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近六十年河西魏晉十六國壁畫墓研究著述目録

2016-02-03朱國立

敦煌学国际联络委员会通讯 2016年0期
关键词:河西墓葬敦煌

朱國立

(蘭州大學)

近六十年河西魏晉十六國壁畫墓研究著述目録

朱國立

(蘭州大學)

自1944年河西魏晉十六國壁畫墓發現以來*關於壁畫墓這一概念之界定學界觀點多出,壁畫墓、磚畫墓、畫墓、墓室壁畫等見諸著述之間,本文取廣義上的壁畫墓概念,將上述概念統歸爲壁畫墓之屬。,相關材料逐漸積累、不斷豐富,尤其是20世紀70年代以來,考古工作者對河西壁畫墓進行了較大規模的發掘;學界對於河西魏晉十六國壁畫墓的研究也不斷深入,取得了豐碩的成果,爲研究魏晉十六國時期的歷史提供了寶貴的資料。爲便於學界更好地瞭解河西魏晉十六國壁畫墓研究狀況,筆者將大陸近六十年來關於河西魏晉十六國壁畫墓的研究著述編製簡目,供學界參考*鑒於壁畫墓發掘初期材料較少,部分壁畫墓被定爲東漢時期,故先期報告和論述中多以“漢墓”稱之,隨著材料的不斷增多,綜合比較研究後發現其中不乏魏晉時期的墓葬;此外,河西地區發掘了較大數量的裝飾墓和其他的魏晉十六國時期的墓葬;故爲便於研究,筆者亦將這些成果有選擇性地收入本文。。學養所限,難免掛一漏萬,望方家不吝指教。

一、 專 著

甘肅省博物館《嘉峪關畫像磚》,北京: 文物出版社,1976年。

甘肅省文物隊、甘肅省博物館、嘉裕關市文物管理所《嘉峪關壁畫墓發掘報告》,北京: 文物出版社,1985年。

張朋川、張寶璽《嘉峪關魏晉墓室壁畫》,北京: 人民美術出版社,1985年。

牛龍菲《古樂發隱: 嘉峪關魏晉墓室磚畫樂器考證》,蘭州: 甘肅人民出版社,1985年。

甘肅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酒泉十六國墓壁畫》,北京: 文物出版社,1989年。

