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讨右美托咪定在急性脑梗死血管内介入治疗术中的应用效果

2016-02-06李金峰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6年22期
关键词:咪定美托脑梗死

李金峰

探讨右美托咪定在急性脑梗死血管内介入治疗术中的应用效果

李金峰

目的 探究右美托咪定在急性脑梗死血管内介入治疗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33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组应用右美托咪定维持麻醉,对照组应用瑞芬太尼与丙泊酚维持麻醉。结果 两组动脉阻断时间和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0时间点两组MAP与HR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1、T2、T3、T4时间点MAP与HR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脑梗死血管内介入术治疗中应用右美托咪定维持麻醉效果显著,对脑损伤有保护作用,使血流动力学更加稳定。

右美托咪定;急性脑梗死;介入术;应用疗效

急性脑梗死是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好发于中老年群体,病情急重,发病率、病死率以及致残率非常高。国内外研究证实了早期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有显著疗效,可使脑梗死血流量迅速恢复,使脑组织获得再灌注,修复局部缺血造成的神经功能损伤。本研究选取本院2015年5月~2016年7月收治的33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样本,探究急性脑梗死介入术治疗后应用右美托咪定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5年5月~2016年7月收治的33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样本,排除了恶性肿瘤、心肾肝功能不全以及精神疾病病例,将33例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18例患者,其中男14例,女4例,年龄42~65岁,平均年龄(53.5±2.3)岁;对照组15例患者,男12例,女3例,年龄42~71岁,平均年龄(56.5±3.1)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包括年龄、性别等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应用Seldinger穿刺法经股动脉将动脉鞘置入,应用5F导管行脑血管动脉造影,应用微导管尖端逐渐靠近闭塞病变区域,应用尿激酶溶栓治疗,治疗期间监测心率、心电,介入治疗后进行CT检查。麻醉诱导与维持方法为:所有患者均面罩吸氧,后进行麻醉诱导[1]。观察组气管插管前给予右美托咪定静脉注射1.2μg/kg,持续输注15 min,然后按照0.2μg/(kg•h)速度注射[2]。对照组静脉注射0.5~1.0μg/(kg•min)瑞芬太尼与0.2~0.7 mg/(kg•min)丙泊酚维持麻醉[3]。

1.3 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使用SPSS 15.0软件软件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使用t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与动脉阻断时间对比

观察组动脉阻断时间和手术时间分别为(14±8)min,(185±23)min;对照组分别为(15±3)min,(189±25)min,两组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麻醉维持期指标对比

观察组T0时间点MAP为(120.0±10.2)mm Hg,T1、T2、T3、T4时 间 点 时 分 别 为(85.4±6.3)mm Hg,(77.2± 6.3)mm Hg,(73.6±7.1)mm Hg,(80.3±6.1)mm Hg。 对照组T0时间点MAP为(114.0±5.1)mm Hg,T1、T2、T3、T4时间点时分别为(97.2±2.6)mm Hg,(88.1±2.6)mm Hg,(81.6±2.9)mm Hg,(87.3±3.1)mm Hg。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实验组T0时间点HR为(99.1±7.2)mm Hg,T1、T2、T3、T4时间点时分别为(71.6±6.9) mm Hg,(69.2±6.0)mm Hg,(67.2±3.6) mm Hg,(77.1±3.6)mm Hg,对照组T0时间点HR为(91.4±2.6)mm Hg,T1、T2、T3、T4时间点时分别为(61.7± 3.0) mm Hg,(61.4±3.5)mm Hg,(60.5±3.1)mm Hg,(62.8± 3.8)mm Hg。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急性脑梗死血管内介入治疗是一种微创技术,手术中需要进行股动脉穿刺,并进行全脑血管造影,颅内动脉栓塞与动脉支架置入是重要的手术步骤。在此过程中,患者麻醉要求是制动可靠,并且术中需镇静镇痛,麻醉期间还要保证血流动力学稳定,这样才能使心脑肾灌注能力得到保证。术后,患者生命体征平稳,还能在耐受情况下及气管插管下自主配合神经检查。期间,患者不能躁动,不能发生影响预后的不良事件,比如,强烈呛咳等。急性脑梗死血管内介入术,患者通常伴有高血压疾病,大部分患者需在围手术期密切监视治疗血压,但是基础血压控制效果不显著。由此,术中也需要将基础动脉血压维持在正常水平。为此,患者术中维持循环灌注压力需要保持较高水平,从而避免发生麻醉管理期间器官缺血情况。

右美托咪定是一种麻醉镇痛、镇静协助药物,本组患者治疗中应用到了此药物,维持麻醉期间血流动力学稳定,即使在负荷量给予期间,药物依然可以持续发挥药效,在药物自身作用影响下心率得到明显改善,但对于平均动脉压影响则较小。比起常规麻醉药物,比如,瑞芬太尼、阿片类麻醉药物维持麻醉效果更加显著。瑞芬太尼镇痛显著,也能在维持麻醉期间表现出良好的血流动力学稳定性,但对于术中疼痛较轻的患者,这种麻醉作用则会过度抑制,致使患者术中平均动脉压降低。麻醉管理中,鉴于组织器官灌注不充分,不能保证标准的麻醉深度,容易引发“低血压状态”,从而将浅麻醉状态掩盖。由此,不得不使用升压药物替代治疗法使麻醉深度达到标准要求,但这样却使麻醉实施难度增大,同时,容易出现不可预知的血压波动,增加了术中麻醉风险。而应用右美托咪定配合相关麻醉药物可充分发挥协同镇静、镇痛作用,使麻醉药物用量减少。相关研究显示,右美托咪定可减少七氟烷用量的15%,同时,麻醉深度增大,将术中知晓发生率降低。

