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维护理管理模式对危急重患者院前急救质量的影响

2016-02-06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6年22期
关键词:缺陷率成功率护理人员

毕 静

三维护理管理模式对危急重患者院前急救质量的影响

毕 静

目的 观察三维护理管理模式对危急重患者院前急救质量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急诊科院前急救诊治的142例患者资料,根据不同院前急救方案分为两组,对照组65例给予常规院前急救方案,研究组77例给予三维护理管理模式,比较两组院前急救质量情况。结果 研究组院前急救成功率、院前病死率、设备完好率、护理缺陷率及应诊反应时间均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危急重患者院前急救予三维护理管理模式,可有效提高抢救成功率,从而提高急救质量。

危急重;三维护理管理模式;院前急救;质量

院前急救属于医院急诊科延伸,其关系到危急重症患者生命是否可延续,且较之院内急救更紧急。霍尔三维结构包含管理工作过程、风险源管理及安全理论知识,其可有效提高危急重患者院前急救质量[1-2]。为进一步验证其应用有效性,本研究回顾性分析对142例危急重患者分别给予不同院前急救方案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我院急诊科院前急救诊治的142例患者资料,根据不同院前急救方案分为两组;研究组77例男女比例47∶30,年龄19~72岁,平均(48.52±0.41)岁;对照组65例男女比例40∶25,年龄20~73岁,平均(49.85±1.63)岁;两组一般资料均衡可比(P>0.05)。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院前急救方案,急救中心一旦接到急救电话,首先问清患者出事具体地点、联系方式及病因,然后立即通知急救组织,且快速备好相应急救物品,护理人员根据患者具体情况予以简单处理,再送至医院救治。

研究组给予三维护理管理模式,具体为:(1)知识维:定期对院前急救人员组织讲座,全面总结院前急救中遇到的问题与解决措施,并鼓励护士主动阐述疑问与自我观点,以寻找更为有效的解决方案;(2)时间维:院前急救护理工作中予以时间管理,可提高护理人员对时间观念的紧迫性,掌握同时间段哪些问题应立马执行;(3)逻辑性:对危急诊患者院前急救护理人员予以批判性的思维培养,并改善患者院前急救护理逻辑思维,通过对护理人员培训,使其能够确定有效的护理方法且予以实施。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对比两组院前救治成功率与病死率、护理缺陷数、设备完好率、应诊反应时间及急救物品等指标改善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均以SPSS 21.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正态计量资料采用 (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率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研究组院前急救成功率97.40%(75/77),院前病死率2.60%(2/77),设备完好率97.40%(75/77),护理缺陷率9.10%(7/77),应诊反应时间(10.32±5.14)min,对照组分别为86.15%(56/65)、13.85%(9/65)、64.62%(42/65)、30.77%(20/65)、(19.75±4.58)min,两组各指标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院前急救即为院外急救,指的是患者进入院前的一系列医疗急救,其亦为危急重症患者救治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3-4]。因院前急救具备的不可预测性、复杂性及紧张性等相关特点,其易引起各种纠纷,从而影响急救质量,因此,于急救过程中予以有效的护理模式尤为重要。

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院前急救成功率、院前病死率、设备完好率、护理缺陷率及应诊反应时间均优于对照组,提示三维护理管理模式应用于危急重患者,可为患者争取更多的救治时间,减少护理缺陷,并提高急救成功率与设备完好率,进而提高院前急救质量。分析原因可能为:三维护理模式巧妙的将时间与逻辑思维有效结合,并应用于急危重症患者院前急救护理过程中,其对转运期间可能出现的风险予以危险源管理,且高度重视培养护理人员院前急救相关知识,从而提高其院前急救认识度[5-7]。此外,该护理模式可增强护理人员对患者的病情预见性与评估力,可有效缩短急救应诊时间,第一时间控制或解决急危重患者生命问题,并于入院转运过程中得到充分护理[8-9]。受时间与样本因素制约,本研究未就两组护理满意度予以分析,待临床进一步研究加以补充。

综上所述,三维护理管理模式应用于危急重患者院前急救中,可为患者争取更多的救治时间,减少护理缺陷,并提高急救成功率与设备完好率,从而提高急救质量。

[1] 黄志新,凌春燕,谢常林,等. 急诊绿色通道在基层医院院前急救危重患者的应用体会[J]. 系统医学,2016,1(1):23-25.

[2] 张萍. 加强院前急救管理与提高院前急救质量的相关性[J]. 吉林医学,2014,35(3):570.

[3] 韩玉全. 院前急救管理的加强与提高院前急救质量的相关性分析[J]. 中国农村卫生,2016(18):79.

[4] 吕博文,赵德明,李荣杰,等. 规范院前急救流程对提高院前急救质量的临床作用[J]. 辽宁医学院学报,2015,36(1):59-61.

[5] 王淑芸,周小香,于小翠,等. 社区创伤的院前急救护理程序模式探讨[J].西部医学,2013,25(7):1105-1107.

[6] 李燕. 护生与医护配合路径在院前急救危重患者中的应用[J].西部中医药,2013,26(2):106-107.

[7] 袁芳萍,谢颖硕,高方,等. 院前急救质量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策[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8(20):237-238.

[8] 李建云,张英,黄一丹,等. 三维护理管理模式在CCU危急症患者抢救中的应用研究[J].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5,36(26):4005-4006.

[9] 李会灵,任权,黄涛,等. 三维管理模式对胃肠镜室操作人员消毒依从性的影响[J]. 护理管理杂志,2015,15(3):182-183.

Effects of Three-dimensional Nursing Management Model on the First Aid Quality of Critical Patients

BI Jing Department of Nursing,Harbin First Aid Center,Harbin Heilongjiang 150056,China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three-dimensional nursing management model on the quality of first aid in critically ill patients.Methods 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142 cases of emergency treatment before emergency treatment in our hospital patients,according to different pre-hospital emergency program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The control group of 65 cases of routine pre-hospital emergency program,study group of 77 cases to three-dimensional nursing management model,The quality of first aid in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Results The success rate of pre-hospital first aid,pre-hospital mortality,equipment intactness,nursing defect rate and response time were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 0.05). Conclusion Critical patients with pre-hospital care and three-dimensional nursing management model,which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success rate of rescue,so as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first aid.

Critical care,Three-dimensional nursing management,Pre-hospital care,Quality

R459.7

A

1674-9316(2016)22-0192-03

10.3969/j.issn.1674-9316.2016.22.117

哈尔滨市急救中心护理部,黑龙江 哈尔滨 150056

猜你喜欢

缺陷率成功率护理人员
成功率超70%!一张冬棚赚40万~50万元,罗氏沼虾今年将有多火?
孕前优生健康检查中护理健康教育的价值及新生儿缺陷率观察
如何提高试管婴儿成功率
浅谈护理人员的压力来源及管理策略
如何提高试管婴儿成功率
降低高速机内衬缺陷率
护理人员在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的作用观察
品管圈在降低妇科腹腔镜术前脐部准备缺陷率中的应用
降低变压器缺陷率及故障率的方法措施
平衡计分卡在手术室护理人员绩效考核中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