王天一《魏晉墓磚畫》,北京: 新世界出版社,1989年。

張軍武、高鳳山《嘉峪關魏晉墓彩繪磚畫淺識》,蘭州: 甘肅人民出版社,1989年。

殷光明《敦煌畫像磚》,北京: 人民美術出版社,1990年。

戴春陽、張瓏編《敦煌祁家灣——西晉十六國墓葬發掘報告》,北京: 文物出版社,1994年。

戴春陽主編《敦煌佛爺廟灣——西晉畫像磚墓》,北京: 文物出版社,1998年。

靜安《甘肅丁家閘十六國墓壁畫》,重慶: 重慶出版社,1999年。

靜安攝影,施愛民撰文《甘肅高臺魏晉墓彩繪磚》,重慶: 重慶出版社,1999年。

林少雄《古冢丹青——河西走廊魏晉墓葬畫》,蘭州: 甘肅教育出版社,1999年。

陳綬祥《魏晉南北朝繪畫史》,北京: 人民美術出版社,2000年。

馬建華主編《甘肅酒泉西溝魏晉墓彩繪磚》,重慶: 重慶出版社,2000年。

馬建華主編《甘肅敦煌佛爺廟灣魏晉墓彩繪磚》,重慶: 重慶出版社,2000年。

胡之主編《甘肅嘉峪關魏晉一號墓彩繪磚》,重慶: 重慶出版社,2000年。

胡之主編《甘肅嘉峪關魏晉三號墓彩繪磚》,重慶: 重慶出版社,2000年。

胡之主編《甘肅嘉峪關魏晉四號墓彩繪磚》,重慶: 重慶出版社,2000年。

胡之主編《甘肅嘉峪關魏晉六號墓彩繪磚》,重慶: 重慶出版社,2000年。

胡之主編《甘肅嘉峪關魏晉七號墓彩繪磚》,重慶: 重慶出版社,2000年。

胡之主編《甘肅嘉峪關魏晉十二、十三號墓彩繪磚》,重慶: 重慶出版社,2000年。

張寶璽編《嘉峪關酒泉魏晉十六國墓壁畫》,蘭州: 甘肅人民美術出版社,2001年。

賀西林《古墓丹青——漢代墓室壁畫的發現與研究》,西安: 陝西人民美術出版社,2001年。

胡之主編《甘肅嘉峪關魏晉五號墓彩繪磚》,重慶: 重慶出版社,2002年。

鄭岩《魏晉南北朝壁畫墓研究》,北京: 文物出版社,2002年。

岳邦湖、田曉、杜思平、張軍武《岩畫及墓葬壁畫》,蘭州: 敦煌文藝出版社,2004年。

具聖姬《兩漢魏晉南北朝的塢壁》,北京: 民族出版社,2004年。

陳綬祥《中國繪畫斷代史——魏晉南北朝繪畫》,北京: 人民美術出版社,2004年。

羅世平、廖暘《古代壁畫墓》,北京: 文物出版社,2005年。

張興盛《地下畫廊: 魏晉墓群》,蘭州: 敦煌文藝出版社,2008年。

俄軍、鄭炳林、高國祥主編《甘肅出土魏晉唐墓壁畫》(全三册),蘭州: 蘭州大學出版社,2009年。

賀西林、李清泉《中國墓室壁畫史》,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

張曉東《嘉峪關魏晉民俗研究》,蘭州: 甘肅文化出版社,2010年。

姚義斌《六朝畫像磚研究》,鎮江: 江蘇大學出版社,2010年。

羅世平主編《中國美術全集: 墓室壁畫》(全二册),合肥: 黄山書社,2010年。

《中國墓室壁畫全集》編委會編《中國墓室壁畫全集: 漢魏晉南北朝》(全三册),石家莊: 河北教育出版社,2011年。

孫彦《河西魏晉十六國壁畫墓研究》,北京: 文物出版社,2011年。

賈小軍《魏晉十六國河西社會生活史》,蘭州: 甘肅人民出版社,2011年。

郭永利《河西魏晉十六國壁畫墓》,北京: 民族出版社,2012年。

徐光冀等主編《中國出土壁畫全集: 甘肅、寧夏、新疆》,北京: 科學出版社,2012年。

馬德、羅華慶主編《高臺魏晉墓與河西歷史文化研究》,蘭州: 甘肅教育出版社,2012年。

二、 論 文

(一) 概説

閻文儒《河西考古簡報》,《國學季刊》1950年第7卷第1期。

夏鼐《敦煌考古漫記(一)》,《考古通訊》1955年第1期。

夏鼐《敦煌考古漫記(二)》,《考古通訊》1955年第2期。

夏鼐《敦煌考古漫記(三)》,《考古通訊》1955年第3期。

張朋川《河西出土的漢晉繪畫簡述》,《文物》1978年第6期。

張朋川《酒泉丁家閘古墓壁畫藝術》,《文物》1979年第6期。

陳昌遠《關於嘉峪關魏晉墓室壁畫的幾個問題》,《中原文物》1980年第1期。

肖亢達《河西壁畫墓中所見的農業生産概況》,《農業考古》1985年第2期。

李建軍《漫談河西魏晉畫像磚的特點》,《張掖師專學報》1990年第1期。

唐曉軍《河西走廊農業考古概述》,《農業考古》1994年第1期。

薛長年《大戈壁裏的地下藝術宫——嘉峪關魏晉壁畫墓》,《中國典籍與文化》1997年第3期。

施愛民《民樂縣八卦營墓葬·壁畫·古城》,《絲綢之路》1998年第3期。

侍建華《甘肅河西魏晉彩繪畫像磚》,《古今農業》2000年第3期。

康小花《酒泉丁家閘魏晉墓壁畫》,《絲綢之路》2002年第9期。

祝中熹《魏晉驛使墓畫磚》,《甘肅日報》2002年1月29日第7版。

楊雄《敦煌西晉墓畫——敦煌壁畫的另一源頭》,《内蒙古社會科學(漢文版)》2005年第1期。

梁曉英、朱安《淺析武威魏晉時期墓葬的特點》,《隴右文博》2005年第2期。

王金《嘉峪關魏晉墓群》,《西部人》2005年第2期。

杜林淵《河西漢魏畫墓研究綜述》,《延安教育學院學報》2005年第3期。

田曉娟、魏梓秋《亂世異彩——河西魏晉壁畫墓》,《絲綢之路》2006年第3期。

孔令忠、侯晉剛《記新發現的嘉峪關毛莊子魏晉墓木板畫》,《文物》2006年第11期。

梁寧森《魏晉南北朝時期西北地方墓室壁畫淺析》,《三門峽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7年第3期。

殷光明《敦煌西晉墨書題記畫像磚墓及相關内容考論》,《考古與文物》2008年第2期。

李懷順《地下的精彩世界——甘肅古代墓室磚畫藝術擷英》,《美術研究》2008年第3期。

吴葒《甘肅高臺發掘地埂坡墓群魏晉墓葬》,《中國文物報》2008年1月16日,第2版。

羅世平《地下畫卷: 中國古代墓室壁畫》,《美術研究》2009年第3期。

李成斌《淺論嘉峪關魏晉墓畫像磚》,《大衆文藝》2009年第17期。

韓小囡《墓葬壁畫研究的方法論探討——從美術考古的角度出發》,《濟寧學院學報》2010年第4期。

殷光明《西北科學考察團發掘敦煌翟宗盈畫像磚墓述論》,樊錦詩、榮新江、林世田主編《敦煌文獻·考古·藝術綜合研究(精)——紀念向達先生誕辰110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北京: 中華書局,2011年,第157—168頁。

張金蓮、許晶《酒泉高閘溝魏晉墓出土的畫像磚淺論》,《隴右文博》2011年第2期。

董淑燕《執麈憑几的墓主人圖》,《東方博物》2011年第3期。

沙武田、寇克紅《高臺魏晉墓與河西歷史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綜述》,《敦煌學輯刊》2011年第4期。

