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道德视域中的广灵民间剪纸文化探析

2016-02-11赵民胜

太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2期
关键词:民间剪纸广灵中华

赵民胜,杨 蓉

(太原科技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山西 太原 030024)



道德视域中的广灵民间剪纸文化探析

赵民胜,杨蓉

(太原科技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山西 太原 030024)

摘要:剪纸艺术是民间文化的一种载体,通常应用在各种民俗活动中并占据着很大的比重。发源于山西广灵县的剪纸文化就是根植于民间的中华传统文化之一,历史悠久,而且依然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在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中有着重要的影响。广灵剪纸文化或以传统文化为题材,或以弘扬时代精神为题材,或以山水为题材,突出染色特征,对中华道德文化传承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广灵;民间剪纸;中华;道德文化传承

广灵,地理位置特殊,其独具地域特色、表现极为强烈的家族生活传统、整体人文风格以及宗法制度等方面的文化是在北方游牧民族与中原汉族两种文化的交汇熏陶下产生的。鲜为人知的广灵剪纸,属于剪纸中的“染色刻纸”类,作为中国民间剪纸三大流派之一,以其色彩鲜明、造型生动的特色深受群众喜爱。广灵剪纸诞生于传统文化中的各种民俗和民间艺术,是当地劳动人民千百年来在劳动生产的过程中创造的,其目的是在满足自身精神需求的同时,用传统道德文化规范和引导人们的行为和心理,影响和教育他人。广灵剪纸以其丰富的内容形式、特有的表达理念,成为国内有重要影响力的中华传统道德文化之一。现如今,广灵剪纸的影响力已伴随着华人脚步在世界各地延伸开来。

一、以中华传统文化为题材

广灵民间剪纸,虽然和全国各地一样,依然是以中华传统文化为题材来表达当地民间注重道德教育的民风,但其在表现形式上除了突出染色特征外,还表现出了与众不同的特色,总的来看,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以祈福、平安为主题的“门神”类剪纸

门神是全国各地民间普及于家家户户的、表现最广泛、传承最悠久的一个剪纸题材。至今,人们依然保留着贴门神的风俗,旨在求平安。但广灵当地的门神却不像其他地方那样仅限于武士勇将题材,而是还有六类非常普及且表现形式华丽、图案丰富、寓意深刻的题材。

一是以表达祛除不祥、镇邪驱鬼之意,在当地被称为“捉鬼门神”的金鸡和老虎题材剪纸;二是以祈福为主题的,在当地被称为“赐福门神”的“天官赐福”“连年有余”“一品当朝”和“花字福”等题材剪纸;(在广灵,“一品当朝”多是用在鸟中地位仅次于“凤”的“一品”仙鹤迎潮水而立于岩石之上来表现的,亦有身着袍服官吏手持长条锦帛,上书“当朝一品”四字的。)三是以寓意“金银满囤”的“肥猪拱门”和表示财源广进、大富大贵之意的“刘海戏蟾”以及形容财富极多、学识丰富的“金玉满堂”“摇钱树”等为题材的“招财门神”。四是以求财和祈子为主题的,在当地流行的“麒麟送子”“五子夺魁”“莲生贵子”“和合二仙”等题材的“童子门神”;五是以吉祥神福、禄、寿三星为题材的三星门神剪纸;六是福字题材门神。(“广灵的福字题材通常用“富贵牡丹”“莲生贵子”“岁寒三友”等加以装饰,一方面显得“祈福”内容更加充实、富有内涵,另一方面显得剪纸题材画面更加和谐统一、庄重富丽,这也是广灵剪纸的与众不同之处”。[1]

还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在广灵,各类门神剪纸的适用时机不像其他地方那样仅限于新年,而是广泛用于四时,以表达人们的衷心祈愿。

2.以关注自身命运为主题的“祀神拜祖”类剪纸

人们崇神,就是期望通过祭祀神灵,帮助自己摆脱厄运,并得到神仙的帮助和指引。拜祖,是指对和自己有血缘关系祖先的祭拜,希望自己的祖先能够保佑自己。不论是崇神还是拜祖,都与自己的生活、命运息息相关,皆体现了人们对现实生活中自身命运的关注。

在广灵民间,拜祖还包含着对各行各业的“祖师爷”的供奉和祭拜,如:行业祖师像(四眼神鲁班)。花样繁多的拜神剪纸主要以民间故事、民间神话传说为题材,如: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传、牛郎织女、孟姜女哭长城、精卫填海、伏羲造人、女娲补天、嫦娥奔月、吴刚伐树、百鸟朝凤、炎帝击石生火、鲧禹治水、夸父追日、愚公移山、神农试百草、姜子牙钓鱼、沉香救母、盘古开天辟地、文武财神、八仙、龙王、送子观音、张仙送子、东方朔、天师镇宅、花神、紫微星、四大天王、星宿雷电、阎王等等。

