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崔健的摇滚乐创作的思考

2016-02-06黄桂瑜

音乐传播 2016年4期
关键词:崔健流行音乐音乐

■黄桂瑜

(广西艺术学院,南宁,530022)

对崔健的摇滚乐创作的思考

■黄桂瑜

(广西艺术学院,南宁,530022)

崔健引领了20世纪80年代中国流行乐坛的第二种潮流,即中国化的摇滚音乐。他坚持当时摇滚音乐人奉行的核心精神,立足中国人民在时代大潮中的处境与奋斗历程,关注年轻一代的生命体验,以貌似叛逆的歌词创作、编配手法、旋律设计、风格实验,在对社会历史的思考、对文化传统的见解、对生活境遇的感悟方面,为许多听众做出了直抒胸臆的代言,由此对中国后来的摇滚乐手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同时,其“真唱运动”和在音乐节、音乐电影方面的尝试,也表明他一直在为中国摇滚乐的发展而努力。

崔健 摇滚乐 原创音乐 文化内涵

20世纪80年代以来,影响中国内地的流行音乐,一种是以中国台湾地区的邓丽君和香港地区的影视音乐为主的Pop流行音乐,另一种是摇滚乐。笔者以为,二者中更符合许多年轻人的心态和口味的,应该是后者。这时也自然会有一些人将摇滚乐文化在中国广泛传播开来,其中最著名的代表就是崔健,有不少乐迷甚至称他为“中国摇滚教父”。

目前,学术界关于崔健摇滚乐的文献主要可以分为几类。首先是对其歌词的研究,如《告别一九八六——崔健歌词创作研究》①刘丽凡《告别一九八六——崔健歌词创作研究》,载《电影评介》2010年第7期。、《麦田里的孩子——评崔健歌词》②支援《麦田里的孩子——评崔健歌词》,载《电影评介》2009年第18期。等;其次则是研究崔健对中国当代流行音乐的影响及其音乐的文化内涵,如《崔健:将“摇滚”进行到底》③白麟《崔健:将“摇滚”进行到底》,载《歌海》2000年第3期。、《中国摇滚乐与城市青少年文化》④周宗伟《中国摇滚乐与城市青少年文化》,载《音乐艺术》2005年第2期。,以及《崔健·王朔》⑤佚名《崔健·王朔》,载《中国民族》2008年第11期。等;还有少部分是对其摇滚乐创作进行分析,如《青年流行音乐创作群体的心理分析》⑥金兆钧《青年流行音乐创作群体的心理分析》,载《人民音乐》1988年第8期。、《崔健与中国摇滚乐》⑦金兆钧《崔健与中国摇滚乐》,载《人民音乐》1989年第4期。、《宣泄的仪式》⑧付菠益《宣泄的仪式》,中国艺术研究院硕士学位论文,2008年。、《论当代中国摇滚乐反叛性的缺失》⑨屠金梅《论当代中国摇滚乐反叛性的缺失》,中国艺术研究院硕士学位论文,2008年。等。这些文献中,只有少数是针对崔健作品的音乐本身进行分析的。

相关资料显示,崔健出生于一个朝鲜族家庭,父亲和母亲都是文艺工作者。从十四岁起,崔健跟随父亲学习小号演奏。1981年,他被北京歌舞团招收为小号演奏员,开始了他的音乐生涯。在北京交响乐团工作的六年当中,崔健开始歌曲的写作。他与另外六位乐手成立了“七合板”乐队。①崔健中文主页。http://www.guitarchina.com/cuijian/htm/file.htm1986年,《一无所有》诞生,此作品被如今的绝大多数学者称作中国摇滚乐的里程碑,掀起了一个时代的大漩涡。

崔健从小就是个诚实、自信、叛逆,对未知事物充满探求的心理的人,这些性格特征在他的音乐中都得到了体现。正如他的好友赵健伟所说,他的摇滚本身就是一部他的心灵史,②赵健伟著《崔健:在一无所有中呐喊——中国摇滚备忘录》,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115页。笔者认为,这也是崔健的音乐有如此大的影响力的重要原因之一。“摇滚乐的精神内核是‘反叛’,因而比其他音乐形式更易与权力结合而更具政治性。”③周宗伟《中国摇滚乐与城市青少年文化》,载《音乐艺术》2005年第2期。从崔健的作品来看,其音乐仍坚持摇滚乐的核心精神,但对国情的重视,也使他有所保留。尽管如此,非议也是存在的。《一无所有》刚开始在北京虽然受到一部分青年的追捧,但是在许多人眼中是难登大雅之堂的,他们认为这是一些有问题的社会青年用音乐来表达对社会的不满。直到1988年,《一无所有》才广泛流传,崔健的名字也才广为人知。现在看来,衡量一个作品的价值,最好的方法便是看它是否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如今,《一无所有》应该已经被公认为中国摇滚音乐的经典作品了。