黄曉宏《淺析嘉峪關魏晉五號墓壁畫》,《絲綢之路》2011年第8期。

《嘉峪關魏晉墓壁畫解説詞》,楊生寶主編《嘉峪關年鑒·2012》,蘭州: 甘肅文化出版社,2012年,第479— 481頁。

韓莎《河西地區魏晉十六國時期照牆研究綜述》,《樂山師範學院學報》2012年第2期。

張建品、范曉東《酒泉果園墓群及其文化内涵述略》,《絲綢之路》2012年第22期。

十工《畫像磚中的饗宴》,《大衆考古》2014年第5期。

孫占鼇、劉生平《論河西魏晉墓畫的藝術特色》,《絲綢之路》2014年第22期。

胡楊《嘉峪關魏晉墓: 鮮活千年的地下畫廊》,《甘肅日報》2015年7月4日第10版。

楊殿剛《淺述魏晉墓壁畫反映的絲綢之路文化》,《絲綢之路》2015年第4期。

(二) 考古與文物保護

甘肅文物管理委員會《酒泉下河清第1號墓和第18號墓發掘簡報》,《文物》1959年第10期。

陳賢儒《甘肅武威磨咀子漢墓發掘》,《考古》1960年第9期。

嘉峪關市文物清理小組《嘉峪關漢畫像磚墓》,《文物》1972年第12期。

馬世長、孫國璋《敦煌晉墓》,《考古》1974年第3期。

吴礽驤《酒泉、嘉峪關晉墓的發掘》,《文物》1979年第6期。

宋子華、高鳳山、楊會福、巨金虎《嘉峪關新城十二、十三號畫像磚墓發掘簡報》,《文物》1982年第8期。

吴礽驤《酒泉丁家閘五號墓壁畫内容考釋》,《敦煌學輯刊(創刊號)》總第4期,1983年。

劉興義《酒泉縣下河清鄉皇城遺址考》,《敦煌學輯刊》1986年第2期。

張小舟《北方地區魏晉十六國墓葬的分區與分期》,《考古學報》1987年第1期。

鍾長發《甘肅武威南灘魏晉墓》,《文物》1987年第9期。

薛俊彦、馬清林、周國信《甘肅酒泉、嘉峪關壁畫墓顔料分析》,《考古》1995年第3期。

鄭國鈺、馬清林《甘肅酒泉、嘉峪關壁畫墓黴菌分離鑒定與防治研究》,《文物保護與考古科學》1996年第1期。

馬建華、趙吴成《甘肅酒泉西溝村魏晉墓發掘報告》,《文物》1996年第7期。

薛俊彦《嘉峪關魏晉壁畫墓五號墓的搬遷與半地下復原研究》,《文物保護與考古科學》1997年第1期。

趙吴成《河西晉墓出土的碳精小獸考》,《絲綢之路》1999年第2期。

巨金虎、景吉元、吕占光《嘉峪關市新城村魏晉墓清理簡報》,《隴右文博》2001年第1期。

楊福《武威藏家莊魏晉墓清理簡報》,《隴右文博》2001年第2期。

胡愛玲《武威九條嶺魏晉墓清理簡報》,《隴右文博》2001年第2期。

甘肅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甘肅疏勒河魏晉墓發掘簡報》,《隴右文博》2002年第1期。