3.以表达驱邪免灾、求平安为主题的“符咒”类剪纸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有好的命运,但生活中却有诸多方面会影响我们的命运。几千年来人们对风水命理、开运镇宅都有着十分浓郁的兴趣。所以,把道教中用以传道修持的“符咒”以窗花的形式引入家中,以达到对自身趋利避害的目的。

“在广灵民间,用剪纸制成的咒符(剪纸符)有如下常见的几类:1.除毒符(二月二引龙钱、雷符;三月三、清明燕;端午、月光贴),2.天师符(钟馗、镇宅平安),3.驱邪免灾符,4.丰收符,5.镇宅平安符,6.宜春贴等”。[2]如此门类齐全的“符咒”,除在与广灵相邻的河北蔚县还能见到外,国内其他地方并不多见。

4.以表达情感为主题的婚丧嫁娶及人际往来类剪纸

流传数百年的广灵剪纸,还有一类题材源于人生的各种礼仪之中,所涉及的领域涵盖了婚嫁、生育、寿诞和葬礼以及其他人际间的交往等。

(1)婚嫁类剪纸。和国内其他地方一样,广灵的婚嫁剪纸最流行的也是双喜字和龙凤呈祥、鸳鸯戏水、百年好合、永结同心、喜结良缘等题材,但不同的是,广灵剪纸多是在染色的基础上实现了字与人物或花鸟的同时组合,其张贴的范围广泛,不论是在门上、窗户上,还是在墙上、地上、树上、棚顶上(结婚搭建的临时棚子)、床上、风箱上、锅台上、衣服上,车上、农具上以及吸烟者的旱烟袋、烟枪上、香烟盒子上,甚至包括鸡窝、猪、牛、羊、马圈上,只要能贴的地方都要贴上,目的就是烘托出喜庆的气氛。

(2)寿诞类剪纸。题材多是“福”“禄”“寿”“喜”四字和大家熟悉的光头南极仙翁手捧寿桃祝寿。“但随着楹联艺术的普及,广灵的寿诞类剪纸,自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来,除了保持传统的“猫蝶图”(谐音:“耄耋”,寓意:祝福老人高寿)外,还多了寿诞对联。”[3]其祝寿范畴也突破了为家中老人祝寿,延伸到了共和国的生日、党的生日。

(3)送终类剪纸。丧葬习俗活动作为重要的民俗活动之一,内容也有诸多讲究。剪纸题材多有冥衣、冥币、家禽、家畜、房子、伞、灯笼、棺材罩和棺材表面上的“寿材花”等。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现如今,丧葬剪纸的题材又多了彩电、冰箱、洗衣机、手机、电脑、汽车等“现代用品”。寓意是,凡阳间有的,进入阴间的老人也要“具备同样的享受”。在广灵剪纸作品中亡者所穿的“寿衣”,多用白、黑、黄、蓝、金色来表达,增添了一份庄严、肃穆、玄秘之义。

(4)平素间的人际的交往。“在广灵,有许多涉及人际间的交往的剪纸题材,如:以社会美德培养教育为主题的尊老爱幼,助人为乐题材等。特别是在新时期,广灵当地的剪纸艺人又开发了剪纸挂历、剪纸台历、剪纸贺年卡、剪纸邀请函等具有观赏、收藏、实用价值的艺术珍品、国家级馈赠礼品和外事礼品。”[4]

另外,除上述四类题材外,和国内诸多地方一样,广灵民间也流行着以佛教文化、道教文化等为题材的剪纸,除具有染色特征外,与他地此方面形式大同小异。

二、以弘扬时代精神为题材

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是中华传统文化在新时期的丰富和发展,是新时期在广灵民间剪纸艺术中表现最为突出的题材。这也是广灵剪纸除了染色之外的另一大特色。总的来看,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广灵民间剪纸紧随时代,在以剪纸为载体的道德教育方面表现出了如下特征:

第一,突出时代精神教育(1949-1958年)

新中国成立后,翻身做主的广灵人表现出了极大的社会主义建设积极性,他们以剪纸为载体,讴歌共产党,讴歌社会主义。到了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剪纸艺人已层出不穷,他们创作出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剪纸作品,使广灵民间剪纸艺术达到鼎盛时期。在当时农业社的组织下,农村文化教育开展得有声有色,村村都有民间剪纸这一传统工艺。轰轰烈烈的群众性剪纸活动产生了不少优秀作品,仅在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过的就有《李双双》《朝阳沟》等十几套具有时代精神的现代戏窗花。

