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儿重症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特点分析及综合治疗研究

2016-01-30刘阳庄兰春作者单位60辽宁大连大连市儿童医院重症医学科大连市儿童医院医务科

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 2016年3期
关键词:支原体肺炎联合治疗临床特点

刘阳庄兰春作者单位:.60 辽宁 大连,大连市儿童医院重症医学科;.大连市儿童医院医务科



小儿重症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特点分析及综合治疗研究

刘阳1庄兰春2
作者单位:1.116012 辽宁 大连,大连市儿童医院重症医学科;2.大连市儿童医院医务科

【摘要】目的 分析小儿重症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特点,探讨联合方案对重症支原体肺炎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8月—2013年6月大连市儿童医院收治的56例重症支原体肺炎患儿的临床资料、实验室指标及影像辅助检查结果,分析重症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特点。结果 患儿年龄分布:<3岁和学龄儿童。临床症状:高热39~40℃,发热时程5~14 d。并发症:42例出现不同程度的肺外脏器受累、胸腔积液、肺不张,肝功能受损及神经系统受累多见。影像检查:胸部X线多表现为大灶性肺炎、节段性肺炎及肺实变伴不张等。综合治疗组采用联合治疗方案,有效率100%,显著高于采用单纯治疗方案对照组的7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重症支原体肺炎多发于<3岁和学龄儿童,常伴多系统并发症,联合应用糖皮质激素及丙种球蛋白治疗方案可取得良好疗效。

【关键词】支原体肺炎;重症;临床特点;联合治疗

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是儿科常见病,其中肺炎居全球<5岁儿童死因的首位[1]。依病原学分类,肺炎致病原可分为细菌、病毒、真菌以及不典型菌。肺炎支原体(MP)感染所致的支原体肺炎是临床最常见的非典型肺炎之一[2],在儿童呼吸道感染中约占10%~30%,流行年份可高达50%。支原体肺炎患儿大多预后良好,但仍有发展成重症的可能。近年来有研究报道,支原体肺炎重症表现逐渐增多[3],其原因可能涉及社区获得性感染、抗生素滥用、过度诊疗等。本研究回顾分析我院收治的56例重症MP肺炎患儿的临床资料,评估综合治疗方案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8月—2013年6月来我院就诊的重症支原体肺炎患儿56例,支原体肺炎诊断参照《儿科学》相关标准[4],出现以下症状一项者确诊为重症支原体肺炎:①持续高热、咳嗽>7 d,经规范大环内酯类类抗生素治疗症状不缓解;②胸部X线示单侧或双侧大叶高密度肺实变,合并胸腔积液;③合并肺外脏器损伤,肝脏或心肌受累;④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出现,C反应蛋白升高>40 mg/L。本组患儿中男32例、女24例;年龄12个月~13岁,平均(4.8±3.5)岁。将56例患者随机分为综合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8例,两组性别、年龄等基础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所有受试对象均知情同意,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讨论通过。

1.2 方法 回顾性调查分析,统计患儿年龄、性别、发热情况、影像学检查及并发症情况。对照组治疗方案:降温、化痰、止咳等对症治疗,抗生素选择阿奇霉素(10~15 mg/kg,1次/d),静脉滴注5 d,停4 d后改为阿奇霉素肠溶片(10 mg/kg,1次/d)序贯口服。综合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早期给甲基泼尼松龙(1~2 mg/kg,1次/d)及静脉应用丙种球蛋白(400 mg/kg,1次/d),给药5 d。

1.3 疗效判断 治愈:治疗3周临床症状消失,胸部X线及实验室化验指标正常。有效:治疗3周呼吸道感染及肺外表现好转或减轻,部分症状消失,胸部X线大部分恢复正常。无效:治疗3周症状、体征及辅助检查均无好转。

1.4 统计分析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 年龄分布统计结果可见12个月~3岁年龄段的婴幼儿18例、学龄6~13岁儿童32例,总计50例,占全部患儿的89.3%。所有患儿均伴发热和咳嗽,体温在38.5~41℃;体温>39℃的患儿35例;咳嗽多为刺激性干咳,表现为顽固性和痉挛性,痰液不多。听诊结果15例有湿性啰音、22例伴干性啰音、28例呼吸音减弱。