脑保护主要目的是确保脑灌注与脑供养得以维持,建立有效循环,确保动脉氧饱和与正常供氧能力得以维持。局部缺血会造成周围脑组织的严重功能损害。如果不能控制损伤,将增加治疗难度,造成部分区域的修复不完全[4-6]。由此,急性脑梗死患者加强脑部损伤的修复尤为重要。右美托咪定是一种高效以及高选择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可有效与α2受体以及α1结合,两种受体间比值为1 562:1,亲和力上较可乐定更高。应用右美托咪定可起到镇静、抗焦虑等作用,可将术中交感神经兴奋有效抑制,将血流动力学稳定性增强[7-8]。

右美托咪定脑保护作用明显,相关研究显示,应用右美托咪定可将脑部血流量减少,将大脑代谢率降低,减少剂量依赖性,从而将脑血流控制住,将大脑代谢率降低,有效保护大脑。在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白鼠实验中,应用右美托咪定以后可有效保护海马神经元,防止局部缺血性神经损伤[9]。充分说明了右美托咪定可对缺血性脑梗死有保护调节作用。在右美托咪定神经保护作用机制上不同研究报道有不同结论,但均显示该药物有显著的促星形胶质细胞对谷氨酸盐代谢作用,从而起到脑保护作用。本次研究结果显示两组动脉阻断时间和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0时间点两组MAP与HR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1、T2、T3、T4时间点MAP与HR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充分显示了右美托咪定依据自身的药效与药代动力学特点,负荷量给药,与低水平血药浓度的稳态维持联合,减少了血药浓度过高引发的药物毒性反应,在维持麻醉中有显著效果。

综上所述,右美托咪定应用在急性脑梗死治疗中疗效显著,具有脑保护作用。

[1] 陈凤收,马虹. 右美托咪定对小儿七氟醚全麻恢复期间影响的Meta分析[J]. 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13,113(5):580-587.

[2] 孙大新,王铁英. 硬膜外注射右美托咪定用于麻醉镇痛的效果观察[J]. 当代医学,2012,18(36):64-65.

[3] 杨自娟,张兴安,胡渤,等. 右美托咪定用于下肢手术镇静的适宜负荷剂量探讨[J]. 中国药房,2013,24(2):152-155.[4] 杨坤渹. 右美托咪定对体外循环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脑损伤的保护作用[J]. 重庆医学,2014,43(1):67-68.

[5] 温锡交,熊理锋,黄玉侥. 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对老年全身麻醉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J]. 中国当代医药,2015,22(8):126-128.

[6] 赵丽佳,岳子勇,公维东,等. 右美托咪定的临床麻醉应用进展[J].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5,15(6):1178-1181.

[7] 宋直雷,孟凡民,张加强. 右美托咪定在颅内动脉瘤手术中的脑保护作用.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13,27(9):859-861.[8] 金鑫,金超,周艳瑾. 七氟醚全麻诱导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J]. 健康研究,2016,36(1):87-88.

[9] 崔丹,袁士博,都兴伟,等. 右美托咪定在颅内肿瘤手术中的临床应用观察[J].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6(13):200-201.

The Effects of Dexmedetomidine of Interventional Therapy in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in Blood Vessel

LI Jinfeng Department of Anesthesia,The Third Hospital of Xiamen City,Xiamen Fujian 361100,China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dexmedetomidine in intracoronary interventional therapy of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Methods Thirtythree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were enrolled in this study. Dexmedetomidine was used to maintain anesthesia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Remifentanil and propofol were used as anesthesia in the control group. Results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time of arterial occlusion and operation time between two groups(P>0.05). 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MAP and HR at T0(P<0.05),and MAP and HR at T1,T2,T3,T4had significant difference(P<0.05).Conclusion The use of dexmedetomidine in the treatment of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is effective in maintaining anesthesia,which has a protective effect on brain injury and makes hemodynamics more stable.

Dexmedetomidine,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Intervention,Clinical application

R614

A

1674-9316(2016)22-0174-03

10.3969/j.issn.1674-9316.2016.22.105

福建省厦门市第三医院麻醉科,福建 厦门 361100

猜你喜欢

咪定美托脑梗死
64排CT在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丙泊酚复合右美托咪定或咪达唑仑在老年人无痛胃肠镜检中的应用
美托洛尔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临床效果分析
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治疗老年冠心病
右美托咪定的临床研究进展
右美托咪定在颅内肿瘤手术中的临床应用观察
地佐辛混合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用于术后镇痛的对照研究
脉血康胶囊治疗老年恢复期脑梗死3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43例
中风防治灵Ⅰ号、Ⅱ号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152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