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四项生化指标水平检测的意义

2016-01-30张学杰杨雪梅韩淑杰黑龙江省大庆市第二医院检验科黑龙江大庆163461

中国医药指南 2016年8期
关键词:胆碱酯酶

张学杰 李 惠 杨雪梅 韩淑杰(黑龙江省大庆市第二医院检验科,黑龙江 大庆 163461)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四项生化指标水平检测的意义

张学杰 李 惠 杨雪梅 韩淑杰
(黑龙江省大庆市第二医院检验科,黑龙江 大庆 163461)

【摘要】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中胆碱酯酶、总胆红素、总胆汁酸及清蛋白的水平变化。方法 对自我院收治的2013年6月至2014年8月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在入院时进行血清中胆碱酯酶、总胆红素、总胆汁酸及清蛋白的检测,并与同期健康体检者进行对比。结果 观察组血清中胆碱酯酶、总胆红素、总胆汁酸及清蛋白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除胆碱酯酶外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血清总胆碱酯酶、清蛋白水平均明显较低,总胆红素和总胆汁酸水平明显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血清中胆碱酯酶、总胆红素、总胆汁酸及清蛋白均能较好的反映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病情进展,是乙型肝炎病情活动度及治疗效果评价的良好指标。

【关键词】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胆碱酯酶;总胆红素;总胆汁酸;清蛋白

乙型病毒性肝炎是一种由于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引起的肝脏损伤,慢性者指感染病史超过半年。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是肝硬化的重要原发病之一,临床上予以高度重视。本研究分析了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中胆碱酯酶、总胆红素、总胆汁酸及清蛋白的水平,旨在为病情评估及治疗观察作参考,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我院收治的2013年6月至2014年8月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为观察组。纳入标准:①既往有乙型肝炎病史或人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阳性患者;②病程半年以上者;③肝功能异常或有刚刚慢性肝病面容、肝掌、典型蜘蛛痣等体征,伴或不伴乏力、恶心、右上腹隐痛、腹胀等症状;④组织病理学符合慢性肝炎改变。满足上述①②③或①②④条件者纳入研究。排除标准:①已经诊断为肝硬化、肝癌患者;②合并其他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自身免疫性疾病、血液系统疾病等其他疾病者;③近2个月内有采用抗病毒、免疫调节、保肝、中医等治疗者;④孕妇或未成年者。有排除标准条件之一者从研究中排除。共纳入研究31例,其中男18例,女13例;年龄24~64岁,平均(46.3±8.5)岁,病程6个月~8年,平均(4.2±2.6)年。选择我院同期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对照组中均无慢性病史、遗传病史及近期急性病史,共30例,其中男15例、女15例,年龄26~60岁,平均(43.5±10.7)岁。

1.2 检验方法:采用真空管抽取所有受试者晨起空腹时肘关节处静脉血3 mL,分离得到血清后进行化验。血清中胆碱酯酶、总胆红素、清蛋白检测采用比色法,血总胆汁酸检测采用循环酶速率法。

1.3 阳性判定标准:胆碱酯酶阳性为<3600 U/L或>12000 U/L;总胆红素阳性为<5.1 μmol/L或>21.0 μmol/L;总胆汁酸阳性为>15.0 μmol/L;清蛋白阳性<35 g/L或>50 g/L。