第二,突出政治教育(1958-1978年)

怎样使剪纸窗花艺术为社会主义服务,广灵人尤为重视。从前的老人们常喜欢看着窗花给孩子们讲故事,说这是“汾河湾”里的薛丁山打雁,那是“龙凤配”里的刘备取妻……再后来,在合作化、人民公社时期,农村还搞起了“社教”,强调剪纸艺术必须对群众有教育作用,可以说,一夜之间从前的传统戏剧和文化都成了牛鬼蛇神,而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毛泽东、刘少奇等领袖人物和以黄继光、董存瑞、刘胡兰、雷锋、王进喜、焦裕禄、龙梅和玉荣两位草原英雄小姐妹等受到人们崇敬的、具有典型教育意义的英雄人物以及以鲁迅为代表的文学艺术人物、在国内叫得响的华罗庚、钱学森、邓稼先、钱三强等科学家,这些人们心中的“大人物”成为剪纸和窗花艺术中的主要题材。

再后来,在文化大革命时期,什么都讲“政治第一”,“在当地,叫的最响的是高举大寨旗帜,广灵民间剪纸艺人便把大寨人‘要让红旗飘万代,重在教育下一代’的教育理念通过剪纸艺术传播到每家每户,深入到每个人心中,从而,保障了政治是统帅是灵魂的地位不动摇。”[5]除了基本上继续沿用上述领袖人物、英雄人物、文学艺术人物、科学家等为剪纸题材外,这一阶段的广灵剪纸又表现出了新的特征:一是刘少奇不再出现在领袖人物的剪纸题材中;二是雷锋、王进喜、焦裕等肖像在英雄人物题材中表现最多、最突出、最丰富;三是革命样板戏取代传统戏剧而成了当时剪纸的主要题材(如《红灯记》中的英雄人物李玉和、李铁梅、李奶奶;《沙家浜》中的的郭剑光、阿庆嫂;《智取威虎山》的杨子荣;《杜鹃山》中的柯湘;《红色娘子军》中的洪常青等等。);四是“忠”、“公”二字成为唯一的“门神”类剪纸题材;五是国际政治剪纸题材中,除“打倒美帝国主义”继续沿用外,又增加了“打倒苏修社会美帝国主义”剪纸题材和“团结亚非拉”剪纸题材、“中、朝、越团结友谊”剪纸题材等。

第三,突出“改革开放”教育(1978年-)

改革开放以来,广灵民间剪纸不仅恢复了传统文化题材,而且还创造了许多致富题材、法治题材和爱国题材的作品;在党的十八大以后,反腐倡廉文化也成了剪纸艺人的首选题材,不论是在当地的剪纸博物馆里,还是在老百姓家里,给人的感受是:剪纸艺人的思想真的解放了。

其一,人物剪纸题材更为宽泛。不论是政治人物、领袖人物、英雄人物、历史人物、科学家、文学艺术人物,甚至包括戏曲、舞蹈等都成为剪纸艺人的创作题材。如:政治人物、领袖人物不仅有国内的,如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等,还有国外的,如奥巴马、普京、李光耀、朴槿惠和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的历届联合国秘书长德奎利亚尔、安南、潘基文等,还有中国历史上的历代皇帝、宰相,如:刘邦、李世民、武则天、朱元璋等等,共和国十大开国元帅、十大开国大将等20位家喻户晓人物也是当地最受欢迎的剪纸题材。科学家以获得诺贝尔奖者为主,有居里夫人、李政道、杨振宁等等。以文学名著、影视为题材的剪纸则主要有《水浒人物系列》《三国人物》《红楼梦》《西游记》《杨家将》《说岳全传》中的人物,等等,《京剧脸谱》也是当地颇受青睐的剪纸题材。中华历史文化名人孔子、柳宗元、王勃、苏东坡、唐伯虎等也是当地老百姓最喜欢的剪纸题材之选。在英雄人物的剪纸题材中,还有现代劳模人物,如:李双良、申纪兰及当地获得山西省五一劳动模范等。

