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南通市建设“花园城市”的思考与探索

2016-02-04华智田闻

中华建设 2016年10期
关键词:花园融合生态

华智 田闻

南通市建设“花园城市”的思考与探索

华智 田闻

“花园城市”的概念于1820 年由著名的空想社会主义者欧文最先提出。1898年,城市现代化运动发起人霍华德发展了“花园城市”(Garden City ) 的理论和设想。1919年,英国“花园城市与城市规划协会”界定了花园城市的含义:“花园城市是通盘考虑了健康、生活和产业而设计的城市;它的规模要有一定的限制,但又能足以提供丰富的社会生活的需要;它的四周应有永久性的农业地带围绕,城市的土地归公众所有,委托委员会管理。”1946年,霍华德在《明日的花园城市》一书中进一步完善了他的理论。其核心思想是使人们能够生活在既有良好的社会经济环境,又有美好的自然环境的新型城市之中。

一、“花园城市”理论的发展演变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人们的环境意识在不断加强,又相继出现了“生态城市” 、“山水城市”、“园林城市”等概念。1971年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16届会议上提出的“生态城市”,其发展目标是实现人—社会—自然的和谐,包含人与人和谐、人与自然和谐、自然系统和谐三方面内容。“山水城市”于1990年由钱学森首先提出。从中国传统的山水自然观、天人合一的哲学观基础上提出的未来城市构想,可视为生态城市的一种形式。“园林城市”评选活动的开展是在1992年由建设部发起的,并制定了十大标准,目的是以此来推进各地园林绿化事业的发展,改善城市环境,现在发展为“生态园林城市”。这些概念与“花园城市”并不矛盾,而是相互融合的,都强调人与环境的和谐,从而达成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二、现代“花园城市”理念

“花园城市”发展到今天,人们赋予其更多的内涵。特别是花园城市典范——新加坡提出了由“花园城市”到“花园中的城市”的发展愿景,进一步实践和发展了“花园城市”理论。

1.内涵解析

“花园中的城市”是在“花园城市”基础上进一步增强城市绿化景观、生态环境、市民生活、城市文化的深度融合。一是多元化生态与景观的融合。将矩阵分布式的公园绿地系统、绿化系统和扩大的水域空间相互连接,形成网络化、一体化的回归自然的生态空间。二是建设空间与环境的融合。城市坐落于无处不在的绿地景观中,使其在公园、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和垂直绿化无缝连接的城市景观中蓬勃发展、欣欣向荣。三是市民与城市文化的融合。通过良好有序组织的公共空间,让人们对高品质的生活环境和社区有归属感和拥有感,从而认同所生活的城市。

2.发展要求

“花园城市”发展到更高程度,客观上要求形成一个全面渗透城乡经济、政治、社会和生态的文化系统。它由标识文化、人居文化、社区文化、制度文化、物质文化、精神文化等构成,从而达到自然生态与现代建筑的融合,诗意栖居与创业奋进的融合,生活舒适与城市朝气的融合,智慧灵光与创意无限的融合,交通便捷与效益最优的融合,城乡互渗与城乡共进的融合。

3.指标体系

关于山水城市、花园城市、生态城市、宜居城市等评价指标体系比较多。综合来看,主要有综合管理、绿地建设、建设管控、生态环境、节能减排、市政设施、人居环境、社会保障八大方面基本指标。

三、南通建设“花园城市”路径探索

南通市地处江苏省东南部,长江入海口北岸,与上海市、苏州市隔江相望,呈濒江临海“半岛型”的港城格局,具备滨江临海、山水兼备的自然生态优势。“花园城市”作为城市建设发展的理念,关键在实践,核心是人的感受。南通在做好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基础上,在“花园城市”建设上,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深入探索。

一是建设 “花园城市”示范区。在新城区拓展范围之内(东至东快速路,西至工农路,南至通启运河,北至青年路),充分借鉴新加坡“花园中城市”的理念,学习深圳华侨城、苏州工业园区等先进园区的规划建设方法,将自然环境和人造环境相互协调,把公共空间、居住空间、商业空间、生态空间充分融合,让示范区给人一种“花园中的新城区”的整体印象。

二是打造南通特色滨江区。探索南通滨江西部地区“花园式”地转型发展。在西部滨江区域旧城改造、产业转型的过程中,贯彻“花园城市”理念,注重生态功能修复,环境景观营造,文化活力复兴,公共空间再造,形成西部“老客厅”和东部“新花园”相互辉映,差异发展的特色格局。

三是开展花园城市基础研究。城市道路网、城市水系网和城市绿地系统,是一座城市整体形象的基本骨架,是居民、游客、创业者感受城市的线路图。南通要充分发挥滨江临海、山水兼备的自然生态优势,按照“花园城市”的理念深入系统地开展三者研究,形成具有南通特色的“花园小径”。

四是深入开展城市设计工作。“花园城市”特别强调公共空间的规划建设。在城市总体规划、控制性规划已全覆盖的情况下,对于重要道路、重点片区、核心功能区进行高标准的城市设计,让“花园城市”从理念走向实践。城市设计从整体平面和立体空间上统筹城市建筑布局,协调城市景观风貌,体现“花园城市”特色。绿化设计要运用园林艺术和工程技术手段,通过改造地形、种植植物、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等途径创造人与自然和谐的“花园式”环境。方案设计要让具体项目在风格、形体、色彩、体量、高度等方面符合“花园中的建筑”要求。

四、结语

“人们为了活着,聚集于城市,为了活得更好居留于城市”,城市是人类文明的结晶。我们在按照“认识、尊重、顺应城市发展规律”,组织好城市“居住、工作、交通、游憩”四大功能的时候,还应提醒自己“不应当把城市当作一系列的组成部分拼在一起来考虑,而必须努力去创造一个综合的,多功能的环境”。把城市绿地、水域、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城市建设用地有机联系,让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充分融合,将特色文化注入到城市的规划建设中,塑造城市特色风貌,提升城市环境质量,延续城市历史文脉,改善城市人居环境,让广大人民更美好地生活在“花园中的城市”。

(作者单位:华智,南通市规划局;田闻,南通市港闸区政府)

猜你喜欢

花园融合生态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生态养生”娱晚年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可爱花园
夜晚的花园
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