1.4 统计学方法:研究所得数据采用SAS9.3软件处理。阳性率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两样本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观察组胆碱酯酶阳性16.13%(5/31);总胆红素阳性29.03% (9/31);总胆汁酸阳性为38.71%(12/31);清蛋白阳性29.03% (9/31)。对照组胆碱酯酶阳性3.33%(1/30);总胆红素阳性3.33%(1/30);总胆汁酸阳性为6.67%(2/30);清蛋白阳性3.33% (1/30)。观察组胆碱酯酶(5366.4±1675.8)U/L;总胆红素(22.8 ±9.9)μmol/L;总胆汁酸(20.5±7.6)μmol/L;清蛋白(32.3± 7.5)g/L。对照组胆碱酯酶(8748.9±2044.3)U/L;总胆红素(9.4 ±7.3)μmol/L;总胆汁酸(11.6±4.5)μmol/L;清蛋白(42.6± 4.7)g/L。观察组患者上述指标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除胆碱酯酶外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血清总胆碱酯酶、清蛋白水平均明显较低,总胆红素和总胆汁酸水平明显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胆碱酯酶由细胞粗面内质网合成,其包括乙酰胆碱酯酶和丁酰胆碱酯酶,而后者主要来源于肝脏。血清中胆碱酯酶的活性主要取决于肝细胞的正常合成功能[1],故临床可用来估算肝脏组织损伤程度和肝病预后,在人体内的半衰期短,可以算是较为敏感的指标[2]。本研究中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中胆碱酯酶的水平低于健康体检者,但其阳性率并不高。笔者认为一方面病毒性肝炎患者的细胞损伤程度不高,另一方面针对该病此阳性率设置值偏高,从而导致二者结果看似不一致。血清蛋白作为反映肝功能最早指标之一,在肝细胞受损时合成减少,且变化明显,其临床研究较成熟,此处不再赘述。

胆汁酸为胆固醇在肝脏中的代谢产物,分泌后储存于胆囊,为胆汁总量的69%,经门脉系统重吸收进入肝脏[3]。人体正常生理情况下血清中的胆汁酸水平较低,肝脏细胞受损的同时对血清中的胆汁酸清除能力也有所下降。胆红素为血红素在肝脏代谢产物,并在肝细胞中完成代谢及生成结合胆红素等转化[4]。故血清胆汁酸和胆红素均可反映肝脏清除和排泄功能,肝脏受损时血清胆汁酸和胆红素均会溢出[5],血清中二者表现为升高。在本研究中血总胆红素和血总胆汁酸在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中均有明显升高,其阳性率分别为29.03%3和8.71%,支持上述观点。

总之,血清中胆碱酯酶、总胆红素、总胆汁酸及清蛋白均能较好的反映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病情进展,是乙型肝炎病情活动度及治疗效果评价的良好指标。

参考文献

[1] 薛宏丽,单洪,秦丽莉,等.慢性肝病患者血脂和胆碱酯酶检测的临床意义[J].中外医疗,2013,32(9):1-2.

[2] 王延伟,俞晓芳,张如棉,等.肝炎肝硬化患者相关理化指标特征及意义[J].世界中医药,2015,10(3):359-362.

[3] 胥栋.血清前白蛋白、胆碱酯酶和总胆汁酸指标在乙肝进展及原发性肝癌诊断及预后的意义[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4,18(12): 2043-2045.

[4] 张宝华,林秀清,陈宇.血浆置换治疗重症病毒性肝炎患者肝功能指标变化探讨[J].现代检验医学杂志,26(2):120-122.

[5] 毛诗海,程训民.四项生化指标检验在肝硬化和病毒性肝炎中的价值[J].现代检验医学杂志,2013,28(4):124-126.

中图分类号:R512.6+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194(2016)08-0083-02

猜你喜欢

胆碱酯酶
体外筛选中药胆碱酯酶抑制剂
血清胆碱酯酶对胃肠道恶性肿瘤预后的影响
儿童先天性胆碱酯酶缺乏症1例
华南胡椒的化学成分及其抗胆碱酯酶活性研究
老年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检测胆碱酯酶的临床意义分析
老年肝硬化患者白蛋白相关生化指标检验的临床意义研究
100例拟除虫菊酯类农药中毒患者的胆碱酯酶数值分析
血清胆碱酯酶与相关临床疾病研究进展
丁酰胆碱酯酶在阿尔茨海默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肾病综合征患者胆碱酯酶与白蛋白比值临床意义的探讨