其二,爱国主义教育题材丰富多样。有四个方面的表现:1.以祖国的大好河山为题材的剪纸,内容涉及广灵本地的水神堂、小悬空寺,还有山西乃至全国的著名古迹古迹、旅游景点,山水风光等,如:曾获设计专利的《山西风光》《古都大同》《魅力山西》等作品就风靡国内,很受人们喜爱;还有山西境内的五台山风光、悬空寺、晋祠、北岳恒山、大同的九龙壁等以及国内四大名楼鹳雀楼、黄鹤楼、岳阳楼、滕王阁等等;2.以名人书法为题材的剪纸,如:岳飞的《还我河山》以及集王羲之书法《兰亭序》、集颜真卿书法的集字作品,还有当今书法名家舒同、启功等人的集字和作品;3.以楹联中的爱国主义内容为题材的剪纸,这类剪纸有集古代书法名家字的,还有通过电脑下载的;4.名人绘画作品,如:《千秋孟母》*《广灵剪纸》图集(广灵博物馆内部资料)127,177页。、《清明上河图》①(被收藏在世博博物馆,荣获世博会特殊贡献奖的作品),元朝画家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当代画家蒋兆和的《流民图》等则是最近几年才开发的剪纸题材。

其三,思想教育题材突出并紧随时代。如:2008年在北京奥运会期间,广灵各家剪纸公司都在力推和奥运有关的剪纸:鸟巢、福娃、和平鸽……等等,其中,大型剪纸《五十六个民族庆奥运》作品荣获特殊贡献奖并被奥组委作为国宝永久收藏。2010年参加上海世博会的作品全卷和剪纸《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被收藏在世博博物馆,荣获世博会特殊贡献奖。2013年以来,以“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为主题的剪纸,如:《和谐中国》《和谐世界》等,其花样也是特别繁多。

其四,反腐倡廉题材图文并茂。有诗词的,如:陈毅元帅的诗:“手莫伸”,还有名人名言的、楹联的、整段文字的,以及影视人物的,如:神探狄仁杰、大宋提刑官、包青天、杨乃武与小白菜等,深受当地百姓欢迎。

三、以热爱家乡、陶冶性情为题材

广灵剪纸和一般的剪纸工艺相比,显得格外考究。在走访广灵的多家剪纸公司和民间艺人的时候发现,他们几乎能用套层套色的剪纸来“复制”各种类型图片的效果。可以说,涉猎广泛的广灵民间剪纸,各种中国画、人像照、动物照、植物、花鸟虫鱼、自然风光等都是当地百姓喜爱的题材。如:国色天香的牡丹、傲雪怒放的梅花、孤洁挺立的竹子、幽雅吐香的兰花、栩栩如生的鸟兽、形神兼备的人物、自然流淌的山水、尽情刻画的自然风光、有机连贯的历史古迹等等,再辅之以考究的着色和精美的装裱,达到了很高的艺术境界。

另外,以“喝酒”“吃糖”为主题的家庭生活、以田间劳动为主题的劳动生活场景染色剪纸皆表达了广灵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热爱。如,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山西八大文化品牌》《天下晋商》珍藏卷,《晋商文化》《大槐树移民图》等被收藏在世博博物馆,荣获世博会特殊贡献奖。

总之,一直靠长辈们口传手教、心领神会来传承沿袭的广灵民间剪纸,表达的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它融入到人的精神文化中,成为中华传统道德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

参考文献:

[1]王小芹.山西广灵民间剪纸的艺术特色及发展[J].美术大观,2011(10):87.

[2]董娅娜.广灵剪纸的艺术特点和文化传承[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1(5):111-113.

[3]张赛勇,李鑫.浅析山西广灵民间剪纸的造型语言[J].大众文艺:学术版,2013(8):64-65.

[4]李智慧.山西广灵剪纸构成元素初探[D].太原:山西大学,2011.

[5]唐亮.山西广灵剪纸艺术特征研究[D].太原:太原理工大学,2012.

[责任编辑:王丽平]

Guangling Paper-cut Culture on Perspective of Ethics

ZHAO Min-sheng,YANG Rong

(Taiyu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Technology, Taiyuan 030024, China)

Abstract:The paper-cut art is a kind of folk culture, usually used in a variety of folk activities and occupies a large proportion. Originated in Shanxi Guangling County, paper-cut culture is a kind of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rooted in the folk and has thousands of years of history, but it still maintains a strong vitality, and it has important influence in the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of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For thousands of years, the themes of Guangling paper-cut culture include the spirit of the times and the local landscapes. Therefore, it has colorful characteristics, and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moral and cultural inheritancege.

Key words:Guangling; folk paper-cut; Chinese; moral and cultural inheritance

中图分类号:G4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1901(2016)02-0076-04

作者简介:赵民胜(1962-),男,山西临猗人,太原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院长,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杨蓉(1982-),女,山西大同人,太原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2013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

收稿日期:2016-03-24

猜你喜欢

民间剪纸广灵中华
神往广灵
广灵推进光伏扶贫全覆盖
第三届广灵湿地文化节开幕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
可以小而美,也可大且强
浅析幼儿园剪纸教育对于幼儿成长的意义
从图形创意的角度浅析山西民间剪纸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