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究爱国主义之理 寻爱国教育之路
——“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理论与实践学术研讨会”综述*

2016-02-04杨宏伟

教学与研究 2016年8期
关键词:爱国爱国主义民族

杨宏伟,张 智

(1.兰州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甘肃 兰州 730000;2.中国人民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 100872)

究爱国主义之理 寻爱国教育之路
——“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理论与实践学术研讨会”综述*

杨宏伟1,张 智2

(1.兰州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甘肃 兰州 730000;2.中国人民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 100872)

爱国主义是我们的民魂,也是我们的国魂。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爱国主义生生不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爱国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深刻揭示了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的鲜明主题、精神实质、突出特征和具体要求,为新时期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基本遵循。为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爱国主义重要讲话的精神,准确把握当前爱国主义教育的重点难点,理清今后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的策略路径,教育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研究”课题组、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兰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甘肃民族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和《教学与研究》编辑部于2016年6月18—20日在甘肃省兰州市、合作市联合举办了“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理论与实践”学术研讨会。来自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兰州大学等20多所高校及研究机构的50余位专家学者围绕“爱国主义基本理论”、“爱国主义教育实践”和“民族地区爱国主义教育”等问题开展了广泛的交流和深入的研讨。

一、关于爱国主义基本理论

爱国主义是一个常说常新的话题。推进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理论创新和实践发展,必须深化爱国主义基本理论的研究,理清爱国主义概念内涵,突破爱国主义研究“瓶颈”,创建爱国主义的中国话语。

有专家认为,当前爱国主义研究几乎没有从日常话语和宣传话语中分化出来,获得自己独立的理论范式和话语体系,因而其研究成果停留在较低的水平上,无法为日常生活中的宣传教育提供坚实有力的学术支撑。要突破这种“瓶颈”,就必须大力推进爱国主义研究的学术化和科学化。一是辨析爱国主义的相关概念;二是要深入研究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三是要充分挖掘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的时代内涵;四是做好爱国主义国际比较研究。

有专家认为,“爱国”与“爱国主义”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二者自身都有狭义和广义的区分,如此,二者之间在理论上就形成了狭义爱国—狭义爱国主义,狭义爱国—广义爱国主义,广义爱国—狭义爱国主义,广义爱国—广义爱国主义的四种关系。由于二者都为广义时类似于无穷大,二者只能择一;而二者广狭组合也比较容易区分。所以,我们需要认真辨析的是当二者都为狭义时的内涵。就二者都为狭义时,二者关系表现为从生活经验到理论主张;从事实本身到价值形态;从言论行动到精神品质;从微观叙事到宏大叙事。

有专家指出,爱国主义是一个历史范畴,在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内涵与特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科学认识爱国主义的内涵和特征,一是需要把爱国主义放在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和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二是置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和中国共产党人对爱国主义不断深化发展的思想脉络中;三是正确认识爱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精神、爱国主义与民族主义、爱国主义与社会主义及爱国主义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系,从而把握爱国主义的时代特征。

有专家认为,爱国主义是一个历史性和时代性兼具的论题。在全球化时代的今天,围绕爱国主义产生了许多新的议题,其中就包括爱国主义的普遍主义与特殊主义之争。我们对待爱国主义的特殊主义与普遍主义之争的分析应当基于现实的角度。爱国需要维护本民族和国家的利益,同时,一个真正的爱国者也必须维护他国的利益。爱国主义必须将那些打着爱国主义的旗号而侵略别国的所谓爱国主义排除在外。我们要积极应对和防范西方国家制造的爱国主义陷阱。

有专家指出,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而中国精神包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爱国主义是民族精神的核心,因而考察爱国主义可以放到中国精神的概念范畴内来进行,并认为爱国主义不仅贯穿于民族精神之中,而且还贯穿于时代精神之中。还有学者从逻辑、历史和现实的三重视角论证了和阐释了为什么爱国主义是民族精神的核心。

二、关于爱国主义教育实践

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必须把爱国主义教育作为永恒主题。爱国主义教育是明辨爱国之理、孕育爱国之心、涵化爱国之情、激发报国之行的重要途径。当代中国的爱国主义教育要积极唱响爱国主义主旋律,让爱国主义成为每一个中国人的坚定信念和精神依靠。让爱国主义精神在广大青少年心中牢牢扎根,让广大青少年培养爱国之情、砥砺强国之志、实践报国之行,让爱国主义精神代代相传、发扬光大。

有专家认为,爱国主义历来是动员和鼓舞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一种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必须把握当前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根本要求,增强对爱国主义宣传教育的理论自信和行动自觉。爱国主义及其教育遇到的严峻挑战包括:一是经济全球化对爱国主义教育造成巨大冲击;二是多元社会思潮对爱国主义教育造成严重消解;三是网络社会对爱国主义教育带来严重挑战。

有专家认为,爱国主义教育关系到民族凝聚力、文化软实力建设;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关系到两个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国梦的实现;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要找准爱国主义教育的切入点,高校是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最好的切入点。在高校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一是有利于振奋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二是有利于增强大学生热爱祖国、报效祖国的情感;三是要将大学生的爱国热情引导和凝聚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上来。

有专家提出,在新形势下爱国主义教育必须培养大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培养大学生的批判思维在爱国主义教育中具有关键性地位,并从什么是批判性思维,为什么爱国主义教育要培养批判性思维,以及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大学生批判性思维的策略等三个角度发表了看法。强调指出,批判性思维是在批判之中建构,而不是毫无目的的怀疑。批判性思维适合思想多元的社会环境,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理性爱国。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大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最为根本的是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