陳庚齡、馬清林《酒泉丁家閘五號壁畫墓現狀調查》,《文物保護與考古科學》2002年第1期。

盧燕玲、田小龍、韓鑒卿《甘肅河西地區墓葬壁畫與磚畫顔料分析比較》,《敦煌研究》2002年第4期。

吕占光、楊會福、牛海鵬、巨金虎《嘉峪關新城魏晉磚墓發掘報告》,《隴右文博》2003年第1期。

張興盛《關於魏晉墓磚壁畫色彩保護的探索》,《文物保護與考古科學》2003年第3期。

盧燕玲、韓鑒卿、田小龍、于宗仁《甘肅河西魏晉畫像磚畫面固色及磚體脱鹽》,《敦煌研究》2003年第5期。

吴葒《甘肅高臺縣駱駝城墓葬的發掘》,《考古》2003年第6期。

肅州區博物館《酒泉小土山墓葬清理簡報》,《隴右文博》2004年第4期。

蔡江波、張健全、韓鑒清《嘉峪關魏晉五號壁畫墓地磚清洗與複製》,《絲綢之路》2004年第S1期。

張興盛《關於魏晉時代壁畫色彩褪變原因之探討》,《敦煌學輯刊》2005年第4期。

趙吴成、周廣濟《甘肅省高臺縣漢晉墓葬發掘簡報》,《考古與文物》2005年第5期。

趙吴成、周廣濟《甘肅酒泉孫家石灘魏晉墓發掘簡報》,《考古與文物》2005年第5期。

趙吴成、周廣濟《甘肅酒泉三壩灣魏晉墓葬發掘簡報》,《考古與文物》2005年第5期。

魏象《壁畫墓葬保護的淺見》,《東南文化》2005年第6期。

謝焱、李永峰《甘肅玉門官莊魏晉墓葬發掘簡報》,《考古與文物》2005年第6期。

張小剛、王建軍、張景峰、賈剛、劉永增、吕文旭《甘肅高臺縣駱駝城南墓葬2003年發掘簡報》,《敦煌研究》2006年第3期。

陳港泉、王旭東、張魯、喬兆福《甘肅河西地區館藏畫像磚現狀調查研究》,《敦煌研究》2006年第4期。

郭永利、楊惠福《敦煌翟宗盈墓及其年代》,《考古與文物》2007年第4期。

楊富《甘肅地區魏晉南北朝時期墓室壁畫内容淺析》,《黑龍江史志》2009年第12期。

黄佩賢《漢代壁畫墓的分區與分期研究》,《考古與文物》2010年第1期。

盧燕玲《武威磨嘴子漢墓新近出土木質文物的搶救保護與修復》,《文物保護與考古科學》2010年第4期。

吴葒、王永安、張存良、魏美麗、馬智全、謝焱、李平樂、馬力樂、李建雲、孫明霞《甘肅玉門金雞梁十六國墓葬發掘簡報》,《文物》2011年第2期。

韋正《試談酒泉丁家閘5號壁畫墓的時代》,《文物》2011年第4期。

陳港泉《甘肅河西地區館藏畫像磚物理力學性質試驗》,《敦煌研究》2011年第6期。

武發思、汪萬福、賀東鵬、陳港泉、馬燕天、張曉東、馮虎元《嘉峪關魏晉墓腐蝕壁畫細菌類群的分子生物學檢測》,《敦煌研究》2011年第6期。

王輝、趙雪野、李永寧、王琦、王勇、寧生銀、大野憲司、村上義直、新海和廣、魏美麗《2003年甘肅武威磨咀子墓地發掘簡報》,《考古與文物》2012年第5期。

李梅田《魏晉南北朝墓葬中的弧壁磚室現象研究》,《中國國家博物館館刊》2012年第7期。

吴依茜、張健全、俄軍《甘肅省博物館館藏嘉峪關新城魏晉壁畫墓環境分析研究》,《絲綢之路》2012年第10期。

牛海鵬《淺談嘉峪關魏晉墓出土的銅獬豸》,《絲綢之路》2012年第16期。

王春梅《嘉峪關峪泉鎮魏晉墓出土畫像磚及其保存狀況調查》,《絲綢之路》2012年第20期。

武發思、汪萬福、賀東鵬、陳港泉、馬燕天、張國彬、張曉東、馮虎元《嘉峪關魏晉墓腐蝕壁畫真菌群落組成分析》,《敦煌研究》2013年第1期。

俄軍、武發思、汪萬福、陳庚齡、趙林毅、賀東鵬、徐瑞紅《魏晉五號壁畫墓保存環境中空氣微生物監測研究》,《敦煌研究》2013年第6期。

李强、葛琴雅、潘曉軒、王宇、朱旭東、郭宏、潘皎《岩畫和壁畫類文物微生物病害研究進展》,《生態學報》2014年第6期。

俞春榮、王春梅《甘肅嘉峪關市文殊鎮漢魏墓的發掘》,《考古》2014年第9期。

范曉東《酒泉小土山墓葬考古發掘及墓主人身份初探》,《絲綢之路》2014年第24期。

秦國順《李皓墓疑雲》,《北方作家》2015年第1期。

戎岩、李玉虎、王保東《酒泉西溝四、五號壁畫墓病害調研分析》,《陝西師範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5年第3期。