1986年,在北京举行的为纪念1986国际和平年(的)百名歌星演唱会上,当他穿了一件颇像大清帝国时期的长褂子,身背一把破吉他,两裤脚一高一低地蹦上北京工人体育馆的舞台时,台下观众还不明白发生了什么事情。当音乐起处,崔健唱出了“我曾经问个不休/你何时跟我走……”时,台下变得静悄悄。十分钟后,歌曲结束时,在热烈的欢呼和掌声中,中国第一位摇滚歌星诞生了。④崔健中文主页中的崔健档案。http://www.guitarchina.com/cuijian/htm/file.htm

上面这段文字出自崔健在“吉他中国”网站上的主页,是当年崔健在北京工人体育馆演唱《一无所有》时的情景再现。“长褂子”、“破吉他”、“两裤脚一高一低”,让人看到了崔健的“真”。他不矫揉造作,就跟他的音乐一样,这也是他的音乐受到当时年轻人热烈追捧的原因之一。若是透过表面,看他的音乐本体,那么“原创性”一词应该可以成为崔健摇滚乐的关键词。下面,笔者将从崔健音乐的歌词、旋律、节奏、编曲、风格等方面,对其摇滚乐创作风格及其对中国当代流行音乐的影响进行分析。

一、歌词设计

音乐经常旨在再现作曲家想表达的精神内容,但音乐是无形的、不可见的,于是需要文字语言加以辅助。因此,歌词在歌曲艺术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摇滚乐的歌词常常与社会生活更直接地挂钩,批判社会上的弊端,讽刺人性中的扭曲面,崔健的音乐也不例外。但正如前面提到的,崔健的歌词设计有时非常巧妙。从其歌词所表达的思想内容来看,大致可分为四类。

年轻人的生命体验“我曾经问个不休/你何时跟我走/可你却总是笑我/一无所有”,这是《一无所有》的一小段歌词。对这首歌的词,崔健是这样解释的:“这是个情歌,是男性的宣言,是对唯唯诺诺的没有灵魂的男性的彻底的否定,你爱他们说明是你的灾难,你不爱我这样的人是你的问题。”⑤崔健、周国平著《自由风格》,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59页。而细读这首描写年轻人的感情的歌曲可以发现,这恰恰是当时年轻人现实生活的一种写照。某知名人士在一篇文章中说:“我的一个朋友……一听崔健唱出了这一句,立马就哭了。仿佛一记当头棒喝,我们两眼睁开发现自己的的确确是一无所有,不仅仅是‘我没有钱,也没有地方’的物质上的贫乏,更是‘我闭上眼没有过去,我张开眼只有我自己’的精神上的苍白。”⑥《一无所有的执着》,2010年10月25日。http://blog.sina.com.cn/s/blog_6c17b4d00100m7hg.html由此可见,年轻人在看似一切都在向前发展的社会中,物质上和精神上却都可能是空乏的。这至少反映了当时一部分年轻人感受到的问题。

“我光着膀子,迎着风雪/跑在那逃出医院的道路上/别拦着我,我也不要衣裳/因为我的病就是没有感觉/给我点儿肉,给我点儿血/换掉我的志如钢和毅如铁/快让我哭,快让我笑/快让我在这雪地上撒点野……”(《快让我在这雪地上撒点儿野》)一个年轻人在面对社会上的麻木症和自己的麻木症时,发出了疯狂的呐喊,这不禁让人思考社会与个人的关系在高速的经济发展中究竟可能出现什么必须引起重视的问题。不解决好这些问题,就会有更多的人不愿意融入社会,而是经常幻想摆脱社会。但是正如歌词“我抬起腿走在老路上/我瞪着眼看着老地方/那山还在,那水还在/哎呀”(《出走》)所说,人终究摆脱不了这一切,所以容易陷入迷茫和彷徨:“我难以离开,我难以存在/我难以活得过分实实在在/我想要离开,我想要存在/我想要死去之后从头再来。”(《从头再来》)