有专家认为,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的爱国主义教育,必须做到三点:一是夯实爱国主义教育的社会基础,包括要凝聚社会共识,增进社会和谐;二是创新爱国主义教育方式,融入社会生活,包括推进爱国主义教育落细、落小、落实,转化成为人们的日常行为规范和实践自觉;三是拓展爱国主义教育的国际视野,包括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的国际比较研究,增强人们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以及对祖国历史和文化的感情,积极防范西方意识形态的渗透。

有专家指出,爱国主义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从当前看,我们已经有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的理论体系、教育体系,但是我们的爱国主义实践体系还有待完善。能否建立完善的爱国主义实践体系直接关系到爱国主义教育实效性的提高。建立爱国主义的实践体系必须明确三个问题,一是谁来做,要明确爱国主义教育的主体职责规范;二是做什么,要具体规划爱国主义教育的实践内容体系;三是怎么做,要强化考核落实和奖惩环节,促进爱国主义精神内外于心、外化于行。

有专家认为,在当今经济全球化、政治民主化、文化多元化、教育国际化的背景下,要建构“三位一体”的爱国主义教育路径。包括:一是倡导研究型教学,优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在爱国主义教育中的显性路径;二是开展内涵深厚的文化活动,优化高校校园文化在爱国主义教育中的隐形路径;三是完善协同工作模式,优化新闻媒体在爱国主义宣传教育中的导向路径。

有专家指出,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关注爱国主义及其教育,必须关注网络对爱国主义及其教育的影响。网络新媒体为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提供了更加丰富的信息,但是,新媒体环境下,多样化、多元化的资讯与思潮对爱国主义教育形成挑战:一是容易混淆大学生对爱国主义认知与情感的困惑;二是挑战社会主流爱国主义价值观念的宣扬;三是容易受到西方意识形态的渗透;四是容易形成爱国的非理性化。面对这些客观现实,做好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必须关注网络环境下的爱国主义及其教育。

有专家认为,国家仪式是新形势下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载体,具有爱国主义教育的功能。一是国家仪式是国家意志的仪式化展演,它因可触可感的媒介符号和浓郁的仪式场域氛围,凸显着爱国主义教育的主题;二是国家仪式在追求共同价值、建构和强化国家认同中凝聚爱国力量;三是国家仪式为爱国主义教育夯实了优秀传统文化根基,为爱国主义融入日常生活搭建了平台,为理性爱国提供了实践操守;四是国家仪式在弘扬民族精神、彰显国家意志、增进爱国情感中为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载体。

三、关于民族地区爱国主义教育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多民族长期“大杂居、小聚居”的格局不仅形成了各民族统一的民族属性——中华民族,而且也有了统一的国家意识。但是,我们必须看到,各民族间在自然地域、生产生活、文化习俗等方面的差异性使不同民族之间还或多或少地存在着张力,因而,民族地区的爱国主义教育任务更艰巨、情况更特殊。

专家们认为,深化爱国主义教育研究和爱国主义精神的理论阐释,不仅要从一般的层面关照爱国主义精神及教育方略,还要结合实际情况来推进爱国主义及教育。民族地区的爱国主义教育具有特殊性,也具有重要性,直接关系到爱国主义教育的成败。一是民族地区一般地处边疆,事关边疆稳定与祖国统一;二是民族地区,涉及少数民族与中华民族双重认同问题,事关民族团结;三是民族地区,涉及民族文化传统和宗教问题,事关社会和谐稳定。这些现实问题决定了民族地区的爱国主义教育异常复杂,深化爱国主义教育研究和爱国主义精神的理论阐释,必须关注民族地区爱国主义教育。

有专家认为,爱国主义在价值层面具有普遍性和通约性,但其培育和弘扬需要落实于具体的场域之中,尤其是需要注意地域涵养,与本土文化相承接,与地域特质相融通。民族地区爱国主义教育的地域涵养要从民族地区深厚多元的民族文化、优良的爱国主义传统、丰富的爱国主义传统出发。一是要推进文化互动,增进对中华文化的认同;二是注重信仰互鉴,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三是促进感情共享,强化“各民族共创中华”的历史记忆。

有专家认为,正确认识“多元一体”是培养民族地区爱国主义精神的关键,强调在各民族与中华民族关系问题的认识上,需要从“多元一体”转向“一体多元”,先突出共性,强调民族国家的统一性,再考虑个性,尊重各民族间的差异性。首先,要通过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和民族地区历史文化教育,引导各族群众通过亲身感受去体认本民族文化与中华文化的同质性和同体性;其次,要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巩固一体,增加共同性,坚持各民族一律平等的前提是尊重民族差异,要尊重各民族的文化和风俗习惯;第三,积极探索以文化促进交往,以交往增进交流,在交流中实现交融的路径,增强各族人民对优秀民族文化和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文化的历史认知与情感认知;第四,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引领下,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有专家认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及关于爱国主义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加强民族地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就要将精神扶贫和民族地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结合起来。一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灵魂,着力培养少数民族大学生爱国主义热情;二是以隐性教育为策略,改善少数民族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模式;三是结合少数民族大学生特点,创新爱国主义教育形式;四是以人为本,将情感教育与爱国主义教育相交融;五是注重节日等象征符号在少数民族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中的作用。

[责任编辑 李文苓]

*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研究”(项目号:2015YZD02)的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爱国爱国主义民族
我们的民族
感爱国事,承爱国志
在疫情大考中彰显爱国主义力量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爱国学·晒佳作
多元民族
爱国学·晒佳作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
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