(三) 社會

蕭亢達《從嘉峪關魏晉墓壁畫看河西地區實行的法治措施》,《文物》1976年第2期。

牛龍菲《嘉峪關魏晉墓室“製醋”畫磚辨》,《中國農史》1985年第3期。

張軍武《嘉峪關魏晉墓磚畫——六博》,《體育文史》1989年第3期。

于船、唐德華《論嘉峪關魏晉墓磚畫“穿牛鼻使役圖”》,《中國獸醫雜誌》1992年第11期。

李清凌《魏晉十六國北朝各民族政權競爭下的西北經濟》,《甘肅社會科學》1995年第5期。

馬建華《甘肅酒泉西溝魏晉畫像磚墓的農牧圖》,《農業考古》1997年第1期。

李并成《古代河西走廊桑蠶絲織業考》,《敦煌學輯刊》1997年第2期。

宋濤《嘉峪關漢墓畫像磚》,《絲綢之路》1997年第6期。

王磊《現實的提升——嘉峪關新城魏晉墓室壁畫題材中所反映的現實問題》,《設計藝術》2004年第2期。

段小强、趙學東《嘉峪關魏晉壁畫墓中的〈農作圖〉》,《敦煌學輯刊》2005年第2期。

路志峻、李金梅《敦煌魏晉古墓體育畫像磚研究》,《敦煌研究》2005年第3期。

宋欣《從嘉峪關魏晉墓彩色磚畫〈井飲〉圖看歷史上的水井與環境保護》,《社科縱横》2007年第2期。

鄭志剛《嘉峪關魏晉古墓磚畫中的訓鷹狩獵圖像研究》,《敦煌學輯刊》2007年第2期。

趙雪野《從畫像磚看河西魏晉社會生活》,《考古與文物》2007年第5期。

趙雪野、趙萬鈞《甘肅高臺魏晉墓墓券及所涉及的神祇和卜宅圖》,《考古與文物》2008年第1期。

易立《魏晉十六國墓葬中“絳釉小罐”初探》,《中原文物》2008年第1期。

郭永利《河西魏晉十六國壁畫墓宴飲、出行圖的類型及其演變》,《考古與文物》2008年第3期。

孫彦《試論魏晉十六國時期的農具與農業生産——以河西走廊墓葬壁畫爲例》,《農業考古》2008年第4期。

熊帝兵、惠富平《十六國時期農業漢化問題研究》,《求索》2009年第12期。

劉衛鵬《甘肅高臺十六國墓券的再釋讀》,《敦煌研究》2009年第1期。

馬文濤、劉超《從嘉峪關墓壁畫看魏晉河西屯田制度》,《湖南科技學院學報》2009年第3期。

馬文濤《淺析嘉峪關魏晉壁畫墓中的〈畜牧圖〉》,《内蒙古農業大學學報》2009年第5期。

韓笑《隱性文化傳統的影響力——以嘉峪關魏晉墓壁畫爲例》,《飛天》2009年第8期。

馬文濤《魏晉河西地區莊園的農副業和手工業經濟模式——以嘉峪關墓壁畫爲中心的考察》,《宜賓學院學報》2010年第3期。

孫彦《墓葬壁畫所見魏晉十六國時期的畜牧業——以河西走廊爲例》,《農業考古》2010年第4期。

張有《絲綢之路河西地區魏晉墓彩繪磚畫——六博新考》,《敦煌研究》2011年第2期。

張有《甘肅魏晉墓遺存的“博戲”圖辨析》,《成都體育學院學報》2011年第3期。

白雪《魏晉時期河西的民族結構研究》,《社會科學家》2011年第5期。

賈小軍《魏晉十六國河西墓葬壁畫中的“夫婦勞作圖”——兼論小家庭在魏晉十六國河西社會中的作用》,中國魏晉南北朝史學會、山西大學歷史文化學院《中國魏晉南北朝史學會第十届年會暨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太原: 北岳文藝出版社,2012年,第389—397頁。