2.2 并发症 胸腔积液患儿33例、呼吸衰竭20例,其中Ⅰ型呼吸衰竭12例、Ⅱ型呼吸衰竭18例。肺外脏器受累情况:消化系统受累18例、血液系统受累13例、心肌受累6例、神经系统受累3例、泌尿系统受累2例,共计42例。

2.3 治疗效果 综合治疗组住院(11.2±1.6)d、退热时间(4.3±1.2)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20.3±3.1)d和(9.6±2.3)d,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0.37、8.62,P<0.01)。综合治疗组治愈25例、有效3例,总有效率100%;对照组治愈8例、有效14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78.6%,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72,P<0.01)。

3 讨论

肺炎支原体是引起呼吸道感染的一种常见病原体,支原体肺炎传染性小且潜伏期可长达2~3周,流行期可持续1年。支原体肺炎发病呈季节性,北方以冬季多见,南方则在夏秋季高发。人类对肺炎支原体普遍易感,感染率无性别差异,婴幼儿和学龄期儿童最为易感[5]。婴幼儿各器官发育不够成熟,纤毛运动较差,气道相对狭窄,同时婴幼儿的免疫力较低,以上因素使得婴幼儿支原体肺炎更易重症化,病程较长,不易痊愈[6]。研究表明,肺炎支原体与人体多器官如心、脑以及平滑肌上皮存在共同抗原,肺炎支原体感染后可产生相应的自身抗体,形成免疫复合物,导致肺外器官的病变[7]。支原体肺炎发病机制一方面通过定植于呼吸道,直接造成上皮细胞损伤、炎症细胞浸润及平滑肌增生等导致闭塞性支气管炎[8];另一方面涉及免疫反应,肺炎支原体感染机体发生一系列免疫反应,产生IgM、IgG、IgA等抗体,抗体累积增高出现临床症状。此外,自身抗体导致肺外脏器损伤。这提示我们,重症支原体肺炎治疗过程中除针对病原菌之外,还需对免疫损伤进行治疗。及时给予激素和可控制炎症反应,减轻闭塞性支气管炎的症状,改善胸膜肥厚和粘连。丙种球蛋白可下调B细胞自身抗体的合成,增加免疫杀伤细胞功能,减轻支原体对机体的侵袭。综上所述,重症支原体肺炎多发于<3岁和学龄儿童,常伴多系统并发症,联合应用糖皮质激素及丙种球蛋白治疗方案可取得良好疗效。

参考文献:

[1] 郁颖伶.小儿重症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特点与治疗分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0,31(23):3756-3757.

[2] 孔春华.儿童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特点分析[J].当代医学,2012,18(19):60-61.

[3] 辛德莉,马红秋.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的发病机制[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2,27(4):233-234.

[4] 沈晓明,王卫平.儿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72-280.

[5] 陈志敏.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的诊断与药物治疗进展[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2,27(4):235-237.

[6] 曹兰芳.儿童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的诊治现状和进展[J].临床儿科杂志,2010,28(1):94-96.

[7] 程艳.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免疫反应与临床[J].中国小儿急救医学,2006,13(4):387.

[8] 刘明伟.62例小儿重症支原体肺炎高危因素分析[J].临床肺科杂志,2013,18(6):1022-1023.

临床经验荟萃

(收稿日期:2015-10-28)

【文章编号】1672-7185(2016)03-0052-02

doi:10.3969/j.issn.1672-7185.2016.03.026

【中图分类号】R725

【文献标识码】A

猜你喜欢

支原体肺炎联合治疗临床特点
甲基泼尼松龙联合红霉素治疗支原体感染后大叶性肺炎的效果观察
布地奈德联合华法林钠对结肠炎患者的治疗价值评析
64例儿童学校恐怖症患儿的临床特点及心理护理干预
大量输血后的纤维蛋白原与血小板的临床观察
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诊治分析
不同的阿奇霉素序贯治疗方案对儿童支原体肺炎的临床效果
两种阿奇霉素序贯治疗方案用于支原体肺炎患儿的效果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