服健脾益气、活血养血的中药,结果显示仅有4例患儿无效,表明针药结合治疗儿童弱视取得满意的疗效。刘伟哲[10]采用梅花针局部叩刺治疗,穴位包括百会、翳明、风池、合谷、外关等,治愈率为62.04%。王军和张村起[11]研究显示,灸疗结合综合训练治疗弱视,明显优于单独使用综合训练治疗,可以缩短疗程,提高治愈率。

2.3 耳穴贴压治疗 中医认为“耳为宗脉之所聚”,弱视系青盲的范畴,多因肝肾亏虚或禀赋不足,精血虚少,不得荣目,目窍失养所致。根据耳和目脏腑气血的联系,以中医理论为指导,采用耳穴贴压的方法治疗弱视也能发挥一定疗效。公丕媛和张庆莲[12]在儿童弱视治疗中,采用王不留行籽压迫耳穴以达到热、胀、酸、痛为度,其基本治愈率可达58.54%,提示耳穴压豆治疗儿童弱视见效快、疗程短、无不良反应发生。周红梅和项道满[13]在弱视的治疗中,联合应用耳穴贴压治疗,与单纯应用弱视治疗仪相比,明显提高疗效。顾书国等[14]研究显示,取活血通络液(自配)反复涂抹足太阳膀胱经颈段、凤池、百会、合谷等穴位,然后用梅花针按上述经穴顺序叩诊,手法以局部皮肤潮红感觉微热为度。同时将活血增视丹(自配)贴压在选定的耳穴上,并用药丹按压治疗,其治疗总有效率高达96%。

3 中医药治疗弱视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

3.1 存在的问题 纵观中医药治疗弱视,其疗效显著,但同样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剂型单一、作用机制模糊等。中医药治疗大多属于自拟配方制剂,或是结合多年的临床经验,对处方进行改良而成,少有获取国药准字的药品。从复方类型的中药来看,以丸剂、汤剂为主,且组成成分比较复杂多样;在制作过程中,熬制方法粗糙、缺乏质量标准。除此之外,由于弱视的患病对象多为儿童,其年龄较小,自制力、判断力均比较差。在中医药的治疗中,由于在口味、剂量、使用方法等都不太适宜,患儿依从性差,大多难以坚持长久治疗。

3.2 发展趋势 为了进一步推广,中医药治疗弱视需做好以下工作:①加强中医药治疗弱视的作用机制研究。现阶段,中医药治疗弱视的效果较好,但关于其作用机制的研究不够深入,观点比较模糊。谭伟华[15]研究认为,弱视的发病机制为肝肾精亏、气血不足、脾胃虚弱,为了进一步研究中药治疗弱视的作用机制,同时开展相关实验,结果推断其可能与降低血清中微量元素有关。当然,后期还需要进一步加强研究。②提升现有中药制剂的质量标准。在中医药治疗弱视的过程中,需要积极改进药物剂型,同时对处方进行认真筛选。具体来讲,可以参照中药药物有效成分的分析,尽量减少服用剂量,合适选择剂型,对药物吸收、分布、代谢深入研究。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弱视属于临床常见疾病,在中医药治疗中主要以养血滋阴、补益肝肾、益气补中、健脾养血为主,同时还应结合针灸、穴位、耳穴贴压等辅助治疗,均可取得一定的成效。但是,还存在药物剂型单一、作用机制不明确等问题,因此需加强对中医药治疗弱视的机制研究,提升现有中药制剂的质量标准。

参考文献

[1] 马军玲,庞荣,张彬.中药针灸治疗弱视的研究进展[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3,6(31):177-179.

[2] 李迎舒.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童弱视的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眼科杂志,2011,21(3):166-167.

[3] 赵玉成,赵勇,张海妹,等.健明汤治疗弱视36例[J].河北中医, 2006,28(3):228-228.

[4] 李祖勤.电脑增视仪联合药物治疗儿童弱视疗效观察[J].伤残医学杂志,2001,9(4):41-42.

[5] 岳丽菁,黄玉有.明目地黄丸治疗大龄儿童弱视[J].眼科新进展,2005,25(5):481-481.

[6] 章爱荣,周应发,郭堂胜.午时茶冲剂与参苓白术散佐治儿童弱视的体会[J].时珍国医国药,2002,13(10):624-625.

[7] 周至安,欧扬,唐由之.参明汤治疗屈光不正性弱视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眼科杂志,2003,13(4):219-220.

[8] 刘英,邓顺和,李爱华.八珍汤加减联合光学治疗儿童弱视32例疗效观察[J].湖南中医药导报,2003,9(5):54-67.

[9] 曹中兵,胡卫东,柯一琼.针药结合治疗儿童弱视62例[J].时珍国医国药,2006,17(2):251-253.

[10] 刘伟哲,程凯,宫静.梅花针叩刺结合耳穴贴压治疗儿童弱视224例[J].世界中医药,2011,6(2):143-144.

[11] 王军,张村起.灸疗治疗儿童弱视的疗效分析[J].中医药信息, 2006,23(4):46-47.

[12] 公丕媛,张庆莲.耳穴压豆治疗儿童弱视60例[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23(1):55-55.

[13] 周红梅,项道满.耳穴贴压法配合弱视治疗仪综合治疗儿童弱视疗效观察[J].中药材,2006,29(6):634-635.

[14] 顾书国,程红锋,顾郑慧,等.梅花针叩刺配合耳穴贴敷治疗儿童弱视45例[J].中国民间疗法,2005,13(10):45-46.

[15] 谭伟华.弱视临床治疗新进展[J].中国医药导刊, 2011,13(8): 1306-1307.

作者简介:张红伟(1963.11-),研究生学历,院长兼董事长。研究方向:中医视力康复

【中图分类号】R276.7

【文献标志码】A 【DOI】10.12010/j.issn.1673-5846.2016.04.069

猜你喜欢

弱视治疗研究进展
MiRNA-145在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为什么弱视的蝙蝠可以在晚上飞行?
离子束抛光研究进展
监督不因面熟而“弱视”——不主动作为的监督,就是形同虚设的“稻草人”
儿童弱视治疗现状及新进展
独脚金的研究进展
62例破伤风的诊断、预防及治疗
1例急性肾盂肾炎伴有胡桃夹综合征保守治疗和护理
新生儿惊厥的临床诊断及治疗研究
EGFR核转位与DNA损伤修复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