史亞軍《魏晉十六國河西塢壁組織初探》,《河西學院學報》2012年第1期。

賈小軍《農牧業之外: 漁采狩獵與魏晉十六國河西民衆生計》,《河西學院學報》2012年第3期。

陳禕晟、白潔《文化視角下關於嘉峪關魏晉墓葬中體育題材彩繪磚畫的研究》,《敦煌研究》2012年第3期。

楊殿剛《嘉峪關魏晉墓鷹獵磚畫考》,《絲綢之路》2012年第6期。

潘勇勇《五涼時期河西民族融合略論》,《濮陽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3年第1期。

郭志華《魏晉十六國時期河西民衆飲食生活初論——以河西魏晉壁畫墓爲中心的考察》,《科技導刊》2013年第2期。

李明《論魏晉十六國時期河西民衆的社會生活——以魏晉墓畫像磚資料爲視角》,《絲綢之路》2013年第6期。

張海博《淺析敦煌魏晉墓畫像磚中的持械人物》,《絲綢之路》2013年第12期。

劉文科、周蜜《丁家閘五號墓大樹壁畫考釋》,《黑龍江史志》2013年第17期。

賈小軍《榜題與畫像: 魏晉十六國河西墓葬壁畫中的社會史》,《敦煌學輯刊》2014年第2期。

柳君君《嘉峪關魏晉墓磚壁畫之婦女形象》,《華章》2014年第6期。

趙建平、王海宇、王春梅《從墓葬壁畫看魏晉時期酒泉地區的桑蠶業》,《絲綢之路》2014年第24期。

林春《魏晉墓葬彩繪體育磚畫的審美研究》,《敦煌學輯刊》2015年第1期。

王海宇《從出土文物及相關史料談古代河西地區畜牧業》,《絲綢之路》2015年第10期。

賈小軍《魏晉十六國敦煌“薄命早終”鎮墓文研究》,《社會科學戰線》2015年第3期。

(四) 藝術

張朋川《嘉峪關魏晉墓室壁畫的題材和藝術價值》,《文物》1974年第9期。

周京新《試論嘉峪關魏晉墓畫像磚的藝術風格》,《南京藝術學院學報(美術與設計版)》1989年第2期。

尹德生《酒泉丁家閘壁畫“燕居行樂圖”淺識——兼論河西十六國時期的表演藝術》,《敦煌研究》1995年第2期。

鄭岩《酒泉丁家閘十六國墓社樹壁畫考》,《故宫文物月刊》1995年第11期。

吴礽驤《略談河西晉墓壁畫中的蓮花藻井》,《隴右文博》2004年第2期。

馬剛、尹立峰《魏晉時期河西墓室彩繪磚畫的藝術特點》,《敦煌研究》2005年第3期。

杜少虎《魏晉南北朝墓室壁畫繪作風格之嬗變》,《洛陽師範學院學報》2005年第4期。

胡方硯《由河西走廊魏晉墓壁畫試析當時人們的思想》,《甘肅民族研究》2006年第4期。

史躍軍《淺析敦煌壁畫與墓室壁畫的關係》,《美與時代》2006年第10期。

郭永利《甘肅河西魏晉十六國墓葬壁畫中的“矩形”、“圓圈”圖像考釋》,《四川文物》2007年第1期。

韓釗《中國魏晉南北朝壁畫墓和日本裝飾古墳的比較研究》,《考古與文物》2007年第2期。

王中旭《敦煌佛爺廟灣墓伯牙彈琴畫像之淵源與含義》,《故宫博物院院刊》2008年第1期。

張國榮、馮麗娟《甘肅高臺魏晉墓壁畫與壁畫磚的藝術特色》,《美術》2009年第8期。

鄭怡楠《河西高臺縣墓葬壁畫祥瑞圖研究——河西高臺縣地埂坡M4墓葬壁畫研究之一》,《敦煌學輯刊》2010年第1期。

鄭怡楠《河西高臺縣墓葬壁畫娱樂圖研究——河西高臺縣地埂坡M4墓葬壁畫研究之二》,《敦煌學輯刊》2010年第2期。

趙玲《河西地區東漢魏晉十六國墓葬的蓮花藻井》,《文學界(理論版)》2010年第8期。

孫彦《試論魏晉十六國壁畫題材的配置——以河西走廊墓葬壁畫爲例》,《南京藝術學院學報(美術與設計版)》2011年第1期。

張晶《中國繪畫色彩觀演變研究——魏晉南北朝》,《藝苑》2011年第1期。

林碩《敦煌壁畫與墓室壁畫和寺觀壁畫的關係》,《大衆文藝》2011年第1期。

宋洋《牆壁上的風俗畫——甘肅嘉峪關魏晉墓彩繪磚畫》,《青年文學家》2011年第9期。

梁雄德《魏晉風韻——魏晉十六國墓室繪畫及其他》,《絲綢之路》2011年24期。

張曉梅《嘉峪關魏晉墓磚壁畫藝術特色》,《當代藝術》2012年第3期。

王昱《簡述酒泉魏晉墓畫像磚藝術》,《絲綢之路》2012年第4期。

孫彦《論河西走廊魏晉十六國墓葬照牆裝飾》,《南京藝術學院學報(美術與設計版)》2012年第4期。

鄭怡楠《河西高臺墓葬壁畫娱樂圖與龜兹樂舞蘇摩遮——兼論隊舞的起源及其高臺墓葬壁畫樂舞圖的性質》,《敦煌學輯刊》2012年第4期。

徐李葳《神儀在壁——魏晉時期甘肅墓室壁畫風範小考》,《美術大觀》2012年第5期。

左中玥《淺析嘉峪關魏晉墓室壁畫藝術價值》,《美術教育研究》2012年第18期。

鈕毅《酒泉丁家閘5號墓社樹圖淺識》,《宜春學院學報》2013年第1期。

刁雅琳《魏風遺韻淺述甘肅嘉峪關魏晉墓彩繪磚之畫意》,《上海工藝美術》2014年第1期。

曹宇《河西走廊魏晉十六國壁畫墓畫像磚題榜内容考論》,陳建明主編《湖南省博物館館刊》,長沙: 岳麓書社,2014年,第352—358頁。

汪小洋《中國墓室壁畫圖像體系探究》,《民族藝術》2014年第2期。

汪小洋《中國墓室壁畫興盛期圖像探究》,《民族藝術》2014年第3期。

朱智武《酒泉丁家閘五號墓“社樹圖”辨析》,《南京藝術學院學報(美術與設計版)》2014年第6期。

馮芳《河西走廊魏晉墓室壁畫磚飾藝術研究——以高臺縣駱駝城遺址爲例》,《雕塑》2014年第6期。

杜伊帆《嘉峪關魏晉墓室壁畫繪畫手法初探》,《西北成人教育學院學報》2014年第6期。

劉菲《試析河西地區魏晉南北朝時期墓葬形制、壁畫題材與早期佛教洞窟的關係》,《青年文學家》2014年第21期。

馮星宇《河西走廊魏晉墓葬磚畫的裝飾藝術研究——以嘉峪關魏晉墓磚畫爲例》,《藝術研究》2015年第1期。

汪小洋《絲綢之路墓室壁畫的圖像體系討論》,《民族藝術》2015年第2期。

鄭婷婷《漢代畫像磚同魏晉墓磚畫的比較探析》,《品牌(下半月)》2015年第6期。

孫占鼇《論河西魏晉墓畫所反映的經濟社會生活》,《絲綢之路》2015年第8期。

馮麗娟《高臺魏晉壁畫墓的形態及其美學價值》,《絲綢之路》2015年第16期。

(五) 宗教

楊曾文《從漢晉壁畫墓及副葬物中發現佛像的意義》,《世界宗教研究》1996年第2期。

蕭巍《淺談敦煌晉墓出土的四神磚》,《絲綢之路》1999年第5期。

趙吴成《河西墓室壁畫中“伏羲、女媧”和“牛首人身、雞首人身”圖像淺析》,《考古與文物》2005年第4期。

孫彦《漢魏南北朝羽人圖像考》,《南方文物》2006年第1期。

趙吴成《河西晉墓木棺上的“五星”圖形淺析》,《考古與文物》2006年第5期。

孫彦《考古所見魏晉十六國時期的宗教信仰——以河西走廊爲例》,《南京曉莊學院學報》2008年第4期。

戴春陽《敦煌西晉畫像磚中白象内涵辨析》,《敦煌研究》2011年第2期。

楊瑩沁《漢末魏晉南北朝時期墓葬中神仙與佛教混合圖像分析》,中國古蹟遺址保護協會石窟專業委員會、龍門石窟研究院編《石窟寺研究·第三輯(No.3)》,北京: 文物出版社,2012年,第37—98頁。