崔健试图用他的音乐让困惑于社会上一些“假恶丑”的人觉醒起来。他的内心充满着一种冲破束缚、追求灵魂自由的精神,但是,他也意识到普通个人的力量不足以完全抵挡这一切:“刮起了风/感到了希望/风像是我/你像是浪/你在我的身下/我在你的身上/你是否能感到这/无能的力量”(《无能的力量》);“这周围还有一股着火的味道/在无奈和愤怒之间含糊地烧着/我突然一脚踩空身体发飘/我孤独地飞了”(《飞了》)。从这些歌词中,可以看出他对个人力量局限性的认识。

对历史的思考崔健还写了一些带有历史比喻的歌曲,如“权利在空中飘荡/经常打在肩上/突然一个念头/不再跟着别人乱走/虽然身体还软/虽然只会叫喊/看那八九点钟的太阳/像红旗下的蛋”(《红旗下的蛋》)。这其实是对“文革”时期流行的思想观念的一种反讽和批判。①参见《中国摇滚乐与城市青少年文化》。崔健似乎很喜欢使用“红”字来让听众联想起往昔岁月。如《一块红布》中的“那天是你用一块红布/蒙住我双眼也蒙住了天/你问我看见了什么/我说我看见了幸福”;《像是一把刀子》中“红彤彤的心它放着光辉/照得我这双手红得发黑/手中的吉他就像一把刀子/它要割下我的脸皮只剩下张嘴”等。这些字句的使用看似简单,却寓意深刻。

对传统文化的见解“恭喜你发财/是最美好的祝愿/祝你平平安安/八百年都不会变/听听酸歌蜜曲/永远把温情留恋/这是生存的智慧/这是福海无边/福海无边”,这是《春节》的一段歌词。崔健在歌词中对春节时人们的状态进行了描述,也暗示了春节已经越来越形式化的现实。前面提到的《飞了》,除了带有无奈之外,也含有对传统文化中的某些糟粕的揭示:“这周围有一股人肉的味儿/它只能让人琢磨人之间的事儿……你瞧,我是不是与众不同啊/像这灰色中的红点儿……我张开了嘴巴扯开了嗓门儿/发出了从来没有发出过的音儿/这声音太刺激把人们吓着了/他们一个个地站起来大声地叫着”。这不禁让人联想到鲁迅笔下那个“吃人的社会”,也是对封建统治下的旧社会人们那种麻木不仁的习惯的讽刺。

对时代特征的直接描述这可能是崔健的歌词中最鲜明的特点。《不是我不明白》中的“不是我不明白,这世界变化快”后来成了20世纪80年代中国的一句流行语。当时掀起的“下海”潮流,让很多人放弃了原有的工作,转而经商。“真要是吃点苦我准会哭鼻子/下海挣点钱儿又不会装孙子”。(《混子》)这句歌词表现了一些有意识去开创事业的人在努力摆脱过去的一切,却因此而迷惘、不知所措,不过,他们心中依旧有一股力量在支撑着他们去努力闯出新天地。再如描写网络时代的《网络处男》,也是紧贴20世纪90年代后期的互联网潮流:“我是一个,网络处男/各种各样的网站我都去过/从九八年到现在,转眼过去了/我学会了一点儿打字就没别的了”。其中,网虫、网聊、发帖等都是网络时代的新词语。

二、富有动感的旋律

崔健的不少著名旋律都有同音反复的特征。以《一无所有》和《一块红布》为例(分别见下页谱例1、谱例2)。此外,如《这儿的空间》、《快让我在这雪地上撒点儿野》、《像一把刀子》、《飞了》、《红旗下的蛋》等,该特征也相当明显。同音反复给人较强的节奏感,让人更加关注节奏,从而使人很容易投入其中。

除此之外,崔健还有很多歌曲都加入了说唱,使节奏更为突出。如《不是我不明白》和《盒子》(分别见下页谱例3、谱例4)。类似的例子还有《缓冲》、《时代的晚上》、《九十年代》、《另一空间》、《混子》等。

