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溺水

2016-01-30贾浩武秀艳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沈阳110032

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 2016年3期
关键词:处理治疗

贾浩 武秀艳(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沈阳 110032)



溺水

贾浩 武秀艳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沈阳 110032)

【摘要】文章介绍溺水的急救处理。

【关键词】溺水;治疗;处理

1 定义

溺水又称淹溺,是指人淹没于水中,常因失足落水或游泳时发生意外所致。由于呼吸道被水、污泥、藻草等物堵塞(湿性溺死占90%)或因喉头、气管发生反射性痉挛(干性溺死占10%)而造成窒息和缺氧,甚至造成呼吸、心跳停止而死亡。

2 概述

淹溺的进程很快,若抢救不及时一般4~6 min即可呼吸心跳停止死亡。研究指出,溺水者溺水6~9 min死亡率达65%,>25 min,就可100%合并严重的后遗症甚至死亡。但是若在1~2 min内得到正确救护,挽救成功率可以达到100%,因此溺水急救必须分秒必争。

3 早期的死亡原因

①水、污泥、藻草类等物进入口鼻、气管和肺阻塞呼吸道而窒息(湿性溺死)。②因呛水、惊恐、寒冷等刺激,反射性的喉头、气管、支气管痉挛所致的呼吸道梗阻而窒息(干性溺死)。③淡水溺水的血液稀释,出现溶血,血钾升高所致的心室纤颤、心跳停止。④海水溺水的电解质紊乱和急性肺水肿,导致心力衰竭而死亡。⑤跳水时,可因头部撞击硬物或木桩等引起颅脑外伤,在水中发生昏迷、死亡。⑥发生溺水时,救护人员在水中寻找溺水者时间过久,使溺水者被救上岸时已经丧失抢救时机而死亡。

4 病因与病理生理

溺水的基本病理改变是窒息、缺氧所致脑、心功能受损,因血管舒缩中枢抑制,心肌缺氧、变性、坏死,出现循环衰竭。肺部积水致肺发生通气障碍,机体缺氧又可导致代谢性酸中毒。因海水与淡水渗透压不同,对机体影响各异。

5 临床表现

溺水的环境及时间长短决定窒息后病症的轻重,常见症状有面部青紫、肿胀,双眼充血,口、鼻、气道外溢血性泡沫,上腹膨胀,四肢厥冷,血压下降,昏迷,抽搐,呼吸浅速或不规则,双肺布满湿啰音,心音弱或律不齐,重则出现室性纤维颤动。一般先呼吸停止,而后心脏停搏。

6 溺水施救原则

①首先应将溺水者尽快救出水面。

②保持呼吸道通畅。将溺水者平放在地面,迅速撬开口腔,清除口腔和鼻腔异物,如淤泥、杂草等,并拉舌于口外,防止后坠,使其口呼吸道通畅。

③倒出腹腔内吸入物。但要注意不可一味倒水而延误抢救时间。倒水方法:将溺水者置于抢救者屈膝的大腿上,头部朝下,按压其背部迫使呼吸道和胃里的吸入物排出;或者抱住病人双腿,让其腹部扒在术者肩背上,头下垂,促水排出。

④迅速恢复有效呼吸。当溺水者呼吸停止或极为微弱时,应该立即实施人工呼吸法,必要时施行胸外心脏按压,并一直坚持到专业救护人员到来。

经短期抢救,呼吸不恢复者,不可轻易放弃,至少坚持3~4 h,转院途中应持续进行。有条件者及早进行气管插管,应用呼吸机,进行间断加压呼吸或呼吸末加压呼吸,使塌陷的肺泡重新张开,改善供氧和气体交换。

7 溺水的院内急救

7.1 保持呼吸道通畅 高流量乙醇湿化给氧(乙醇浓度20%~30%)。呼吸极度困难且不规则或呼吸暂停者立即行气管插管,以呼吸囊辅助呼吸。

7.2 迅速建立静脉通道 淡水淹溺血液稀释者用3%高渗盐水静滴。海水淹溺者用5%葡萄糖溶液或低分子右旋糖酐静脉滴注纠正血液浓缩及血容量不足。

7.3 心电监护 防止心律失常,如出现心室纤颤,应立即除颤。

7.4 纠正代谢酸中毒 立即静脉滴注5%碳酸氢钠150~200 mL,以后再根据电解质及血气分析结果酌情纠正。

7.5 防治脑水肿 昏迷、抽搐、血压高、心率慢提示颅内压高,可静滴20%甘露醇250 mL,或静脉注射呋塞米40 mg,亦可应用地塞米松1~5 mg/kg。用冰帽头部降温。

7.6 防止感染 早期使用广谱抗生素控制呼吸道感染,再根据呼吸道分泌物培养结果,合理选择有效抗生素。

7.7 血液检查 立即采集动脉血,行血气分析,了解缺氧状况。查血常规,了解病人全身代谢变化情况。

8 溺水的护理要点

①取半卧位,以利于呼吸,减少静脉回流,减轻心脏负担。②加强保暖。③控制输液速度,应<40滴/min,防止肺水肿加重。④密切观察生命体征。⑤重症病人留置尿管,观察尿液量、颜色。

欢迎浏览中国农村医生网:www.zgncys.com

在岗培训园地

doi:10.3969/j.issn.1672-7185.2016.03.005

【文章编号】1672-7185(2016)03-0007-02

【中图分类号】R64

【文献标识码】A

猜你喜欢

处理治疗
62例破伤风的诊断、预防及治疗
1例急性肾盂肾炎伴有胡桃夹综合征保守治疗和护理
新生儿惊厥的临床诊断及治疗研究
桥梁软土基础处理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