羅梅《魏晉墓中的桃木、虎形與神荼、鬱壘》,《絲綢之路》2012年第24期。

吴新榮《淺談酒泉丁家閘五號墓中的羽人圖像》,《絲綢之路》2013年第2期。

王春梅《嘉峪關魏晉墓出土伏羲女媧圖像考析》,《絲綢之路》2013年第8期。

程琦、王睿穎《河西走廊的伏羲女媧圖像與道教信仰》,《天水師範學院學報》2014年第1期

王江鵬《魏晉南北朝墓葬圖像與佛教圖像之關係探析》,《西北美術》2014年第2期。

楊殿剛《魏晉壁畫之伏羲女媧圖》,《旅遊縱覽(下半月)》2014年第9期。

(六) 民族歷史與語言

彭豐文《漢魏十六國時期河隴大族勢力的崛起及其在西北邊疆開發中的作用》,《中國邊疆史地研究》2003年第4期。

李并成《甘肅省高臺縣駱駝城遺址新考》,《中國歷史地理論叢》2006年第1期。

李懷順《河西魏晉墓壁畫少數民族形象初探》,《華夏考古》2010年第1期。

郭永利《魏晉十六國時期河西墓葬畫像磚上的披髮民族》,鄭炳林、樊錦詩、楊富學主編《絲綢之路民族古文字與文化學術討論會會議論文集(下册)》,西安: 三秦出版社,2007年,第602— 618頁。

孫彦《羌女圖像考》,《華夏考古》2012年第3期。

吴葒、王策、毛瑞林《河西墓葬中的鮮卑因素》,《考古與文物》2012年第4期。

(七) 序跋書評與學術動態

林友仁《讀“古樂發隱·臥箜篌——古琴考”》,《中國音樂學》1986年第3期。

藍玉崧《〈古樂發隱〉書後》,《人民音樂》1987年第1期。

梅真君《地下畫廊——魏晉墓磚畫觀感》,《浙江工藝美術》2000年第4期。

吴葒《〈嘉峪關酒泉魏晉十六國墓壁畫〉評介》,《隴右文博》2002年第1期。

加貝《〈嘉峪關酒泉魏晉十六國墓壁畫〉出版》,《敦煌研究》2002年第3期。

鄭岩《魏晉南北朝的壁畫墓》,《中華讀書報》2003年8月13日。

王雪峰《材料、視角、問題、方法——中國古代墓葬美術研究國際學術討論會綜述》,《美術研究》2010年第1期。

沙武田、寇克紅《高臺魏晉墓與河西歷史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在高臺召開》,《敦煌研究》2010年第5期。

張學鋒《棲息在frontier的“蟻群”——序孫彦著〈河西魏晉十六國壁畫墓研究〉》,《淮陰師範學院學報》2011年第1期。

唐海琴《〈河西魏晉十六國壁畫墓〉出版》,《敦煌學輯刊》2012年第4期。

敦煌研究院文獻研究所《〈高臺魏晉墓與河西歷史文化研究〉出版》,《敦煌研究》2012年第5期。

孫莉《“中國古代歷史與文化藝術學術論壇暨〈中國出土壁畫全集〉首發式”會議綜述》,《四川文物》2012年第5期。

朱智武《〈河西魏晉十六國壁畫墓研究〉評介》,《中國文物報》2015年2月13日第4版。

裴成國《關尾史郎先生〈另一個敦煌〉評介》,《敦煌研究》2015年第6期。

(八) 其他

景吉元《新城魏晉磚壁畫博物館介紹》,《隴右文博》2000年第1期。

景吉元《新城魏晉磚壁畫博物館概述》,《絲綢之路》2000年第4期。

吕占光《魏晉〈擠羊奶〉磚壁畫》,《絲綢之路》2001年第5期。

趙萬鈞《魏晉〈牽牛耮地圖〉畫像磚》,《甘肅日報》2002年10月18日。

趙萬鈞《魏晉〈朱雀玄武圖〉畫像磚》,《甘肅日報》2002年12月20日。

李永寧《敦煌佛爺廟灣魏晉至唐代墓群》,劉慶柱主編《中國考古學年鑒·2002》,北京: 文物出版社,2003年,第391—392頁。

趙萬鈞《魏晉〈帳居圖〉畫像磚》,《甘肅日報》2003年11月14日。

周文馨、陳宗立《甘肅酒泉發現西涼王李皓墓——該墓規模宏大,墓道寬闊,並有附屬建築,帶有地面宫殿式建築色彩》,《光明日報》2004年7月23日。

甘肅省博物館《嘉峪關魏晉五號壁畫墓搬遷修復工程》,《中國文化遺産》2004年第3期。

吕占光《〈牛耕〉畫像磚》,《人民日報海外版》2005年3月6日。

吕占光《魏晉〈出巡〉磚壁畫》,《甘肅日報》2005年4月29日。

陳菁《從漢晉墓葬看河西走廊磚拱頂建築技術》,《西北民族大學學報》2006年第3期。

陳菁《漢晉時期河西走廊磚墓穹頂技術初探》,《敦煌研究》2006年第3期。

陳菁《漢晉時期河西走廊磚墓穹頂技術芻議》,《建築師》2007年第4期。

楊伯倫《魏晉墓和魏晉時代的河西》,楊生寶主編《嘉峪關年鑒·2008》,烏魯木齊: 新疆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448— 449頁。