当时,以邓丽君和香港地区影视音乐为代表的Pop流行音乐,皆是旋律性较强的,而崔健则在他的音乐中,特别是他的第三张专辑《红旗下的蛋》和第四张专辑《无能的力量》中,使用了当时不很多见的说唱元素,以强化节奏的力量。崔健在接受周国平的采访时说,他非常喜欢节奏,他在唱《不是我不明白》时,比唱《一无所有》时要更投入。因此,他从《红旗下的蛋》开始,进入说唱的风格,这恰恰是他喜欢的,尽管很多喜欢他的音乐的听众似乎更喜欢听他前两张专辑。崔健对此解释说:“旋律上的东西多一点,就让人感觉到伤感、浪漫,大部分都这样……所以我不愿用旋律的语言,因为我不愿意表现一种伤感的浪漫,我也没有这种伤感的浪漫,要说就说透了,所以我的旋律少了。”②《自由风格》,第63页。

崔健音乐中还有一个体现其旋律之动感的特点,那就是他喜欢在歌词中加入衬词。《新长征路上的摇滚》、《假行僧》、《从头再来》、《出走》、《一无所有》、《不是我不明白》、《投机分子》、《宽容》、《快让我在这雪地上撒点儿野》等曲目中都可以找到例子。崔健几乎每次都用不同的衬词,如“啦”、“噢”、“咧”、“哎呀”、“咿嘢”等。衬词此前比较常出现在民歌中,流行音乐中相对很少,崔健大量在流行音乐中使用衬词的做法,中西结合,别有韵味。

谱例1《一无所有》片段

谱例4《盒子》片段

三、个性化的编曲方式

崔健音乐的绝大部分是他独自编曲的,因此他的编配中融入了很多他个人的想法。从编曲来看,其音乐的“原创性”大致体现在下列三个方面。

民族元素的使用《一无所有》带有“西北风”味道已是无须多言,当然这仅是从编曲角度看。然而,此歌写于1986年底,而“西北风”盛行于1988年,或许可以说,“西北风”的流行在某个角度上看是由崔健带起的。

这首歌的音乐中使用了笛子、唢呐两种民族乐器,特别是唢呐的使用,与崔健嘶哑的声音和起伏很大的旋律一起,将歌词中的苍凉表现得淋漓尽致,仿佛是因心中苦闷而发出的无奈嘶吼。笔者谨将编曲中融入了较明显的民族音乐元素的崔健作品整理如下页表格。

通过表格可见,崔健的很多歌曲都融入了民族音乐元素,这些元素出现在电吉他、架子鼓中,没有“不适应”,反而恰到好处,仿佛将后者的精神气质都变得更摇滚化了。这是崔健“原创性”的一大体现,他应该也是率先将民族乐器大量用进流行音乐的中国作曲家之一。

主题音调的使用主题音调在崔健歌曲中的使用十分常见,而且他经常使用听众耳熟能详的主题。如《九十年代》中使用编钟演奏的外国曲调《钟》,在20世纪90年代的校园里经常被用作上下课铃声。这种用中西结合的方式展现时代特征的手法,呼应了歌曲的主题。又如《春节》中出现京剧唱段,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代表。《红旗下的蛋》不仅使用了前述《钟》的曲调,还使用了变形之后的贝多芬第五交响曲的主导动机以及《国际歌》的动机,营造了一种错杂的新鲜感。此外,《新长征路上的摇滚》中使用了郑律成的《八路军进行曲》,三首《小城故事》中使用了邓丽君演唱的《小城故事》,《城市船夫》中用了船工号子,《不是我不明白》中用了《我们走在大路上》……这些主题音调的使用都出于崔健艺术创意的需要,协助他表现了歌曲的内涵。

环境声音的使用《春节》是崔健使用环境声音的一个代表。该曲的音乐开头先出现了一段类似新闻播报的念白,表明春节是“中国人永远摆脱不了的传统节日”,接着是伴着现代流行音乐的节奏出现的一段京剧曲调,而尾声部分一段营造春节“莺歌燕舞”感觉的音乐之后,出现了鞭炮、烟火的声音,这一系列音响都是春节期间最常出现的。这样用于塑造环境,或是有特别艺术意蕴的音响,在崔健的音乐中还有很多,比如:《不是我不明白》开始时用了“天气预报”的播报声,歌曲中间还使用了一些特殊历史时期的口号;《北京故事》中使用了人声、汽车声、喇叭声、脚步声等来塑造北京的街道景象;《彼岸》中以街头采访形式出现了人声录音;《城市船夫》用喘气声、电机发动声、水声、船桨划过水面的声音等表现了船夫的劳作,还出现了代表城市中街道景象的鸣笛声、喇叭声、人声等;《小城故事》中有夜晚虫子的叫声,还有用乐器模仿出来的建筑工地上搬运钢铁的声音;《网络处男》中有键盘声、拨电话的声音以及用乐器模仿的苍蝇的声音;《舞过38线》中有风声,还有小学生朗诵课文的声音等。这些音响在音乐中被采用用,也充分体现了崔健音乐的“原创性”。