胡楊《嘉峪關魏晉墓之謎》,楊生寶主編《嘉峪關年鑒·2010》,烏魯木齊: 新疆人民出版社,2010年,第479— 481頁。

寇克紅《高臺駱駝城前涼墓葬出土衣物疏考釋》,《考古與文物》2011年第2期。

吴浩軍《河西鎮墓文叢考(一)——敦煌墓葬文獻研究系列之五》,《敦煌學輯刊》2014年第1期。

吴浩軍《河西鎮墓文叢考(二)——敦煌墓葬文獻研究系列之五》,《敦煌學輯刊》2014年第3期。

米積屯《從魏晉墓壁畫看“五涼”時期多元化文化的發展》,《嘉峪關年鑒》編纂委員會《嘉峪關年鑒·2014》,蘭州: 甘肅人民出版社,2014年,第507—509頁。

吴浩軍《河西鎮墓文叢考(三)——敦煌墓葬文獻研究系列之五》,《敦煌學輯刊》2015年第1期。

(九) 碩博士論文*體例爲: 姓名、學位論文題目、學位授予機構、學位級别、論文答辯年份、指導教師姓名。

鄭岩《魏晉南北朝壁畫墓研究》,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博士,2001年,楊泓。

饒曉怡《行進與悠遊——對嘉峪關魏晉墓室壁畫之平民性生活記録的現代關注》,中央美術學院,碩士,2003年,曹力。

肖姮《嘉峪關魏晉墓室磚畫研究》,湖北美術學院,碩士,2007年,沈偉。

郭永利《河西魏晉十六國壁畫墓研究》,蘭州大學,博士,2008年,樊錦詩、鄭炳林。

徐秀玲《魏晉南北朝時期西北地方的藝術文化研究》,西北師範大學,碩士,2008年,李清凌。

馮麗娟《高臺魏晉墓壁畫形式與風格的研究》,西北師範大學,碩士,2009年,張國榮。

鄭怡楠《河西高臺墓葬壁畫娱樂圖研究》,蘭州大學,碩士,2010年,李天義。

楊宇《讀嘉峪關魏晉墓壁畫,觀晉人風貌》,中央美術學院,碩士,2010年,田黎明。

杜遊《河西走廊地區魏晉十六國墓室壁畫中的人物形象研究》,南京師範大學,碩士,2010年,倪建林。

周偉《北方地區十六國時期墓葬初步研究》,鄭州大學,碩士,2010年,李鋒。

杜伊帆《嘉峪關新城魏晉墓室壁畫磚藝術特色之研究》,西北師範大學,碩士,2010年,田衛戈。

白潔《嘉峪關魏晉墓葬體育彩繪磚畫研究》,蘭州理工大學,碩士,2010年,李金梅。

張子陽《魏晉南北朝墓室肖像畫研究》,山西師範大學,碩士,2010年,李曉庵。

白雪《魏晉北朝河西走廊的民族結構與社會變動》,蘭州大學,博士,2012年,馮培紅。

王偉《漢魏晉南北朝人物圖像研究》,中央美術學院,博士,2012年,鄭岩。

崔一楠《十六國時期北方政權政治模式研究》,南開大學,博士,2012年,張榮明。

王江鵬《魏晉南北朝墓葬人物圖像與藝術轉型》,西安美術學院,博士,2012年,周曉陸。

連鋭《三國時期曹魏墓葬的觀察與研究》,鄭州大學,碩士,2012年,趙海洲。

馬海真《臨澤縣黄家灣灘墓群發掘與分期研究》,南京師範大學,碩士,2012年,湯惠生。

馮星宇《河西走廊魏晉墓葬磚畫的裝飾藝術研究》,遼寧師範大學,碩士,2012年,韓高路。

公阿寧《嘉峪關魏晉壁畫墓中的百姓服裝研究》,南開大學,碩士,2012年,謝朝。

陳麗君《魏晉南北朝裲襠衫研究》,北京服裝學院,碩士,2012年,張玉安。

戴玥《河西黑河流域魏晉十六國墓葬分期的初步研究》,中央民族大學,碩士,2013年,肖小勇。

王寧玲《兩晉喪儀輯考》,南京師範大學,碩士,2013年,吴新江。

周潤山《河西地區魏晉十六國墓葬研究》,鄭州大學,碩士,2013年,李鋒。

侯文娟《魏晉南北朝肖像畫研究》,山西師範大學,碩士,2013年,李曉庵。

曹宇《河西走廊魏晉十六國壁畫墓題榜研究》,西北師範大學,碩士,2014年,李永平、何玉紅。

汪光榮《漢魏時期少數民族形象探析——以漢魏時期畫像資料爲中心》,西北師範大學,碩士,2014年,王輝、胡小鵬。

党張婕《淺析嘉峪關魏晉墓室壁畫人物頭飾文化》,西安美術學院,碩士,2015年,李青。

猜你喜欢

河西墓葬敦煌
古代敦煌人吃什么
古代敦煌人吃什么
北朝至隋代墓葬文化的演变
最后的铁血军团:盛唐已去,河西仍在
亮丽的敦煌
墓葬中的女人
绝世敦煌
南京翠贝卡河西旗舰店
扬州胡场汉代墓葬
唐宋墓葬里的“四神”和天关、地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