表格崔健歌曲中较明显地使用民族音乐元素的主要情况梳理

四、多元化的音乐风格

摇滚乐“起初基本上由美国黑人的节奏布鲁斯和白人的乡村音乐等风格结合而成”①缪天瑞主编《音乐百科词典》,人民音乐出版社1998年版,第697页。,由此可见,摇滚乐本就是多元化的。崔健从登上摇滚乐舞台到目前为止一共出了五张专辑,虽然同为摇滚乐,但风格不太一致。第一张《新长征路上的摇滚》、第二张《解决》都偏向于旋律性较强的摇滚,也是最为人所熟知的两张专辑。第三张《红旗下的蛋》和第四张《无能的力量》偏重说唱风格,第五张《给你一点颜色》则已转为电子化音乐风格。

但这几种风格并不能代表崔健音乐风格的全部,他创作的歌曲还融合了许多音乐风格,如:《花房姑娘》、《投机分子》融入了乡村音乐,《解决》、《寂寞就是一团烈火》融入了放克音乐,《从头再来》融入了雷盖音乐,《不是我不明白》、《盒子》融入了说唱音乐,《飞了》、《混子》、《笼中鸟儿》、《新鲜摇滚》融入了朋克音乐,《无能的力量》、《九十年代》、《缓冲》、《另一空间》、《春节》、《时代的晚上》、《蓝色骨头》等则融入了Hip-Hop。由此可见其音乐风格基因之丰富、尝试之积极。

五、崔健对中国当代流行音乐的影响

崔健对我国当代流行音乐的影响,显然不是笔者一篇文章能总结完整的。在此仅选取笔者个人认为的比较主要的三个方面做一阐述。

对摇滚乐手的影响崔健打开了中国的摇滚乐舞台,成了中国第一代摇滚乐手的代表,而“黑豹”、“唐朝”、“呼吸”、“超载”、“轮回”等则可以称为中国第二代摇滚乐的代表。这些后起之秀或多或少都受到崔健的影响。“超载”乐队的主唱高旗这样评说崔健:“在那个时代,他超越了整个社会的音乐环境,创作了那么多优秀的音乐作品,而且他那种力量和那种坚忍不拔的感觉在音乐里也能体现出来,在各个方面都能体现出来。那个时候我觉得他就是我的英雄,现在也是。”而“黑豹”乐队的吉他手李彤表示:“我觉得崔健确实是中国人在国际上影响最大的乐手,不管从哪方面说,他真是有很多自己独到的地方,在音乐上,他真的树立起来了自己的一面旗帜。”此外,“指南针”乐队键盘手郭亮说:“崔健一直是我心中很尊敬的一位长者,甚至有人把他称为中国摇滚乐的教父,这一点也不为过。在他那个年代,能写他那样的音乐,到现在他还在不停地追求一些东西,我很尊敬他。而且他也很识时务,他也能意识到他以前的那种东西不能持续下去,社会在变,社会在发展,音乐也在发展,所以他也会尝试着融入一些电子的东西,一些什么新的音乐元素加入进来,我觉得很有意思。所以这一点蛮值得我们很多人去学习的。”①陆凌涛、李洋编著《呐喊:为了中国曾经的摇滚》,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从这些文字中可以看出,崔健对许多中国当代摇滚乐手的影响,有可能是他的音乐风格,但更多的应该是他的摇滚精神。对很多后辈摇滚乐手来说,崔健就像一面旗帜,是他们心中的榜样。2005年7月发行的CD《谁是崔健!?》中,11支新生代摇滚乐队,包括反光镜、夜叉、CMCB等,翻唱了崔健的11首代表作品。这是一张向崔健,向他的摇滚乐致敬的专辑。这些新生代摇滚乐队毫无疑问也受到了崔健的影响。

“真唱运动”的影响“真唱运动”是崔健针对在乐坛泛滥的假唱现象,于2002年8月7日发起的。显然,这场“运动”无论出发点多么单纯,最终还是造成了两方面的影响:一方面是获得支持,像罗大佑、汪峰等明星都表示了对这次“运动”的赞扬,观众的支持就更不用说了;另一方面则是遭到很多艺人的抵触,引发了他们和崔健之间的“炮轰事件”,让崔健遭受了很多来自同行的压力。不过,崔健依然坚守在“真唱运动”的战线上,努力捍卫着他心目中那片音乐圣地。他希望通过这场“运动”,为更多热爱音乐的人创造更多的机会,而对接踵而来的压力,他并不畏惧。他甚至直言,这是经商者通过一些商业手段,“把音乐本身的这个曾经是承载着自由思想者,和自由艺术创造者的一种形象或者一种形式,给弄成了一个窝囊废,被人欺负的一种形式,这时候你代表这种形式去反抗的时候,你肯定要得罪一些人,连这种勇气都没有的话,你谈什么摇滚乐”。②《鲁豫有约》之《崔健:摇滚长征路》,载“土豆网”。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O_6XR7kGOS4

在商业化过度充斥的音乐演艺界,确实需要一些有勇气的人去维持那份真实,以尊重观众并维护观众的权益。崔健的勇气和坚持,赢得了大部分人的支持,“真唱运动”轰轰烈烈地进行了三年后,于2005年8月7日宣布告一段落。后来,“2008年11月文化部文化市场司根据国务院所颁发的《关于修改〈营业性演出管理条例〉的决定》,起草了《营业性演出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征求意见稿)》(简称《条例》),并公开征求意见。《条例》明确规定营业性演出不得以假唱、假演奏等手段欺骗观众。否则将予以处罚”。③见崔健官网之“真唱运动”。http://www.cuijian.com/CHINESE/Pages/main_interface.html这个《条例》的颁发,其实标志着“真唱运动”取得了成功,假唱行为从此边缘化。崔健在其间起到的带头作用不言自明。

摇滚音乐节和 33 DD音乐电影崔健担任过“丽江玉龙雪山音乐节”的艺术总监,该音乐节2002年在云南丽江举办,聚集了王磊、窦唯、二手玫瑰、子曰、废墟等众多国内外摇滚乐手。这个大型的户外摇滚音乐节阵容强大,虽然无法继续举办,但足以引起许多人对中国摇滚的重视。2012年5月9日,崔健3D音乐会纪录电影《超越那一天》在北京举办试映会。这是中国首部3D音乐电影,也是中国第一次尝试让摇滚乐和交响乐进行合作的正式的摇滚交响音乐会。从音乐节到3D音乐电影,都可以看出崔健在用自己的方式为中国摇滚乐而努力。特别是《超越那一天》,让中国摇滚乐迈出的步伐紧随国际潮流,可以说不仅对中国摇滚乐,也对作为整体的中国流行音乐造成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崔健的专辑数量并不多,但是每张专辑的制作都相当精细,而且不像当今其他一些音乐人的作品那样同质化。他的歌词犀利,编曲富于个性化,旋律富有动感,音乐风格多元,总体上说是超前的。他表达自己内心的真实声音,因而充满力量,他拒绝光鲜亮丽,因而不会给听众以太强的距离感,由此成了当时许多年轻人的精神向导。他曾说过:“我的音乐里面其实有很强的一个主题,就是肯定人的价值,肯定你命运的价值,尊重自己的命运,尊重自己的一切,同时去改变自己不喜欢的东西,去针对一些你不喜欢的东西,去发出你的呐喊,发出你的一些你的声音,这就是摇滚音乐。”④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栏目《人物》之《崔健:新长征路上的摇滚》,2005年9月25日,载“土豆网”。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ilKSgrj72Ao/这与邓丽君音乐中那种浪漫、理想是明显不同的,但依然是一种浪漫、一种理想。虽然摇滚乐艺术在中国发展得并不顺畅,目前依然面临许多自身的和外界的问题,就像崔健形容的“滚动的蛋”而非“滚石”,还需要更多人的关注,然而只要摇滚音乐人的民族使命感没有消歇,其关注现实生活的人文精神没有退却,“长征路”就必然能够在崔健和后继者们的憧憬和探索中走下去。

(责任编辑:魏晓凡)

黄桂瑜,广西艺术学院音乐学专业2013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音乐鉴赏与评论。

猜你喜欢

崔健流行音乐音乐
流行音乐里的新国潮
Analysis of non-uniform hetero-gate-dielectric dual-material control gate TFET for suppressing ambipolar nature and improving radio-frequency performance∗
创新精神对流行音乐的作用
多棱镜中的流行音乐——两岸四地“流行音乐文化高层论坛”述略
三十年后,死不回头
音乐
和流行音乐有个约会
他,崔健
音乐
秋夜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